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电影的美学气质,表演的状态

微电影的美学气质,表演的状态

时间:2022-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微电影艺术的即时性、综合性、时空观、蒙太奇组接以及特有的生产过程,更为微电影表演增加了难度。因此,微电影表演需要编剧、导演和演员对角色进行精心的典型化处理,包括台词、动作、表情、肢体,甚至是服饰和化妆,最终呈现出的形态以及每一个“动作”,都是具有美学爆发力的,既有显著的剧情推动力,又有角色性格文化的鲜明表现力量。

微电影的美学气质,也基本上规范了它的表演形态。

一是在表演处理上大多处于高峰时期。由于微电影受到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演员无法在镜头前展开具体而细腻的表演情绪积累过程,而是需要直接切入剧情的高潮部分。因此,大量的表演情绪是在剧情开始之前以及蒙太奇组接之间就已酝酿完成。它要求演员在镜头前始终保持最活跃的状态,具有快速进入角色的能力及较好的情绪记忆和连接能力,将间断的动作、情绪、视向等记忆清楚,确保自身的心理状态、形体动作和情绪变化都迅速进入新的规定情境,不会出现断裂之感,从而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

与影视表演相同,微电影拍摄的跳跃性和间断性,迫使演员把“角色真实的生活”分成一个一个镜头进行表达,把角色思想与贯穿动作分解得支离破碎。演员除了要对电影拍摄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要有控制自身情感的能力,能够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之内及时调动自己的情绪,无论是积聚与爆发,还是压抑与宣泄,都要做到来得快、去得快。这里,还更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因为拍摄现场任何一点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将激情扼杀,导致酝酿已久的感情功亏一篑。微电影艺术的即时性、综合性、时空观、蒙太奇组接以及特有的生产过程,更为微电影表演增加了难度。既要求微电影表演真实、自然、生活化,同时还要求演员具有强烈的概括性、镜头感以及对于非连续创作的良好适应能力。

二是典型化表演的密集展示。在微表演有限的时间里,演员不可能如同常规电影一样,徐缓地展示人物性格,而必须开门见山、立竿见影,迅速抓住角色的形与神。在如此短暂的表演时间内,设计哪些戏剧动作能够到位而又传神地表达角色的个性,与演员的综合表演素养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它需要演员具备一种动作提炼的能力,通过准确而生动地表现角色的情绪、性格和内心活动,从而将人物内心世界深刻地揭示出来,传达出角色的人文内涵。微电影演员不仅应熟悉和磨炼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更需要掌握系列表达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内部心理技巧,才能使表演高度凝练和有力。因此,微电影表演需要编剧、导演和演员对角色进行精心的典型化处理,包括台词、动作、表情、肢体,甚至是服饰和化妆,最终呈现出的形态以及每一个“动作”,都是具有美学爆发力的,既有显著的剧情推动力,又有角色性格文化的鲜明表现力量。

三是实验性的表演形态。微电影投资低微,经济风险也较少,适合进行表演艺术的实践活动。近年举办的各类微电影竞赛中,大多设有实验片的类型,片中演员的表演或夸张、或怪诞、或寓言、或卡通、或心理,将表演的风格探索极致化,呈现了学术化和前卫性的表演美学风貌。例如中央戏剧学院学生拍摄的实验微电影《爬树》,以五种不同的动物构造剧情,通过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各种超现实的场景设置,讽刺批判了单一价值观下的中国教育和社会中存在的恶性竞争。片中演员的表演张扬大胆,很好地切合了本片所要传达的艺术立场和主题思想。入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影像大赛的一分钟实验短片《Dreama》,在表演风格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导演创意地将“dream”和“drama”两个英文单词交揉在一起,试图阐释戏剧就是造梦的艺术。该片创意新颖,特别是演员模仿了黑白默片时期的表演方式,肢体语言丰富,而且表情夸张,其中透露出的幽默令人莞尔。这些不同类型的表演形态或许仍然有待推敲和斟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表演艺术的探索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