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活动的设计实例与评析

实践活动的设计实例与评析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理实践活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实验,也包括课外实践活动,本节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后者。要完成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验前要了解通过电磁控制实现小球自由下落以及每隔l/30s自动进行闪光照相的奥妙,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实验设计。物理学并不只是课堂上讲的,教科书上写的,而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它们是活的更生动更完美的物理。在想像中找“问题”。

第四节 实践活动的设计实例与评析

物理实践活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实验,也包括课外实践活动,本节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后者。物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应基于《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以下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要促进学生物理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增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探索性的实践活动设计

【案例1】闪光照相能测出重力加速度吗?

在说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时,教科书常用的实验证据是频闪照片,对于闪光照相能否测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学生常常产生疑问,而问题的焦点也集中在如何从照片上获得小球下落过程中各点间的实际距离。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设法得到拍摄过程中像、物之间的缩小比例。获取原始数据显然是困难的。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开放实验室,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

要完成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验前要了解通过电磁控制实现小球自由下落以及每隔l/30s自动进行闪光照相的奥妙,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既要完成小球自由落体实验,又要进行照片拍摄、冲洗等工作。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在如何获取像、物缩小比例的问题上,也必须开动脑筋,如有的直接通过测量物距、像距,求像距与物距的比;有的在实验装置旁设置一根标尺;还有的则在不改变物距、像距的情况下,为一位同学拍摄一张全身像,求出像长与身高的比,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后是理论计算,求得结果:得到像、物缩小比例后,从拍摄的闪光照片上测出Sn、Sn+1……由img39(其中T=1/30s)求得重力加速度的值。

【案例2】叠砖块

有五块砖,请在不进行计算的情况下,把它们垒叠起来,要求最上层一块砖的俯视投影不与最底层的一块砖的底面重合,叠放时每块砖只能纵向安置,而不允许纵横交错。看谁能最快地把五块砖垒好。

某同学首先把一块砖放在桌上,再把第二块砖放在其上。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伸出面,他使上面一块砖伸出全长的img40,他在放第三块砖时遇到了难题,第三块砖最多只能与第二块砖对齐,超出一点砖就要塌下来。是把第二块砖退缩一点,还是使第三块砖退缩一点呢?退缩多少才是最佳呢?看来还得另想办法。你能把这个巧妙的方法想出来吗?

【案例3】探究运动的相对性

人跑步时,感觉到的风向或者雨滴的方向与真实的风向或雨滴下落的方向(即风或雨滴相对于地面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建议学生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和作业。

(1)选择基本无风的天气,当你跑步时,你感觉到的风总是迎面吹来的,跑得越快,风力越大。这是因为你向前跑,你相对于空气是向前运动的,空气相对于你是向后运动的。如果你测出了自己跑步的平均速度,你就可以得出结论,你感觉到的风向与你跑步的速度方向刚好相反,速度的大小相等,原因是你感觉到的风向和风速是空气相对于你运动的情况,是以你作为参照物的。

(2)在有风的天气里,你可以先测量一下风向和风速,可用简易风向标或小旗测出风向,用手表或秒表测出风吹起薄纸片到10m远处所需的时间,计算出风速;也可以根据最新发布的天气预报所说的风向和风力,参照相关参数表估计风速。记下风向和风速后,例如北风7m/s,你再以一定的速度沿与风向垂直的一个方向(例如向东4m/s)跑步或骑自行车,记下你感觉到的风向(例如风从东北吹来),然后改变你跑步的方向(例如向西4m/s),再记下你感觉到的风向(例如风从西北吹来)。在练习本上画下这两次实验的速度合成图。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如果风速和跑步的速度测量较准确的话,可以判断你感觉到的风向是否准确(特别是风速和跑步的速度大小不一样时)。如果你感觉到的风向是准确的(例如手拿着风向标),则可以计算出风速的大小。

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物理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是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尝试。物理学并不只是课堂上讲的,教科书上写的,而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它们是活的更生动更完美的物理。对这些现象的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他们认识到:世界是复杂的,又是有规律的;要想揭示规律,就必须有思维的多向性,而又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探索性实践活动的课题(或者称之为“问题”)的来源有以下途径:

(1)到生活中找“问题”。例如,自行车为何要“骑”起来才不会倒下?自行车带人为何不安全?骑惯了自行车,为何骑不惯三轮车?自行车后刹为何比前刹重要?载重车和轻便车有何不同?为什么?赛车的车头为什么要这么低?自行车不打气行吗?如果路上铺满了修路的碎石子,这时,是骑得快些好,还是慢些好?从水壶中倒出的水柱从高到低为什么越来越细?当你坐在绝对光滑的冰场中央,如何走出冰场?两个充气的一大一小的气球,当它们连通后,哪个变大,哪个变小?为什么?为什么有三颗通信卫星就能将信号覆盖全球?

(2)到实验中找“问题”。做实验并不仅是为了“验证”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在每一次实验前和实验后,都要学生想一想:①这种方法是唯一的吗?能否变一变?②有误差吗?为什么?能减少些误差吗?③器材是否合适?有好建议吗?④观察是否清楚?有好点子吗?

(3)在想像中找“问题”。例如,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摩擦力、大气压强和重力,如果有一天摩擦力、大气压强和重力突然消失了,我们的生活将出现怎样的景象?对于理想的模型、条件和实验,如果失去了“理想”,又将如何呢?在每次实验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将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呢?和预想的会有差异吗?等等。

二、设计性实验活动

【案例4】测定细沙的摩擦因数

现有一堆细沙,请你设计出尽量简单的方案,并动手测定其摩擦因数,可用的实验器材有直尺与量角器,要求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

img41

备注:

(1)细沙由教师统一提供。

(2)实验原理正确。

(3)方案设计以巧妙为优。

【案例5】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要求:

(1)运用物理原理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2)禁止任何有危及人身安全的方案。

(3)提供的方案越简单、越巧妙、数量越多越好。测量方案由各班群策群力构思准备,并选派几名同学,根据集体设计的方案进行现场操作测量,所有相关器材请自行筹备。

注意:

精确度是指测量值与参考数据对比而言,只要相差小于5%,都给予满分,相差过大酌情扣分。

②创新性是指方案的巧妙、设计的精巧,可以通过对比各班各种方案后再综合给分。

③操作方法的分数评定主要考核测量时方法操作是否得当以及测量中的规范性。

【案例6】“牙签大厦”牙签搭高

活动规则:

(1)用牙签(数量不限)和橡皮泥(1盒)为材料,进行搭高比赛,以高者为胜。

(2)对结构逐次增加高度,直到增高失败为止,以增高失败前最大负载为测试成绩。

(3)牙签的竖立时间不得少于5s。

(4)牙签倾倒在地,或牙签的竖立时间少于5s而倾倒在地,将从牙签最低

设计性实验就是要打破现成的实验方案,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完成其实验要求。由于这种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富有创造力,因此,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设计性实验活动往往只需给学生提出课题的任务和要求,而要完成这个课题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实践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或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创造潜能的一种测试。这类实践活动的关键是选好课题,课题可以是同学发现并提出来的,也可以是同学与教师共同讨论而产生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问题。《物理课程标准》只给出了一个学习内容的下限,有些问题未做深入探究,但又在学生探索能力范围内。

【案例7】在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后就可编制如下一道实验设计训练题:①利用电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仪表,可能有哪几种测最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试画出实验电路,并说明其测量的原理和方法。②如果再补充些仪器(如电势差计),你还有其他方法吗?③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比较合理的?哪些是比较精确的?哪些方法需要附加条件?④试就你所想到的各种方法,作一归纳总结,从中能得到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的一般规律吗?学生通过广泛联系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集思广益,可以提出近十种可能的实验方案,其中一些不乏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对此,教师可以再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对合理的加以肯定,对不恰当的指出问题所在,对无法完成的方案阐明其原因。各种方案在一一论证以后,只要条件许可,都可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测量。

【案例8】提供一定容积并盛满清水的塑料“可乐瓶”一个(瓶底有一小孔)、细线一根、米尺一把、小砝码一只和用来盛水的桶一个。试估测水从瓶底的小孔连续流出的平均流量,并进行测量的误差分析。此例是1997年浙江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试题。从题意来看,水的平均流量Q=水的总体积V/水流尽的时间t。从提供的条件来看,其中水的体积可从瓶壁贴的标签上直接观察得到(这里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困难的问题还在于,如何测量水流尽所用的时间。要想突破这个难点,需要从实验方法上寻找解决办法:用题目提供的细线与砝码组装成一单摆,用它作为一个间接的计时仪器替代秒表。它的摆长L可由米尺测出,周期可由公式T=2πimg42算出,只要以此作为“参照量”数出水流尽过程中单摆全振动的次数N,即可测得时间t=NT。显然,该例运用的是物理实验中典型的替代法,即用已知的标准量去代替未知的待测量,以保持状态和效果相同为判断依据,从而求出待测量。

【案例9】试用一根卷尺估测一堆沙粒间的动摩擦因数

如果说上述实验的设计还是“有法可依”的话,那么本题的设计可谓是“无法无天”,因为卷尺测得的长度与沙粒问的动摩擦因数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要测定沙粒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让沙粒间发生相对运动;再联想到力学中一个常见的斜面模型,如下图(a):逐渐增大斜面倾角θ,使木块在斜面上将要发生相对滑动。

受这一原型的启发,我们可将题目的这堆沙从高处慢慢漏下,在地面上形成一圆锥体,并不断增高以至高得不能再高,即表面沙粒将要开始滑动,如下图(b),此时的沙堆就构成了一“蠢蠢欲动”的斜面。隔离出其表面的任一颗沙粒,就相当于斜面上的一木块。这样一来,通过θ这个中间变量,即可把动摩擦因数的测量转化为可用卷尺测量的长度(圆锥的高h和周长t)。

在物理实验中,将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另一种易观测的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本例运用的正是这种转换法。

img43

在设计性实践活动中,实验方法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求异思维则为实验方法的选择开拓了思考的不同途径。当然,科学求异绝不是胡思乱想,它来源于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既要敢于想,又要善于想,才能充分发挥实验方法的长处,以较高的效率、简明的方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案例10】在用打点计时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如果用砝码盘和砝码代替沙桶和沙,如给定四个质量均为m的小砝码,已测出砝码盘的质量M=2m,小车的质量M=4m,假定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已被平衡且其他所需的器材不变。为了较准确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该如何设计并完成这个实验?

【案例11】高中物理在讲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时,原有的实验仪器的可视效果差,说服力不强,学生不易接受。比如,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的合运动,这一点在过去教科书上的实验中很难体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改进演示仪器入手,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观察和分析来解决。怎样体现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的合运动呢?

三、制作性实践活动示例

【案例12】人站在鸡蛋上

制作一个装置,该装置必须以鸡蛋为支撑物(鸡蛋的数目自行决定)。并且不得有其他辅助支撑物,人站在该装置上,若鸡蛋不破裂则实验成功,否则失败。

装置的制作方法举例:找两块方形泡沫塑料。在每块泡沫塑料的一个面上各挖4个(或多或少)凹坑,其大小和深度刚好能镶人鸡蛋的一部分。在其中一块泡沫塑料的凹坑内放上鸡蛋,再将两块泡沫塑料对扣即可制成。在装置表面涂上颜料,还可以使装置更美观。

【案例13】自制欹器

欹器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它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这种奇妙的欹器。

取一只塑料杯,设法找到空杯子的重心位置,在其水平面上方一点的杯壁上钻两个小孔,孔径与自行车辐条的直径等大,并且使两孔的连线稍稍偏离孔所在平面杯壁支线的圆心(尽管你对准同心钻孔,一般也总会产生1~2mm的偏差)。再取一段自行车的辐条,紧紧地插入杯壁的两个小孔中,作为容器的转轴。然后用铁丝做一个支架,把杯子的转轴架在支架顶端的凹槽内,欹器也就制成了。制好后,请灌水试试。想一想,在灌水的过程中,整个容器系统的重心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灌入一些水后,容器就会竖直一些?灌满水后,为什么容器又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水倒净后,容器为什么又会复原?请用平衡与不平衡的原理加以解释。这种翻斗式的容器有很广泛的用途,例如矿山的矿车,某些厕所里一种定时冲洗的翻斗,以及气象观测雨量计内的计量容器等,都是根据这种构思设计的。

【案例14】逆风行舟

你听说过逆风行舟的事吗?这似乎不可想像,但事实上,如果把握一定的航向和适当控制帆面的位置,就可以做到。你可以亲自做一做模拟实验。用一个泡沫塑料或木料做一个帆船模型,用一根木棍插入船体作为帆船的桅杆,在桅杆上固定一片用塑料垫板做的帆,在穿过船体的木棍的下端加适当配重物(例如螺帽等)。使帆船模型能稳定地浮于水中,在船尾下方固定一个小舵。

实验时,把船的模型放在一个大水槽(水盆)的水中,用电风扇沿着一定的方向对着船吹风,适当调整帆面、舵面的位置和船头的方向,使船能侧逆风而前进。如果你的实验确有困难,请你用两个三角板(一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铅笔和直尺先做如下的实验:把直尺固定在某一位置,将三角板的一个长直角边靠在直尺的边沿上,再用铅笔从侧面前方顶压三角板的斜边。三角板不是向后退,而是沿着直尺前进。也许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到启发,去完成侧逆风行舟的实验。

任何创意都必须以实物、模型的形式展示出来,无论该构思如何新颖、独特、奇巧,也只能是一种设想,因为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及图纸最终都要通过做出的实物到实际中去检验是否可行。所以,制作性实践活动在这方面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操作和应用各种制作工具,是培养和发展一个人能力的最好途经,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最好方式之一。对于高中生而言,进行制作不外乎金工、木工、电子三大类。新课程中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还有原有的劳动技术课,都能使学生学到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如识图与制图、钳工、无线电技术、家用电器和自行车修理、园艺等,在动手实践时如果用心观察,就会有许多新奇的东西可供思索,任凭想像。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上钳工课时,发现手工攻丝,丝锥易偏心,使丝锥易折断,造成废品增多,影响工作速度,所以有了发明一种带导向装置的丝攻的想法,还自己设计了结构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学过的钳工技术,加工制成了“导向丝攻”,即在原有丝攻的前端加一导向装置,并开有排屑槽,使其具有高效、方便、快捷、低耗的特点,由此获得了浙江省青少年发明奖二等奖。

只动脑不动手是空想,只动手不动脑是机械,会动脑又能动手的同时学会发现,学会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就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有意义的行为——创造性劳动。

四、表演性实践活动

【案例15】水顶球

基本原理:调整好水柱的高度,乒乓球能在竖直上喷的水柱上翻动而不落下,是因为小球偏离水柱中线后会产生旋转,靠近球附近的水滴会被带着旋转散开,从而使中线两侧的流速不相等,靠中线的一侧流速大、压强小,因而产生向中线靠拢的趋势。所以基本上能使球稳定在水柱上方而不落下。

【案例16】空气炮

取一只长约60cm、宽约35cm、高约40cm的纸盒子,在纸盒一端面的中心部位挖一个直径约为20cm的孔。将有孔纸盒的一端对着观众或合作者的脸庞,然后双手重击纸盒的两边,让观众体验压缩空气的存在。再请合作者手持黑色塑料薄膜,将有孔纸盒的一端对着塑料薄膜,双手有节奏地重击纸盒的两边。此时,塑料薄膜开始翩翩起舞。另取一只长约100cm、宽约50cm、高约80cm的纸盒子,在纸盒一端面的中心部位挖一个直径约为35cm的圆孔。同时,做一个直径约为45cm的圆纸板盖,在另一端开启一个直径约为4cm的小孔,以备充斥有色的气体(有色的气体可用舞台烟雾剂,如无舞台烟雾剂也可以用干冰取代)。操作时,先请合作者将圆纸板盖盖住圆孔,然后将有色的气体从小孔处充斥至纸盒并加以封闭。表演时,取下圆纸板盖,双手同时有节奏地重击纸盒的两边。此时,一个一个白色环状烟圈不断地吐出,云环的环状由里向外旋转并且向前运动,在灯光的照耀下煞是好看。

原理注解:在瞬间将一个有限的空间进行压缩,压缩状态的空气在特定条件下突然释放,演示出原先看不见的空气确实存在。用有色的气体充斥于有限空间的空气中进行演示,故产生了云雾环状的奇特效果。实验现象进一步证明:压缩了的空气具有弹性,运动时具有方向(无外界干扰情况下)和轨迹。

【案例17】静电杯取两个一次性杯子,利用双面胶将铝(锡)箔分别包裹在一个杯子的外壁和另一个杯子内壁,要求尽可能地平整。在内壁裹有铝(锡)箔的杯口上用铝(锡)箔上引出一电极,然后将内壁裹有铝(锡)箔的杯子放人外壁裹有铝(锡)箔杯子中即可制成一只静电杯。拿一根直径约为4cm的有机玻璃管,用一块旧的丝绸或羊毛围巾包裹着有机玻璃管进行反复摩擦,并一次一次地对静电杯进行充电,待充电完毕后,让学生一只手握住静电杯,另一只手触摸静电杯引出的电极,这时人的手就会感受到强大的静电刺激,从而对静电产生深刻的理解和难以忘怀的感觉。

游戏时几十个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在首尾处的两人的手暂时分开,其中一人右手握住静电杯,左手与相邻的伙伴手拉手,另一人的右手与相邻的伙伴手拉手。体验静电时,操作者用有机玻璃管与丝绸反复摩擦,并一次一次对静电杯充电。待充电完毕后,请另一人用左手触摸一下静电杯处引出的电极,让所有的体验者都体验到强大的静电。

原理注解:利用摩擦产生静电的原理游戏者将已充电的电容器形成回路,同时所有游戏者都会体验到静电的存在和刺激。

img44

表演性实践活动还有孔明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蒸气喷射式游艇实验、遥控小船实验、火药火箭实验等。其实,上述实践活动均可改为比赛,例如光迷宫的原理图如上图,其要求是利用3次镜面反射把激光反射到指定将静电充储在简易电容器中,然后让上图的靶子上。激光必须经过全部3面镜子的反射,少了任意一块为无效。(此实践活动所需的物理知识虽然是初中阶段的“光的折射与反射”,但仍适合在高中阶段开展,活动也可设计为在桌面上用固定的镜子由单人完成。或由团队中的几人持镜子站立在固定区域内,以计时决胜负,完成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越短,成绩越高)

【案例18】登陆火星

自备材料,随意包装鸡蛋,在规定的高度,把包装好的鸡蛋抛出。此过程中不能借助电动设备,如飞机模型等,也不能使用任何燃料助推。

评分标准:鸡蛋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大,成绩越高。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以10米为下限,10米为60分,15米为80分,20米为100分。若把多个鸡蛋包装在一起同时抛出。且鸡蛋都没摔破,则所得的成绩为鸡蛋的个数乘以单个鸡蛋所得的成绩,例如,抛两个鸡蛋到15米处成绩为80×2=160分,如此类推,若所包装的鸡蛋中有一个或以上摔破,则成绩为0分。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要靠长期坚持,只有不断积累才会有比较好的成果。当活动进行到一定程度,积累了比较多的作品以后,就可以考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展览了。在举办这样的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①作品的收集、整理、分类、调试工作。以保证所展出的作品都是正常的,作品还应该说明制作人的一些信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积极性。②场地布置的T作人员和作品展出的负责人应做到每件作品都有人负责,防止作品被人为弄坏。③场地的布置包括展出区域的划分、场地的装饰、作品的摆放等。④活动结束后作品的回收、保护工作及场地的清洁问题等。

要使活动搞得有气势、有影响力,就要靠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策划、组织,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场地的选择和装饰,要给人的感觉是每个作品都有宣传、有介绍,而且整个场面看上去是参观的人多而不乱、气氛活跃。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场地的装饰,可以进行以下的工作:首先是给每个作品画一幅相关的宣传图画(可以找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来协助完成),使物理科在一定程度上与美术学科结合起来;然后在场地上挂些彩带、气球之类的装饰物,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案例19】物理实践活动——一次大型的科技节工作计划

口号:科技任我飞翔!

总原则:让学生亲身参与,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的乐趣和奥妙。

总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参加对象:高一全体学生。

活动具体安排:活动当天现场由展览区、科普区、竞技区组成。

展览区:

①内容:以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为主,分为“物理课件类”、“物理小制作类”、“电子类”三类。

②形式:实物展示配以文字解说、工作人员演示作品的运行情况。同时部分作品的制作者还会现场介绍制作作品的过程和经历。

③作品来源:

a.学生科技小制作。

b.鼓励学生自我创新,自我命题。

c.挑选历届作品中的精品进行展示。

④作品要求:高质量,大数量,难度适中,外观精美。

科普区:

①内容:包括生活中的物理、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趣闻趣事等。

②形式:用组图配以文字的形式和视频录像,展示以“百年物理”、“趣味物理故事”、“生活中的科学”为主题的图片,展示身边的科学。

③作品来源:

a.学生海报制作(包括生活中的物理小常识、物理学史等)。

b.以班为单位的“物理狂想”海报(以对物理学未来发展的遐想为主题)。

④作品要求:

知识性强,涵盖范围广,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竞技区(由竞赛区与游戏区合并而成):

①内容:以参与性强的竞赛类及游戏类项目为主。

②形式:游戏、竞赛。

③作品来源:

a.教师提供的方案。

b.学生提供的方案。

④作品要求:

参与性强,趣味性强,规模较大。

活动筹备过程:

第一阶段:材料汇总,集体论证可行性,把课题以文本形式(图文并茂)打印出来,交由校方审阅(包括计划初稿、材料来源、当天活动的经费预算,以及场地负责人),并把材料提供给学生选题,同时征集学生的自命课题,定下各个课题小组的人员名单,然后正式启动第二阶段的计划。

第二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准备材料,制作作品(定期聚会以汇报进度)。

第三阶段:验收所有的作品,并在一个星期内作出补充修改。

第四阶段:公开展示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