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典好莱坞电影》与《好莱坞的叙述方法》

《经典好莱坞电影》与《好莱坞的叙述方法》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是在《经典好莱坞电影》等待出版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也可以说《经典好莱坞电影》是波德维尔最初的叙事理论尝试。而出版于2006年的《好莱坞的叙事方法》可以看作《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后续,它主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好莱坞“现代主义”电影的叙述模式和风格特征,并以大量的影片案例来说明流行电影的制作方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在20世纪80年代初完成,于1985年出版,由大卫·波德维尔、珍妮特·施泰格及汤普森·克里斯汀合著完成。大卫·波德维尔负责全书的第一部分。

该著作是关于经典好莱坞风格的一次系统梳理,采用了严谨的统计方法,对未被验证过的假定进行了检查,梳理了1915—1960年之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又称为“古典主义”电影在风格上的变化,并提出了“古典主义”电影的功能对等原则。波德维尔所写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他《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这本书的叙事理论和方法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应用,并以此作为好莱坞电影风格的标尺。事实上,《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是在《经典好莱坞电影》等待出版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也可以说《经典好莱坞电影》是波德维尔最初的叙事理论尝试。

波德维尔在《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开头指出:这本书不是关于一个杰出的个体、一种趋势,或一种流派的另一项研究,而是将美国电影作为历史机构来分析其广泛和基本的条件,探索好莱坞电影制作既作为一门艺术也作为一门工业的普遍观念,从而研究美国电影制片厂在艺术独创性和大规模生产两方面是如何运作的。

此外,它还显示两种特征如何互相依赖:一方面电影显示出它独特的媒介特质,一种特定的风格,这使得好莱坞电影被视为一个“风格群”;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为了发起和保持它独特的电影风格采用的具体的商业实践。因此,好莱坞电影史是一种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模式下凝聚和延续其“风格”的发展史。

从《经典好莱坞电影》开始,波德维尔及其团队就避开了“宏大理论”而转向更为实证和具体的“中间层面”的研究。《经典好莱坞电影》解决了四个问题:第一,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如何使用电影媒介的技术和讲故事的方式?第二,好莱坞电影何时开始形成,又如何变化?第三,什么样的生产系统创造和维持了好莱坞风格?第四,技术的变革如何影响好莱坞电影风格和行业惯例?

波德维尔明确了一个概念,他所指的“电影工业”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发行和放映;所指的“生产模式”,是指大规模的组织生产的特别策略;同样的,所谓“风格”包括了叙事模式和电影技巧。值得注意的是,波德维尔在这本书里首次引入新的“诗学”的研究方法,好莱坞电影制作的前提和变幻莫测为波德维尔提供了实践“历史诗学”的第一次机会,促使他找出传统的原则和做法,跟踪促成创新的条件,并将传统技艺与工业机构生产联系起来,分析好莱坞的工艺,并寻求风格在历史中的继承和变化,从而实现“历史诗学”的研究目标。

波德维尔在这本书中运用了很多他在《电影叙事》中的叙事理论来分析和考察“好莱坞经典电影”,并详细地用专门的章节分析经典电影中的时间、空间以及镜头和场景的运用。

好莱坞的古典叙述可以被定义为一套常规化的形式选择,用来再现故事及运作种种可能的情节及风格。“古典模式”与“正典故事”最为接近。就故事而言,其特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因果互动以及明显的人物行为;就情节而言,古典电影都是先建立事物的常态秩序,然后秩序遭受破坏再恢复原状。情节一般有着双重因果结构、双重故事线:一条是爱情;另一条是工作、战争、某个任务或志向,或是其他人际关系。每一条线都遵循“目标—障碍—克服障碍”的公式。“因果联系”是古典架构的核心,空间的勾勒遵循写实主义的原则,依据故事内容而定;因果联系也主宰了时间的安排,情节操作故事事件发生的频率、长度和顺序,以凸显因果关系。古典叙述中惯用的“期限”(deadline)策略,说明这个操作过程。因果关系的终结有两种假设:一种称为叙事结构的完成——事件的合理解决,初因的终果,真相的揭露;另一种不完全由古典结构决定,而是对走样的故事作重新调整,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结局不是对松散故事线的整合,就是“奇迹般”的结局。而且还存在一种情况,即使结局了结两条因果主线,有些小问题也可能悬而未决。就外在常模而言,合理一致的收场仍是“古典主义”的“最高准则”。

经由时间与空间的安排,古典叙述建构出自成一体的“故事世界”,而场面调度建立了一个看似独立的前电影事件、一个外框架与摄录的明确故事。巴赞曾经提出:古典电影如同剧场一般,独立于叙述之外,在叙述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古典叙述凭借的是“隐形观众”的观念。

古典故事的情节建构,产生古典的风格:第一,古典叙述中的电影技巧,大致上是情节用来转换故事讯息的工具。古典模式以剧情成分推动风格,作为情节公式的依据。尽管古典风格也难免会“过剩”(excessive),但技巧运用至少得由人物互动来推动。第二,古典风格引导观众,使其为故事行动建立一致、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古典风格的技巧极其有限,且技巧运用有固定的公式可循,使用次数依据情节需要而定。比如,以打光为例,古典好莱坞灯光的打法可分为高调光、低调光,以及“三点式”的打法对应的“单光源”。再以人物的取镜为例,最常见的古典好莱坞电影采用“美式镜头”及“中特写镜头”。还有古典连戏剪辑,动作轴将观众引入电影空间之后,以视线吻合的正反拍镜头来连接,只有在人物移动或新人物进场时才重新建立空间关系。这三个关于风格的定理可以解释好莱坞非个性化的风格,它过于规范和流畅,就情节与风格而言,古典电影遵循外在常模,而这些常模控制着情节建构与风格形式,不让电影具有独特的内在常模。情节技巧和风格手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是情节建构的主要原则从1917年起沿用不变。好莱坞制片工艺原则和规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其命名为“古典”的原因。因为任何古典艺术的传统特色,都是遵循外在常模的。

而出版于2006年的《好莱坞的叙事方法》可以看作《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后续,它主要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好莱坞“现代主义”电影的叙述模式和风格特征,并以大量的影片案例来说明流行电影的制作方式。比起其他“后好莱坞”的著作,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延续了实证研究的基础。

波德维尔关注的仍然是情节与风格。他考察了1960年以来,后“古典时代”的好莱坞电影在几十年间被提升到突出地位的某些情节与风格的新颖策略,以及根植于制片厂电影制作历史中依然适用的原则,试图探究美学的变革与传承及其如何存在于现代美国电影之中。

对于美国电影产生的巨大变化,波德维尔从电影工业着手寻求原因:20世纪60年代,在经历了电视的冲击和制片发行掣肘造成的对电影的冲击之后,70年代“新好莱坞”青年导演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制片厂的决策者们开始制定“电影巨制”和“卖座大片”的商业策略来重塑电影工业;而1970年以来,新的发行体系要求放映环境更新换代,到了80年代,发行商们开始建立复合式电影院,制片商们开始按照商业规律规划电影项目以保证利润的最大化。电影工业的繁荣也培养出一种新的兼并意识,即电影就是在出版、电视、主题公园等平台“播出”的“内容”,到了80年代中期,联合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上占据了优势,卖座大片兴起,这种工业的变化带来了美国好莱坞叙事电影的变化。

有学者宣称:无论将美国制片厂时期的“经典电影”看作一个整体,还是一种主导的趋向,都存在一种“后经典电影”。这一线索具有争议,波德维尔沿着大片兴起后的历史变革梳理了这一线索。很多评论家认为“故事讲述”被“暴力奇观”削弱,称之为“叙事的崩溃”;另一些学者认为风格上的统一已经烟消云散了,认为“好莱坞电影的形式规范已经变了,或许已经不再作为一组连贯一致的规范而继续存在了”。但是这些争议还是遭遇了反对意见。穆雷·史密斯称,即使是大片也显示了“细致的叙事模式”。克里斯汀·汤普森在《新好莱坞电影讲述》中,考察了几十部后1960年代的电影,并详尽分析了其中10部大片。她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大白鲨》和《终结者2》这样的卖座大片,也具备了高度连贯的故事讲述。而像《汉娜姐妹》和《寻找苏珊》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独立影片,仍然遵循“经典预设”前提。她还进一步提出了针对营销力量来塑造故事叙述的论证。

波德维尔认为,既然卖座大片在叙事上是连贯的,而且新兴的大片策略——“高概念”电影(特指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强调视觉特效的全球营销策略的大片)也只是好莱坞产品中的一小部分,“后经典”的提法就很难成立了。波德维尔指出,所谓的“后经典”电影实际上既是经典的,也是“经典增强的”(classical-plus),因为它展示出传统的叙事与风格模式,但相对于“现代电影中的象征符码”,又增加了富有趣味的知晓(knowingness),也就是相对于50至60年代“现代电影”策略的“文本指涉”,它呈现出明了易懂、面向普通观众的特征。

对于“后好莱坞”的争论,还引出了如何衡量历史变化的问题。波德维尔认为,总的来说,批评家们夸大了当前发展中的创新性,他指出想要发现历史继承性中的细微变化,就不要把“细纹”看作“巨变”,再次强调了好莱坞电影的继承性和沿袭性。

但他同时指出,“经典好莱坞”毕竟还是一个体系,并未形成一个像“苏联蒙太奇”或“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这样的风格流派;但是经典传统却变成全世界影像表达的一个默认框架。经典电影讲述的预设前提在电影制作中承担的功能,就像绘画中的透视原则一样,是所有画派都遵循的原则。而在电影制作中,绝大多数商业电影制作的传统都吸收或者重塑了经典叙事与风格的预设前提。安德烈·巴赞曾指出,这种传统既稳固又柔韧:“美国电影是一门经典艺术,可为什么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称赞它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也就是说,不仅是某一位电影导演的才华,而是这一体系本身的特质,是它始终强大的丰富传统,以及丰富的吐故纳新的能力。”[7]巴赞赞同的与其说是电影工业,不如说是形成类型、情节和风格的一套相互关联的方法。

波德维尔在《好莱坞的叙事方法》里想要展示的是经典美国电影制作的传统。在他看来,作为一个美学体系,好莱坞电影的包容性建立在虽然灵活却也受到局限的变化之上。他列举“蒙太奇段落”来说明其局限性。比如,漫长的时间过程可以通过“蒙太奇段落”来压缩,蒙太奇段落是在默片时代晚期出现的,一般都认为它简洁而富有代表意义的图像与叠化有关。但其实这项技巧的发展是在有声电影时代,不仅因为声音的加入,还有光学洗印设备的发明,使得“划”(wipe)这种奇特的画面转换成为可能。到了60年代,大多数电影制作者放弃了奇特的画面转换而改为更为简洁的剪切。由于蒙太奇段落作为一种叙事概括很容易被理解,因此在高科技电影制作中还是有它的地位,比如《蜘蛛侠》中的CGI蒙太奇(计算机成像)。

在这本著作的第一部分,波德维尔试图通过展示历史悠久的情节结构和叙述原则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方法而得以实现的过程,来论证“好莱坞的故事讲述是一个柔韧的传统,它可以承载大量的新变”。他以《甜心先生》为例,说明电影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使经典原则重获新生;而他还列举了更为实验性的影片,比如《记忆碎片》的“网状叙事”策略,还有《美丽心灵》中将人物的幻觉和主观状态巧妙地放置在“四分法”的情节结构中,以此来说明好莱坞经典体系中包含的“额外修饰”(redundancy)。

在著作的第二部分,波德维尔重点描述了“强化的连贯性”这一当今美国大众电影的主导风格,即“被放大和被提升到更高强调层面的传统的连贯性”;提出“强化的连贯性”的四个维度:“加快速度”“走向极端”“近而再近”及“前行的摄影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是什么样的历史因素将它带到这个位置,它又怎样影响故事讲述和观众的经验。他要通过近40年来不同导演、不同类型影片中出现的手法选择体系,将前后相连、因果相生的力量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电影生产的技艺范围中来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