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的层次和衡量

货币的层次和衡量

时间:2022-02-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5 货币的层次和衡量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因此,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下,各国对货币层次的具体划分各不相同,而且还随着本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1.5 货币的层次和衡量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越强。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各国信用化程度不同,金融资产的种类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货币层次一般可以作如下划分:

1)M0(现钞)

M0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

2)M1(狭义货币)

M1由M0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由于活期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或进行转账结算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因此,它同现金一样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而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3)M2(广义货币)

M2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准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但由于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够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进而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由于M2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因此,对研究货币流通的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货币供应量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就出现了由M1向M2转移的趋势。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下,各国对货币层次的具体划分各不相同,而且还随着本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现阶段我国货币计量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的活期存款+农村的活期存款+其他活期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的定期存款

M3=M2+财政金库存款+银行承兑在途资金+其他非金融机构存款

表1.1 2004—2008.8中国各层次的货币量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