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感恩教育的基本意义。由此,心存感恩是有道德之人的具体表现,感恩教育理应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感恩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首要工程,不仅有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感恩教育的实施将有助于化解由于感恩之心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为实现学生有道德地发展真正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会感恩: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学校德育软弱无力,寻求改革与突破便是一种必然。反观当下的德育弱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寻求的是自始至终由外而内的“内化”。而今天,学校德育的改革与突破,正应该变更思维角度,努力寻求一种由内而外的“内省”,这是一种由“人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的主体意识的归位,它寻求的是对道德的人本理解,它可以真正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使人最终成为人[7]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所期望的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达到内在的质变效果。这种效果既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又有潜在的内驱力,但最终都指向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在以往长期的德育实践中,那种“高、大、全”完人式的德育要求,那种注重德育知识灌输的贫乏的道德说教,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无从体验,所以让学生失去了热情[8]。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的心灵?在笔者看来,要实现德育内容融入学生的心灵,必须是使德育内容成为学生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最丰富和最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这个角度上说,感恩教育理应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上说,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需要感恩教育[9]。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但现今的德育中,经常出现单项教育,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原理理论的灌输、轻学生情感的培育。而感恩教育立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群体中的忘恩负义现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尊意识、自立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促进其有道德地发展,这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所应该努力的方向[10]

从实践上说,感恩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题词,是他们最常见和最常使用的情感表达方式。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时,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层面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要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感。这是感恩教育的基本意义。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氛围中,我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我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我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我们将不会感到内心孤独……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一个人具备较高道德素养的基本表现。在感恩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道德升华的基本素材来源。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心灵的深处萌生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我们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色纯净生活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能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人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知恩”、“感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净蒙尘的心灵使之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不求回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因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发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和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那种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我们无以回报,有些恩情更不能等价交换,唯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记、去传递,才能真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一种尊重。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引发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般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11]

由此,心存感恩是有道德之人的具体表现,感恩教育理应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感恩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首要工程,不仅有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感恩教育的实施将有助于化解由于感恩之心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不正常现象,为实现学生有道德地发展真正奠定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