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的书评家的感想

我的书评家的感想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看到,有一本连续在当当网居于畅销榜首的心理励志书《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在传统媒体上几乎没有看到过对该书的评价。我闭上眼睛,打开脑袋里的“雷达”,满中国扫描搜索,还真说不上谁堪称是一言九鼎、深孚众望的书评大家。为何当下中国的阅读界,书评很多,影响力却很微弱;写书评的人很多,却找不到在公众中一提皆知的“书评大腕”?我想,一位真正的书评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书该评,什么书不必评?

尴尬的书评

尴尬的书评

当下传统纸质媒体上,几乎都有书评版。有的甚至有书评专刊,但遗憾的是极少有哪篇书评能吸引我去读,乃至读完。呵呵,如果是有关自己新书的书评,肯定是会读完的(没办法,天生的自私心理)。我偶尔也给别人写书评,除了被评的作者读,大概也几乎无人读。编辑肯定要读的,那是职业需要。

当一位媒体朋友告诉我,某期版面刊登了对我的一本新书的书评时,我一面道谢,一面感叹,“书评对当下图书市场几乎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当下在市场热销的图书,有几本是因为书评的引导呢?我看到,有一本连续在当当网居于畅销榜首的心理励志书《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在传统媒体上几乎没有看到过对该书的评价。据说该书作者先是将部分内容贴在天涯社区,受到网友热捧,然后作者应出版社之约整理成书。网上的“草根跟帖评论”倒是很多,很活跃,但“草根评论”基本都是简单的读后感,只说“好”与“不好”,一般不做原因分析,当然不能算严格的书评。出于好奇,我也网购一册,稍稍一翻便明白了其畅销的原因:这是又一本“心灵鸡汤”,所谈问题皆切中当下人浮躁、脆弱的心理疾患,同时表述语言又幽默风趣,轻松好读。可以举出很多例证,说明大量畅销书都跟传统媒体的书评无关:如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后宫》(近期热播电视剧《甄嬛传》的原创小说)等等。当然,畅销不是评价书的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在市场热销的书跟书评基本无关,两者成了互不交接的平行线,起码说明媒体上的书评已被“边缘化”到何种程度。

我自己购书,大多也极少是因看了书评。一是直接到书店浏览翻阅,二是友人的推荐。前不久,与一位评论家朋友闲聊时,他说老作家从维熙的一本回忆录《走向混沌》值得一读。我立即买来一本。一读,棒极。这么简单评价太“草根”,那就摘引一段陈忠实给作者的通信:“我要告诉您,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许多年都没有发生了,即使世界名著中的小说,也没有产生这样令我多次闭上眼睛气不能出的噎死的感觉。”真是孤陋寡闻,这样一本好书,2007年即已出版,近期才知道。

我们的书评家都到哪里去了?

我闭上眼睛,打开脑袋里的“雷达”,满中国扫描搜索,还真说不上谁堪称是一言九鼎、深孚众望的书评大家。就像某些经常出没在《纽约书评》和《纽约时报书评》上的权威书评家一样,这样的书评大家的观点往往能决定一部书的命运:影响大众的阅读趋向和选择、左右发行市场的起落,或帮助人们了解它是否有学术和文学价值。

为何当下中国的阅读界,书评很多,影响力却很微弱;写书评的人很多,却找不到在公众中一提皆知的“书评大腕”?原因或许很多,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讨论。我想,一位真正的书评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书该评,什么书不必评?上世纪40年代,乔治·奥威尔就说过“你如果跟图书没有某种职业上的关系,那你就不可能知道,大多数图书是多么烂。在十本书里,对九本多的客观而真实的评价都应当是‘这本书毫无价值’”。如果你出于人情或利益因素,不断在书评中“编造感想”、“赞美垃圾”,“你实际上是在把自己永恒的精神倒进下水道,每次倒掉一品脱”,其后果——书评就如第三次喊“狼来了”的孩子,无论你说的是真话假话,大概都不会有人相信了。

因此要催生一代书评大家,无疑首先要树立书评的公信力

(请从事书评编辑的媒体朋友原谅,我其实也是你们中的一员。此文对书评的批评,当然包含对我自身。)

201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