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的衡量

货币的衡量

时间:2022-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货币的衡量依国际惯例,货币衡量有简单加总货币,包括M1A、M1B及M2;及加权货币指数,包括狄威西亚指数。换句话说,在平日,货币内资产的货币性相当稳定,但在危机时,这些货币性发生剧烈变化,但MS的权数均固定为1,不能掌控这些变化,而MQ的权数则可以调整,因此会比MS优。可惜他们没有念过货币银行学,否则他们可以这样回答警察的追缉:警察:你们抢了银行的money(钱),是犯法的,所以我要逮捕你们。

第三节 货币的衡量

依国际惯例,货币衡量有简单加总货币(simple sum),包括M1A、M1B及M2;及加权货币指数,包括狄威西亚指数(divisia index)。

一、简单加总货币

由于货币的定义会因时、因地及其他因素改变,例如当物价高涨,或在不同国家,货币的定义均不同,则如何衡量货币呢?首先,政府在编制统计报表时,依各账户所特有的性质,分类统计,这些可以称为“货币总计数”(money aggregate),它是一个存量(stock)观念,所以又被称为“货币存量”(money stock),如果改成货币供给增长率,即为流量(flow)观念。[1]

目前西方教科书中的货币供给有

1.M1B=流通在外通货+支票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

2.M2=M1B+准货币

其中M1B属于“狭义货币”(narrow money),而M2属于“广义货币”(broad money)。

我国的货币供给有:

(1)M1=M0(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

(2)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

“流通在外的通货”(outstanding currency)是指将中央银行的通货发行额扣除银行的库存现金的余款,因此银行的库存现金并不包括在货币定义中。例如,今天早上,你将10万元现金存到银行,到了3点半,银行开始盘存,发现库存现金多了10万元,并报告给央行知道,央行则重新公布流通在外通货的新数目(减少了10万元)。支票存款除了一般所知道的支票存款,还包括旅行支票等。

准货币(quasi money)是指流动性较差,但在很短时间内可转换成现金的账户,故又称为近似货币(near money),它原先包括定期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定期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外汇存款及外汇信托基金与外币定期存单、金融债券、央行发行之国库券及储蓄券。

这三个产品,M1B的流动性强,M2弱,而就储蓄性而言,M2强,M1B弱。

流动性(货币性)

M1B>M2

储蓄性

M1B<M2

在最近10年来,M1及M2的增长均大幅度上升,表示资产需求旺盛,但M2增长率在2008年初则略微下降,表示宏观调控有效果。见图2-2和图2-3。

img24

图2-2 中国M1年增率

img25

图2-3 中国M2年增率

二、加权货币指数

(一)意义

上述M1B及M2的计算方式有一特征:即简单地将各账户内的资金加总,但这样的“简单加总”(simple sum)虽然与民众的习惯相符,却被批评未考虑各账户之间彼此的“货币性”(moneyness)并不相同,而不同货币性的账户是不应该如此简单地加总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某学者想要估计全国的交通量,则如果这位学者只是将飞机、船、公车、机车、脚踏车等的数目加总,则并不能充分表示出交通运载的能力,真正要了解交通运载的能力,应该给每一个不同的交通工具一个权数,运载量大及速度快的交通工具,其权数较大,反之,运载量小及慢的交通工具,则权数较小。应用这一观念于货币存量,学者建议应给货币性较高的资产,如现金及支票存款等较大权数,而货币性较低的资产,如定期存款等则给较低的权数,如此便可将货币供给重新定义,譬如:

M=现金+支票存款+0.5活期存款+0.25定期存款

这个例子中,现金及支票存款的货币性较大,故权数较大,而活期存款货币性较小,故权数较小,至于定期存款,因货币性更小,故权数更小。

但实际上这权数如何决定呢?经济学家[2]建议使用“狄威西亚指数”(Divisia Index)方式计算,货币内的各项资产就像耐久财产一样,而耐久财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的“服务”,因此货币内资产为我们服务的贡献,即是权数。这可以用握有各货币账户的机会成本为代表,例如有一个可以买股票赚钱的机会,此时如果仍决定拥有现金,则完全没有利息收入,机会成本较大,而拥有一个月定期存款,由于仍可获得一些利息,机会成本较小,因此前者的权数较高,后者的权数较低,这背后的意义似乎是机会成本大的资产的货币性较大。

img26

(二)加权加总货币比简单加总货币好吗?

虽然“权数加总货币”(weighted-sum money,以下简写为MQ)考虑了货币中资产的货币性,理论上似乎应较“简单加总货币”(simple-sum money,以下简写为MS)更好,但许多人不禁要问:在实际上它是不是也更好?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定义什么叫实际上更好?学者通常以下列方式定义这个问题:

依货币数量学说的MV=PY(见第十八章),货币应是GDP及物价的良好影响变量,如果MQ的解释力较MS好,则在估计下列二条回归式时,MQ应使这二条回归式的配适程度较高。

img27

式中:

img28:GDP增长率

img29:物价增长率

这两个公式(尤其是第一个)被称做“圣路易方程”(St.Louis Equation),它是由美国联邦储备机构在圣路易市的分行(Fed at St.Louis)在1970年所提倡的,当时关心的议题在于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辩论,所以他们当时讨论的重点在于货币政策较财政政策何者有效,但学者借用它来判定是MS或MQ何者较有效。

学者发现MQ在平时与MS表现难分高低,但在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失踪的货币”(missing money,1975—1976)这段期间,则MQ比MS佳。换句话说,在平日,货币内资产的货币性相当稳定,但在危机时,这些货币性发生剧烈变化,但MS的权数均固定为1,不能掌控这些变化,而MQ的权数则可以调整,因此会比MS优。

img31

由于银行的库存现金不属于货币,故可能产生下列有趣现象。在《我俩没有明天》这部电影中,华伦比提与费蓎纳薇由抢一家银行开始,展开了亡命生涯。可惜他们没有念过货币银行学,否则他们可以这样回答警察的追缉:

警察:你们抢了银行的money(钱),是犯法的,所以我要逮捕你们。

男主角:可是这些钱是属于库存现金,依照定义,它们不是money(货币),所以我们并没抢money。

警察:×#△□…?

如果警察也念过货币银行学,则警察可以说:

警察:但一旦被你们抢出来,它们就是流通在外的货币,是money(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