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幽默风趣的率真气质

幽默风趣的率真气质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重视口才、幽默风趣的率真气质藏族是一个幽默、风趣的民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互相开玩笑,特别是同龄人之间,有时还会善意地取笑对方,比谁的口才好,谁的说法更形象、贴切,谁的比喻更有趣,即使揭了短处,双方都不会生气。在藏族人看来,因为斗不过嘴而生气是无能和没有幽默感的表现。
幽默风趣的率真气质_中国藏族

第六节 重视口才、幽默风趣的率真气质

藏族是一个幽默、风趣的民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互相开玩笑,特别是同龄人之间,有时还会善意地取笑对方,比谁的口才好,谁的说法更形象、贴切,谁的比喻更有趣,即使揭了短处,双方都不会生气。特别是当一群藏族同龄人在一起,在农区的田间地头或在草原上一起放牧时,你总是能看到他们幽默地奚落对方,不甘示弱地用风趣的语言回击对方,在众人的打趣、帮腔中,笑得东倒西歪、闹成一片。这种精神气质是很奇妙的,你很少看到哪个藏族因为受到别人的奚落而恼羞成怒,对他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到一个更高明、更贴切的说法在言语上打败对方。在藏族人看来,因为斗不过嘴而生气是无能和没有幽默感的表现。

关于藏族人的幽默,最好的例证就是他们会唱一种叫做“勒夏”的歌曲,由于这种歌曲主要以两人对唱的形式,以善意的讽刺彼此揭短,充满比歌打擂台的意味,因此可以称为擂台歌。这种类型的民歌风格夸张、充满藏族人特有的幽默、睿智和思辨的光芒。基于它的争辩性,庄重严肃的场合时很少唱,但当同龄人“香浪”(在天气暖和时到野外游玩)或在田间地头休息时,这种对歌比赛就在人们的哄笑中把聚会推向高潮。演唱者多为即兴编词,歌词通俗易懂,充满奇思妙想,对于创作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勒夏”在安多藏区似乎更为普遍,如一方唱道:“高空射了一支箭,本想射下大老鹰,多怪乌鸦你命不好,一箭落在你身上!”另一方回击:“你河滩野鸡不用慌,不劳长枪打下你,对于健壮的我,你不过是一块石头的代价!”一方唱道:“你背着草堆向前走,我拿着火把随你后,如我手下不留情,哗啦点燃你倒霉!”另一方回击“你贪睡的猪窝只有一身懒肉,你却以为牛羊满圈;你平庸的歌手满嘴只有谎言,你却以为歌如海洋!”人们通过生产生活事件,以朴素直白的语言对唱,用毛驴、老母猪等比喻对手,但并无恶意,比喻越形象生动,就越能博得众人的笑声。还有诸如:“在雪山玉狮抖鬃时,种公羊抖闪毛稍多可笑;在黄脊野牛嬉戏之地,灰黄牛晃动犄角多可怜;在碧空青龙吼啸之时,癞皮狗狂叫乱咬多可悲。”“你长有螺角的雄鹿有十八般走法,我带有六箭的猎手有二十种射法”等,人们总是互相炫耀、互相打趣,直到把某一方唱得哑口无言、无以对词时,才会罢休。这种对歌的语言很难翻译,即使翻译出概意,也很难翻译出那种潜在的快乐和微妙的情感,只有当你深入到某个藏族村庄,真正参与到这种比歌的聚会当中,亲身感受藏族人的无邪、天真和风趣时,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藏族人的热情和幽默,你也会明白,只有怀揣对于艰苦生活深沉的经验、对于朋友邻人亲密的情感时,才能想出如此贴近生活本色的句子,也才能在喜剧中感悟到挫折和不幸其实可以一笑了之。

img96

辩经

这种善意的“斗嘴”本身对于口才的要求是很高的,敢说唱的人要有相当的幽默感和智慧。比如:“说话你比绫绸还软,做事却比蜂刺还尖;你的心肠比黑铁还要硬十分,外表却装得像酥油一样软。”还有“心思周全要像皮鼓圆,话头不断要像河水流,决议坚定要像硬核桃,条理分明要像卷线球”等,可见,幽默的句子需要源自生活的贴切比喻。藏族社会非常看重口才,这是藏族自古就有的文化传统,藏族喜欢说谚语、喜欢辩论、喜欢展示自己的口才。从藏族起源传说、敦煌卜辞、较早的《松巴谚语》到《米拉日巴道歌》,再到《萨迦格言》《水树格言》,上升到理论层面讨论文学技巧与修辞学的《诗镜》等,都说明藏族是一个讲究语言锤炼、重视言语表达方式、语言文明程度非常高的睿智民族。

藏族人,特别是藏族老人,三句话不离谚语、俗语,如果年轻人做徒劳无益、不能改变事实的努力,老人可能会预见性地说:“命中注定逃也逃不掉,额头皱纹擦也擦不掉!”如果你轻信某人,老人也会善意地提醒你:“猫儿睡了,想的也是老鼠!”在一个村庄里,口才好的人总是能赢得众人的尊敬。在婚庆喜宴时,藏族人家要举行“协巴”(说、赞)仪式,这时伶牙俐齿的人可以露一手,先是“萨协”即赞地,以极其华丽的语言赞颂双方家乡的地理、双方家庭美好的教养,像是一本辞藻华丽、带有浓重主观色彩的地方志,夹杂藏区关于地方起源的传说、故事等,然后回到眼前,讲婚宴的排场,光是奶茶的制作过程和美味就可以足足说上半个小时不止,还有给女婿系腰带时说的赞词,普通的哈达、腰带被赞者一描绘,立刻变成了天赐神物,充满喜庆、祥和的象征意义,这些“浓得化不开”的词语就像汉赋一样,充分体现说唱者的语言、文学功底和背诵水平。另外,还有“角协”(处理纠纷时的说法),是邻里之间、部落之间发生不和,草场纠纷甚至发生偷盗、命案时,为调节事端而举行的仪式,这时调节者不光口才要好,能够旁征博引,而且要明事理、懂民间习惯法的规则,防止事端进一步恶化并有效解决冲突。

所谓“喝热茶,说实话”,这也是藏族人坦荡、诚实的秉性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