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

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旧唯物主义强调人的自然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立了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了人的存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从本质上看既不能归结为精神,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般自然物和动物,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存在。

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是哲学世界观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一直为哲学家们所关注。古希腊德尔斐太阳神庙前的石碑上刻有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几千年来,中外哲学家们都在为“认识自己”而苦苦探索。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总是把人归结为精神存在。近代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看做“感觉”存在,现代人本主义把人归结为“意志”“情感”的存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绝对观念”。旧唯物主义强调人的自然存在。17、18世纪法国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人是动物”(笛卡儿)或“人是机器”(拉美特利)。19世纪德国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认为人与自然、肉体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类是直接统一的,人是有理性的类存在物;他甚至开始触及人除具有自然属性外,还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动物”。但是,由于他对人的把握停留在直观上,所以他仍然不能真正理解人的本质和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立了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了人的存在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从本质上看既不能归结为精神,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般自然物和动物,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存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据。世界在没有人之前是自在的物质世界。“最初的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的发展,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成为最初的实践形态,从而使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开始有了人的存在。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生命活动的形式不同。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2]动物在消极适应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它的存在方式是本能活动。人是在创造和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使人与动物根本区别开并使人得以存在,所以,实践构成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第二,实践是人生存的前提。人类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以后,其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3]正是物质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物质条件。实践是人安身立命之本,离开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根本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其他方面的生活。

第三,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与动物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人有意识和自我意识能力。“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而人的意识正是在实践中形成、实现和确认的。由于物质劳动,促进了猿人的直立行走,手脚分工,特别是猿脑向人脑的转变,逐渐发展出意识和自我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马克思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4]

第四,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社会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