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力制造出余裕的空间
空间或者空隙,也就是余裕,英文是Space。余裕绝对不仅仅是Empty(空荡荡的)而已。断舍离认为,余裕就是空间、呼吸,是一种美。除此之外,Space还有太空的意思。它是一个意义丰富、非常深奥的词。
断舍离中所讲的收拾,会成为“与物品的关系带给我们的力量”,也会是“场带给我们的力量”,二者相辅相成。无论是哪种说法,空间都是最重要的,而所有的练习,也都是一种凝视寄居在空间里的事物的联系。
疏伐[1]可以说是感受空间力量的一个最好的实例。要培育出能成为高品质木材的树木,疏伐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作。
疏伐的作用非常多,它可以令日光和养分充分循环,也可以让低矮的植物生长,提高保水力。如果不进行疏伐的话,整座森林里的树木就会变得瘦弱不堪,最后变成一片“豆芽林”。每棵树要想茁壮地成长,都需要适当的空间。
树与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单看一棵树,基本不会感觉有砍伐的必要性。可是当放眼望去,观察树木的质量或是观望整片森林,就能感受到为树木保留适当空间的必要性了。不过,弃置疏伐(把疏伐的树直接弃置在土壤上置之不理)可是绝对要不得的行为。因为要是这么做的话,泥土就会腐烂,草也无法生长,整座森林都会因此而变得萎靡不堪。断舍离总是再三警告人们必须把垃圾、废物都清出自己的地盘,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断舍离之后,叹息变成了深呼吸!”曾经有人这么跟我描述断舍离前后的变化,而余裕也确实会对呼吸有所影响。在物品泛滥的住所里,人们会充满压迫感,自然是叹息不止。这里所说的呼吸,不仅仅是个人生理和心理意义上的呼吸,还有住所本身的呼吸,也就是气的呼吸。通过断舍离精挑细选留下来的珍品会发出舒适的波动,整个空间就像是被风与光充斥起来,不断做着有机循环。像这样的呼吸状态,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余裕。
余裕还可以说成是美。
美是根源性的概念。根源性的概念有很多,比如像是“正义”、“真”、“善”等等。这些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时代里会有所不同,但我认为对于“美”,误差性不会太大。这或许是因为美是以感觉来捕捉而并非通过思考得出的缘故。
应该没有人会认为,一个像饭店一样布置得简简单单、打扫得干干净净,有风和光从窗外进来的住所是肮脏不堪的。同样,也没有人会觉得,一个到处堆满了没用的废物和垃圾、不通风也不透光的住所是干净舒适的。
当然,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都会因为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所学的知识不同而有所差别。但那是后天造成的个体差异,而非普遍状况。
追求美是身为人类的我们所共有的一种欲望。我认为,人是具有追求美的本能的。断舍离中所提倡的“七五一法则”,就是重新检视住所的本质,把住所改造为富有余裕之美的指导标准。至于兴趣品位,只要在这个前提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就行了。
富有余裕的美,并非仅仅只是空间的问题。充斥在市面上的物品,色彩形状往往杂乱不堪,特别是清洁剂。厨房、洗手台、浴室……它们一直被摆在住所里的这些地方,直到用完。但是单从外观来看,因为设计的初衷都是利于销售,所以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着各种古怪的色彩和设计。从制造商的立场上看,他们最看重的是如何让自家的商品在商场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主动购买,而我们经常就在不知不觉间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在日本,人们都极为重视噪音问题,但事实上住所也正在经受着“噪色”的困扰。物品的色彩泛滥,就相当于是刺激的杂音泛滥,而只要刺激能有所减少,人们从心底所要追求的美的余裕就能慢慢浮现出来。
自己有意识地做出选择、接受刺激,与毫无自觉地被刺激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必须对这一点有所意识。
想要整顿好住所,大前提是创造美的空间。
装修布置上的兴趣品位是之后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