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陈凯歌的《表演美学》,内化的表演形态

陈凯歌的《表演美学》,内化的表演形态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它表现为生活化和日常化的表演形态比重较大,演员较多采取内化地处理和表现角色形象塑造。如此生活化和日常化的表演美学特点,可以从以下两种情形中反映出来。

2012年的国产电影,从演员的表现而论,实力派演员依旧保持着较高的美学水准,张国立、张丰毅、陈建斌、徐帆、孙红雷、周迅、陈坤、赵薇、黄渤、刘烨、郝蕾、范冰冰等一批中青年优秀演员,在担纲主演的影片之中均有上佳表现;同时,张雨绮、张默、王珞丹、段奕宏、苏有朋、梁静、冯绍峰、吴秀波、范伟等担纲重要配角的演员,参演了多部社会影响较大的影片,以不同的形象活跃在大银幕上。这些演员可圈可点的表演成绩,形成了本年度影坛鲜明而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表演形态、表演方式和表演风格,决定了2012年国产影片表演美学的主要特质,即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表演美学趋势。

首先,它表现为生活化和日常化的表演形态比重较大,演员较多采取内化地处理和表现角色形象塑造。

“银幕的纪实性决定了电影是一种以现实生活本身的逼真形态来反映生活的艺术。它要求电影表演真切、自然、生活化。”[1]其实,与2011年古装武侠/玄幻大片扎堆的情况比较,可以发现今年的古装片在数量上较之往年有了显著下降,生活化也正是在表演风格上对前几年所泛滥的人偶化、符号化等非常规表演形态的一次“拨乱反正”。层出不穷的仙侠神怪形象及其装腔作势远离生活的表演,无可避免地造成了捉襟见肘的审美疲软,细腻、自然、质朴、真实的表演风格开始逐渐从国产古装大片的奇观化表演乱局中夺回主权。演员以生活为表演之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创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他们不同程度上地呈现出以收敛和含蓄为主的表演形态,体现着揣摩和表现角色的内向化倾向。如此生活化和日常化的表演美学特点,可以从以下两种情形中反映出来。

第一,在当代题材的影片之中,演员注重描述和体现角色的当下状态,表现出一种现代感和纪实性的表演美学特质。许多影片都改编自真人真事,贴近当前社会的影片题材,符合日常逻辑的剧中角色,反映寻常化和世俗化的喜怒哀乐和社会症结,提出以及解决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问题,是本年度影片中较为常见的电影文化及其表演美学现象。

采用“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风格影片《搜索》回归大银幕的导演陈凯歌,将目光投向了时下极受关注的“网络人肉搜索”事件,围绕女主人公叶蓝秋的遭遇,勾勒出了事件全景之中复杂深邃的人性面面观。扮演叶蓝秋的高圆圆,在形象气质上符合人物美丽而凄楚、脆弱而倔强的特点,也通过突破性的演出,较好地完成了一名身处复杂甚至残酷关系的人物的表演任务。无论是被诊断出绝症却拒绝相信时的错乱凄惶,还是接受现实的崩溃脆弱,以及深陷舆论谩骂时的绝望空洞,选择享受余生的从容决绝,高圆圆通过肢体、眼神、表情等表演元素,对观众进行了极富感染力的传达。姚晨饰演的女记者陈若兮,让观众看到了一名强势直率、缺乏女人味的工作狂形象。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姚晨还特意体验了真正的记者生活,通过在某法制节目组实习,切身地寻找着剧中人真实的工作状态。这使得她在表演时能够调动自己的真切体会,避免了想当然的空洞表演,也使陈若兮这个角色真正地立了起来。当然,导演作为影片的创作核心地位,掌控着整部影片的表演风格和水平。姚晨在谈及《搜索》的表演创作时称道:“我们在拍摄时也一遍遍地找东西,就像靠近人物的真相那样给她添砖加瓦。陈凯歌导演会根据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现场不断调整他笔下的任务,还手把手地去告诉我,我哪一个地方可能不够细致,哪些地方可以更有层次。”[2]正是在陈凯歌现实主义美学的整体把握之下,赵又廷、王珞丹、王学圻、陈红等演员的表演,一同被整合和归化,踏实而诚恳地讲好每一个角色的故事。

张杨导演的影片《飞越老人院》,则采用颇为温情浪漫的手法,将有些残酷的老年人生存状态问题进行了一次“梦想照进现实”式的书写。许还山、吴天明、李滨、田华、牛犇、管宗祥、仲星火等数位中国影坛重量级老年演员的表演,使人叹为观止。老演员们对于人物状态的拿捏分寸恰到好处,介乎于纪实和抒情之间,同时,苍老的身体与童趣的神态形成对比,诙谐乐观的表演风貌冲淡了压抑沉重的生活情境,一群老人“飞越”老人院,开着废弃的公交车去天津参赛,欢歌笑语地行驶在风景如画的路上,如此场景更是充满了浪漫明快的色彩,形成了影片笑中有泪、悲喜交织的表演美学基调。

导演蔡尚君凭借影片《人山人海》荣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在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中,陈建斌扮演的“老铁”为了给弟弟报仇,踏上了千里追凶的遥远路途。按照蔡尚君的设想,老铁应当是“一个偃旗息鼓的人”。陈建斌谈到对于老铁这个人物塑造时称道:“照着记忆中的外公来演,死死抓住人物的沉默。”[3]老铁的台词极少,仿佛一直在思忖和挣扎,主要依靠肢体和神态去完成叙事。全片充满了隐藏和省略,以及几处看似毫无意义、生活流式的“闲笔”。吴秀波饰演的杀人犯萧强,出场时间极短,而且,是不符合他一贯风流倜傥气质的邋遢造型,身负命案却是表情麻木自若,不见任何慌张。这种无知者无畏的“坦荡”以及因此造成的空洞和扭曲感,给人一种发自内在的阴森。影片中常常可以见到的静置的长镜头中,演员们模糊暧昧的生活流表演,无大幅度表情的动作设计,注重日常生活神韵的言行,对人物心灵把握的大技巧超过纯表演的小技巧,使生命感觉进入表演状态,回避过于显著的表演支点。采用自然主义风格的事无巨细的细节,将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内在性格表现得贴切传神,使影片具备一种纪录片式的表演美学品格,同时又不止于此,故而显得耐人寻味。

娄烨导演的新片《浮城谜事》改编自网络热帖,沿袭着他一贯对于现实社会和爱情关系的关注。与娄烨导演数度合作的女演员郝蕾,通过大量的眼神和肢体,以及身体局部的表演,刻画了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状态,将女主人公陆洁的嫉妒与恨意传达得让人难忘,她的表演体现出了大于叙事的情绪力量。

孙周导演的《我愿意》则探讨了“剩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李冰冰饰演的唐微微漂亮能干,在段奕宏饰演的初恋情人和孙红雷饰演的追求者之间进退维谷。在李冰冰游刃有余的演绎下,“剩女”的概念可被引申为“胜女”,去掉了尴尬身份转而成为人生赢家。

在一些国产影片中,非职业演员的表现也同样出彩。高群书导演的《神探亨特张》,主要演员是一群“微博红人”,先不论它与营销手段的关系,演员们“无表演的表演”其实和影片仿纪录片式的艺术处理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影片在表演美学上呈现出一种质朴和松弛的特性。非职业演员往往与程式化的表演无关,甚至可以说他们不是在表演,只是按照生活中本来的行为在做,因而带来一种现场感和真实感。尽管《神探亨特张》的演员们其貌不扬,在技巧和经验上几乎可以说是空白,但依然不妨碍观众记住了张立宪(出版人,微博名“读库”)饰演的重情重义、火眼金睛的北京片警张惠领,白燕升(主持人)饰演的文质彬彬、振振有词的“碰瓷男”,史航(编剧,微博名“鹦鹉史航”)饰演的神神叨叨、煞有介事的算命师,以及孙杰(网络作家,微博名“作业本”)饰演的一直执着地跟在张惠领身后“讨说法”的吕师傅。影片中有这样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方磊饰演的女骗子专门向防备心差的弱势群体换假币,被抓进派出所后得知自己的女儿走失,于是,张惠领放她出来,同她一起寻女。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小女孩已经被车撞倒并且来回碾压致死,失控发狂的女骗子揪住肇事司机厮打,一群人在一旁拉架,此时的镜头在警车内,用长镜头静静地记录着,画面前景不可开交的混乱场面,后景却是灿烂地绽放在夜空的礼花,自然光和同期声,记录着撕心裂肺的哭嚎和礼花爆开的喧嚣,这样不介入的静态呆照,两相对比百感交集,一言不发却道尽沧桑。“质朴的生活形态具有丰富的艺术含量,具有生活本身包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能引起观众的艺术美感、思索与联想。优秀的生活化表演应该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即‘淡中见浓’的思想含量以及能使观众产生联想的艺术辐射力量。”[4]

第二,在非当代时空的背景下,也注重还原此时此地此人的原生质感,避免虚假和做作的“扮演感”。年代片因为远离现实生活,在表演中往往更加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来共同完成感觉的传递。演员也会因为时隔久远,很难真正地“身临其境”,只有通过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产生艺术的感染力。

冯小刚导演的新片《1942》,主要表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一场旱灾给三千万灾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影片集结了一批国内优秀的电影演员,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演绎得令人动容,发人深省。张国立、徐帆、张默、李雪健、陈道明、范伟、张涵予、冯远征等演员的倾情出演,极富表演美学的感染力,形成了一组分量厚重的角色群像,灾难面前也许没有对错甚至善恶都难以问责,但是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在极致状态下的种种可能。张国立、冯远征、徐帆、张默为了接近灾民的心理生理状态,在拍摄过程中进行减肥。除了外形塑造的真实感,内心世界的绝望和崩溃也是演员需要去体会和传达的。在徐帆饰演的花枝主动卖了自己,给孩子和丈夫换来粮食的一场戏中,她和导演冯小刚就人物状态方面还产生了争执。徐帆认为一个母亲在和孩子生离死别之际会本能地感到难过,而冯小刚导演则认为到了那样极致的状态下,人除了求生欲之外,已经接近麻木不仁,因此,要求徐帆不要刻意表演。在影片中最终呈现的是冯小刚导演的意见,两种表演方式其实并无高下之分,只有片段感受和全局把握的差别。

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也是一部时代跨度很大、气势恢宏的国产力作。原著小说的厚度和高度,给演员塑造人物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首先,要像个陕北人,其次才要像剧中人。张丰毅饰演的白嘉轩不怒自威传统保守,腰板始终直挺的形象同他过去塑造的人物有着共通之处;张雨绮饰演的田小娥,角色本身戏份多且血肉丰满,在这部男人扎堆的戏里是一抹最为鲜明突出、骚动不安的亮色;郭涛饰演的激进青年鹿兆鹏,热血之中又带着一点迂腐的认真,显示其宽泛的戏路。饰演黑娃的段奕宏也表现得相当出彩,对于黑娃在不同阶段的生命状态,段奕宏都准确地把握和投入地展现出来,他塑造的黑娃,豪爽野性中带着强大的气场,显示了作为舞台剧演员所积累的对于场面的掌控力和表现力。为了传达出黑娃身上原始的生命力和土地感,段奕宏“每当看着陕北农民群演的时候,都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太聪明,不能用演员的方式去演,要拿捏到最微小却最能体现个性的细节,这样得到的最自然的反应反而更真实”[5]。影片《白鹿原》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民俗元素的着力刻画,通过风土烘托人情,在与环境氛围的撞击中提升表演的冲突力量。

王小帅导演的富有自传色彩的影片《我11》,再次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大三线”作为故事背景。他称道:“这部影片跟《青红》是同一个系列,因为都是以三线厂为背景,但这个故事的时间要往前推一点,《青红》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这个故事则发生在1975到1976年,讲述了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们的青春经历,他们在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目睹的事件,和因此促成的成长。”这部现实主义的艺术片,通过孩子的视角打量着成人世界的风声鹤唳,政治生活的波诡云谲变得懵懂模糊。影片通过大量生活细节,使得个人回忆和集体记忆在画面中交织。在对往事的叙事中,符号化的意象使用,加上演员的语言台词、内心体验和形体动作,使得影片的表演美学也呈现出一种属于特定年代感的生活化和内向化。

宁浩执导的《黄金大劫案》将影片情境设定在抗战时期的民众抗日故事,由新人雷佳音担纲大梁,郭涛、黄渤、刘桦、范伟、陶虹等宁浩常用演员班底甘为绿叶。宁浩称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成长,一个小人物经过种种磨难,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正义感,终于蜕变为大英雄。因此,雷佳音对“小东北”这个人物的塑造成为影片中表演方面最为重头的看点。这个操着一口东北方言的“小混混”,从前期的狡黠自私、唯利是图,到后来的良心发现、舍生取义,亲人、战友和恋人的死亡一次次带给他冲击和反省,雷佳音将这个“非英雄的英雄”的成长,演绎得颇有层次感,尤其是片尾他成为一名抗日地下党,坐在电影院与人接头完毕以后,乍然在银幕上看到昔日战友和恋人主演的影像,一时宛如木雕泥塑,那一幕的眼神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瞬间场面累积起来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表演的深度和厚度,剧中人和主演本身都完成了一次涅槃式的蜕变。

其实,年代片因为其时间久远,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因而其表演也不可避免地体现着戏剧化和生活化的中和。但是,接近人物本色、深入反映内心、具有说服力的细节拿捏等生活化表演的处理原则,仍然是2012年国产影片表演美学的主要基调,并且在多元化的表演形态的合力作用之下,逐渐走向一种表演深度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