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通俗讲解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通俗讲解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就是以美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货币体系是英美两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争夺霸权的产物。二战使英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美国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英美两国都从各自利益出发设计战后的国际货币秩序。美国政府提出了“怀特计划”,而英国政府提出了“凯恩斯计划”。1943年9月到1944年4月,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国际货币秩序的双边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实力大大超过英国,英国被迫接受美国的方案,美国也对英国作出一些让步,最后双方达成双边协议,又经过30多个国家的共同商讨,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从而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宗旨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促进汇率稳定,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建立多边支付制度,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各国生产资源的开发;

(3)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减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可用美元向美国按官价(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兑换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这种方式又被称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是美元,美元既是美国本国货币,又是国际关键货币。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就是以美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图9-1 “双挂钩”制度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IMF规定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如果发生波动,范围不得超过平价的±1%。超过时除美国外,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国货币同美元汇率的稳定。但是在出现国际收支的根本性不平衡时,经IMF批准可以进行汇率调整。

(4)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成员国在需要贷款时,可用本国货币向IMF按规定程序购买一定数额的外汇,在规定期限内,再用黄金或外汇购回本币的方式偿还借用的外汇资金。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内在原因——“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黄金—美元基础之上的,美元既是一国的货币,又是世界货币。作为一国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货币,美元的供应又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由于规定了双挂钩制度,黄金的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于是,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地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首先预见到的,故又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这个危机的性质就是美元的可兑换性危机,即美元无法按固定比价维持同黄金的兑换性。随着流出美国的美元日益增加,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性(按固定价格)必将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美元的可兑换性必将受到日益严重的削弱。换言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制度,由此导致美元的可兑换性危机,或称为人们对美元可兑换性的信心危机。

美元危机的程度,同流出美国的美元数额有关。流出的美元超过美国黄金储备的余额,被称为“悬突额”(Overhang)。悬突额是预测美元危机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悬突额”越大说明美元兑换黄金的可信度越低。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

(1)1960年第一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1962年美国与14个国家签订“互惠信贷协议”,基金组组织内建立“借款总安排”(十国集团)。美国还与8个国家达成协议建立“黄金总库”,但是于1968年解体。

(2)1968年第二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

第一,黄金双价制:官方黄金市场仍实行35美元=1盎司黄金,私人市场由供求关系决定。

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特别提款权。

(3)1971年第三次美元危机,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限制美国进口,对进口征收10%进口附加税

1971年十国集团在美国达成“史密森协议”:

第一,美元对黄金贬值7.89%;

第二,一些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

第三,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平价1%到2.25%);

第四,美国取消10%进口附加税。

该协议勉强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但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性从此中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部分已经瓦解。1973年再次爆发美元危机,这个协议便中止,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随之彻底崩溃。

四、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相互对立、进行外汇倾销的局面,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的混乱动荡局势,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以下缺陷:

1.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刚开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随着日、德、法等其他工业国实力的增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世界上对国际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却强行把其他货币排除在储备货币之外,这必然会遭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2.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

美元兑换黄金的信心和国际清偿力之间是有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则不能满足国际经济发展对清偿力的需求,发生清偿力不足的问题,“特里芬难题”是以一国货币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天然弱点。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的多边性增加了调整平价的困难,且汇价的波动只允许在平价上下各1%,显得过于刚性。一国发生逆差时,往往不得不采用牺牲国内经济目标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进行调节,而且调节也是不对称的。若逆差国是美国,它只需通过输出美元即可弥补逆差,如此美国还能获得大量铸币税;但若逆差国是其他国家,为了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卖出美元购进本国货币,从而缩减了本国货币供给,往往导致衰退和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