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赋予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的一段时期,以美国经济实力作为保证的美元处于强势地位。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基本条件得到满足,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有效和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所谓的美元危机,表现为国际金融市场美元币值下跌,黄金价格暴涨。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的挂钩不再存在,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倒塌了。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和最大的债权国,在当时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居绝对主导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赋予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因此,这个体系的运行就必然与美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美元的信用、地位息息相关。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美元—黄金双挂钩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它的稳定性要求具备下列基本条件,这个国际货币体系才能正常运转。

(1)美国国际收支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美元对外价值就不能保持稳定,美元的信用就要发生动摇,必将危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柱。

(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能够保证美元与黄金的有限兑换性。如果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短期债务,则美国无法保证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官价履行为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随时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黄金双挂钩制将难以维持。

(3)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如果国际金融市场黄金价格波动剧烈,而美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由于黄金短缺,无力在市场投放以平抑黄金市价,则黄金市价将大大超过35美元1盎司的官价水平,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运转的基础会随之动摇。

(二)美元危机与挽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措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的一段时期,以美国经济实力作为保证的美元处于强势地位。欧洲、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尚未恢复,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导致美元匮乏,即所谓“美元荒”。美国的国际收支伴随美国商品流向世界各地而有巨额顺差,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在20世纪50年代初有3/4集中到了美国。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基本条件得到满足,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有效和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

1.美元危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国际收支逐渐出现逆差。若这一逆差很小,并且主要反映了其他国家对美元储备资产的需求时,国际货币体系还能正常运转。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欧各国经济实力恢复,国际收支逐步转为顺差,加之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经济援助,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和世界各国,使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日益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美元荒”逐步演变为“美元灾”,即各国手中持有过剩的美元。“美元灾”的发展导致对国际货币体系运行基础的巨大压力,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演变为美元危机的多次爆发。

所谓的美元危机,表现为国际金融市场美元币值下跌,黄金价格暴涨。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元信誉下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及其他硬币的风潮。从1960年至1973年,先后发生了11次美元危机,其中4次特别严重,严重危及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基础。

2.挽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措施

美国和西方各国曾采取一系列国际金融合作措施,试图缓和美元危机,挽救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些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签订稳定黄金价格的协定。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伦敦市场黄金价格暴涨。为稳定金价和抑制美元汇率下跌,美国同欧洲主要国家中央银行签订“君子协定”,以不超过35.20美元l盎司的价格买卖黄金。

(2)签订《巴塞尔协议》。1961年3月,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瑞典8国中央银行在瑞士巴塞尔签订《巴塞尔协议》,规定一国货币发生危机时,其他国家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该国货币头寸,并向该国提供黄金和外汇贷款,以维持各国外汇市场的稳定。

(3)建立黄金总库。1961年10月,为平息美元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黄金抢购风潮,保卫美元,美国联合英国、法国、瑞士、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7国建立黄金总库,共提供2.7亿美元的黄金,由美国承担50%,其余由各国分别按约定比例分摊,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代理机构,执行吞吐黄金、平抑黄金市价、稳定美元汇率的任务。

(4)借款总安排。1961年11月,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典、日本、加拿大10国在巴黎成立“十国集团”,达成“借款总安排”,规定如遇货币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从10国借入额度为60亿美元的资金,贷给发生危机的国家,以稳定该国货币,保卫美元。

(5)货币互换协定。1962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分别同1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规定当美元和其他货币发生危机时,两国中央银行可相互提供互惠信贷,按一定汇率在约定期限内互换一定金额双方货币,用以干预市场,稳定汇率,当约定期满时仍按原先商定的汇率相互偿还。

(6)实行黄金双价制。1968年3月,第二次空前严重的美元危机致使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失,伦敦金市被迫关闭。美国邀请黄金总库成员国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紧急会议,发表公报,解散黄金总库。美国不再按35美元1盎司的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听任市场金价随供求自由浮动,但各国中央银行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形成了黄金双价制。美元危机虽未消除,但美国黄金流失明显减少。黄金双价制的实行说明美元已变相贬值。

(7)创立特别提款权。由于美元危机连续发生,美国以补充国际流通支付手段为理由,建议创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美元、黄金的补充。法国等西欧国家从反对美元霸权出发,也先期提出创立“综合储备单位”的建议。经过协商,1969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24届年会上通过发行特别提款权的协定。由于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占的份额最高,其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也最多,又由于特别提款权可用于在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所以它的创立与分配提高了美国应对国际收支逆差的能力,减少了其黄金储备的流失,有利于缓和美元危机。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过程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衰退。1971年,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对外贸易逆差,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境。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一落千丈,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向美国财政部以美元兑换黄金,主要国际金融市场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货币的风潮。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向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的挂钩不再存在,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倒塌了。1971年12月,在国际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十国集团”在华盛顿达成了“史密森协定”,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第一次正式对黄金贬值7.89%,即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至38美元,其他国家货币也相应调整了对黄金或美元的比价。1973年初,更严重的美元危机爆发,迫使美国于2月12日又一次宣布美元贬值10%,黄金官价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并两度贬值仍未能阻止美元危机的蔓延。各主要西方国家为维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仍无法挽回美元下跌的狂澜。1973年3月以后,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加拿大、瑞士等国先后宣布本国货币对美元浮动。1972年6月23日,英镑第二次自由浮动。至此,各主要国家均放弃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以黄金—美元双挂钩为支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在1971—1973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彻底崩溃了。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分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其内在矛盾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诱导下不断发展乃至激化的结果。

1.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蕴涵着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该体系赋予美元等同于黄金、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这使整个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手段和储备手段的供给完全依赖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这样的货币体系一开始就潜伏着危机,因为无论美国国际收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美元的使用带来困难: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虽然美元的币值可以保持稳定,但这意味着世界各国美元储备的减少,国际支付手段的缺乏势必影响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正常发展;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虽可满足别国对美元的需求,但逆差的扩大意味着美元的泛滥和世界各国对美元信心的下降,一旦美元的国际储备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便无力应付挤兑黄金的风潮,美元危机在所难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必将瓦解。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就多次指出,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必将陷于上述难以解脱的两难境地,国际经济学中称之为“特里芬难题”。

2.实行固定汇率制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

(1)它使硬货币发行国陷入两难困境。在美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美元汇率下跌、其他国家货币遭受升值压力时,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原则,这些国家应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抛出本币,这会增加本国货币的流通量,引起输入性通货膨胀;但如若这些国家不干预外汇市场,听任美元贬值,则它们又将因美元储备资产的贬值而蒙受损失。

(2)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调节国际收支的代价高昂。在固定汇率制下,各国不能灵活运用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工具,又不能主动采取贸易管制措施,只能采取改变国内经济政策的方式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其代价是牺牲国内经济的稳定性,这与各国自身经济利益相矛盾。因此,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国际金融合作越来越难以协调。

(3)汇率安排过于僵硬,难以抵御短期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动的冲击。固定汇率制妨碍了汇率机制灵活发挥作用,直到国际收支失衡相当严重才考虑汇率的变动。此时因汇率调整方向已十分明显,这对短期资本的国际性投机活动是绝好的获利机会。正是这种大规模的国际短期资本投机浪潮,构成了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重要因素。

(4)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诱发和激化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堪称“金元帝国”的背景下建立的。时过境迁,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日益衰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不断下降,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债权国变为负债累累的债务国,美元的信誉随之动摇。与此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和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它们的货币不断面临对美元升值的压力,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相对于美元的硬货币。这种经济实力对比的明显变化破坏了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诱发和激化了这个货币体系早已潜伏着的内在矛盾。因此,以美元为中心、以固定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终因无法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而宣告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完全崩溃,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浮动汇率制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