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发展情况及其成因

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发展情况及其成因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发展情况及其成因1.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的发展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五国都属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不良贷款的分布比较集中,一般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之中。另外,大量持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借款人多为国有企业。各国中央银行网站。

二、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发展情况及其成因

1.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的发展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五国都属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1989年以后,上述国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的银行系统却产生了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1991年末,捷克斯洛伐克的银行不良贷款占银行贷款的29%,占银行资产总额的15%,占GDP的21%;斯洛文尼亚的银行不良贷款占银行贷款的26%,占银行资产总额的13%,占GDP的21%;匈牙利1992年银行不良贷款占银行贷款的17%,占银行资产总额的12%,占GDP的9%;在波兰资产占银行系统总资产五分之一的7家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的不良贷款占银行贷款的33%,占银行资产的13%,占GDP的7%。

与其他国家相比,转型国家在其不良贷款结构上呈现了其独特的色彩。不良贷款的分布比较集中,一般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之中。另外,大量持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借款人多为国有企业。

中东欧五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如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贷款医院”、波兰的银行主导型分散式重组模式、匈牙利的政府主导型集中解决模式和斯洛文尼亚的银行挽救方案等等。进入21世纪后,上述五国的不良贷款状况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具体数据见表6.1。

表6.1 1992—2001年中东欧五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化情况

(续表)

注:①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百分比;②不良贷款与GDP百分比。波兰1993—1995年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为企业呆账贷款占大银行贷款之比,匈牙利1993—1994年和斯洛文尼亚1993年和1995年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为不良贷款/银行资产之比,波兰的次级贷款的划分标准要比其他四国严格,将其不良贷款率降低一半,才与其他四国具有可比性(Breyer,2004:14)。

数据来源:Stability and Structure of Financial Systems in CEC5。各国中央银行网站。

2.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的成因

首先我们回顾相关文献。Jeffery和Bonin(1997)认为波兰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和其他转型国家相似,是由于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不了解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客户信用评级制度,无法识别高质量的新客户,同时保护财产和债权人权益的法律不完善,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从而导致银行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Hasan和Marton(2003)认为90年代早期的结构改革导致GDP大幅下跌,国有企业的沉重损失是造成银行的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Akbar和McBride(2003)认为匈牙利国有产权导致银行治理不完善,贷款缺乏透明性,使得贷款流向低质量的贷款人,带来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随后匈牙利政府实施的改革并没有严格执行,对商业银行提供无条件的贷款解救,导致银行预算软约束,导致新的不良贷款。Bergl9f和Roland(1995)认为政府对银行的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是不良贷款流量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这种预算软约束主要体现在政府对银行不断实施注资拯救上面,而银行的资本金越少,贷款组合质量越差,有关抵押品的法律法规越不健全,越不实行抵押贷款,银行越愿意进行这一博弈,从而产生了新的不良贷款。Bonin等人(1998)认为捷克银行没有独立于政府,没有独立于以前质量差的客户,导致软预算约束的继续,新的不良贷款继续产生,匈牙利反复对银行注入资本,影响了政府的承诺的有效性,使得银行认为政府一定会采取拯救行动,也就没有切实采取行动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累积了新的不良贷款。Gray和Holle(1996,1997)选择债权转股权作为处置不良贷款的主要方式,银行既是企业的债权人又是企业的股东,和以前质量差的客户继续保持关系,又进一步恶化了不良贷款状况。何仕彬(1998)通过对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不良贷款的研究认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成因是转型时外部不利环境冲击,转型前激励机制缺乏、信贷政治化、产权不明晰,转型后银行的监控能力弱,忽略长期风险管理,贷款分类不恰当,风险加权不准确或未实行,根本没有贷款损失准备金。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种,不良贷款存量产生的原因和不良贷款流量产生的原因,前者是指转型初期不良贷款累积的原因,后者指转型过程中新增不良贷款的原因。

在不良贷款存量方面,主要是公有产权下实行信贷配给制,银行和企业的产权同质,银行没有激励机制去加强贷款风险管理,而企业也没有激励机制去归还贷款,这样就埋下了不良贷款的隐患,到了转型初期经济衰退,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便大量出现。

在不良贷款流量方面,由于银行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导致银行没有独立于政府和以前质量差的企业,公有产权继续存在,同时银行对企业监管技术和筛选技术落后,在信息不对称下,企业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缺乏相应的对债权人的法律保障措施。

总的来说,公有产权和不对称信息的综合作用是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公有产权安排加剧了不对称信息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中东欧五国转型初期银行不良贷款的结构和其对不良贷款的治理的结果都说明了这一点。从不良贷款结构上看,不良贷款主要发生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中,从中东欧五国不良贷款的治理来看,只注重不良贷款存量处理,忽略产权实质性改革,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一步恶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