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体群体生长模型

个体群体生长模型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该阶段群体成员的发展主要以彼此熟悉及理解领导和其他成员的角色,从而寻找出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如果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的发展方向不重合,其将成为妨碍甚至于阻止组织发展的力量。群体成员会依据变革后的模式进行活动直到完成任务而宣告结束。
群体发展的阶段_组织行为学

第二节 群体发展的阶段

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一些研究表明,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形成标准模式。然而,随着对于群体发展的进一步总结,研究人员发现,群体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结束仍然有一些发展顺序,我们称之为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另外,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对于那些完成具体任务并有着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而言,它们遵循着完全不同的模式,即平衡——间断模型。在本节中我们将着重对于这两种模式进行阐述。

一、五阶段模型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群体的发展五阶段模型被世界各地广为传播,而且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如图4-1所示,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的特点是,群体的发展过程遵循着五个明显的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和解体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群体中的成员出于对同一共同的目标的追求或其他一些原因,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群体的相对独立的区间。然而,由于群体刚刚形成,成员之间仍然处于一种陌生状态。同时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等方面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在该阶段群体成员的发展主要以彼此熟悉及理解领导和其他成员的角色,从而寻找出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直到当群体成员彼此认可,并且开始把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员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 在这一阶段,这是一个突显内部冲突的阶段。群体成员之间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礼节性的彼此了解。伴随着成员之间的接触频繁,成员间就会产生由于价值观性格以及对待同一事物所产生的不同观点,从而引起了彼此之间的冲突。成员抵制着来自群体以及其他成员对于自身所施加的控制,同时成员中的一些个体也试图去影响、控制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到这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内部的领导层级已经较为明朗,而且群体成员也达成了在发展方向上的共识。

img31

图4-1 群体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阶段 在这个阶段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中成员的行为集中于关心他人以及积极的情感表达,从而产生一种群体凝聚力。这时成员有一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和志同道合感,合作与责任分担日渐普遍。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固,群体成员也对那些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并且制定出了成文或不成文的群体规则时,此时第三阶段就结束了。

第四阶段: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接受和理解自身角色。成员已经能够独立地完成工作,同时在需要的情况下也能帮助他人。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经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解转移到完成手头的任务。

第五阶段:解体阶段 对于从事长期工作的群体而言,第四阶段的执行阶段是其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但对于例如问题解决团队或交叉机能团队这样的临时群体而言,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目前的工作即将结束,而没有其他任务接续时,群体进入了解体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成员,已经不再对工作的绩效和业绩作太多的关注。取而代之,他们更加看重于目前工作的善后事宜,以及为自己下一步的工作作准备。

处于对群体形成的研究方便,一般来说划分出五个阶段。然而我们也应当知道,五阶段模型只是关于群体发展阶段的一般意义上的假设。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群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阶段不一定像五阶段模型那样泾渭分明,阶段之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晰。另外由于群体工作的时间限制以及组织所处的背景不同,有的阶段可能会被省略或合并到一起出现。

另外,对于哪个阶段的工作效率最高这一点,学者们对此也有许多争论。一些学者认为群体处于第四阶段时工作效率最好。对此我们主要看此时群体的目标是否和组织的目标重合,只有当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的发展目标重合时,其群体的工作效率才可能最好。如果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的发展方向不重合,其将成为妨碍甚至于阻止组织发展的力量。相反,处于第二阶段时,如果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冲突是围绕所处理的事物而不是针对成员自身时,其工作成绩往往会超过处于第三或第四阶段的工作群体,形成高冲突反而有带来高绩效效果。

二、平衡—间断模型

平衡—间断模型与五阶段模型有所不同,平衡—间断模型适用于有明确截止期限的临时群体。研究人员在对十多个任务型群体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研究发现,在群体如何形成和变化的方式上有一些明显一致的地方。而且群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上以接近中间的某个时间为分水岭,将群体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群体的运行方式与第二个阶段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这种模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因此被叫做平衡—间断模型。如图4-2所示。

img32

图4-2 间断—平衡模型

组织把要完成任务的个体召集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群体。在第一次会议中首先确定了群体的发展方向以及界定了群体任务,形成了群体成员如何完成该项目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假设的基本框架。群体成员按照第一次会议的决定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此阶段,被确定下来的那些群体任务、目标以及行为模式不太容易发生变化。即使某些成员提出了对原有行为模式和假设有创意性的新思维,大多也不会付诸实施。从而形成了这个阶段过程中群体的运行方式的一个平衡的阶段,即第一阶段。

群体成员按照既定任务工作。然而,由于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反馈,致使在某个时间点上群体成员会感到时间的压力和所要完成目标的紧迫性,迫使他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改变原有的运行方式。到此时意味着第一阶段的平衡结束。成员开始寻找更加合适的工作方法,经过成员间的沟通程度基本上达成了一项相对满意的行动方案。由于任务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可能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经过多次试验,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个推陈出新的时间又正好处于第一次决定出群体任务与群体正式结束的中间点上。这时群体成员会抛弃旧有模式,采纳新观点,进入到效率更高的第二阶段。群体成员会依据变革后的模式进行活动直到完成任务而宣告结束。

总结间断—平衡模型的主要特点是,群体会在一定的时间阶段,依据即定下来的行为模式运行,其中只有一次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主要是群体成员意识到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所带来的紧迫感而产生的变革。这种模式不受组织完成任务时间长短的限制,无论是只有几个小时的群体,还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群体,一般其发展历程都会遵循这样的规律。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一模型并不适用于所有群体。它主要局限于有明显时间限制的临时性任务群体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