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恰当的教育观

恰当的教育观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恰当的教育观1 远景意识每一个单亲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教育而言,今天务必要为明天乃至后天做准备,只有着眼于孩子明天的单亲妈妈,才能尽好今天做单亲妈妈的责任。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转眼八九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可以用超出25种方式表达,同时也渐渐体会到这种训练对教育者的深意。

恰当的教育观

1 远景意识

每一个单亲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这需要单亲妈妈们有足够的“远景意识”。

低龄儿童的单亲妈妈,每天面对很多琐碎的生活问题,比如尿床、吃饭、洗手等,她们很烦恼和焦虑,但是从长远看,这些根本不是问题;学龄儿童的单亲妈妈很多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每天为孩子试卷上的分数或喜或忧,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打拼,依靠的是综合素质而远非仅仅一个学历,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最可怕的就是,不仅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停滞了,学习成绩也没搞上去。

事实上,多年以后孩子发展如何是从今天就开始决定的,他们的性格、对世界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的关系等等,更能决定他们的幸福和命运,而这些是从现在就开始形成的,这些是未来对现在的要求。

目光短浅是人类的通病,因为大多数的正确认识需要通过深思而来,而深思是一件辛苦的事,人们天生好逸恶劳,所以人们难免做一些对自己毫无帮助甚至有害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教育而言,今天务必要为明天乃至后天做准备,只有着眼于孩子明天的单亲妈妈,才能尽好今天做单亲妈妈的责任

2 敬畏意识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世界大战》是这样结尾的:以美国为代表的人类军事力量在外星人的攻击面前不堪一击,整个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就在人们处于绝望之中时,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外星人不攻自败,纷纷死去,原因是它们无法抵抗细菌的侵袭。这是一个我十分赞赏的结尾,它让人们看到以往忽略的事实:貌似强大而先进的科技其实是十分脆弱的,而真正强大的力量是进化,是人类对地球环境的适应能力。

数亿年的进化才出现动物,数千万年的进化才出现类人猿,数百万年的进化才出现人类,这样漫长的过程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的进化过程。真正的奇迹不是任何人类的发明或者艺术作品,而是人类本身,是每个人身体里的遗传基因。人类身体的自保和自愈能力让任何一种药物望尘莫及,它究竟能适应多少细菌无法统计;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可以毫无费力地学会他的母语,无论他的母语是唐山话、天津话、广东话还是闽南话,无论他的母语是汉语、英语、法语还是拉丁语;人类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智力上限,无论是达芬奇、爱因斯坦、曹雪芹还是莎士比亚……

姜文:女儿让我重新思考

我们低估了孩子。我觉得相比较起来,我们比孩子更愚蠢。为了进入世俗的生活,我们要压抑很多东西,变成一个社会人。社会人其实是被格式化了,很愚蠢。

女儿让我们明白,我只是生命的一个瞬间,是一环。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代人的碰撞、结合,才把这个血传到我的身上。然后,我又在冥冥之中受了很多其他的影响、支配和吸引等等,才生出我的女儿,而她带着我的遗传,带着我的基因走向无限。

人生有很多无奈,有很多不能解释、不可知的东西。我慢慢觉得,上帝给我们的一些东西也许是个错误,也许是个玩笑。给你感情又不能满足你,给你头脑,又不让你想明白;给你理智又不能控制你的感情。那是什么在起作用?是生命本身。没有女儿,我不会想这么多。

亿万年的进化所产生的神奇基因存在于每个最普通的男女身上,它具有近乎无限的可能性,能随时展现出让我们惊讶的成果,除非他们这些可能性遭到了人为破坏和限制,扼杀了这些成果。事实上,人们对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浅薄认知、荒谬偏见,很大程度上妨碍和损害了我们的孩子。

故而,在我们“教育”孩子之前,我们应该对他们潜藏在内心地表以下的巨大能量抱有敬畏之心,更为宽容、谦卑和多角度地去了解、发现和听从孩子内心的力量,尤其是对于那些尚未被成人世界异化的低龄儿童。

3 辅助意识

很多母亲说:“小孩子都一样,哪有这么复杂?”这是一种“外行”的看法。人是生而不同的,姚明是无论怎么努力也成不了爱因斯坦的,反之亦然。这种不同几乎从孩子一降生就表现出来,从哭声的大小,从情绪的稳定程度,从对动静的偏好,从周岁“抓周”,从说话走路的早晚等都表现出人的差异性。孩子决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的个体,做母亲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发挥他天性中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遵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帮助,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会像螳臂当车一样自不量力。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有智慧的单亲妈妈会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他们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比较有心计、企图心强,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为心事太重而承受压力,遭受挫折。那么,我们就应该帮助他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劝诫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负所累,告诉他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学会取舍和放下。假如孩子是个乐天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么这样的孩子获得快乐会很容易,也不用担心他会钻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将来可能生活在一个较低的社会层次上。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进取心。

4 后果意识

我在师范大学读书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一道作业,要求对同一句话,用25种不同的感情和口气说出来。当时积淀不够,觉得太难。转眼八九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可以用超出25种方式表达,同时也渐渐体会到这种训练对教育者的深意。

单亲妈妈们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了自己要说什么,而忽略了怎么说效果更好。单亲妈妈们深知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所以潜意识中“理所当然”不择方式、不讲技巧地表达。殊不知,这种不在乎孩子感受、不注意自己方式的表达,对孩子造成了太多的压迫和伤害。

情绪坏时,说话就会重一些,人们因为不注意而造成了很多的误会甚至悲剧;情绪好时,人更容易宽容,我们要注意不要因为这种宽容造成对孩子的放任;也许我们说得没错,但是忽略了说话的方式;我们非常客观地批评了孩子,却以牺牲孩子的自信心为代价;我们和爱人吵架、对单位抱怨,却不知道全被孩子看在眼里……

诚如克兰兹勒先生所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候,你是他们的整个世界,所以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锐:想靠赢得你的喜爱来得到家庭的安全感,或通过挑战你来建立起自己萌芽中的个性。孩子总是在注视你、观察你,因为他们想知道自己现在和将来如何为人处世。”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我们的言行究竟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围棋中有一个术语叫做“随手”,意指未经思考而随意地下棋。随手棋是对局中的大忌,关键时候,一个随手,就可以输掉全局。朋友们,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教育的过程中杜绝“随手”呀,切不可无意中就破坏了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切不可无意中就伤害了我们挚爱的孩子。

5 生活导向意识

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在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能为孩子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如何做人,或者说如何做单亲妈妈,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单亲妈妈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单亲妈妈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则决定着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单亲妈妈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img32

孩子就像一部汽车,性格和能力就是汽车的性能,价值观则是汽车要走的方向。我们既要让孩子有好的性能,又要避免孩子走错方向。

6 成长意识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的糟。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称职的家长。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单亲妈妈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今天做单亲妈妈比以往更加复杂,自己不懂、不会、不能很正常。我们的观念要不断更新,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要更为多元,沟通和理解的能力要慢慢增长,既要有战略(观念和导向),又要有战术(方法和手段),要“智勇双全”,要“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做单亲妈妈的本领要不断修炼,这是一件自然的事。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当然,可以想见的是,谁先学习、谁注重成长,谁就比别的妈妈占据更多的优势,她的孩子就比别的孩子占据更多的优势。

7 边界意识

史铁生20岁时失去双腿,一度陷入迷茫的低谷,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一个人到地坛公园去,这当然是让他母亲十分担心的。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史母的确是一位高明的母亲,对于孩子,永远有很多事我们无法知晓,永远有很多事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只需要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这就是懂得教育是有边界和局限的。除了上述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来理解:

其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或者说影响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保留他们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间,而不是总期望孩子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好恶来做事、做人。

其二,家庭教育的意义十分关键和深远,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同龄人和学校的影响,孩子真正的成熟还有赖于离开家庭后在独立生活中探索。

总之,懂得教育的边界,放下多余负担,我们才能轻装上阵、满怀信心地和孩子一路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