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融资融券业务的模拟案例分析

融资融券业务的模拟案例分析

时间:2024-04-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3 融资融券业务的模拟案例分析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其次,张三的情况符合国信证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的适当性标准。随后,国信证券相关部门和融资融券审批小组对张三进行了资格审查、等级评定和授信审批。

案例3 融资融券业务的模拟案例分析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融资融券交易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项创新业务,具有杠杆放大、专业性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本文将融资融券业务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两部分来说明。

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融(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买入股票的交易行为。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交保证金、证券公司向投资者进行授信后,投资者可以在授信额度内买入由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公布的融资标的名单内的证券。投资者信用账户内融资买入的证券及其他资金证券,整体作为其对证券公司所负债务的担保物。

融券交易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融入一定数量的证券并卖出的交易行为。投资者融入的证券不进入其信用证券账户,而是在融券卖出成交当日结算时由证券公司代为支付,卖出证券所得资金除买券还券外不得作其他用途。投资者信用账户内的融券卖出资金及其他资金证券,整体作为其对证券公司所负债务的担保物。

一、融资融券业务模拟案例

(一)融资融券的开户流程

融资融券交易比普通证券交易复杂,因此对投资者与证券公司都有一定要求,具体开户流程如图8-9所示。

图8-9 融资融券开户流程

本文通过国信证券的一个模拟案例来说明和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的开户流程。

客户张三,于2004年10月9日在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开户并进行交易,截至2010年4月2日,其普通账户有现金资产20万元,持有深发展10 000股最新市值为22万元,持有*ST华控50 000股最新市值为25万元,持有贵州茅台3 000股最新市值为50万元,账户总资产117万,如表8-3所示。其资金在国信证券已经委托中国工商银行实行了第三方存管。张三希望在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开展融资融券。

表8-3 张三2004年4月2日的普通账户

首先,国信证券已经获得了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被选择为试点营业部。

其次,张三的情况符合国信证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的适当性标准。2010年4月2日,张三到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申请办理融资融券业务,提交了个人身份证、股东代码卡原件、个人信用报告并在柜台打印最新的资金对账单。

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融资融券业务经理向张三介绍有关法规和业务规则,揭示业务风险,对其进行融资融券基础知识测试和风险测评后,认为其适宜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指导其完成《风险访谈录》,填写《融资融券业务申请表》,签署《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揭示书》和《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并出具推荐意见。融资融券管理岗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其他渠道获取客户信用记录,并通过融资融券管理系统对张三进行适当性评估,计算评估得分,填写《融资融券客户适当性评估表》。

随后,国信证券相关部门和融资融券审批小组对张三进行了资格审查、等级评定和授信审批。张三申请授信额度50万元,其提交的国信资金对账单资产总额117万,最后获批授信额度50万元。国信证券对张三的融资融券合同进行盖章并送到上海北京东路,通知张三于2004年4月20日正式办理融资融券开通相关手续。

2004年4月21日,张三到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开立了信用证券账户、信用资金账户并办理了中国工商银行信用资金账户的第三方存管,同时提交了50万元的担保物(*ST华控为非标的证券和非担保证券不能提交),其中深发展10 000股最新市值为24万元,贵州茅台1 500股最新市值25万元,现金1万元。

(二)融资融券的交易流程

投资者提交担保物、证券公司确定授信额度后,投资者便可进行融资融券的交易。具体交易流程如图8-10所示。

图8-10 融资融券交易流程

再看张三的案例:

2004年4月22日上午,张三打算融资买入五粮液。国信证券公布深发展的折算率为0.55,贵州茅台的折算率为0.6,五粮液的折算率为0.6。在融资买入之前,客户可以先参考公司提供的《融资限额及触平仓线的跌幅速查表》,迅速估算出可融资限额和融资后可能导致平仓的股票跌幅,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此时,深发展的股价为23元,贵州茅台的股价为170元,根据公式,五粮液的融资保证金比例为:1+0.5-0.6=0.9,其融资可用保证金=10 000+10 000×23×0.55+1 500×170×0.6= 289 500元,如表8-4所示。按保证金比例公式计算的可融资买入五粮液金额为289 500/0.9=321 666元,小于授信额度上限50万元,最后张三融资买入五粮液32万元。如表8-5所示。

表8-4 张三信用账户内的保证金金额

表8-5 张三的现金、证券市值的合计数

此后,大盘一路下跌。截止2004年6日11日,张三信用账户深发展市值只有11万元,贵州茅台市值只有13万元,五粮液的市值只有16万元,其信用账户总资产为1+11+13+16=41万元,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为41/32×100%=128%,如表8-6所示。国信证券通知张三补交担保物,张三当天存入现金8万元,其维持担保比例为49/32×100%=153%,如表8-7所示。

表8-6 张三2004年6月11日的现金、证券市值合计数

表8-7 张三补交担保物后的现金、证券市值合计数

后来,大盘回升,张三于2004年6月30日卖出其融资买入的五粮液,了结交易和支付利息后获利2万元,最后从其信用账户转出全部11万元现金,同时将10 000股深发展和1 500股贵州茅台转回到普通账户,如表8-8所示:

表8-8 张三2004年6月30日的普通账户

最终,张三的资金账户赢利了。张三的案例描述了一个完整的融资融券业务流程,同时,也揭示出融资融券的风险。2004年6月11日,维持担保比例,即总资产比总负债下降到了128%。由于国信证券的平仓线是130%,因此,张三必须追加担保物,否则就会被强制平仓。其实,一旦股价的走势与张三的预期方向相反时,张三就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即相对于普通证券来说,损失会加倍。此外,张三还要向国信证券支付利息,即使他的股票不涨不跌,也仍然亏损。因此,投资者选择融资融券时必须慎重。

本案例是融资的案例,相对融券来说,融资是比较方便、简单、可操作的。而融券交易,相对比较困难及复杂。试想,谁愿意把自己的证券借给投资者去做空,反而造成自己的财务账面亏损?融资融券交易一周以来,融券金额只有数万元,而融资金额达到数千万元,融资融券的交易数字差异如此之大,也可以看出投资者对“融券”业务的不熟悉及不敢做空的心理。虽然融券交易在这个过程中波动明显,但依然表现出处于整体向上、稳步增长的阶段[11]

二、融资融券的影响

融资融券作为一种创新的交易方式,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它为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一)对投资者的影响

对于投资者,以往的证券市场是“单边市场”,即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融资融券的出现使得投资者能够进行“买空”、“卖空”,有多种选择扩大赢利的机会,并且规避了风险。但是,融资融券又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杠杆效应放大了收益,也同时放大了风险。虽然高风险高收益,但是投资者是否能够驾驭风险,还需要凭借自身的经验、理性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

(二)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对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出现,对于其融资和盈利都有很大的影响。融资融券的出现,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券商的利益诉求。融资融券可以为券商带来稳定的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同时带来增量经纪佣金收入[12]。因此,发展融资融券交易,无疑可以为证券公司提供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国外融资融券交易量占证券交易总量的比重都达到15%以上的水平,美国为16%~20%,日本为15%,我国台湾地区为20%~40%。如果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占比能够达到如此,那么将为券商提供新的利润模式。

(三)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对于整个证券市场,融资融券可以增加股市流通性和交易活跃性,降低流动性风险,并有助于证券内在价格的发现。流通性是证券市场的灵魂,是证券市场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融资融券的投资者能够超出自身实力进行大量交易,以维持足够的交易量,活跃市场,维持证券价格运动的连续性,从而提高市场效率,维持证券市场的稳定[13]

三、国外融资融券业务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融资融券业务是海外证券市场的一项成熟的交易制度,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建立了融资融券交易监管体系。我国当前正处于积极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阶段,由于融资融券在国外的发展比较成熟,所以我国应该借鉴国外融资融券交易监管的成功经验,吸取由监管不足带来的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融资融券的交易监管体系[14]

(一)国外的经验教训

1.经验

作为全球最发达的证券市场,美国的融资融券交易的最大特征就是高度市场化。美国的融资融券采用市场化,分散的授信模式,交易完全由市场参与者自发完成。因此,监管机构必须要防范融资融券的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风险。

美国的融资融券交易监管体系充分体现了立法、规则和自律要求三位一体的特点。美国国会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了融资融券交易中的监管范围及职能等,对融资融券的交易规则、交易授信进行了规定。在2004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发布《规则SHO》,取代《证券交易法》中卖空交易相关条款,从而形成了美国证券市场中完善的融资融券业务监管体系。另外,证券交易所协会作为自律机构,也对融资融券交易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监管要求,各交易所可以指定本所的交易规则,证券公司可以灵活调整融资融券利率、保证金比率、最低维持保证金比率等,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的集中立法规范型的融资融券监管制度使美国的融资融券交易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15]

2.教训

虽然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融资融券交易监管方面比较完善,但是仍存在不足。特别是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暴露了融资融券的潜在风险。融资融券交易是信用交易,金融危机爆发,杠杆交易的破坏力是很大的。所以,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初始杠杆比率一定不能很高,以防范杠杆交易的风险。金融海啸使券商面临严峻的挑战,使投资者失去信心,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投资者也必须谨慎入市[16]

(二)对我国融资融券发展的启示

1.建立完善的融资融券监管体系

我国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融资融券管理机制,对现行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对融资融券市场的管控,加强对融资融券风险的管理,保证融资融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对融资融券比例的管控

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必须建立整套融资融券业务的利率体系,严格限制投资者融资融券时的最高限额,严格限制维持保证金比例,并且严格控制证券资格和信用额度。

3.提高投资者素质

我国必须切实提高投资者素质,要求投资者必须保持成熟健康的心态参与交易、理性投资,并且能够承担融资融券的风险,避免违规操作。

(供稿人:李苏媛修改人:陈劲)

本章参考文献

[1]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Philip Kotler.Marketing Mnagement In China.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陈锦锦,赵同亮.我国投资银行经纪业务的经营现状再思考.经济社会,2009.

[4]赖嘉凌.从核心竞争力角度看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模式——经纪业务、传统投行业务、买方业务.中国市场,2009.

[5]曹健.证券经纪业务发展模式初探.市场周刊,2009,(07).

[6]李康.创业板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李茂生,苑德军.中国证券市场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陈莹.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可行性分析及模式选择.市场周刊,2005.

[9]吴林祥.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思考.证券时报,2004.

[10]范建军.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短板:做市商制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7).

[11]宋旭,张蕾.我国创业版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法律对策.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2]王中波.海外创业版市场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证券报,2001.

[13]何碧长.海外创业版市场比较研究.特区经济,2006,(6).

[14]李竞.我国A股融资融券交易与市场表现关系研究.金融视线,2010.

[15]简军.融资融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6]马勋,愚寂沣.融资融券实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17]闫芳,曾建华.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的实证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620).

[18]孙姝.我国融资融券发展之路探析.浙江金融,2010,(8).

[19]王小丽.英美及亚太国家与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监管制度分析.金融监管,2010,(3).

[20]许鹏伟.从金融海啸看融资融券的潜在风险.中国证券期货,2008,(12).

【注释】

[1]中信证券网站.http://cs.ecitic.com/.

[2]本资料来源于中信证券2009年年报.

[3]本资料来源于中信证券2010年上半年年报.

[4]Philip Kotler.Marketing Mnagement In China.

[5]陈锦锦,赵同亮.我国投资银行经纪业务的经营现状再思考.经济与社会.2009.

[6]资料来自于东北证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

[7]赖嘉凌.2009.从核心竞争力角度看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模式——经纪业务、传统投行业务、买方业务.

[8]曹健.证券经纪业务发展模式初探[J].市场周刊.2009年7月号.

[9]李康.创业板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0]宋旭,张蕾.我国创业版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法律对策.北京大学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1]李竞.我国A股融资融券交易与市场表现关系研究.金融视线,2010.

[12]简军.融资融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马勋,愚寂沣.融资融券实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14]孙姝.我国融资融券发展之路探析.浙江金融,2010(8).

[15]王小丽.英美及亚太国家与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监管制度分析.金融监管,2010(3).

[16]许鹏伟.从金融海啸看融资融券的潜在风险.中国证券期货,2008(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