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中国大革命

年中国大革命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11年中国大革命作 者:马勇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2011年定 价:39.00元内容简介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孙中山革命党对这个说法是不认同的,认为不存在改革的和保守的。当时中国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并不认同日本的选择。而西方列强还有一个和中国达成的条约体制叫作“利益均沾”。为此,清政府改变了政策,允许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铁路。


1911年中国大革命

作 者:马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


定 价:39.00元


内容简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执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的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但本书的作者马勇却认为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精彩书摘


满洲贵族集团当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利益,甚至也不能代表所有的满洲人。满洲贵族集团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阶层,是大清王朝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对政治改革天生地具有一种排斥性,他们的利益决定他们只能选择保守的政治立场。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理论框架中所展示的民族主义诉求在后人看来可能狭隘了一些,但在当年确实击中了清政府的政治要害和软肋。至于民权和民生,这两大主义是民族主义实现之后的应有之义,革命党人之所以不再相信君主立宪,就是认为君主立宪不论怎样开明,怎样以宪政的力量约束皇权,都不如没有皇权来得干脆来得彻底。中国只有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共和体制,就不是对至上的无限的皇权进行形式主义的约束,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任何政治家终身统治的合法性,一切政治领导人都要接受人民的选择,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些统治者一旦超越了人民的授权,任意胡作非为,那么人民就有权力将他们赶下台。


推荐导师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晚清、所知道的近代史,从我的专业立场讲,除了人名和时间大致不差是真的,其他的确实是和历史真相差距太大。很多东西一层层被遮蔽掉了,一层层被意识形态的东西影响了、掩盖住了。不去分析我们60年来意识形态对近代史的遮蔽,我想分析一下康有为和梁启超对近代史的表达,康有为和梁启超呈现的晚清历史是什么样的。教材讲晚清政治架构当中存在两个司令部,一个是慈禧太后的保守势力,另外是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一个开明势力,他主持改革,这是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政变时说的。孙中山革命党对这个说法是不认同的,认为不存在改革的和保守的。晚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腐败落后、不堪,晚清经过了漫长探索的过程、很曲折的道路。


回望我们的先人,中国在近代不容易。1840年以后,中国人经过20年的思考,到1860年中国人找到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但是中国人的学习很有限。1860年日本人向西方人学习,全面学习西方。当时中国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并不认同日本的选择。这样,中国经过了一种单一学西方科学技术、富国强兵的30年时间。1861—1891年中国经济有30年的高增长,到1891年中国北洋海军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也有的说世界第八,但是这种发展是畸形的。1894年的甲午战争把这个戳穿了。


我们过去近代史的研究在表达上有问题。一直觉得我们的近代史是很悲情的,但是不反省我们的体制、条约给我们的影响,也没有揭示本质在哪。《马关条约》给中国最深的印象,就是台湾割了,赔款,巨额赔款,辽东半岛花钱赎回来。但《马关条约》真正给中国的影响是一条最重要的规定,日本臣民可以到中国自由办厂,这之前是不允许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是被严格管制的。这样《马关条约》把这一条作为条约体制,日本臣民的资本自由进入中国,日本臣民在中国出入境享受优惠税收。所以《马关条约》给中国的影响就是日本的资本进到中国来。而西方列强还有一个和中国达成的条约体制叫作“利益均沾”。我们看世贸组织双边谈判可以改成多边利益共享,《马关条约》就达到了这么一个效果,外国资本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进入中国。


1895年中国的发展是我们想象不到地快,今年我们还是实行管制经济,并没有让外国资本和中国资本在这一块土地上自由创业发展,但《马关条约》当时做到了这一点。1895年以后,袁伟时老师讲我们修铁路那么艰难,除了关键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根本没有这个资金。但1895年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我们用很短的时间,1900—1903年,中国铁路的南北两条干线路网(除了东北地区)到1903年就大致形成了。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民间资本也开始很好地发育,1903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民族资产阶级要求铁路不能让外国人修。为此,清政府改变了政策,允许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高营利行业让中国民营资本进入,这个情况到1903年就已经很正常了。可以说晚清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国际化的,不像我们后来理解的外国列强老是欺负我们。外国资本和中国民间资本之间谁好谁坏是很复杂的问题,我研究晚清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资本是没有阶级属性和国别属性的。资本不存在什么民族资本,关于此到今天为止我们都没有搞清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