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董仲舒:文化的一统

董仲舒:文化的一统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一统在文化上,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力求以思想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春秋繁露》书影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哲学著作汇辑,在此书中,他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系统建立并阐述了他的“天人感应”思想。西汉董仲舒借以发挥“大一统”,“三世说”政论。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以贤良文学身份,就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讨论治世策略。

文化一统

在文化上,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力求以思想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董仲舒
(约前179~约前104),西汉广川(在今河北景县)人。青少年时研习《春秋》,景帝时为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

∷董仲舒与新儒学

汉初以来的学术思想,继承战国末期诸家综合和总结的趋势向前发展。随着汉王朝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出现,各学派都为建立和巩固统一政权出谋献策。儒学大师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思想主导,兼采各家思想之长,融会先秦儒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吸纳法家的集权思想和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儒学适应当时社会的急切需要。通过理论修补,儒学与传统的宗法关系更为密切,使传统的宗法制度更为完备;而儒学的所提倡的“和”的精神与“中 庸”学说,也较贴近“人情”,适应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大一统”理论的阐发,适应了当时加强君 权和防止分裂的政治需要;“天人感应”理论,有助于强化政治迷信,神化王权,粉饰弊政;更为主要的是它利用“仁政”理想,来改良现实政治,也在无形中对统治 者的言行形成一定约束。

春秋繁露》书影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哲学著作汇辑,在此书中,他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系统建立并阐述了他的“天人感应”思想。

日本人诠注儒家经典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不仅成为汉家的正统思想,还越出国界,传播到东亚各国。图为日本人冢田虎19世纪初诠注的儒家经典刻本。

《春秋公羊传》拓片
《春秋公羊传》又称《公羊传》、《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属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是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西汉董仲舒借以发挥“大一统”,“三世说”政论。此砖草书略带隶意,是当时书法艺术的杰作。

∷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武帝时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政策,就是确定儒学在诸子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武帝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学,起用文学儒术之士。齐地儒生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封侯拜相,成为天子信用的重臣,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矣”。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以贤良文学身份,就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讨论治世策略。他直言不讳,揭露时弊,指出秦朝流毒至今犹存。汉朝自建立迄今,之所以未能“善治”,是因为应当“更化”而不“更化”。他提出“更化”主张时,特别强调“教化”的作用,主张推行文化体制的改革。其文化体制改革理论的核心,是要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在他看来,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前者又可以为后者奠定深入人心的统治根基。这种观点,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于是确定了“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原则,完成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体制转变。

动物纹金牌饰
长方形,四周以人字纹为边框,中间立一怪兽,兽头似马,嘴略似鹰喙,颈部鬃毛飘卷,身、爪似虎,腰细如豹,长尾垂地。怪兽上方布满镂空云纹。牌饰背面有麻布印痕及对称二系纽。此器为典型的鄂尔多斯式牌饰,富有浓厚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征。

坐形白玉人
玉人脸型清瘦,长眉短须。束发于脑后,头戴小冠,冠带扎于颔下。身穿右衽长衣,宽袖,腰系方格纹带。凭几而坐,双手置于几上。底座下阴刻铭文五行十字:“维古玉人王公延十 九年”。

∷兴立太学

汉代“尊”儒,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将儒家经术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建元五年(前136),武帝接受丞相公孙弘的拟议,设立《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使得儒学以外的诸子百家之学失去在官学中的合法地位,五经博士几乎独占官学权威。武帝又接受董仲舒的献策,于元朔五年(前124),创建太学,为“五经博士”配置弟子,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这是汉代官方教育的开始,而儒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自此确立。太学的兴立,进一步推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也推动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传播;同时,高门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中下层家庭的子弟的入仕门径拓宽,而少数寒贱出身的人也得以侪身官场。武帝时,还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控制教育和选士,是儒学得以长期维持独尊地位的重要原因。儒学经典的尊崇,是独尊儒术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反映;平帝时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则开历代王朝尊孔之先河。

彩绘三鱼耳杯

汉长安城图
宋代的程大昌(1123~1195)著《雍录》十卷,考证长安历史地理沿革,共有地图32幅,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长安城历史地图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