首页 百科知识 进口分账影片概述

进口分账影片概述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11月美国影片《亡命天涯》以票房分账方式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郑州等城市上映,成为挺进中国电影市场的第一部进口分账影片。首轮放映后,观众总人次达139万,票房收入1127万元,并以2500万元创造进口分账影片第一个票房奇迹。2007年,20部进口分账影片的总票房达到15亿元,继续保持增长。

二、进口分账影片概述

(一)进口分账影片历程

1.1994~1997年,进口大片统治中国电影市场

1994年1月13日国家广电部电影局在“全国各省市电影公司经济会议”上授权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并以分账方式由中影公司在国内发行。1994年11月美国影片《亡命天涯》以票房分账方式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郑州等城市上映,成为挺进中国电影市场的第一部进口分账影片。首轮放映后,观众总人次达139万,票房收入1127万元,并以2500万元创造进口分账影片第一个票房奇迹。(22)

1995年7部进口大片占到了中国票房的80%,其中《真实的谎言》获票房1.2亿元,成为1995年的票房冠军。(23)

1996年和1997年引进大片在前两年整齐划一的动作片、惊悚片的基础上,增加了进口电影的类型选择,出现了《廊桥遗梦》、《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这样的爱情片和《小鬼当家》这样的喜剧片,进口大片的类型更加多样化。大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前四年(1994~ 1997),在没有任何政策保护的前提下,的确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进口分账影片的引入也刺激了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同时也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进口大片的引进,提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观赏水平,也直接推动了国产电影制作、发行、经营与世界市场的接轨。

2.1998~2001年,进口大片从巅峰走向回落

1998年,耗资2.5亿美元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电影市场以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创造了一个国内至今仍无法超越的票房极限,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14.4亿元人民币,一部进口影片的票房便占到了中国当年总票房的1/5强。《泰坦尼克号》标志着进口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巅峰,保持的纪录至今尚未被打破。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这种野蛮行径激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怒,我国电影人自发地抵制美国电影。1999年,进口大片被停映5个月,1999年中国进口影片只有9部,比1998年少了20%,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锐减至8.4亿元。即便如此,当年进口大片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超过了50%。此后,由于国内盗版的泛滥和网络等娱乐形式的不断增加,分流了一部分观众,各地影院瞒报截流票房收入的情况广泛存在,进口大片的票房收入逐渐降低。

2000年,中国引进的大片中,票房成绩最好的是《U-571》,只有2900万,第二位《恐龙》票房2700万,《角斗士》不到2500万,《谍中谍》的票房2300万。《蓝眼睛米奇》的票房只有700万元。2000年的票房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了30%,但是大片总票房达到历史最低点。

2001年,虽然进口大片《珍珠港》创造了1.05亿元的票房收入,但大片的总体票房比例继续萎缩。同时,国产电影也在逐步探索商业化道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从1998年的《甲方乙方》、1999年的《不见不散》、2000年的《没完没了》,到2001年的《大腕》,都创造了当年的票房佳话。冯氏贺岁电影成为中国商业电影的一个标志,也成了与进口大片争夺市场的有力品牌。

3.2002~2007年,国产电影绝地反击

2002年《指环王》、《哈利·波特》、《怪物史莱克》等进口大片以更猛烈的势头冲击中国观众的视听。但是,与国产电影《英雄》的2.5亿元的票房相比,进口大片的表现相形见绌。《英雄》创造了国产影片的最高票房收入。2002年,国产电影相对于进口大片取得了第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2003年引进大片的总体格局出现了众多新的变化。首先,进口大片第一次在中国实现了全球同步上映,《黑客帝国Ⅲ——矩阵革命》成为第一部与全球同步上映的大片,这是进口大片在发行放映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我国实践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关于电影方面的承诺,引进大片达20部;再次,首次引进韩国大片,扩大了引进大片的国家范围,《爱有天意》成为我国首部分账引进的韩国片。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额为10亿元,国产电影的票房总收入占了51%,首次超过了进口大片。最高票房仍然属于国产影片《手机》,在2003年获得6000万元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年进口大片《哈利·波特Ⅱ》的最高票房,国产电影最高票房连续两年超过进口大片。

2004年国内票房总收入为15亿元。尽管进口大片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指环王Ⅲ》票房收入为8700万;《后天》为8200万元,《特洛伊》和《蜘蛛侠Ⅱ》分别为6000万元和5000万元左右,进口大片全年票房总额6.8亿元左右,但是进口大片的票房总收入在这一年只占45%。国产电影《十面埋伏》1.5亿元,《天下无贼》超过1亿元。

面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强劲复苏,2005年不少好莱坞进口大片采取了避让姿态。进口大片《特洛伊》为躲避《十面埋伏》而提前下线,《蜘蛛侠Ⅱ》则延后放映。而此前定于元旦档上映的《雷鸟神击队》则为躲避周星驰的《功夫》临时撤档。(24)2005年,中国国产电影占据本土电影市场55%的份额。2006年,国产影片依旧凭借国产大片策略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国产片展映月”的政策保护,占据国内票房市场55.03%的份额。《满城尽带黄金甲》以2.5亿元的国内票房远远高于进口分账大片《达·芬奇密码》(1.05亿元)的中国票房。而且,《夜宴》和《霍元甲》的票房也都超过亿元大关。2007年,20部进口分账影片的总票房达到15亿元,继续保持增长。同时,国产电影也成绩喜人,《集结号》和《投名状》的票房达到两亿。国产电影票房达到18亿,占到54.5%的市场份额,进口影片15亿元,占45.5%的份额。

(二)进口分账影片地区分布

进口分账影片中各国/地区占有率比较研究发现,好莱坞影片市场占有率最强,已经近乎垄断整个进口分账影片市场份额;日片、法片、英片、韩片等数量非常微小,票房收益与观影人次也呈弱势。以2000年至2004年为例,中国从各个渠道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影片占40%~50%;以分账方式进口的影片是88部,美国影片为70部,占80%。除去好莱坞影片,香港制造占到了进口分账影片中的第二位。香港影片在2000年左右变化较大,之前各指标份额比例在20%左右,之后便徘徊在10%左右。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正式签署,香港公司拍摄的华语影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可不受配额限制,作为进口影片在内地发行,给了香港影片与内地影片同等的待遇。

(三)分账影片进口单位

1994年1月13日国家广电部电影局授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独家经营每年引进的10部分账大片的国内发行业务。中国电影集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有权引进进口影片的机构,同时拥有进口影片的发行权。为引进竞争机制,2003年6月3日,中国第二家进口电影发行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公司”)拿到北京市工商局的营业执照,打破了中影公司50年来对进口买断影片的垄断和近10年对分账大片的垄断,形成了中国进口电影发行的新格局。公司从2003年7月中下旬开始发行进口买断影片,8月份发行第一部进口分账影片。进口大片的部分票房将用来补贴国产公益影片。(25)

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属于股份制企业,有19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资,中国广播电影集团作为最大股东持有20%的股份,中影集团和上海电影集团各持11%,长春电影集团持10%,剩下的是国内电影系统有影响的制片厂和院线公司。进口大片的票房收入将按规定的比例上缴国家,以补贴目前亏损的一些国产公益类的影片,如科教类、儿童类等。另外,从华夏成立的第二年开始,两家发行公司获得的进口影片将按它们发行国产影片的票房进行分配,国产影片发行得越好,拿到的进口影片数量越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