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民党一党优势政党制

自民党一党优势政党制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日本战后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其国内政治深受国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美国的对日政策以及盟军总部的统治策略直接左右着日本各政党的地位及其力量消长的变化。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实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以清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但美苏对立的国际冷战体制的形成使美国确立了“遏制共产主义向全世界扩张”的全球冷战战略,在该战略下美国为把日本纳入其反共体系逐步改变了对日政策。由于意识形态与反共立场的根本一致,盟军总部由着力打击日本保守势力转变为扶植保守势力压制革新势力,被剥夺公职处分的政治家又重新返回政治舞台并逐渐占据日本政治的统治地位。日本共产党等进步势力受到压制。美国占领政策的改变使日本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保守政党逐渐确立了其在日本政治体制中的优势地位。1955年11月,日本两大保守政党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拥有299名众议院议员、118名参议院议员,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此后,自民党在历次大选中蝉联半数以上议席,并维系了长达38年的一党优势统治。战后初期形成的多党轮流执政因优势政党自民党长期垄断政权未能正常运行下去,多党制发生了变异。本文将这种除优势政党外,不只允许其他政党合法存在而且是优势政党的竞争者,但轮流执政事实上并未发生,只是同一政党长期设法赢取国会议席绝对多数的政党制,称为一党优势政党制。

美国占领政策的改变使日本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保守政党逐渐确立了其在日本政治体制中的优势地位。于1948年10月芦田内阁倒台后成立的第二次吉田内阁是民自党的少数执政党内阁。三个月后,民自党在1949年1月的大选中以269个议席(占议席总数的57.7%)的过半数优势获胜。同年2月组成的第三次吉田内阁吸收了民主党的两名议员入阁,实行保守政党联合执政。1950年3月民自党吸收民主党联合派并改名为自由党。同年4月民主党在野派与国民协同党合并组成国民民主党。当时众议院议席分配情况为自由党286席,国民民主党67席,社会党46席。吉田内阁就是在这种自由党占稳定多数的基础上,从占领时代后期一直执政到媾和独立后的初期。

1952年4月媾和独立实现后,战后日本政界进入了重新分化组合时期。解除整肃后重返政界的鸠山一郎、三木武吉、河野一郎等战前派党人政治家和岸信介、重光葵等官僚派政治家,于1954年11月24日建立民主党结成反吉田联合军,胁迫吉田自由党下台。吉田试图实行在不修改宪法、不重新武装和由美国保证日本安全的基础上复兴经济和扩大贸易的路线,而以鸠山为首的反吉田派的大多数人坚持修改宪法和重新武装,要求修改日美安保条约和与美国对等化的路线。1954年年底吉田自由党内阁垮台、鸠山民主党内阁成立。

在政界重新分化组合过程中,保守势力与革新势力之间相互作用。左派社会党坚持拥护宪法、反对重新武装、反对日美安保条约,在总评的全面支持下于1952年和1953年的几次大选中增加了议席,开始凌驾于右派社会党之上。左右两派社会党虽然在鸠山内阁的成立上同民主党进行了合作,但对公然提出修改宪法、重整军备的日本民主党深感不安。

在1949年1月大选失败后,社会党内部左右两派斗争激烈,甚至在1950年年初分别召开了社会党的第5次代表大会,3个月后两派暂时统一起来但相互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1951年10月因媾和问题裂痕加深正式分裂为左派社会党和右派社会党,在1952年至1955年的大选中的得票率和议席不断增加。

首先,从大选相对得票率[18]来看。在1952年10月大选中,自由党是47.93%,改进党是18.19%,两者合计是66.12%。保守派合计1953年4月是65.66%,1955年2月是63.18%。[19]尽管每次合计都超过了60%,但却显示出了下降的趋势。另外,社会党左右两派得票率都在逐渐增加。特别是左派社会党在1952年10月大选中的得票率是9.62%,1953年4月是13.05%,1955年2月则上升为15.35%。社会党系三党(左右两派社会党和劳农党)的得票率在1952年10月是21.99%,1955年2月则获得了30.18%的得票率。

其次,从众议院议席数来看。在1952年10月大选中,保守派合计获得325个议席(占总议席的69.7%)。1953年4月获得310个议席(占总议席的66.5%),1955年2月获得297个议席(占总议席的63.6%),约占有总议席数的2/3。社会党系三党1952年10月获得115个议席(占总议席的24.7%),1955年2月则上升到160个议席(占总议席的34.4%)。三年半的时间,议席增加了45个,占总议席数的1/3。

再次,从参议院所占议席数来看。1950年6月,自由党和国民民主党合计107人(占总议席数的42.8%),社会党和劳农党合计67人(占总议席数的26.8%)。社会党统一和保守党合并后进行的1956年7月选举,自民党124人(占总议席数的50%),社会党81人(占总议席数的33%)。绿风会等会派缩小、参议院政党化被推进。

最后,从支持率来看。在媾和前后,左派社会党主张全面媾和同吉田内阁展开了坚决的斗争。由于其行动没有超越议会民主制的范围,因此顺利地扩大了社会党的影响。拥有300万会员的总评是社会党最重要的支持基础。除有组织的工人外,普通工薪阶层对左右两派社会党的支持也逐渐增加。1948年3月,保守政党的支持率是48%,社会党的支持率是34%。到1950年2月保守政党的支持率是33%,社会党的支持率是24%。1953年6月保守政党的支持率是49%,社会党的支持率是44%,1955年11月保守政党的支持率是37%,社会党的支持率是50%。到1956年6月,保守政党的支持率是32%,社会党的支持率是54%,其差距进一步拉大。[20]右派社会党受到全纤同盟海员工会等的支持,同时集中了像河上丈太郎等基督教社会主义者、松冈驹吉等工会领导者、浅沼稻次郎等社会大众党派活动家,右派社会党凭借其人脉和党员的知名度维持其势力。

左派社会党势力发展的部分原因,是左翼势力期待寻求一个能代替衰退了的日本共产党的政党。与左右两派社会党力量的发展尤其是左派社会党势力的发展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共产党在现实政治的舞台上因其暴力革命路线丧失了威信。日本共产党支持者的大部分转而支持左派社会党。美苏冷战的开始使对战争还记忆犹新的日本国民产生了巨大的不安,朝鲜战争以及日本政府重整军备的动向唤起了日本国民朴素的和平主义感情。左派社会党在美苏对立中倡导“中立”,使其相当成功地赢得了日本国民的支持。

同时,日本人民反对美军基地与政府重整军备的斗争也有力地推动了革新政党的发展。《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生效以后,革新势力与保守势力之间的对立和抗争进一步加剧。在占领时期,占领军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妨碍占领政策的推行为理由干涉日本国内的纠纷。当占领军权力消失后,政府与反政府势力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反对美军基地、拥护和平宪法、反对核武器以及反对重整军备成了50年代上半期阶级斗争化了的工人运动的主要内容。人民群众斗争有力地推动了革新政党的发展。

因得到总评支持和日本共产党的选票而长足发展的左派社会党,在1953年的大选和参议院选举中遥遥领先于右派社会党后,便呼吁右派社会党进行合并。在合并问题上左右两派社会党内部都有人反对,两派社会党在政治路线上存在很大差异。1954年春吉田内阁因受到造船渎职事件的冲击而风雨飘摇行将倒台,使两派社会党产生了通过合并来夺取政权的设想。1955年10月13日两派社会党在存在严重分歧的情况下,于神田共立讲堂召开了统一大会,宣布日本社会党成立。大会通过了经过两派相互妥协终于得到两派认可的统一纲领。统一后的社会党约占众议院议席的1/3左右,在日本近现代史上社会主义政党第一次获得如此强大的力量。

合并后的社会党没能实现夺取政权的目标,却促使保守政党为对抗革新政党而在财界的推动下于同年11月15日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财界、各保守政党等保守统治集团内部,对于在1952年到1955年的大选中得票数和议席不断增加的两派社会党统一起来以对付保守政党,感到威胁很大。

吉田接替被整肃的鸠山执掌自由党后,于1948年3月15日与同志俱乐部(原民主党币原派)合并成立了民主自由党。1950年3月民自党吸收民主党联合派并改名为自由党。同年4月民主党在野派与国民协同党合并组成国民民主党。当时众议院议席分配情况为自由党286席,国民民主党67席,社会党46席。在自由党占稳定多数的基础上,吉田内阁从占领时代后期一直执政到媾和独立后的初期。

使吉田自由党发生动摇的,是随着撤销整肃而复出政界的大人物。鸠山一郎、三木武吉、河野一郎等鸠山派实力人物因解除整肃而重返政界,这些政治家是在1952年10月大选以后才重新获得议席的。但鸠山派与吉田派之间的对立在此之前就已开始激化,自由党内吉田派共140人,鸠山派共119人,中间派共26人。吉田派与鸠山派势均力敌。

1951年8月,大麻唯男、松村谦三等旧民政党派被解除剥夺公职的政治家组成了以旧民政党派政治家大团结为目标的新政俱乐部,筹划建立新党。1951年10月10日,国民民主党最高委员会通过了以国民民主党为基础建立新党的方针。1952年1月21日在东京神田的共立礼堂召开了新政治势力团结国民大会。同年2月8日,正式成立了改进党,书记长为三木武夫。改进党的纲领如下:“(1)吾党拥护个人尊严与公共利益,确立民主主义,改革各项政策。(2)吾党要完成日本民族的独立自卫,以期振兴亚洲和实现世界和平。(3)吾党根据协同主义的理念,修正资本主义,增进国民大众的福利。(4)吾党广泛吸收东西方文明,振奋国民精神,以期世界文化昌盛。(5)吾党作为进步国民势力的先锋,坚决实行责任政治。”[21]尽管改进党继承了国民民主党前身的国民协同党、农民协同党建党精神的“协同主义”理念,并给人以“进步势力”的代表等印象,但该党明确规定了民族主义的方向。在体现纲领精神的政策大纲中,提倡“创建适应民力的民主性自卫军,尽快将安全保障条约改为相互防卫条约”。甚至提出“全面地重新研究占领下的各项法令(包括宪法)、各项制度”,要求尽早归还“库页岛、千岛、冲绳、小笠原诸岛”。明确地表明了与吉田对美协调、经济重点主义相反的立场。

吉田政权因党内外反吉田势力的抬头而动摇。第十三届通常国会尽管五次延期,到1952年7月底仍有数十件法案搁置在参议院。于是吉田不顾众议院议员的任期即将届满(1953年1月22日),1952年8月28日突然宣布解散众议院[22]并决定于10月1日举行大选。这次选举战是在自由党一分为二的情况下进行的。吉田派占据自由党本部,鸠山派则以车站旅馆为据点,资金也是分别筹措的。1952年9月12日,鸠山在日比谷公会堂发表了重返政界后的第一次演说,阐述了恢复日苏邦交、修改宪法和重新武装的必要性,在政策上向吉田挑战。鸠山在回忆录中说,“这次演说清楚地表明了我与吉田君的对立”。在这次大选中,被解除整肃的人(包括前议员和前官僚)有329人参加竞选,结果139人当选。鸠山、三木、石桥、河野等均恢复了席位。自由党共获得240个席位,其中鸠山派68席,吉田派73席,中间派99席。改进党85席,右派社会党57席,左派社会党54席,劳农党4席,共产党一席未得,其他各派和无党派人士26席。[23]此次大选虽使鸠山派不得不放弃建立新党的打算,但拥立鸠山并欲与吉田派决一死战的三木、河野、石桥等强硬派在吉田被指名组阁后不久,便结成了民主化同盟,同盟的委员长为安藤正纯。1952年10月30日第四次吉田内阁成立。

民主化同盟的成立,使自由党内的对立更加白热化。1953年3月2日,在野党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就吉田低声怒骂社会党议员为“混蛋”一事提出要求惩罚首相的动议,这项动议在表决时因民主化同盟和广川派缺席而得以通过。3月14日,三木、河野、石桥等23名民同派退出自由党,成立院内团体“分党派自由党”。接着,在野党对吉田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因分党派赞成而成立。顽固的吉田没有选择总辞职,再次宣布解散众议院。3月16日,广川派15人退党与分党派合并,组成了所谓的鸠山自由党。鸠山任总裁,三木任党务委员长、石桥任政策委员长、广川任选举对策委员长。鸠山自由党的政策与改进党的政策极其相似。在其政策中,首先提出“按照国情修改宪法”,同时又明确提出了重整军备的方向:“为防止战争爆发,组织自卫军,以期充分确保治安与防卫国土。”最后提出修改地方税制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限制罢工等,要求重新研究占领下的各项法令和制度,强调“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24]这次大选争论的最大问题,是重新武装问题。吉田自由党采取反对修改宪法,主张随着国力的充实逐渐增强自卫力量的立场。鸠山自由党主张修改宪法和重新武装。改进党也主张重新武装,但关于修改宪法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必修改宪法,自卫亦可拥有军队。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必须修改宪法,不修改宪法就不能拥有军队。右派社会党反对重新武装,要求缩小保安队的规模,但采取承认自卫权的立场。左派社会党反对重新武装,要求解散保安队。4月19日的大选结果是:自由党获得199个席位,鸠山自由党35席,改进党76席,右派社会党66席,左派社会党72席,劳农党5席,共产党1席,其他党派和无党派12席。鸠山自由党和改进党都没有发展,得到发展的是两派社会党尤其是左派社会党。

1953年5月成立的第五届吉田内阁是个少数执政党内阁。如果此时自命为进步的保守政党的改进党与两派社会党、无党派等各派联合起来,在议席数上是可以确保过半数的。但主张修改宪法、重整军备的改进党,与提出非武装、拥护宪法的左派社会党,政策上的差距太大。1947年至1948年曾出现的部分保守政党与革新政党联合起来建立中道政权的可能性,现在已经完全丧失。尽管各保守政党围绕人事安排问题互相争吵,但政策方面的共同基础却逐渐建立起来,自由党与改进党、鸠山自由党之间在有分歧的修改宪法、重整军备的看法上有了实质性的接近。吉田本来也并不反对在“国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加强自卫队力量。自由党为换取改进党的支持不得不在防卫政策上作出让步,在1953年9月27日吉田和重光的会谈中,双方达成共识:适应驻军的逐步减少,制订适合国力的长期防卫计划;将保安队改为自卫队,并加上防御直接侵略的任务。关于修改宪法问题,吉田站在现行宪法并不禁止为自卫保持军事力量这一立场上,始终反对改进党、鸠山自由党以正式重整军备为目标而修改宪法。吉田认为,即使从修改宪法本身来讲“也要经过相当的年月,充分听取国民的意见,反复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审议,而且要充分根据民主程序,才能修改宪法。应该强烈反对一届内阁或一个政党急于求成的做法”。[25]但是,吉田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完全在自由党内得到贯彻。自由党内,既有持重整军备观点的人,也有认为现行宪法是占领军强加的因而加以反对的人,修宪论者居多数。1953年11月,鸠山自由党的大部分成员重新回到自由党[26]的一个条件就是,在党内设置宪法调查会。这个条件是在佐藤干事长等干部积极说服吉田并在党内无任何异议的情况下接受的。从形式上来看保守政党是分裂的,但在政策上和理念上,倒不如说正在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自由党的绪方竹虎副总裁和佐藤干事长等为打开少数派内阁的困难局面,推动保守政党合并,后在公选总裁问题上陷入僵局。但是,改进党的自改合并推进派和自由党的鸠山派以及岸信介派,以这个协议会为基础展开了反吉田派的新党运动。1954年11月24日日本民主党宣告成立,拥有众议院议员121名,参议院议员18名。总裁鸠山,副总裁重光,干事长岸信介,总务会长三木武吉,政调会长松村,芦田、石桥和大麻为最高委员。其纲领为:(1)在民主主义之下,整顿政界以期议会政治焕然一新。(2)根据国民的自由意见,纠正占领以来的各项制度以期完成独立自主。(3)开展自主国民外交,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以期实现亚洲的复兴与世界和平。(4)根据综合计划确立自主经济,以期实现基于社会正义之下的民生安定,建设福利国家。(5)基于人类博爱的理念排除阶级斗争,加强民族团结以期伸张道义。[27]民主党继承了改进党、鸠山自由党提出的民族主义路线即修改包括宪法在内的占领以来的各项制度与建立自卫军。这一点在政策大纲中十分明确地规定为:“现行宪法,鉴于当时制定的情况和实施的效果应征求国民各阶层的意见,慎重地研究其内容,在坚持和平主义、民主主义的前提下进行修改”;建立“与国力相适应适度、少而精的自卫军”,促使美军撤退以及把日美安保条约修改成双边条约;在外交方面“开展自主国民外交”,实现与包括中苏两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邦交正常化。日本民主党企图对吉田主张的片面媾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旧金山体制作部分修改。保守政党内反吉田路线的观点都汇集到日本民主党的纲领政策中。

经过激烈的分化组合,到1954年年底保守政党改组为两个:一个是1954年11月24日成立的日本民主党,另一个是同年12月8日改组了领导班子的自由党。

鸠山内阁于1955年1月24日解散了众议院。在1955年2月的大选中,民主党提出“完成独立(包括准备制定自主宪法)与收回领土”等承诺参加选举战。鸠山在2月3日举行的四党首脑辩论演说中表示“如果我们能在众议院获得三分之二席位就准备制定自主独立的宪法”。主张护宪、非武装中立的左派社会党当然反对修改宪法。右派社会党委员长河上丈太郎在2月24日的四党首脑竞选演说会上明确表示担心“如果保守势力获得三分之二的议席,就会修改宪法,重整军备并颁布征兵制”。右派社会党也采取了反鸠山路线的鲜明立场。左右两派社会党约定在大选后重新统一共同对抗“倒退路线”,并提出“民主护宪”的共同口号。2月27日投票结果如下:民主党185席,自由党112席,左派社会党89席,右派社会党67席,劳农党4席,共产党2席,无党派8席。民主党尽管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其议席只占议席总数的39.7%,给社会党创造了增长力量的机会。两派社会党与劳农党的议席合计为160席,占总数的34.4%。加上共产党的两席共占议席总数的34.7%。革新阵营所获议席第一次超过议席总数的1/3(156席),从而堵死了保守势力修改宪法之路,鸠山的民族主义路线受挫。

鸠山内阁既没能在大选中使保守势力获得2/3的国会议席,又在外交上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是少数执政党内阁,法案和预算的审议不能如愿,宪法调查会法案和国防会议设置法案等因遭到社会党强烈反对而无法审议下去。而且社会党统一也取得了进展。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鸠山内阁执政地位保守政党合并势在必行

1955年11月15日在东京神田的中央大学礼堂举行自由民主党成立仪式,参加新党者有众议员299人、参议员118人。直到建党大会召开前夕,总裁的选举方法仍未作出决定,只好选出鸠山、绪方、三木和大野四人为总裁代行委员。他们内部商定,首相由鸠山担任,主要负责政务;党务主要由绪方负责。并推选岸信介为干事长,石井光次郎担任总务会长,水田三喜男任政调会长。党首之争在1956年1月28日绪方急逝后才结束,1956年4月5日鸠山当选自民党首任总裁。

在保守政党合并的过程中,财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朝鲜战争使日本贸易输出剧增,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由于朝鲜战争的刺激,日本经济呈现出复兴苗头,为了加快日本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保守势力的分裂和互相拆台使两派社会党乘机扩大了势力。财界希望保守政党合并,他们需要保守稳定的政权来维护资本主义体制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1954年10月20日经济同友会通过的大会决议指出“经济同友会第七届大会以全会的名义向保守各党发出警告,要求尽快实现保守政党合并”。[28]对企业经营者阶层来说,“他们共同关心的是阻止左翼政治的发展,他们最担心的是保守势力内部抗争被左翼势力利用”。[29]

日本战后初期经过各政党间近十年的分化组合,在财界的强烈要求以及社会党统一的刺激下,1955年两大保守政党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自民党一经建立就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直到1993年,自民党在历次大选中蝉联半数以上议席(参见表1)并因此维系了长达38年之久的自民党一党优势统治。

在战后初期日本政党政治演变的十年中,保守政治势力在历次大选中均占据绝对优势。从形式上看,自民党的诞生不过是意味着保守政治势力从分裂走向联合而已。但,保守政治势力这种形式上的联合即统一的保守政党的形成却是战后政党制度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因为,在政治运作中起作用的政党决定着政党制度的性质和形式。政党制度是组成政党的结合体,这些组成政党通过固定的方式互动形成一个复合而连续的整体。在形式上,政党制度表现为以固定方式互动的一组政党。同时,政党制度还意味着组成政党的连续性。如果组成政党尤其是在政治运作中起作用的主要政党出现巨大的断裂,那么另一种性质和形式的政党制度就会取而代之。当优势政党不再成为优势政党时,或其模式即将很快地建立,或其制度性质即将改变,不再是优势政党制。

表1 自民党一党优势政党制下众议院议员大选(1958—1993年)

对于战后日本政党制度——自民党一党优势政党制,首先要说明的,是其毫无疑义地属于多党制的范畴。即除优势政党自民党外,不只允许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其他政党合法存在,而且是自民党的合法竞争者,尽管这种竞争不一定有效。这就是说少数党是优势政党真正独立的反对者。战后日本自民党一党优势政党制确实是存在两个以上政党的政党制度。

其次,自民党一党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并垄断国家政权,自民党一党优势政党制是多党制的变异。一党优势政党制既可在两党制中发生,也可在高度分裂的政党形式中出现。如果只为建立一个连续体,则我们可将一党优势政党制看作两党制的变异,只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发生权力交替而已。同样,一党优势政党制也可看作多党制的变异。战后日本的政党制度,是在允许多个政党合法存在并参与竞争的情况下,自民党长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牢牢掌握国家政权。轮流执政事实上并未发生,只是自民党长期设法赢取国会议席的绝对多数。

再次,自民党一党优势政党制是政党多元的一种类型,是竞争性政党制度。在这种政党制度下,可以肯定所有的政党在起跑线上均有平等的机会,虽然轮流执政实际未曾发生,但并非绝对不可能发生;且其政治制度提供了公开和有效地表示异议的足够机会去反对执政党的优势。优势政党自民党必须为权力而奋争,其优势有时多少接近边缘。不过,在这种政党制度下,各党所享有的平等竞争的机会永远是相对的,因为没有人在起跑线上是真正平等的。何况平等竞争的机会并不等于都享有同等的资源,执政党与非执政党的资源之不均,比其他多党制更严重。

最后,这种竞争性政党政治的表现形式是保革两大政党的对立与竞争。自民党一党优势政党制的形成,使战后日本复杂的政治对立被“整理”为旗帜鲜明的两大阵营——以自民党为代表的保守政治势力与以社会党为主要代表的革新政治势力的对立与竞争,并由此形成了战后日本独特的保革对立与竞争的政党结构模式。战前日本的政党政治是以两个保守政党即政友会与宪政会的对立为轴心展开的。战后日本政治对立变得日益复杂,与战前保守政党与保守政党之间的对立不同,保守政党与革新政党的对立和竞争成了战后日本政治对立的基本模式。革新政治势力革命性愈强,保守政治势力危机感愈深。同时,保守政治势力内部还存在着战前派与战后派的对立,革新政治势力内部也存在着社会党与共产党以及社会党内部左右两派的对立。这种复杂的政治对立关系随着战后日本政党制度的形成被“整理”为保守政治势力与革新政治势力两大阵营的对立与竞争。[30]官僚、财界、职业团体、农村集团支持保守政党,成了保守政党的支持基础。构成革新政党支持基础的只是战后才开始被组织化的工会。与保守政党的支持基础相比,革新政党的组织基础还很脆弱。从这个意义上讲,革新政党为与保守政党相对抗不得不依赖大众运动的力量。因此,革新政党与革新国民运动携手对抗保守政党。[31]也就是说,以既成秩序为基础的保守政党占据绝对优势长期执掌国家政权,而以社会党为主要代表的革新势力在国会中的议席只有自民党的一半没有上台执政的机会,社会党长期作为抵抗政党专司反对之职,由此形成了战后日本独特的在自民党长期执政并占支配地位下的两大政党、两种政治力量的对立与竞争即保革对立的政党结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