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员学习心得

学员学习心得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良种生产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优质亲本的选择和培育,好种才能出好苗;二是防止近亲繁殖,避免近交衰退。开展水产良种遗传背景调查,开发良种亲权鉴定技术和育种值精确评估技术,建立实用高效良种选配分析技术,有效避免近交衰退。将现有科研育种与生产紧密结合,建立“育种、扩繁、推广”三位一体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多元渠道加大对水产种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公共财政在水产育

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材料1]浅谈参加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姜巨峰(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带着领导们和同事们的期望和重托,我于2015年10月18~23日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2015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

高研班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所、武汉市水产研究所、汉南区水产研究中心10多位院士、研究员等资深专家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涵盖了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知识内容,其中我最为感兴趣的是中科3号、黄颡鱼全雄1号的繁育体系的构建和克氏原鳌虾、黄鳝等品种的实用养殖技术,以及大水面生态增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通过学习,我对水产种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我市目前水产养殖工作的不足,尤其是在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创新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对比湖北种业发展情况及全国水产种业现状,现将我市水产种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总结如下:

一、我市水产种业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育种基础研究深度欠缺,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系统性较差

经过多年选育,我市虽然获得了一些品种,但依赖于经验和机遇的程度较大。对多数养殖生物种群遗传结构与变异、特异性遗传标记等方面的研究欠缺。一方面,一些主要养殖种类的遗传背景不清楚,缺乏核心养殖种类的原产地、原始种群、种群分化和现有基因库的统计数据。水产育种材料的收集、研究和整理、筛选等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这对于水产良种培育的持续开展十分不利;另一方面,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现有科研育种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遗传育种主要靠科研和教学单位,商业化的水产种业科研机制尚未建立,种业企业还没有成为品种创新的主体,育种进展缓慢,尤其是生殖周期长的主养种类的遗传育种没有突破性进展,致使对产业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重大育种成果不多。

(二)种业生产理念落后

从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其生产理念大致经过了苗种生产、良种生产和现代种业三个发展阶段。苗种生产关注的是量的增加;良种生产关注的是质的提高;现代种业的理念是数量、质量和产业化、商业化的统一。良种生产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优质亲本的选择和培育,好种才能出好苗;二是防止近亲繁殖,避免近交衰退。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虽然生产的产品依然是苗种,但苗种的内涵已有质的飞跃。目前水产种业企业生产理念整体上还停留在最初的苗种生产阶段,生产的唯一目标就是繁殖出苗种,不考虑苗种的质量。换句话说就是重数量、轻质量,没有良种意识。

(三)原良种场作用不明显,种质资源衰退严重

原良种体系建设整体规划不尽合理, 遗传育种中心数量少, 多数原良种场建设规模和标准低, 针对性不强,注重一般性生产设施建设,现代育种工作所需要的选种、配种、标记等功能设施、设备不足。大多数原良种场专业技术人员少、层次低, 有的甚至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良种场工人中通过培训熟练掌握繁育工作技能的技术工人也少。加上渔业种质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战略性规划和高标准监督检测手段,致使相当部分的原良种场没有发挥出保种及种质改良、提纯复壮功能,水产育种水平特别是种质资源利用率和良种更新率不高。

(四)缺乏“拳头”产品,竞争力不强

缺乏突破性的优良品种,地方名、特、优、稀品种开发力度不够,海、淡水育种研究相对失衡,不能满足渔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没有形成能够打入国内外市场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优良品种。水产苗种企业在生产理念上多重数量、轻质量,没有良种意识。大多数企业的育种研发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企业。

(五)选育工作经费投入少,政府对水产苗种生产支持力度低

长期支持水产育种的专项经费缺乏,水产良种一直未列入国家补贴之中,从国家层面上每年只有几百万的保种育种经费,相当数量的国家级场保种育种经费完全需要自筹。地方政府对苗种生产的经费尽量给予了支持,但数量有限,和实际需要相差甚大。

二、提高我市水产种业水平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水产种业基础性研究

着力提升我市水产育种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和转化水平,加强分子育种和计算机辅助育种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开展水产良种遗传背景调查,开发良种亲权鉴定技术和育种值精确评估技术,建立实用高效良种选配分析技术,有效避免近交衰退。开发良种活性遗传材料保存技术,构建水产良种种质库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实际应用于良种选育。开发适用于混养群体中家系及个体的分子鉴定和标识技术,结合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和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应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食味好的养殖新品种。将现有科研育种与生产紧密结合,建立“育种、扩繁、推广”三位一体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

(二)加快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种业理念

现代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渔业、提高渔业效益、促进渔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产量的途径越来越小,保障养殖产量稳定供给亟需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加快水产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一急迫需要必须依靠推进养殖业良种工程建设,完善良种繁育机制,选育和推广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繁殖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的数量和质量,建立现代水产种业来解决。

(三)加强原良种场建设,充分发挥原良种场作用

加快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和引育种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逐步健全以国家和省级水产引育种中心为龙头,水产原、良种场为骨干的优质苗种繁育体系,确保种质质量,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加强育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种业研究的持续稳定投入。结合我市水产良种场的建设规划,遴选基础设施较好、人员队伍素质较高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集成水产良种育种、扩繁、繁育和健康苗种生产技术和工艺,培植10~12家龙头企业,分别开展主养淡水鱼类、海水鱼类和虾蟹类的良种扩繁、健康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开展良种检测技术研究和扩繁生产技术工艺研究,制定良种扩繁生产管理技术,提升良种苗种质量,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健康苗种。

(四)开发拳头产品,提高竞争力

以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名贵观赏鱼等为对象,以生长和抗逆性状为重点,建立遗传改良材料和技术体系;发展杂交育种、选择育种、细胞和分子育种、性控育种、基因组辅助育种等新方法;研究重要生产性状遗传参数精确评估技术,开展多性状复合育种研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实现重要生产性状QTL定位,将分子标记辅助和基因组选育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

(五)加大政府对水产种业的支持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多元渠道加大对水产种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公共财政在水产育种研发、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长期稳定投入。参照农牧业良种补贴办法,争取将水产良种纳入补贴专项。

[材料2]参加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的感想

叶阳(湖北云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对于淡水渔业养殖,我属于新手,去年刚从澳大利亚回国,之前一直从事互联网营销工作,今天5月份才刚刚接触到水产养殖业,在湖北钟祥试养了14亩水面的罗氏沼虾。对于这次参加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办的高效淡水渔业养殖培训班难得的机会,我充满了期待。历时5天的培训,果然不负众望,效果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彻底改变了我对水产养殖的看法,让我入行了,让我对国内淡水渔业水产养殖充满了信心,当初养殖中遇到的问题,现在看来都不是问题。为我们授课的不仅有国内名声赫赫的教授、院士,连同期结交的同学,也不乏国内非常顶尖的渔业专家,通过课下同学间的交流,课上所学的内容完完全全可以消化。

记得第一天走进武汉市农科院培训基地的大门,注册、报名、入住,周围环境非常美,鸟语花香,大自然环绕,完全没有其他商业培训学校的那种奢华、浮躁,学员们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种浓厚踏实的学习氛围真的是恰到完美。

开班仪式,领导、教授都到场给我们学员致辞、动员,之后合影。相关媒体都积极配合,可想而知现在祖国对人才培训的重视。第一节课是中科院院士桂建芳给我们上的,他讲的课题是“鱼类遗传育种历史回顾与展望”。刚开始我很不理解,他给我们讲这个干嘛,好像跟渔业养殖没有关系,后来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开始顿悟了,他说“历史是人写的,是人写的就不是绝对的,是持续更新的,我们要从上百年乃至上千年辩证地看待历史”。太深了,仿佛感觉桂院士以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渔业进化史。我一下子就领悟了,鱼类育种的进化史,离不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对鱼类基因的不断深入研究改良,人工繁殖育种才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鱼类遗传基因是整个高效渔业养殖的重中之重,对于我们养殖户,选种必然是非常关键的选择。根据整个世界渔业的分析,相对于对海洋捕捞的控制,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淡水高效渔业必将持续迅速发展,并且承担大量出口世界的责任。淡水高效渔业发展潜力巨大!

就新型高效渔业新品种而言,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专家,给我们介绍的黄颡鱼全雄1号,是中国淡水渔业品种的一次进步。在同等条件下雌性黄颡鱼只能成长到雄性的一半,反而浪费了饲料资源和水域空间。黄颡鱼全雄1号技术上实现100%遗传雄性率,市场承诺雄性率98%以上,并且出水产品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肌间细刺,深受市场青睐。极大地提高了黄颡鱼的养殖经济价值。

还有黑尾鲌及先锋1号鲌,由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给我们介绍的两个品种也绝对是精华中的精华。该品种养殖技术也不复杂,池塘精养、套养、大水面养殖、网箱养殖都可以。高工给我们讲解了几个真实案例,可以前往考察,亩产利润高达8 000元至3万元。

在这次学习中,我对水产养殖的投喂管理也有了相对深刻的了解,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老师的讲解下,我真正了解到养殖的根本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样的饲料不一样的人投喂管理产生的养殖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老师从科学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了鱼类的投喂系统,且包括影响鱼类摄食的因子、投喂率、投喂节律、地点、间隔(补偿生长)等等,非常详细。

这次培训也重点讲到了水产动物疾病方面,是由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讲授。老师主要从预防、诊断、治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预防是核心,主要从水质管控入手。关于水质评价的因子,艾老师为我们从藻相、菌相、化学相、物理相几个方面做分析,用化学方程式的方式去理解有机,理解如何是好的水质,如何用生物套养去调节出好的水质。关于诊断,艾老师悉心准备的多组图片,生动地分析了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或药物事故引发的临床症状,非常容易辨别。以及我们该如何治疗,如何紧急处理,如何对因治疗,如何联合用药,立体用药和同时要实施的措施。最后,艾老师还总结了用药顺序提供给我们做记录,非常方便。课后,我对水产动物疾病的认识焕然一新,对以后可能发生的渔病都不再恐惧。

此外,来自湖北省克氏鳌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教授的淡水小龙虾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也相当精彩。虽然我之前没有养过,但日后如果要养,一定很顺手。还有,朱思华老师的鳜鱼的高效养殖技术,非常吸引我,我真的决定回去后试养一批。朱老师从国内鳜鱼产业的发展基本情况到分析广东、江苏、武汉等地方的鳜鱼发展到各种养殖模式,目前经济市场,各种养殖模式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具体养殖细节,在短短的两小时非常全方位地让我对鳜鱼产业了解透彻。

总之,参加这次全国淡水渔业高效渔业生态养殖高研班的培训,我真的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武汉市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发展中心、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做出更好的成果来报答国家的栽培!

[材料3]参加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单金峰(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

为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94号文件精神,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5年10月18~23日在武汉市农科院培训基地举办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参加这次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我作为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农科所的代表之一,有幸参加了这一高级研修班。在这6天里,通过聆听和学习各位专家们深入浅出、系统的讲解,我们这些学员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讲解了鱼类遗传育种历史回顾与展望,湖泊水库生态渔业与环境保护,黄颡鱼全雄1号育繁推与池塘养殖技术关键,基于物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农业远程信息综合服务系统,黑尾鲌及先锋1号鲌养殖技术,水产养殖中的投喂管理,池塘网箱养鳝技术,淡水小龙虾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鳜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几位老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选题精心、内容充实。使我在短短的6天时间的学习,记忆犹新,受益匪浅,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真是收获颇多、感触颇深。这5天的学习让我对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江苏省是全国最大的河蟹产地和青虾、克氏原螯虾主产地,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400万亩左右,青虾、克氏原螯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虾蟹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自90年代以来,我国虾蟹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产业。江苏虾蟹养殖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从捕捞天然蟹苗到攻克人工繁殖技术,从湖泊放流增殖自然资源到发展规模化养殖,从池塘养殖发展到大水面网围养殖、稻田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高涂养殖的过程。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池塘和围网养蟹的需求需要采取人工投喂高蛋白饵料、移植水草、移植螺类、增加换水量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但由于其放养密度较大,产量高,受河蟹日常活动及摄食影响,人工移植的水草、螺类很难在蟹池中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必要的群体数量,以完全满足池塘养蟹的需求。而且传统的池塘和围网养蟹对池塘水质也有很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人工措施的使用和依赖程度,对养殖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负荷,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日益明显。例如何俊等人在2007年对江苏太湖三个围网养蟹区的调查显示:每产出1千克河蟹造成湖区氮积累量分别为0.24千克、0.33千克、0.30千克;磷积累量为0.043千克、0.059千克、0.051千克。面对水资源日趋紧张、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以及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的严峻局面,积极探讨低碳环保、生态高效的养蟹新模式十分必要。

稻田的浅水环境可为水产生物鱼、虾、蟹和鳖提供栖息地,利用稻田养殖水产生物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稻田养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田养殖水产生物,由于一田两收、一水两收,加上优质优价、品质增收等,农民实际收入显著增加。而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也由于农用化学品的控制使用和科学使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进,消费者对相应的农产品的信任和消费购买需求稳步上升。水稻和水生生物的相互作用和生态过程的优化,水稻和水生生物之间的相互利用资源,使得水稻生产系统变得更加干净,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的风险和压力得到不断缓解,环保主义者对农业生产的担心和担忧不断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能量消耗,也因降低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大大减少。由于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组分的保留,稻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因此,稻田水产养殖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稻田养殖对水稻种植、水生生物的养殖技术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技术不当,可能会导致水体环境污染、水稻种植面积受挤压等问题,研究不同稻田水产养殖模式的分布、潜力和经济的可行性显得尤为必要。

在藕塘内套养河蟹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利用、互相补充、藕蟹共生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是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荷藕又养殖河蟹,使藕塘内的水资源、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及其他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河蟹所利用,同样,河蟹松动底泥和增加肥分的作用,又促进了荷藕的生长,实现了良性循环,是当前促进渔(农)民增收的新门路。养殖实践证明,在藕塘中套养河蟹,具有荷藕、河蟹互利共生的特点。一是河蟹可吃掉藕塘中的杂草和害虫,起到人工除草和生物治虫的作用;二是河蟹爬行活动和摄取底栖生物时能起到松动底泥的作用,促进了荷藕整个植株的生长;三是河蟹排出的粪便含有氮、磷、钾等肥分,起到了为荷藕增肥的作用;四是荷藕为河蟹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天然生物饵料。

随着全球捕捞渔业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迅速,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淡水资源日益紧张,为保障居民用水和城市工业用水,一些江河、水库和湖泊的水资源不能继续用于养殖。另一方面,集约化水产养殖也带来水体环境污染和疾病的传播。因此,为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拓淡水养殖空间,进行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交流,发展新的养殖模式很有必要。

[材料4]参加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曾桂珍 刘青云(湖北省襄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2015年10月18~23日,我们有幸参加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收获颇丰。作为渔业科技入户的技术服务人员,我们深刻体会到应认真地做好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渔民,让渔民得到实惠。通过此次学习,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体会如下:

一、加强科技学习,改进养殖方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转换脑筋,改变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一是在平时工作中应更加积极主动与水产养殖户沟通联系,根据其鱼塘条件,制定养殖方案;二是在养殖过程中积极组织水产养殖户技术培训,为养殖户订阅水产养殖技术杂志;三是经常组织养殖户交流水产养殖技术经验,全方位提高水产养殖户养殖水平。

二、加强养殖管理,推广科学养殖

在今年的水产养殖过程中,除了前期少量使用药物防病外,在中后期尽量不要用药,通过营造好的养殖生存环境来杜绝病害发生,提高商品规格,争取高的售价,提高养殖效益。主要做好几点:

(1)把好苗种关、放养关。尽量放养规格合宜、健康无病、活力强的种苗,做好下前的杀虫、消毒工作。

(2)改进水产养殖设施,适时适地推广健康养殖新技术,确保养殖产量和效益双丰收。

三、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渔业技术人员,要经常到塘口,了解水产养殖动态,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累积的经验帮助示范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把入户指导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材料5]淡水渔业发展趋势分析

杨佳(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斑点叉尾良种场)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水库、河道、湖泊等适合淡水渔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以我国一直在世界淡水养殖业和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水体污染的加剧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给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带来了很多破坏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对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世界淡水渔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增加淡水渔业发展投入等措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的淡水渔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长期以来,我国的淡水养殖业都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局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配合,不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很难准确把握市场上的变化趋势,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与我国的淡水养殖相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有很大的关系。

(2)科学水平相对低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从整体上看,我国淡水渔业对养殖机械和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养殖与生产的方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用户以及企业对养殖业的经济投入和科技投入远远不够,使得淡水渔业养殖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加上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不高,限制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效率的提升。

(3)生态破坏严重,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的很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污染,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使得我国的很多河流出现断流,湖泊的面积在不断萎缩。这不仅造成淡水养殖面积的减少,还会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的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4)深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淡水渔业初级鱼产品的销售利润比较低,提高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是延伸淡水渔业产业链、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淡水鱼产品的加工技术不高,深加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企业仍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低端,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淡水渔业的发展也必然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渔业设施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发展,我国淡水渔业的科技化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会促进淡水渔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带动整个产业的不断升级。

(2)休闲渔业会越来越受欢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如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都可以作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会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休闲渔业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宽阔。

(3)生态渔业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绿色生态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生态渔业的基础上,现代化的生态渔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行农牧渔多种经营、提升综合效益的生态渔业的发展思路将会越来越清晰,绿色健康、无公害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将会逐渐被挖掘出来,会促进我国生态渔业的更好发展。

(4)规模化和深加工的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在市场和国家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淡水渔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渔业生产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淡水渔业的产品结构,提高整个行业产业链上的附加值,淡水渔业的深加工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加大在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发展上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材料6]参加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心得

林丹(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在武汉市农科院发展中心和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这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颇丰,在国内顶尖专家的授课下,我学习了鱼类遗传育种、大水面渔业和环境保护、新品种养殖(黄颡鱼全雄1号和先锋1号鲌)、名特优养殖(黄鳝—鳜鱼—小龙虾)、互联网+水产养殖、营养与疾病等课程,丰富了专业知识和行业信息。

我来自海洋大省福建,主要从事海水贝类育苗和养殖,淡水渔业工作经历实在微不足道,下面结合授课内容,梳理、总结和汇报我的心得。

一、鳗鲡疾病防治

2007年我因科研项目开展的需要,有水泥池养殖欧洲鳗鲡的经历。欧洲鳗鲡最令养殖业者头痛的病害是小瓜虫病和脱粘病。

小瓜虫病侵入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后,引起组织增生和发炎,并产生大量的黏液,形成白色囊疱。病鱼反应迟钝,游于水面,不久即死。鳗鲡的小瓜虫病防治是鳗业的一个重大难题,传统的方法都是用硝酸亚汞和孔雀石绿来治疗小瓜虫病,但由于这两种药物对人类健康有害,被世界各国列为禁止使用的药物。据有关研究,小瓜虫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一般由水源带入鱼池,寄生到鳗鱼体表或鳃部,形成白点,成熟虫体离开鱼体,栖息水底或水生植物,形成包囊,进行分裂繁殖,形成的幼虫再返回水体,重新寄生到鳗鱼体表。从包囊出来24小时之内的幼虫,感染率最高,如果得不到鳗鱼宿主寄生,48小时内幼虫大多死亡。本人在养殖过程中,针对小瓜虫的特性,不直接使用溪水水源,而是通过设施和结合生石灰进行水源预处理,使养殖用水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消除了小瓜虫病原,小瓜虫病发病率大大降低,基本解决了小瓜虫病害的困扰。

脱粘病主要危害20克以上欧洲鳗鲡,传染迅速,病程长,死亡率高。夏、秋两季为暴发季节,观察病体,体表呈斑块状脱落,脱落处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出血发炎,继之组织溃疡形成穿孔状病灶。科研单位已查出该病由非01群霍乱弧茵感染引起。各种技术材料提出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盐(氯化钠)+复合中药汁+氟苯尼考换水连续处理3天,3天后使用优碘灵,连续2天。然而我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发现鳗鲡发生脱粘病的同时,会继发感染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形成综合性疾病,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第一年没有形成较好的用药策略,治疗效果差,死亡率达20%。第二年施用指环清3天杀灭指环虫,如虫未杀灭就再杀虫,待指环虫被杀灭,死亡率下降,再施用杀菌清3天,全程6%盐(氯化钠)浸泡,换水等量追加药物,死亡率下降到10%。这种先杀虫,再杀菌的方法与老师教授的处方策略暗合,令我印象深刻。

二、福建省黄颡鱼养殖情况

黄颡鱼在福建俗称黄鸭子,随着黄颡鱼养殖在国内兴起,我省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和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厅统计,2013年我省黄颡鱼养殖面积达799公顷,产量达3734吨,居全国前十,可见我省黄颡鱼还有很大的养殖潜力。

2008~2013年黄颡鱼养殖年面积(公顷)

就省内产量分布来看,较为集中,其中,漳州地区产量最大,达1419吨,占全省一半以上;区县排名中,南靖产量最大,达760吨,漳浦355吨、罗源343吨分列第二和第三。

另外,我省注重黄颡鱼种质资源的保护,于2010年在街面水库尤溪库区建立黄颡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水面面积580公顷,并于每年3月5日至6月30日为禁渔期。

我省养殖业者部分靠由外省调入黄颡鱼苗进行养殖,水产科研单位也于近年引入刘汉勤老师团队研发的全雄1号黄颡鱼育苗进行试验推广,相信将能获得很好的推广效果,带动养殖业者增产增收。

其他老师的课程同样让我收获很多心得,这里不一一展开了,谢谢!

[材料7]参加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宋明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非常有幸参加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办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等联合承办的2015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课程安排了院士、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等一大批国内著名的专家进行授课,授课内容涵盖了鱼类遗传育种、集约化养殖管理、养殖鱼类疾病预防和控制、养殖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所阐述的内容前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我有效地了解了科研和养殖的前沿概况,掌握并提升了个人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对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由于是国家级培训,在主办方的大力支持和承办方的精心准备下,邀请到了一流的专家进行讲授。我很荣幸地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水产养殖科研、企业和水产管理部门的专家同仁。参加这次培训的专家、教授等学员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全部放下自己的专家、领导身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专家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认真地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热情积极,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知识盛宴,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明白易懂,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异彩纷呈,耐人寻味。桂建芳院士的报告:简要回顾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历史,站在世界鱼类育种的高度,对育种的历史、方法进行了讲述,结合分子标记等手段作出令人信服的成果,同时也展望了鱼类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的报告,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水产育种的历史和现状,也对水产育种乃至整个水产行业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研究方法和理念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刘汉勤教授细致地讲解了全雄黄颡鱼的育种过程和成果,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今后的育种提供了思路和技术的参考,对于我做好以后的工作有较大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同时还有教授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地讲解了他们在养殖管理和小龙虾养殖方面的经验,热情洋溢地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当然,其他专家也通过各自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给我们的科研、养殖和管理带来了最新的最有营养的分享,得到参训专家的认可,激起广泛的兴趣,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见贤思齐自知不足,既生斯世岂能无为,虽然现在我不能像院士等专家一样作出卓越的贡献,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为今后的成长和贡献做好准备。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开展“知识更新”的东风,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努力学习,为科研创新和进步努力工作。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具体就培训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1.网络培训

科技发展状况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达到培训的效果呢?网络培训需要的成本相对较低,录音、视频制作好了之后可以反复使用,降低成本,大大降低了学员往返车旅费、时间的消耗,可有效降低学习住宿、生活、管理等问题。网络学习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学员可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这种学习方式适应了成人的特点,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课件回家自由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按需学习,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那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行业专家开展互动。优秀的专家是极少的,如果一味依赖面对面的培训方式,不仅培训数量少,而且专家的付出时间和经历较多,成本也较高,而远程式学习中,学员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选择了教师,把握好课程的精髓,更好地提升自我科研水平。

2.培训地点和方式灵活化

此次培训在培训中心举行,请到了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培训计划的安排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很多单位和专家就在武汉,比如水生所,桂建芳院士、李钟杰研究员等都在那边,为何不能去水生所培训,同时也兼顾参观,展示一下大武汉的特色呢?比如小龙虾养殖关键技术的讲座,完全可以去他们的养殖基地进行现场讲解培训,集培训参观于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地点的模式,地点的转换和现场的生动形象讲解必将有效刺激学员们的接收知识的兴趣,不会出现不感兴趣的困难,同时也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参观缺乏时间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式必然会导致交通等成本的升高,同时对主办方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水产养殖的现代化

环境因子对于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溶解氧等因子对养殖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现代的电子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做到实时监控监测,为何不将其现代化呢?可能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设备的耗材较贵、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较为专业化、对养殖户的要求更高,问题较多,解决和处理较为复杂,但是科学养殖、生态健康养殖和现代化养殖也是将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此次持续6天的培训虽走得比较远,但是如期听到了一流专家的当面授课,知识、方法和思路方面的收获颇丰,真是不虚此行。当然这离不开国家培训经费的投入,也离不开主办方和承办方的不懈努力。在此,谨对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展中心在协调邀请专家、组织接待、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的辛勤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材料8]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李青芝(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淡水渔业主要是指在淡水水域进行捕捞、养殖以获得淡水水产品以及对这些水产品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领域。我国当前的淡水渔业主要是指淡水养殖业,淡水养殖主要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生产水生经济植物,是内陆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8%。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R.Brown)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提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计划生育和淡水渔业。在过去30年中,中国的淡水渔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对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莱斯特·布朗认为,世界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正如布朗先生所言,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我国致力于对特种水产品的养殖、繁殖技术的研究以及特种水产品种类的引进和驯养,在贫困地区通过推广成套的综合养鱼技术,使千家万户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渔业二三十年来在增长方式上发生了质的转变和突破,从以捕捞为主转向养殖为主,从“牧渔”变成“家养”,我国水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从全球微不足道的地位,跃升到占世界总量的1/3,人均占有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倍。2014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 450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 762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1 688万吨,全年实现淡水养殖产值5 072.58亿元。水产品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优质蛋白质,还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

同时淡水渔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业已从过去的农村副业转变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发展还带动了水产苗种繁育、水产饲料、渔药、养殖设施和水产品加工、储运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淡水鱼养殖业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是节粮型渔业的典范,因其食性大部分是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甚至以藻类为食,食物链短,饲料效率高,是环境友好型渔业。另外,淡水鱼多采用多品种混养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搭配鲢、鳙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来稳定生态群落,平衡生态区系。通过鲢、鳙的滤食作用,一方面可在不投喂人工饲料的情况下生产水产动物蛋白,另一方面可直接消耗水体中过剩的藻类,从而降低水体的氮、磷总含量,达到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目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在渔业中的广泛应用,淡水渔业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它主要体现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必然得到加强,使淡水渔业产业得以提升,其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并大力促进人与生物、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渔业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

1.设施渔业

相对而言,我国的设施渔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池塘高产达8 000千克/公顷以上,工厂化养鱼、流水养鱼和三网养鱼高出池塘10多倍。在渔业自动化方面,利用微机自动控制增氧机的开与关已获进展,在对水环境理化与生物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上还与国外存在显著差距。目前我国沿海一带工厂化养殖海产品发展较快,如青岛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对虾和人工育苗,养殖效益非常可观。内陆主要是温室养中华鳖、罗非鱼、淡水鲳等。设施渔业集约化程度高,高投入、高产出要求投喂优质配合饲料,设备、技术与管理要求程度高,市场风险相对较大,但作为一种先进生产方式,大有前途。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渔民收入的增加、多学科技术的渗透,渔业设施必将大为改善。

2.生态渔业

传统的生态渔业有:桑树基鱼塘、甘蔗基鱼塘、鱼—猪—菜、稻田养鱼、鱼—萍—稻、鱼—藕—莲、鱼—林—果、鱼鸭混养、水体多品种立体混养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实行农牧渔多种经营,其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较明显。现代生态渔业更注重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加关注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包括物质循环与能量流转及养殖容量的研究)。

3.休闲渔业

淡水渔业不仅仅是生产水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用来调节、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具体体现在休闲渔业上,它包括垂钓、饮食文化、旅游观光、民俗风情、观赏鱼的开发等。它为城市人们的休闲时光增添乐趣和丰富其节假日的生活增添色彩。城郊渔业应加大旅游休闲小食品、营养滋补品及规模化的观赏鱼生产技术的开发,并改善渔区生态景观。

4.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鱼类及水生生物资源,水生生物达2万多种,鱼类占世界鱼类物种数量约20%。《中国鱼类系统检索》共编列鱼类2 831种,隶属于43目82科1 077属,其中淡水种类占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工作,先后组织了科技人员进行全国性大规模大范围的渔业资源考察、调查及长江、珠江、黑龙江的“三江”考种,并在大中型湖泊水库和江河进行了人工放流与移植和增殖工作,已获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后,政府又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与渔业有关的法规和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渔业水质标准等。健全了渔业执法队伍,有力地打击了偷鱼、盗鱼、毒鱼、破坏渔业设施和资源的行为。近些年国家又投巨资在全国各地兴建了一批全国性鱼类原、良种场和保护基地,并成立了全国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及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又在沿海和内陆大江河、湖泊确立禁渔期、禁渔区,在鱼类繁殖与生长期严禁捕捞,确保渔业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地球上生物资源正日益减少,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保护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材料9]营养调控对鱼类肉质改良的影响

陈度煌(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通过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特别是解绶启老师关于水产养殖中的投喂管理介绍,联系自己所从事的鱼类营养与饲料研发工作,感触颇深,现就营养调控对鱼类肉质改良的影响方面进行总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水产品的数量已基本满足需求,但由于在生产中重量不重质,使得养殖水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受到了损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养殖鱼类的肉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肉质改良的定义和特性

肉质是一个很复杂的性状,为组织特性、加工特性和营养特性的总和 ,包括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影响鱼肉感官品质的因素很多,包括水环境因素、品种、营养与饲养、添加剂等,这些因素对肉质的影响及其对肉质的改善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遗传改良、营养调控、养殖模式的改进来改善鱼类肉质,我们统称鱼类肉质的改良,其中,鱼类肉质的营养调控是鱼类营养学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研究课题,提高鱼肉品质一直是营养研究人员努力的目标。

肉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鱼类肉质改良存在紧迫性和必要性,举个例子,随着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大黄鱼品种明显下降,与天然大黄鱼相比,网箱养殖大黄鱼的体蛋白含量低、体脂肪含量较高,口感差,体色变灰暗,致使其市场价格暴跌,销量大大下降,严重影响大黄鱼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营养调控手段在畜禽肉质改良上使用非常普遍。比如L-肉碱、有机硒、半胱胺、植物复合提取物等肉质改良剂在生长肥育猪上的应用,既能提高猪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又能改善胴体品质、风味、肉色。但在水产养殖上的研究较少,水产动物肉质改良剂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2.营养调控在鱼类肉质改良中的应用

肌肉营养成分是衡量养殖产品肌肉品质的重要指标,其中,鱼类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肌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蛋白质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鱼肉味道的鲜美程度往往决定于它的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鱼肌肉中所含的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四种,影响鱼类肌肉营养成分的主要因素是饲料。林建斌在《鱼类营养因素与肉质的关系》一文中,详细总结阐述了饲料原料、饲料蛋白质和能蛋比、饲料脂肪和脂肪酸、饲料碳水化合物、饲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鱼类肉质的关系。

鱼类肉质的衡量指标,除了肌肉营养成分,还有肌肉系水力、肉色、嫩度等,肌纤维直径细的肉质嫩度较好,肌肉中结缔组织越丰富,肌肉的持水和防止汁液外渗损失的能力越强。有研究表明饲料添加剂对鱼体肉质有影响和改善。以蚕豆饲喂草鱼,通过改变草鱼的摄食饵料结构,使得草鱼的肉质变紧硬而爽脆,不易煮烂,切成鱼丝不易拉断,且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是改善养殖草鱼肉质的一种独特方式,脆化草鱼的养殖已在广东、海南及广西逐渐得到推广。脆化养殖成功的草鱼称脆肉鲩。脆肉鲩养殖成功不仅成功改善了草鱼的肉质,还显著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湖北等地主要利用蝇蛆来养殖黄鳝,从而成就了一个大的鳝鱼产业。广东、海南养殖花鳗鲡的成功秘诀是在饲料中添加5%的鲜蝇蛆。另外,很多中草药添加剂也可使鱼类肉质得到提高和改善,比如杜仲叶粉可改善鲤鱼、草鱼、鳗鱼肉质。

3.结论和展望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通过营养调控,改善养殖鱼类的肉质将成为营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肉质性状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肉质评定标准不统一,肉质改良生化基础和机理尚不明确等。已有关于肉质改良效果指标的研究都是单一的、零散的,研究还很不深入,相关的量化指标也较混乱,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的量化指标制定。同时,揭示肉质改良的内在机理,可为规范养殖鱼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为鱼类肉质改良提供一个可兹参考的评价方法和措施,以期为肉质改良绿色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10]参加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王信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2015年10月18~23日,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为期6天的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通过聆听各位专家老师们深入浅出、系统地讲解以及同各地学员间的探讨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在6天的学习中,先后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汉南区水产研究中心等的10多位院士、研究员,从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疾病防控、健康养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使我对水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坚定了我在水产研究工作中对推进渔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看到了我目前工作的困难和不足,尤其是在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创新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实用知识使我的渔业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更新和提高,原来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茅塞顿开,为以后解决各种问题开阔了思路和方法。

尤其在第一天的学习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院士从遗传育种的历史回顾着手讲述了水产遗传育种的历史渊源、技术手段的演变,进而讲述了他的团队研究的中科3号的育种过程,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育种工作的艰辛,但是更多的是让我坚定了我目前研究工作的信心。我现在在从事大鳞副泥鳅新品种选育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江苏省泥鳅养殖群体规格小、生长速度慢与抗病力差的现状,按照养殖生产和良种选育要求,以湖北大悟县(抗病力强)、河南范县(生长快速)和宿迁本地优质野生泥鳅(规格大)为基础育种群体,建立三个地理群体的分子识别标记,保证其亲本来源可靠性。以生长和抗病为首选改良目标性状,兼顾品质和耐密养等附属性状,采用群体间双列杂交技术和群体内定向选育技术,建立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优良家系,育成遗传性能稳定、目标性状显著的优质泥鳅新品系。同时引进生长迅速、雌雄差异小、生长周期短的台湾泥鳅进行繁养殖试验,扩大泥鳅养殖品种种类。听了桂院士给我们讲的课,更让我明确了我的研究目标。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刘汉勤研究员在讲到黄颡鱼全雄1号育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时,使我突然联想到泥鳅在自然生长中跟黄颡鱼类似的方面,就是雌雄差异很大,只不过黄颡鱼是雄大雌小,泥鳅是雌大雄小,既然黄颡鱼能采用雌核发育技术获得超雄鱼,从而进行下一步育种工作,那泥鳅应该也可以通过类似牡蛎多倍体育种技术获得更好的泥鳅品种。全雄1号从苗种工厂化生产、培育到市场推广工作,刘老师的讲述让我深感佩服,每一个环节做到分工明确、严格要求、有序推进地把产业做大、做强。让我也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严谨、稳打稳扎、有序推进地来做好每一个科研项目。

培训过程中,我们所有学员进行了2次学习交流。在交流中大家积极讨论了各自地区的养殖品种、出现的问题及这次学习的愿望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家很多谈到的病害和用药的问题,大家一致的观点是病害的发生首先是由于水环境的恶化引起水生动物免疫力下降,从而使病毒、细菌有机可乘,致使水产品生病。既然都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作为水产技术研究和推广人员的我们,就更应该重视水环境的保护问题,并把这个观点不断地在培训、授课和技术指导中传递给广大的养殖户朋友们。让传统的“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升级为循环水清洁养殖模式。传统的养殖模式在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的饵料投入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的不断增加致使池塘水质恶化,而养殖水体的定期更换是解决鱼类养殖环境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养殖形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而且必然会加剧局部流域水体如湖泊、水库等的富营养化,最终可能会到无水可换的地步,直接导致水产养殖效益偏低、水产品品质下降,引发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将开放式的池塘养殖模式升级为循环水清洁养殖模式,这一点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大家也积极讨论了水产工作中的经验与困难,积极学习同行们在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上遇到的各类问题,一起畅谈渔业发展前景。通过交流探讨,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短短6天的学习生活,使我感触良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担负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用饱满的热情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己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用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过硬的业务知识水平做好渔业科研工作,扎实做好科研每一步,积极创新新技术,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通过耐心细致地培养好科技示范户,提高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及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和引导渔民走水产业生产规范化和水产业产业化道路,不断提高我市渔业综合效益,提升水产业市场竞争能力。

[材料11]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刘文舒(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十分有幸成为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聆听了水生物及水产等一批顶尖专家的课程。授课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水产动物育种与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控、名特优品种养殖技术、淡水渔业生态保护和互联网技术在水产上的应用等领域。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启发意义,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水产养殖实践知识。

个人目前正从事水产饲料功能性添加剂方面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水产动物肠道健康与抗病性能,减少饲料抗生素的使用。近年来,鱼类养殖集约化、规模化不断发展,全球鱼类产量显著提高,但养殖水环境不断恶化,鱼类病害频繁爆发,对鱼类养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在饲料中的大量使用等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广泛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虽然能防治水产动物寄生虫、细菌性、真菌性等疾病,但是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残留和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在饲料中禁止添加抗生素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绿色安全的药品来克服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的缺陷。

中草药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防治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与传统的饲料添加剂相比,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以下特点:①来源天然,品种丰富。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丰富,在已被文献记载的128万种中草药中,目前经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大约200种左右,是世界上药源最丰富,药材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②作用安全。中草药是经过数千年历史实践考验的。在长期进化发展中,人和动物体内及外界环境中都有转化中草药的酶,易于分解转化利用,同时中草药添加剂中的多种成分易被吸收利用,可起到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添加剂的作用。一般认为动物排泄物及其产品中无残留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类健康,与传统添加剂相比是一种理想无污染的绿色添加剂。目前,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诱食作用,提高水产动物摄食率

水产动物主要靠嗅觉和味觉觅食,其嗅囔上皮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味蕾可感受饲料中溶出的化学成分,所以寻觅和辨别食物的能力很强。中草药中含有的生物碱、有机酸、黄酮类、多醇类、多糖类、萜类化合物、类固醇和挥发油等多种活性物质,将一些中草药制成有符合水产动物进食嗜好的诱食剂,可以有效提高水产生物进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研究表明,薄荷、山楂、小茴香对芒鲶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栀子+陈皮+阿魏对鲈鱼有显著的诱食作用,薄荷、苦参、乌梅和柯子肉对凡纳滨对虾诱食效果较好。

2.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中草药除含有多糖、生物碱、挥发油、苷类、有机酸、鞣质及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和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油脂和植物色素等天然营养物质,可以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及蛋白质和酶的合成,进而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饲料转化率。研究表明,摄食添加2.8克/千克的金银花、人参等中草药饲料的牙鲆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均明显改善;添加黄芩和茯苓提取物的饲料使美国红鱼的体长增长率和相对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天然牛至挥发油能显著促进斑点叉尾的生长,尼罗罗非鱼摄食添加量为10克/千克苋蒿籽粉的饲料,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多数补养类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生长不良或感染病害的鱼种有改善作用。这些中草药有补气养血、补脾健胃、补虚调养、扶正祛邪等功效,能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研究发现,天然的牛膝能显著提高草鱼幼鱼的成活率,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的槲寄生提取物均能显著提高日本鳗鲡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成活率。

3.增强机体免疫和抗应激能力

中草药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免疫多糖、醌类化合物和苷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能提高水产动物的胸腺、脾脏和头肾等免疫器官的指数,增加血液血细胞比容、血清蛋白含量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增强吞噬细胞的呼吸爆发力,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提高对病原体的抑制和杀灭。有些有效成分还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增生,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凝集素和抗体,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另外,中草药活性成分还可增强动物机体的溶菌酶、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补体成分3、补体成分4等非特异性免疫物质的活性,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在集约化养殖中,尤其是在长途运输和苗种移植中,水产动物常常会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对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来说,是个严重的挑战。研究表明,1%的黄芪和五味子浸提液分别使泥鳅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增加20.39%、29.07%,抗缺氧能力显著提高。在饲料中添加1%~2%大黄提取物蒽醌能提高鲤鱼的抗拥挤胁迫能力。

4.保肝护肝作用

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变化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转氨酶活性较小;当组织中毒病变或受损伤较大时,肝脏细胞渗透性增大或破裂,进入血清中转氨酶浓度升高或活性突然持续升高,其增高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平行。所以常用于血清中转氨酶活性的大小判断药物或饵料等对鱼类是否健康安全。研究表明,在基础饲料分别添加3%刺五加、蒲公英、枸杞、金银花和大蒜投喂鲤鱼,鲤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有一定的降低,对肝脏未造成损伤。用添加2%由不同比例的刺五加、蒲公英、枸杞、金银花和黄芪配伍的5种复方中草药饲料投喂镜鲤42天不但未对肝脏造成损伤,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目前,以中草药作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配方虽然很多,然而中草药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利用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如中草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配伍原则未深入到营养分子水平,利用生物技术加工及添加方式、中草药的质量检验标准及安全性等尚待深入研究。今后应在吸取中西药长处的基础上,根据水产动物自身的特点如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养殖条件等,研制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草药制剂,使其逐步形成体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草药添加剂不仅可以促进鱼类生长、解决化学类药物对水生生物的负面影响及药物残留的问题,还能提高水产品质量。因此,中草药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材料12〕黄颡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综合防治

高玲(四川省乐山市渔好鱼药技术服务中心)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嘎鱼、黄姑、黄鳍鱼等,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优良鱼种,经济价值超过四大家鱼,近年来,已成为我四川地区主要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黄颡鱼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此次参加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收获颇多,老师们讲解鱼类遗传育种展望、全雄黄颡鱼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精准化养殖投喂技术、鱼病与养殖水环境综合防控技术尤为精彩及适用。这几位老师的授课串联起来,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现代渔业要发展,渔民要创收,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然后结合养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灵活处理,才能让我们站在养殖前线的鱼病防治工作者更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而我们鱼病防治工作者如果不能了解从苗种、放养模式、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水质防控等整个环节,是不能有效解决养殖者养殖过程中所有的问题的,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鱼病防治工作者。

结合此次学习所得,本文对当前在四川地区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普遍流行的几种细菌性疾病进行分析,并结合个人的防治实践,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一、黄颡鱼常见细菌性疾病

1.裂头病

(1)症状。发病初期,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但外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鱼头顶部出现充血点,并不断扩大,最后在两眼之间的头颅形成以似“马鞍”状的病灶,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因此养殖户常称该病为“暴头病”“裂头病”“红头病”等。病鱼临死前失去平衡,悬垂在水中,呈“吊水”状,受到刺激时,即作螺旋状快速翻转或不规则游动,继而发生死亡。解剖病鱼,常见肌肉充血、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腹水,肠胃内无食物,肠道充血、发炎 , 胃腔内充满气体和浅黄色水样液体。肝肿大有出血斑点,或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鳃丝淡白、失血。

(2)病原。耿毅等(2010年)报道流行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的黄颡鱼“红头病”病原为爱德华氏菌。但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在苗种阶段的黄颡鱼暴头病,通常会有车轮虫、斜管虫、半眉虫等纤毛虫类的并发感染。

(3)流行情况。这种病的危害性很大,已成为黄颡鱼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该病可以影响各种规格的黄颡鱼,它是影响黄颡鱼苗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10月是其流行季节,6~8月为其流行高峰期,流行水温为20~30℃,在25~28℃发病较严重。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会出现病鱼的大量死亡现象。放养密度过高、苗种品质差、饲养池中有机物质和底泥过多、饲养设施不良时,均可诱发该病,导致黄颡鱼大量死亡。爱德华氏菌在池水中可存活8天;在底泥中,18℃时可存活45天,25℃时可稳定存活90天以上。这就是黄颡鱼池塘养殖时此病会反复发生的原因所在。

2.皮肤溃疡病

(1)症状。病鱼主要症状为体表溃烂,身体中后部常有大面积的褪色斑,胸鳍和背鳍基部发红、溃烂,部分病样尾鳍腐烂,下颌和腹部发红,口腔周围和鳃盖边缘溃烂。鳃瓣发白呈贫血症状,鳃丝和鳃小片肿胀、融合甚至溶解。肝脏肿大,并呈不同程度的糜烂状,空肠,部分病鱼还有胃胀气症状。

(2)病原。程方俊(2012年)和黄钧(2012年)报道引起黄颡鱼皮肤溃疡的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

(3)流行情况。黄颡鱼体表溃疡病在 6 月上旬阴雨天气发生,在喂食的过程中投喂量过大以及降雨过程中不明水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拉网后机械损伤也是鱼体患病的原因。温和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中,属条件性致病菌,其主要的致病因子是产生各种溶血素和肠毒素,具有发病率高、感染快、传播快、死亡快的特点。

3.柱形病

(1)症状。发病初期在头部、躯干部或鳍条部出现灰白色或稍有充血的腐烂区域;当病情加重时,病灶皮肤受损,露出其皮下肌肉组织,随后可因细菌性败血病造成病鱼死亡。鳃组织也是常见的感染部位,鳃部损伤的特征是:开始在鳃丝末梢出现褐色的坏死组织,而后逐步扩展到基部。内部感染往往跟着外部感染,但内部感染也可能在外部损伤出现前就出现了。内部感染柱状屈桡杆菌的鱼通常体内很少显现出该病的症状。

(2)病原。本病病原与引起其他鱼类病原柱形病的病原一样,为柱状屈桡杆菌。该菌是一种腐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以分解有机物为生,并不需要鱼做宿主。

(3)流行情况。柱形菌病是黄颡鱼苗种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在一年中较温暖的月份均会发生,特别在晚春和初秋,其暴发与很多应激因素有关,如高温、密度过大、机械损伤、水质恶化等。当池水水质恶化,有机物和钙含量过多时,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增加,就可能引发该病。

4.细菌性败血症

(1)症状。病鱼多聚集在塘边浅水区,呆滞抽搐,呈环状游动,停止摄食,不怕声响。急性死亡的鱼,其症状为整个头部严重充血,各鳍基部充血明显,体表灰白,有圆形稀疏溃疡(皮肤、肌肉坏死),眼球突出。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慢性死亡的鱼,其症状有两种,一种为病鱼两眼球周围充血明显,各鳍基部严重充血,头顶部呈现一块明显的白斑;另一种为病鱼腹部膨胀,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无食物,而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该病主要危害斑点叉尾成鱼,鱼种也可发生此病。

(2)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3)流行情况。疾病暴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中的嗜水气单胞菌超过一定的质量分数,环境突变和鱼的体质下降等均能引发该病。此病多发于春季和初夏,水温在20~30℃时。该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的损失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有急性和慢性死亡两种类型,急性型来势猛,呈暴发性,有明显的死亡高峰期,死亡率较高;慢性型则死亡缓慢,无死亡高峰期,日死亡率不大,但死亡有时持续一个月左右,导致累计死亡率较大。

二、黄颡鱼细菌性疾病的综合防治

细菌性疾病是黄颡鱼养殖过程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尽早放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病治病,无病不管”的片面保守思想,必须严格遵循“及时了解,全面分析”“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充分增强鱼体体质,以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贯彻健康养殖、合理用药的理念开展综合防治。

1.选择健壮的苗种

黄颡鱼细菌性的病原很多都来源于亲鱼和种苗场水源,所以,选择种苗前要对种苗场的技术力量和场部亲鱼和种苗的发病情况做充分了解,选择优质种苗,把好种苗质量关。

2.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黄颡鱼鱼苗鱼种放养前最好将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然后每亩用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暴晒后再注入未受污染的水,鱼苗下塘前一天用硫代硫酸钠解毒后再放苗。

在养殖中后期,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腐植酸钠、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水质及底质改良剂进行水质调节。一般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排泄物和残饵等废物的积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质恶化和底质恶化,氨氮和亚硝酸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而黄颡鱼属于底栖鱼类,极易受到恶化的水质和底质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水质和底质的监测,定期进行调节和改良。

3.加强饲养管理

(1)把好饲料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饲料是鱼类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之一,在其选择过程中,不能以价取之,必须以质取之。每天的投喂量以八成饱为标准,尽量做到不留残饵,在必要时可减少投喂量甚至停食,以免过多的残饵造成水质污染。同时根据黄颡鱼的生长情况和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及其投饲量,做好“五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人)”投饲工作,确保黄颡鱼每天都能吃饱吃好,切记不能在投饲前将饲料倒入投料桶中暴晒,不能随意听取非专业人士的各种投喂偏方。此外还要做到不投喂劣质、变质和任何霉变饲料。

(2)定期保健。在密集养殖的情况下,黄颡鱼的抗病力极易受各种不利因子的影响而降低,所以必须定期内服酶合多维、肝胆利康散、穿梅三黄散等功能性添加剂来提高抵抗力,促进生长。

(3)每天坚持进行三次巡塘,仔细观察黄颡鱼的吃食和其他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池塘的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残渣剩饵,及时捞出病、死鱼,减少病原菌的传播,为黄颡鱼的健康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捕捞前后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及水质管理。捕捞前水质一定要调控好,捕捞后可用过氧化氢、二氧化氯、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处理。

(5)如果发生疾病,切记一定要找专业的渔医进行治疗,并且积极配合治疗,切勿急病乱投医,耽搁最佳治疗时间,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材料13]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方法与技术要点

郭海山(河南省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黄颡鱼,又称嘎鱼、嘎牙子、黄姑、黄腊丁等,分布在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营底栖生活,杂食性;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细刺、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黄颡鱼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他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大部分的养殖水域中均可以进行养殖。黄颡鱼是一种具广大前景的新型优良养殖品种。下面,结合笔者养殖经验,将黄颡鱼的成鱼养殖方法与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1)养殖池准备。主养黄颡鱼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池塘。面积0.2~0.7公顷,水深1.5~2米为宜。在鱼种放养前半个月每公顷用生石灰1 500~1 800千克或漂白粉60~90千克进行消毒。消毒后第2天加水到0.8~1米,第3~4天每公顷施入发酵腐熟的畜禽粪5 000~6 000千克,以繁殖天然饵料,确认毒性完全消失后,放入鱼种。

(2)鱼种放养。放养的鱼种一般是人工繁育的鱼种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野生鱼种,在每年的3~4月份放养。一般每公顷放养尾重10~20克的鱼种为3万~7.5万尾;搭配尾重100克左右的团头鲂1 500~2 250尾/公顷;尾重50克的鳙鱼750~1 200尾/公顷;鲢鱼3 000尾/公顷。鱼种放养时用3%~4%的食盐水浸洗,灭杀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应选择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伤、棘无残缺、体质健壮的个体。

(3)投饵饲喂。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人工投喂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下脚料、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豆饼、菜籽饼、玉米、豆渣等植物性饲料。近年来,使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养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人工配合饲料完全可以替代鲜活饵料进行黄颡鱼的成鱼饲养。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配制: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20%,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2%~5%。尾重20克以前,用鱼肉拌粉状配合饲料,加水捏成团状投喂;尾重20~50克,投喂粒径1.5毫米,粗蛋白含量35%~40%的配合饲料;尾重50克以上,改投粒径2.5毫米、粗蛋白含量30%左右的配合饲料。

黄颡鱼苗种放池2天后开始进行人工驯化,初可用投饵机投喂驯化,一般3~7天就能上台摄食。如果投放的鱼种已经驯化,入池第2天即可投饵。根据黄颡鱼集群摄食的习性,在池塘中设置固定的食台,一般每公顷设食台15~30个。养殖期间严格做到“四定”投饲:一是定点。饲料要投喂在食台上,不要随鱼群变动位置。二是定时。每天上午7~8点,喂日饵量的1/3,下午5~6点喂2/3,每次喂30分钟,并按“慢、快、慢”的节奏投饲,避免浪费。三是定量。日饵量随水温变化和鱼的生长适时调整,日投饲率为3%~8%,一般以投饲后1小时大部分鱼吃饱离开食台为度。四是定质。确保饲料新鲜不变质。

(4)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经常加注新水,适时开增氧机,以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黄颡鱼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6.8~8.5,由于长期投饲,池塘水质会使pH值呈弱酸性,在生长季节,每半个月左右用生石灰1次,每次用量为20~30克/立方米,以改良水质呈弱酸性。注意做好鱼病预防与治疗。

2.池塘套养技术

(1)套养池及放养选择。套养池面积0.2~1公顷,水深1.5~2米,套养密度应根据池塘主养鱼类和混养其他鱼类及饵料情况而定。一般套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池塘中放养了部分鲤鱼、鲫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则少放黄颡鱼,套养体长3~5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2 250~4 500尾/公顷或25克/尾的冬片4 500尾/公顷为宜,不单独投喂饲料,经过一个生长季节,每公顷产量可达300~600千克;二是在没放养罗非鱼、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的池塘中,套养体长5厘米左右的黄颡鱼鱼种6 000~9 000尾/公顷,年底每公顷可获50~80千克。

(2)套养管理。池塘套养黄颡鱼的饲养管理除按池塘主养鱼的饲养管理外,定期加注新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pH值7.5~8.0,同时适时开动增氧机,以确保溶解氧充足,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在套养黄颡鱼的池塘,用药防治鱼病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因为黄颡鱼是无鳞鱼,不耐药,用药量过大会影响黄颡鱼生长甚至中毒死亡。

3.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

(1)网箱设计。①水域选择。选择在水流缓慢(流速0.1~0.2米/秒),水质良好,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溶解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0~8.5,常年水深在5米以上;环境安静,底部平坦无杂物,离岸相对较近的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②网箱设置。网箱由聚乙烯制作而成,为带盖的六面体封闭式双层网箱,外层网目3厘米,内层网目1.5厘米。网底网目为1.5厘米,网箱面积12~24平方米,箱深2~3米。设置时用楠竹或木板、钢筋制作框架,将网箱安置于框架内,用圆柱体的泡沫作浮子,网箱底部鹅卵石作沉子。网箱没入水中部分为1.5米,露出水面部分为0.5米,箱与箱之间的距离一般要求在2~3米。

(2)鱼种放养。鱼种在进箱前15天将网箱放入水中,使箱壁黏附藻类保持光滑,减少鱼种入箱后摩擦受伤。在春节前后开始投放鱼种,因此时水温低,鱼体不易受伤。鱼种下箱前需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鱼种放养密度以黄颡鱼的规格大小、养殖条件、养殖技术而定,一般规格为4~5厘米或体重20克左右的鱼种每平方米放150~200尾。

(3)饲料投喂。网箱养殖最好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自制配合饵料。饵料要求蛋白质含量鱼种达到35%~38%,成鱼达30%~32%左右,以满足其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鱼种下箱后第2天就可以进行投饵驯化。开始投喂黄颡鱼喜欢的小鱼、小虾和蚯蚓于食台上,加少量的配合饵料,从第3天开始逐渐地增加配合饵料量,减少小鱼、小虾和蚯蚓的投喂量,每天投饵要按时进行,每次投料前,轻敲料筒或网箱框架,使鱼形成条件反射。一般在5~9月份每天投饵3次,上午9~10点一次,下午3~5点一次,晚上8~9点一次,日投饵率在3%~6%;在3~4月份和10月份以后每天投饵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投饵率2%~3%。具体投喂量以黄颡鱼在2小时内吃完不剩为宜。

(4)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以合理调整投饵量;经常检查网箱看是否有破损,如有应及时修补,防止逃鱼;每周清洗一次网箱周围的附着物,保持箱内外水体对流;注意水域的水体变化,灵活调整箱体位置,特别是在大风、暴雨季节要加固网箱或及时升降网箱,防止网破逃鱼;做好鱼病预防,定期投喂药饵;做好网箱养殖日志。

[材料14]淡水渔业高效养殖技术

戴聪(湖北省咸安区向阳水产良种场)

摘要:本次到武汉市农科院分别了解到中科院水生所院士和研究员讲的传种历史回顾与展望,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老师讲的淡水小龙虾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解绶启老师讲的水产养殖中的投喂管理等还有很多老师讲的一些课程。其中,我对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老师讲的淡水小龙虾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和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老师讲的水产养殖中的投喂管理比较感兴趣。

一、设施

池塘面积以4~10亩为宜,深1~1.5米,坡比1∶2.5。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做到灌得进,排得出。克氏螯虾逃逸能力较强,必须搞好防逃设施建设。通常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沿池埂四周用竹桩或木桩支撑围起防逃。

二、放养前准备

(1)彻底清池消毒。虾苗虾种放养前20~3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整修池埂,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或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药物,彻底清池消毒。

(2)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畜禽粪肥500~600千克,培育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生物,为虾苗虾种提供适口饵料。

(3)栽好水生植物。池内栽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水生植物,面积占虾池面积2/3。同时,架设网片或设置竹筒、塑料筒等,为克氏螯虾提供栖息、蜕壳、隐蔽场所。

三、虾苗虾种放养

(1)放养模式。养殖模式可以采用多种养殖模式。①夏季放养模式:以放养当年孵化的第一批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月中下旬,稚虾规格为0.8厘米以上。每亩放养3万~4万尾。②秋季放养模式:以放养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或虾种为主,放养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虾苗规格1.2厘米左右的,每亩放养2.5万~3万尾;虾种规格2.5~3厘米的,每亩放养1.5万~2万尾。少部分年底可达上市规格,大部分要到翌年6~7月起捕上市,商品虾只重25克,亩产300~500千克。③冬春放养模式:一般在12月份或翌年3~4月放养。以放养当年不符合上市规格虾为主,规格为每千克100~200只,每亩放养1.5万~2万尾。经过冬春养殖,到6~7月起捕上市,商品虾只重可达30克,亩产400~500千克。

(2)苗种质量。虾苗虾种质量要求是:①规格整齐。稚虾规格在0.8厘米以上,虾种规格在3厘米左右。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虾种规格要一致,一次放足。②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生命力强。③虾苗虾种都是人工培育的。如果是野生虾种,应经过一段时间驯养后再放养,以免相互争斗残杀。

(3)注意事项。①冬季放养择晴天上午进行,夏季和秋季放养择晴天早晨或阴雨天进行,避免阳光暴晒。②虾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浴洗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③从外地购进的虾种,因离水时间较长,放养前应略作处理。将虾种在池水内浸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④饲养克氏螯虾的池塘,适当混养一些鲢鳙鱼,以改善水质,充分利用饵料资源。

四、科学投喂

克氏螯虾食性杂,且比较贪食。饲料投喂上,把握以下三点:

(1)按照克氏螯虾同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克氏螯虾稚虾、幼虾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等为食,成虾阶段则兼食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虾苗、虾种放养后,要适时追施肥料,培肥水质。在8~10月克氏螯虾快速生长阶段,多喂麸皮、豆饼以及青绿饲料,适当喂给动物性饲料。11~12月克氏螯虾越冬前,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

(2)按照克氏螯虾的生活习性和摄食特点投喂,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克氏螯虾多在夜里活动觅食,并具有争食、贪食习性。投喂饲料要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以下午一次为主,占全天投喂量70%。采取定质、定量、定时投喂方法,喂足喂匀,保证每只虾都吃饱,避免相互争食。

(3)按天气、水质变化和虾活动摄食情况合理投喂。克氏螯虾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0~32℃。在8~10月克氏螯虾摄食量大,日投喂量可按在池虾体重的6%~10%安排,干饲料或配合饲料按2%~4%统筹,并根据天气、水质状况以及虾活动觅食情况适当增减。连续阴雨天气或水质过浓,可以少投喂,天气晴好时适当多投喂;大批虾蜕壳时少投喂,蜕壳后多投喂;虾发病季节少投喂,生长正常时多投喂。既要让虾吃饱吃好,又要减少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五、日常管理

(1)建立巡池检查制度。每天巡池,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

(2)水质管理。①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岔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每15~2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0千克。保持水位稳定,不能忽高忽低。②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保持虾池溶氧量在5克/升以上,pH值7.0~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③生物调控水质。目前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加强栖息蜕壳场所管理。虾池中始终保持有较多水生植物。大批虾蜕壳时严禁干扰,蜕壳后立即增喂优质适口饲料,防止相互残杀,促进生长。

(4)做好病害防治和敌害清除工作。①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止病害的发生。②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③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④汛期加强检查,严防逃虾。

六、商品虾捕捞与运输

(1)捕捞。可以在6~7月和11~12月集中捕捞。先用地笼网、手抄网等工具捕捉,最后再干池捕捉。也可以捕大留小,常年捕捞。

(2)运输。商品虾通常用泡沫塑料箱干运,也可以用塑料袋装运,或用冷藏车装运。运输时保持虾体湿润,不要挤压,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材料15]春夏秋冬养殖应注意的关键事项

骆勇(湖北枝江市仙女镇鲁家港水库)

池塘养殖是北方内陆地区主要的养殖方式,一年四季如何养殖才能使养殖效果达到最好,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春夏秋冬四季养殖应注意的关键事项供大家参考。

一、春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开春就要做好一年的养殖计划,比如养什么品种,养到多大规格,一年出池还是两年出池,根据出池规格和计划养殖年限决定放养苗种的规格;依据以往使用饵料、渔药的养殖及治疗效果,对照国家禁用渔药清单,选择可靠的饵料和渔药种类及品牌;培育浮游生物为鱼苗、鱼种提供适口饵料;检查机械设备(投饵机、增氧机、发电机等)是否能继续使用,计划增添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扩建、改造池塘工程(为不影响全年的养殖计划最好也在春季完成)等。春季主要是做好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全年的顺利养殖打好基础。

二、早夏

春末夏初,气温稳定,即可开始一年的养殖生产活动。如果池塘进排水顺畅、水源充足、池塘不渗水、水深能达到2米以上,苗种放养量可适当大些,否则不宜多放。苗种放养后,需要精心培育,提高鱼体自身的抵抗能力,进而提高其成活率。一是饵料选择:选择口感好、蛋白含量较高、营养均衡而粒径合适的饵料。二是投喂驯养:每天要定时、定点地进行,通过敲盆边或放音乐使鱼群形成条件反射,按时在预定地点进食。三是按时巡塘:每日早、中、晚三次沿池塘边进行巡塘,仔细观察鱼群的吃食、活动情况及敌害生物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鱼群在投饵信号发出后没有大批地浮出水面吃食或活动迟缓或长久地溜边游动,则可能是鱼体染病或者水体恶化,需要对鱼体和水体进行细致地检查和检验,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如发现有敌害生物出没于池塘及周边区域,就需要及时捕杀敌害生物,采取防范措施,不致使敌害生物形成危害。早夏主要是做好苗种的培育工作,仲夏过后就要开始育肥养成阶段。

三、仲夏至中秋

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鱼类生长旺盛的时节,要在投饵、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多费心思。随着鱼体增大,鱼类的摄食量也逐渐增大,每隔十天到半月随机捞取数尾鱼进行体重及体长的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增加投饵量,也可经过目测粗略计算投饵量,即在喂饲时通过仔细观察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如果投喂完毕,食场周围还有大批的鱼群久久不肯离去,就有可能是没有吃饱,需要增加投喂量。投喂次数一般为一天三次,天气闷热或下雨时可少量多次投喂,水体消毒或进行病害防治时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要使养殖鱼类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安全健康地生长,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每隔一周到十天换一次水,换水量控制在养殖水量的1/3左右,切忌换水过量引起水温剧烈变化,导致不必要的应激反应。每天测量水体的pH值、硫化氢、氨氮、溶氧等常规指标,根据测量数据及时换水、开增氧机或泼洒生态制剂调水,使水体达到鱼体生长的最佳状态。

四、中秋至晚秋

天气逐渐转凉,鱼类活动也逐渐减弱,这时候就该为越冬鱼类贴秋膘和商品鱼出池做准备了。

贴秋膘最关键的是饵料选择,这一时期的饵料要选择精料,其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要高于日常投喂品种的比例,其次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日常管理也不能松懈,为养殖品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使鱼体在短期内快速增肥,为停食越冬提供足够的能量。

达到商品规格将要上市的养殖品种,在预计出售时间的一个月内最好停止使用一切药物,并且预计出售时间要长于最后一次用药的休药期。上市前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药残检测或请水产主管部门进行药残速检,使出售的水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五、冬季

越冬池水深不低于2米,经常巡塘,观察水色,及时换水或加水(换水量或加水量不得超过池塘水量的1/10,以防水温骤降,引起应激反应)。

大雪过后及时清扫积雪和破碎冰面,保证水体溶氧满足鱼类呼吸。利用冬闲时节,清除池塘过多淤泥,曝晒池底,以便弃除底泥中的有害物质;整修池埂,平整道路,修理维护电力设施设备等;整理一年的养殖感悟,把成熟的养殖经验和失败的养殖教训列举开来,以便下一年养殖借鉴。

[材料16]黄颡鱼、淡水小龙虾、银鱼的养殖技术

徐高(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水产良种场)

本次来到武汉市农科院,听到各位教授讲关于鱼苗养殖、喂养和培育技术,使我对养殖技术更加了解。我将把所学、所听、所看用到实际,学以致用。感谢武汉市农科院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一、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1.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

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所以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左右,生长季节要适时添加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所以要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高密度养殖池塘应具备增氧机。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立方米。

2.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4厘米/尾。在养殖过程中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否则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3.黄颡鱼的混养

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他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400千克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4.疾病的防治

防治病害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并通过观察疗效确定使用的药物品种。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黄颡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四大家鱼,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鱼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虫疾患,这就需要在平时养殖中注意观察,针对异常情况提前预防。

(1)杀虫剂。按每立方水体用0.03ppm浓度的敌杀死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酮比硫酸亚铁以0.15∶0.05ppm的浓度比例泼洒。以上杀虫剂对指环虫、车轮虫等杀虫效果较好,但两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现在出来很多新药,比如轮虫净、鱼虫净等,都可视各地情况进行使用。

(2)抗菌消炎剂。口服药(压成粒料在饲料中混匀)用痢特灵10克加土霉素20克拌匀,加入50千克饵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也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5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对鱼体消毒用0.25%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10分钟。以上口服药料,最好现配现喂,配一次喂三天,切忌久放。主要针对细菌感染的病鱼。三黄粉中草药可以内服治一点红。

(3)对出血病的治疗。用生盐50千克/亩,全塘泼洒。治黄颡鱼鱼病应拒绝施用敌百虫药剂杀虫,否则带来不良后果。

在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在高温季节如果发生了出血性水肿病,要连续使用二氧化氮全池泼洒2次,可以有效治疗。

二、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

幼虾放养主要采取三种模式:

(1)夏季放养以放当年孵化的第一批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月中下旬,每亩放养规格为0.8厘米以上的稚虾3万~4万尾。

(2)秋季放养以放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或虾种为主,放养时间在8月中旬至9月。虾苗规格为1.2厘米左右,每亩放养2.5万~3万尾,虾种规格为2.5~3厘米的,每亩放养1.5万~2万尾。

(3)冬春放养一般在12月份或翌年3~4月,以放养不符合当年上市规格的虾为主,每亩放养100~200尾/千克的虾种1.5万~2万尾,经过冬春两季养殖,到6~7月起捕上市。

幼虾要求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伤无病、活动力强,且同一池塘放养规格要一致,一次放足。放养前,先将幼虾装进塑料盆内,往盆里慢慢添加少量池水,至盆内水温与池水温度接近,再按盆内水量加入3%~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分钟,然后将幼虾沿池边缓缓放入池中。放养时注意避免暴晒。若是从外地购运回的虾苗,离水时间长以致有些虾出现昏迷现象时,应将幼虾放在水盆中暂养20分钟再放养。

投喂池塘小龙虾可直接投喂绞碎的杂鱼、螺蚌肉、蚯蚓、屠宰场下脚料及米糠、豆饼、麸皮、南瓜、山芋和鲜嫩水草等,也可投喂虾用配合饲料,但要保持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科学投饵:小龙虾属杂食性,既喜欢吃鲜杂鱼等动物性饵料,又喜欢吃黄豆、豆饼、玉米以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饵料,还可以投喂配合饲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一般每天的投饵量应掌握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1次。因小龙虾主要在夜间进食,所以晚上投喂量占全日饵料的70%~80%,饵料要投在池边浅水中。

7~10月水温适宜,是虾的生长季节,此时日投饲量以虾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按动物性饲料占虾体重8%~12%、干饲料或配合饲料占虾体重3%~5%投喂。饲料投在池边浅水中,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1次,晚上投饵量占60%~70%。其余季节每天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进行,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2%~5%。小龙虾的游水能力较差,活动范围较小,且具有钻地的习性,因此投饲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此外,饲料投喂须注意天气晴好时多投,高温闷热、连续阴雨天或水质过浓则少投;大批虾蜕壳时少投,蜕壳后多投。

三、银鱼养殖技术

(1)大银鱼在池塘中的习性。①栖息习性。在池塘中多生活于中下层,除缺氧外,极少发现在上层活动,如池周、池底有水草,往往钻入其中。仔幼鱼有较强的趋光性,夜晚用灯光能将其诱集成群,因此可用此法来检查其生长和摄食情况,成鱼无此特性。②摄食习性。幼鱼出膜后10日龄开食,饵料为轮虫。以后逐步选择较大易得的浮游动物为食,顺序为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枝角类和桡足类成体。大银鱼为肉食性鱼,以小型的鱼虾为主食。③繁殖习性。在池塘中,大银鱼能发育至性腺成熟并自行产卵。性原发育及产卵特征与天然水域基本相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2月下旬~1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在带有水草的硬质底池塘,产卵较集中,受精率可达80%~90%。

(2)池塘条件。选择老口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单池面0.2~0.3公顷(1公顷即15亩),套养池面0.3~0.6公顷,池深2米以上,底泥厚0.2米,池周有适量水草。注意:勿与动物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混养。

(3)种苗放养与培育。①准备种苗放养池。将饲养家鱼的肥水池拉网,适当翻动底泥表层后,将此池水灌入经清淤除害后的放养池中。因大银鱼开食时气温低,池塘水质难于培育,尤其是轮虫密度低,使用家鱼池肥水,并输入轮虫休眠卵呆迅速提高放养池饵料密度。此项工作应在放养前两周完成,放养前池水深0.6米。②种苗来源。首次饲养所需的种苗,可在天然水域中采集成熟亲体,现场进行了人工受精成熟亲体,而获得受精卵(鱼种场有受精卵出售)。受精卵可在室内静水孵化,在当水温保持在4~6℃时,30~40天出膜,孵化率较高,放养效果较好。2月底以后出膜,较容易获得开食饵料,有利于提高幼苗成活率。③放养方法。在卵胚胎期放养效果比鱼苗好,出膜前1周放入池中孵化。每1亩放2万粒受精卵,9~10月可捕获大银鱼30千克。如放养量太大,会造成仔幼苗饵料不足。池水深以1~1.5米为宜。④培育技术。仔鱼以轮虫和无节幼体为食。孵出10天开食,开食后3天,若无饵料便会死亡,因此放养池要提前施足肥,保证开食时有足够的饵料。培育饵料施用充分发酵的粪肥,并适当施用石灰水,经10~15天,水色转浓,轮虫就能达到相当密度。

大银鱼幼鱼期可勤施肥,施肥量根据水色和水温控制,尽量使池水透明度达到40厘米以上,水深保持2米。

(4)成鱼养殖。①供给充足饵料。成鱼期(全长40毫米以上)摄食量大,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必须勤施肥以维持浮游生物的密度,施肥时应施腐熟发酵肥,也可少量泼洒豆浆,每天每667平方米水面用250~500克黄豆,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掌握。②严防浮头。大银鱼对溶氧量要求比普通鱼类高,混养时总是首先浮头。水温20℃时,就出现浮头,如不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即可能发生大批死亡。预防浮头方法是减少施肥量,不使饵料生物过量繁殖。如水过肥,应尽快更换新鲜水,必要时可使用增氧机或增氧剂增氧。③注意食性转化。大银鱼食性有一个转化期,从摄食枝角类和桡足逐步向肉食性转化。发现体长接近80毫米的银鱼肠管内有鱼、虾时,说明食性正在转化,应及时引入小型鱼虾,并保持一定的密度,以促进大银鱼生长。长江流域5月间可引入适量抱卵青虾,孵出的仔虾正好供大银鱼转食期食用。④防止高温。高温季节应使池水保持在深2.5米以上,必要时采用遮阴措施,以防止高温危害。

[材料17]建瓯市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友财(福建建瓯)

有幸参加这次国家级高研班学习,通过学习,结合老师的讲授,我深刻地认识到家乡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同时对家乡水产未来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

福建省建瓯市地处闽北山区,近年来通过标准化池塘建设改造,水产养殖业得到较好的发展。截至到2014年,池塘养殖面积为800公顷,水库放养面积为85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1.5万吨,总产值达1.3亿元。渔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也促进了本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近年来,随着渔业产量的增加、水产品流通渠道的畅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结构问题日渐突出,已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开展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养殖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解决群众吃鱼难的问题,建瓯市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开展了“池塘集约化养殖高产技术研究”项目。项目完成后的十几年来,池塘高产养鱼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家鱼总产量持续增加。1998年以后,随着群众吃鱼难问题的彻底解决,市场需求出现明显变化,特别是近5年来,随着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活鱼运输水平的提高,水产养殖发达地区鱼类的大量涌入,草鱼市场日趋饱和,鲫鱼等优质鱼类及观赏鱼类的需求持续上升。以草鱼为主体的单一养殖结构,由于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受到严峻挑战。鱼价下跌,养殖效益大幅度下滑,卖鱼难现象突出。据调查,目前以草鱼为主的养殖专业户仅有30%左右能够盈利,渔农的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2)养殖模式落后,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综合效益不高。建瓯及周边县市水产养殖业不够发达,没有水产饲料加工企业,鱼用饲料靠外地调入,运输成本高,造成养殖成本高。建瓯山区主要采取传统的种草养鱼四大家鱼混养方式,或草、料结合方式,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养殖产量低,且本地养殖面积多在30亩以下,养殖效益低。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渔需物资经营和水产品批发为主的第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经营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渔业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渔业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3)水库渔业发展相对滞后,水面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建瓯市现有中小型水库60余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水库水面约850公顷,和池塘面积相当,水面资源丰富。过去由于重视不够,水库渔业发展相对滞后。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大部分水库处于人放天养状态,管理粗放,缺乏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二是生产技术落后,水库的综合利用率较低;三是水库的职能关系和管辖权没有完全统一和理顺。

(4)缺乏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步伐缓慢。目前,建瓯市的渔业经济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体,缺乏有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由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导,渔业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分工、协作的格局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较弱,至今未能摆脱小而全、效率低的被动局面。

(5)政府对渔业发展的不够重视。建瓯市渔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总产值约占3%左右。当群众的吃鱼难问题解决以后,政府对渔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降低。

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渔业发展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缺乏可持续发展规划;二是技术力量薄弱。县、乡级渔业职能部门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少、队伍不稳;三是相关科研推广工作滞后,政府投入到渔业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相关的科研推广工作开展较少。由于缺乏新技术的支持,渔业发展缺乏后劲。

2.建瓯市渔业发展思路

尽管目前建瓯市渔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渔业的增效和渔民的增收问题。而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出路就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搞好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渔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步伐。

(1)制定渔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发展规划。新形势下的渔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课题,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至关重要。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按照“比较优势布局”和“市场需求布局”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小松镇交通便利,是市鱼种场所在地,渔民有较丰富的苗种培育经验,适合发展优质苗种。吉阳、徐墩等乡镇素有种植水空心菜和莲子的习惯,产品有较高的知名度。鱼、菜、莲结合,协调发展,发展莲田养鱼,势必形成品牌优势。东峰、东游等乡镇周边环境好,水质条件优良,池塘建设标准高,配套设施完善,渔农养殖技术水平高,适合发展集约化养殖,建立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今后仍应成为建瓯市乃至周边地区的重要养殖及示范基地;二是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开展渔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资源条件好、地理区位好的地方,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应给予积极扶持,优先发展。要组织科技力量围绕优势产业带,搞好种苗繁育、技术推广、病害防治等全程技术服务。要通过行政管理和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发挥示范项目、示范区、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

(2)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发展特色渔业和高效渔业。在确立为发展优势水产品的区域,要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逐个产业、品种的研究、开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渔业和高效渔业,防止产品结构趋同。优化养殖品种,应把握的关键:一是引进新品种要因地制宜,确保相关的配套技术能够解决;二是挖掘当地的渔业资源,黄颡鱼、光倒棘鲃、泥鳅、青虾、棘胸蛙等都是建瓯市重要的渔业资源,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应加大养殖开发力度;三是立足当地的市场,瞄准国内其他的市场和国际市场,考虑未来的潜在市场需求,做好市场开发。利用资源优势,支持和鼓励闽南等地客户,恢复和发展鳗鱼养殖。同时,根据当前小家庭的需求,适当扩大罗非鱼的养殖规模;推广名优鱼类混养,如鱼鳖混养、黄颡鱼池塘混养、鳜鱼套养等方式,提高综合养殖效益;四是正确处理常规品种与名特优品种的关系。今后一个时期内,常规鱼类仍将是建瓯市居民的消费主体,市场需求量大。同时,常规鱼类的养殖技术成熟、风险小,在优化产品结构时,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3)协调渔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渔业综合效益。随着品种结构的调整、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政府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开发冰鲜、冷冻、鱼糜等水产品加工技术,大力发展“三去”、分割、切片等方便食品,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休闲渔业的发展应在规模和层次上加大力度,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以吉阳葛老庄省级“水乡渔村”为龙头,把渔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休闲渔业的范围和空间,通过完善餐饮、娱乐、住宿、交通等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化创新经营提高休闲渔业的综合效益。

(4)加大水库渔业发展步伐,发挥水库水面的资源优势。水库渔业在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降低养殖成本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在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以及有机水产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一是组织开展水库渔业的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二是稳定鲢、鳙鱼产量,要根据饵料资源情况,完善投放、捕捞计划,拓展苗种培育渠道,提高成活率;三是要从完善种群结构、立体养殖、饵料互补等方面综合考虑增移植品种,重点推广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易形成群体产量的鱼类;四是积极探索“三网”养鱼新技术,利用水库水质优良的有利条件,发展水库养殖鳗鱼等名优鱼,突出名优水产品的养殖;五是加强水库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通过环境监测、划定禁渔区、制定禁渔期等行政监管措施,严格控制各种渔业活动对养殖水域的污染以及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六是正确处理水库自身职能间的关系及水库管辖权限问题,在发展水库渔业时,要考虑其综合职能,寻求最佳平衡点,确保渔业生产不受损害。

(5)培植、扶持龙头企业,加快渔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发展龙头企业应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并与建瓯市的渔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扩张,一哄而起,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对那些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政府不仅在政策上应给予优惠和倾斜,同时,在资金、技术、市场开发等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扶上马,送一程。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市场经济法则经营,通过合同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形式建立利益纽带,使龙头企业与渔农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双赢、共赢的目的。

(6)加强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水产品质量和养殖水域环境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应着重抓好的工作:一是规范渔业生产活动,积极开展渔业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有计划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渔业生产经营者按标准规范组织生产;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生产有记录、产品流向可追踪、出现问题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完善产品安全和水域环境安全监控体系,采取渔业环境监测、抽检快检和技术推广“三合一”的方式,逐步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和养殖水域环境监测机构,加大对苗种、饲料、成品鱼、药物、水域环境等生产流通的全程质量监控;四是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在水产品质量相关的生产、流通等环节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继续推进无公害水产品的基地建设,完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切实提高水产品的内在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健康水产品的认识度、认可度和忠实度,实现产品质量与价格的协调统一,激发广大渔农的生产积极性,推动水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

[材料18]网箱养鳝技术

杨德忠(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

一、发展概况与特点

1.有土和无土两种网箱养鳝形式的概念

网箱无土养鳝是池塘等水体中架设的网箱内不添加泥土、只移植水生植物的养鳝形式;网箱有土养鳝是在网箱中既移植和栽培水生植物,又添加30~40厘米深泥土的养鳝形式。前种形式适合较大、较深的水体,也是目前较为普通的形式。后者适合稻田等水位较浅的水体。如湖北仙桃市群众在稻田连片开展的养鳝,就是有土网箱养殖。本处介绍无土养殖为主。

2.发展概况

网箱养鳝的历史不足10年。最早报道是山东省淡水研究所彭秀真等,他们于1994年5月25日至9月28日在山东长清县特种养殖导播开展微型网箱养鳝试验,每口网箱面积只有0.7~0.81平方米,四口网箱放养鳝种843尾,平均每平方米产鳝14.5千克,净产9.49千克,成活率为91.9%。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养鳝网箱的面积应扩大,放养密度应减少,并提出网箱内必须设置黄鳝寄居巢等问题。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仙桃、洪湖、监利等地已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1998年洪湖养鳝网箱达到2万平方米。养殖黄鳝已成为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如1998年监利县汁河镇农民柳月良养鳝收入达到10万元。目前,网箱养鳝已成为江汉平原的优势产业。

3.网箱养鳝的特点

网箱养鳝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较快发展,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并呈上升态势,是由于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黄鳝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保健作用,在国内市场长期具有较坚挺的价格,也是我国出口的水产品之一,价格在国际市场呈上升趋势。广阔的消费市场是发展黄鳝养殖的重要保证。

(2)技术难度不太大。目前,养鳝主要是收集天然种苗养殖。主要技术是较易被群众掌握的投喂、防病等方面的技术。

(3)病害相对较少。与传统的土池养鳝比较,网箱养鳝病害要少得多,即使患病,在网箱小环境里也较为容易被管理人员观察发现,治病也较土池方便得多。

(4)占用水体面积小。目前,在池塘架设网箱养鳝,所占水面较小,一般是箱内养鳝,网外池塘照常养鱼。实践证明,这种形式不会影响池塘的鱼产量,为池塘养鱼的专业户提供了充分利用水体资源的途径,也为池塘养鱼注入了新的内容。

(5)网箱养鳝效益较高。网箱养鳝被群众看好的主要方面,还是它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和效益高。一般每平方米纯利可达100元,高的可达200~400元。一口15平方米的网箱,年收入可达3 000~5 000元,远高于1亩水田种稻的收入。

二、网箱的结构与架设

1.设置网箱的水体要求

要求设置网箱的水体无污染,进、排水便利,避风向阳,水体周边噪音小。要求水体酸碱度中性为好,一般应在7.2~8.5之间,水中有较充足的溶氧。

2.网箱规格与构造

(1)网箱规格大小。网箱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口以上,也有20~40平方米/口的网箱。但从效果上看,面积以15~25平方米/口大小较佳。箱体面积太小,不利形成较好的生态环境;面积太大,也不利于饲养管理。

(2)网箱构造与制作。网箱通常由网衣、框架、撑桩架、沉子及固着器(锚、水下桩)等构成。养鳝网箱的网衣常用聚乙烯(乙纶)网片制成。聚乙烯网片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它不受细菌腐烛,在水中不会因发生霉烂而损坏,不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及定期暴晒,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价格也较为便宜。聚乙烯网片分有结网片和无结网片两种,在养鳝中一般使用无结网片。网目规格为30目左右(0.3~0.5厘米/目),网箱就是采用上述网片缝成长方形的箱体。网箱可以是全封闭式的,即箱面用网片封死,在边缘安装拉链便于投饵等操作;也可为敞口网箱,但在箱口要求加设倒檐,防止黄鳝外逃。

养鳝网箱可采用框架式网箱,也可采用无框架网箱,但需将箱体固定养殖。网箱框架可用木、竹或钢材制成,目的是固定网箱。在无框架架设时,要在网箱四个角打桩,形成所谓的支撑架,将网箱往四个角的方向拉紧,使网箱悬浮于水中。

网箱的底部固定十分重要,一般要求在制作网箱时,用鹅卵石装成长条形网袋,形成“石笼”,用以固定箱底。也有人将箱底的四个角固定在木桩或竹桩上,达到拉伸拉紧箱体的目的。

(3)网箱成本。制作一口10平方米的网箱需成本100元左右。浙江舒妙安等人对28.5平方米/口的网箱折旧为40元/年,江苏潘建林每平方米的网箱折旧为2元。

(4)网箱架设。网箱架设分单箱架设和多箱排列的群箱架设。单箱架设只要求将网箱拉伸拉紧,箱体有30%以上的高度在水面以上;群箱架设还要考虑箱与箱的间距和行距,一般间距要求在1米左右,行距2米左右。池塘中网箱的面积不要超过50%。

(5)附属设施。网箱养鳝的附属设施有食台、栈桥等。食台是供黄鳝摄食饲料用的小台,一般用木板制成小长方形的框状。如浙江舒妙安等人设计的食台为高0.1米、边长0.4米、宽0.6米的木框,框底为聚乙烯编织围成,食台固定在箱内水面下0.1米处。湖南柳富荣等制作的食台面积为2平方米,设置在箱内水面下0.2米处。还有人将食台制成边框为0.5米左右、高0.1米的方框,框底和四周用筛绢布围成。食台一般每1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设置1~2个,2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可设置2~3个。

栈桥对于规模养鳝较为重要,它是供管理人员在较多网箱之间进行操作的桥梁。栈桥可用木桩、竹桩搭成,桥面宽度和所用材料要能使管理人员在桥上顺利进行各项操作。

三、鳝种的选择与放养

网箱养鳝,鳝种选择和放养工作在整个养殖经营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养鳝中,因这方面工作做得不好,导致失败的教训较多。

1.鳝种来源与质量选择

(1)鳝种来源。鳝种来源渠道大致有:一是人工繁殖培育鳝种;二是市场收购;三是组织人力捕捞天然鳝种。人工繁殖目前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未完全解决,有人在野外收集黄鳝受精卵,然后进行人工孵化,解决部分鳝种供应问题。但从事规模养殖时,应多方面、多渠道解决鳝种来源。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是以收购天然鳝种和组织力量捕捞天然鳝种为主。从发展的角度看,具有一定规模的养鳝单位,应从事黄鳝人工繁殖和自行培育鳝种,形成繁殖、育种、养殖和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2)鳝种质量识别。①不同品系的鳝种:迄今为止的科学研究表明,黄鳝是合鳃科中唯一的一个品种。然而,群众在实践中发现有不同肤色、不同斑点、不同生长速度的黄鳝,如体色较黄、个体较大、全身分布着不规则褐黑色大斑点的鳝,群众称其为“黄斑鳝”。这种鳝摄食强度大,性格较为凶猛,生长速度快,增肉倍数可达1∶5~6。有一种鳝,体色青灰、斑纹细密、个体较小,生长速度也较慢,群众称之为“青鳝”“麻鳝”或“青斑鳝”。还有一种体色和斑点介于青、黄鳝之间,尤其是背部颜色偏青(黄斑鳝背部黄色),群众称为“青黄斑鳝”,它的生长速度比“青鳝”要快,处于黄斑鳝与青斑鳝之间。还有一种红色鳝,也称“火鳝”,生长较慢。这些不同肤色、不同斑点、不同生长速度的鳝究竟是不同种还是不同亚种,笔者认为有待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通过世代交替而逐步形成的,那么,很可能是同一个品种中存在着不同品系个体。在人工养殖中,应选取生长快速的黄斑鳝和青黄斑鳝为主。②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鳝种:由于目前人工繁殖鳝苗的技术尚存在较大难度,仍以收购捕捞天然鳝种为主进行人工养殖。那么,捕捞鳝种的方法有电捕、药捕、钓捕、笼捕和徒手抓捕等多种形式。人工养殖的鳝种要求是笼捕、手抓等方法捕捞的鳝种,这种鳝种受伤的可能性小,不像钓捕的鳝种咽喉或口部受到铁钩等钓具的损伤;药捕和电捕的鳝种表现为体色发灰发红、腹部有很多小红点(出血点),同时规格混杂,大小不一,这是扫荡性捕杀的结果。收购鳝种时,应将鳝放在一个中型水盆中,健康的鳝种表现为游动快,用手抓时挣扎厉害,体表无伤无病;若水盆面积较小,盆中鳝密度大时,健康鳝很快将头部竖起,而体弱鳝或伤鳝、病鳝在水盆中反应迟缓,头部竖起也缓慢无力,或根本竖不起头部。

另有一种鳝种头大、颈细、体瘦,表现为浑身无力,这可能是体内患病鳝。还有一些鳝,表现为尾部发白或肛门上方有块状溃疡,或身体有白毛(水霉菌),体表黏液很少或根本无黏液,这也是患病鳝。对此在选择时要坚决剔除之。

此外,有一些不法商贩在部分不明真相的非专业报刊上刊登出售“特大鳝种”及“转基因鳝种”等非法广告,欺骗性相当大。引种者千万不能轻信这些广告宣传。

2.鳝种投放

(l)放种时间。广义上讲,全年均可进行鳝种的投放。但从现实看,5月份以前和8月以后放种成活率较高,6~7月放种的成活率相对较低。一般在春季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即可进行投放工作,这种水温在长江流域出现在4月中旬。由于鳝种是以收购天然捕捞鳝种为主,一般情况下,一次放齐放足有一定困难,但具体每口网箱要一次完成放养工作,以便进行饲料的驯化和投喂。

(2)放种规格。要求同一网箱放养的鳝种规格大小基本一致。个体差异太大,会出现大个体残食小个体的现象,小个体在争食方面也不如大个体黄鳝,以致会在生长方面造成两极分化。网箱养鳝的放养规格一般要求每千克为20~40尾,即每尾25~50克左右。江苏省水产研究所潘建林(1999年)指出,网箱养鳝的鳝种以50~1000克/尾时生长最快。此规格的鳝种至年底起捕,可长至80~250克/尾,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价位。通常根据黄鳝在网箱中的生长时间,5月之前可放养规格相对小的鳝种。8月以后放养鳝种的,规格要大,一般每千克20~30尾。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可根据养殖水平、养殖水质、鳝种供应量、饵料供应量及养殖时间等方面确定。放养量一般为2千克/平方米左右,也有放5~6千克/平方米的。若每千克20~40尾时,可放40~80尾,或100尾左右。有人提出,鳝种放养视规格大小而定,在50克/尾大小时,每平方米放160尾;在25克/尾大小时,每平方米放250尾;在15克/尾时,每平方米放450~500尾。

在放养时间、规格和密度方面,目前仍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各地均采用的是“经验法”。江西南昌县(1999年)养鳝260箱,放养时间是4月10~18日,放养规格是17~150克/尾,平均规格为62.5克/尾,密度为每平方米1.25千克,约20尾;浙江舒妙安等(l999年)的试验,放养时间是6月10日,密度为每平方米10.6~15尾;江苏泰兴钱华等(1999年)网箱养鳝的放种时间是4月15日至9月25日,每平方米1~2千克;湖南沅江市柳富荣(1999年)在230口网箱中的放养时间为4月15~25日,规格为25~100克/尾,平均57.3克/尾,密度为每平方米1.78千克(31尾)。

(4)放种前准备。①网箱下池:网箱应在放种前一周下池架设完毕。这样可使网衣上形成一道由丝状藻类组成的生物膜,避免鳝种进箱后擦伤皮肤。同时,也使网衣上的一些不利于黄鳝生长的物质提前释放出来。②水草移植:网箱移植水草的目的,是使黄鳝能较好地栖息或增加溶氧,还起到遮挡强烈的阳光等作用。要求水草的面积占网箱面积的70%~80%。③鱼池消毒:鱼池消毒按常规的办法进行,一般用生石灰等即可。④鳝种消毒:鳝种消毒的药物有食盐水(浓度为3%~4%,浸泡鳝种5~10分钟)、高锰酸钾(浓度为200毫克/升,浸泡15分钟)、漂白粉(10克/升)。⑤套养泥鳅:泥鳅在网箱中生活有利于黄鳝的生长。泥鳅喜欢上下游动,可以起到改善池内通气条件,防止黄鳝互相缠绕和清除池中残食等作用。必须注意的是,在人工驯食黄鳝的特殊时期,千万不能混养泥鳅。在黄鳝驯食结束后,每平方米放养3~5尾泥鳅,可收到共生互利的效果。在喂养黄鳝前,先撒一些麸、糠类让泥鳅摄取,可提高黄鳝的饲料利用率。

[材料19]学习交流材料

韩泽兵(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前言介绍

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其行政隶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局部边缘地带跨越大安市和乾安县。保护区总面积为50 684公顷,另设外围保护带14 666公顷。

查干湖是我国十大天然淡水湖之一,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以保护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濒危珍稀水禽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它以低平原湖泊、湖缘湿地及丰富水力资源形成良好生态环境,被誉为镶嵌在吉林省西部八百里瀚海上的璀璨明珠。其对调节当地气候,提高农业产量,防洪蓄洪,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二、鱼形类

保护区水域属松花江水系,其中包括二松江、查干湖及其周边的泡沼等湿地。在这些水域中,栖息着圆口纲和硬骨鱼纲鱼形类脊椎动物,据统计有46种。其中:

(1)圆口纲。本纲动物仅有1目(七鳃鳗目)、1科(七鳃鳗科)、2种,即雷氏七鳃鳗和日本七鳃鳗。二者均生活在江中,但日本七鳃鳗为典型溯河洄游性种类,成群生活在海水中。

(2)硬骨鱼纲。本纲动物种类较多,经考察计有44种,隶属于5目12科,占吉林省鱼种数(100种和亚种)的44%。

这44种鱼中,属冷水性鱼类的有茴鱼科的黑龙江茴鱼和鳕科的江鳕,其余,主要分布在江中或其支流、泡沼等水域里。这些种鱼类中,黑龙江茴鱼和江鳕是具有东北特色的经济鱼类;长春鳊是该水系特有种。此外,具有食用经济价值的鱼类有:青鱼、草鱼、黑龙江马口鱼、长春鳊、红鳍鲌、蒙古红鲌、翘嘴红鲌、银鲴、唇鱼骨、花鱼骨、鲤、银鲫、鲢、鳙、鲶、怀头鲶、黄颡、乌苏里鮠、江鳕、鳜鱼及乌鳢等22种,占区内鱼种数的50%。

三、冬捕

从2001年开始,把冬捕首日定为“查干湖冰雪捕鱼节”,远至全国各地的来宾、媒体,近至邻县和本县的群众,数以万计的人们在序幕还没有拉开的夜色朦胧中就来到了查干湖。冰路上,已经插满路标,指示人们哪里是“清口”,哪里是“薄冰区”,哪里是车行大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冰下捕鱼的湖面,逐步由北纬30度向北纬45度推来。从全国看,北纬45度以北,只剩下地图上的鸡首和鸡尾。除新疆的塔里木河以北外,就是东北嫩江、第二松花江以北的查干湖,达赉湖等江河湖泊。冰下捕鱼奇观弥显珍贵。

查干湖还保留着古老的、神秘的捕鱼宗教仪式。天还没放亮,大车、大爬犁都架着“挎杠”,上面满载着渔网和捕鱼人。车上飞扬着红旗,老板甩着响鞭,车挎杠上挂着排排风灯,直奔早已采好的捕鱼场。停下车,渔把头(如今称“业务员”)手擎标志灯再步量一下渔场,把标志灯往冰上一插,这就是命令,这里就是入网口所在。打镩的纷纷拎起镩志子,从入网眼起,沿着如张臂合围的两条大弧线,钻起直径为40多厘米的冰眼。镩了一个又一个直奔出网口。随后,跑水线的把扭锚走钩探进冰眼里,把刚从入网口投入江中凭借水的浮力,飘浮过来的长长的拉水杆子,巧妙而娴熟地由上个冰眼制导到下个冰眼,如此往复,一直制导着奔出网口镩来。

经过扭锚走钩的摆正制导,拉水杆子率着水线,水线带着大网,大网一片片在冰下大江中展开,把1平方千米的水域全都合围起来时,领网的老把头一选定了出网口,标志灯一落,几个大镩一起镩冰,一个笸箩大的出网口打成了,工人取出漂在冰下的拉水杆子,取下连着大拉网的水线,水线引出两侧网纲结在一起拉到离“出网口”有几丈远的四匹马拉的马轮子上。马走动了,轮子转了起来,鱼出网了,大鱼从网口咕嘟咕嘟往外冒,鱼多了,出网口被鱼塞住了,工人手持“快当钩”不停地一砍一甩地往外甩。手持木掀的不停地在冰雪里“炒”鱼,使鱼不冻在一起。

鱼丰网了(渔家称“红网”),出网口堵塞了,老把头立即喝令打镩的镩冰扩大出网口,这时在大鱼堆场上一边拍卖,一边往回运。查干湖鱼鲜活、肥满、脂肉相间。参加冰雪捕鱼节的客人们都想买几条亲眼目睹的产于大湖泊、吃浮游动植物和草籽长大的、非人工饲养、无污染的鲜活大鱼自己食用或送亲友。

[材料20]台湾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

孙左才(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农场柳西湖办事处)

台湾泥鳅,又名软骨花锦鳅、鳗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中国品种多,主要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中华鳅等。品种不同,外形相差不大,台湾泥鳅属于大磷副泥鳅品种,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台湾等地。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大磷副泥鳅进行选育,现在饲养的大磷副泥鳅从台湾引种。台湾泥鳅由台湾引种到大陆,从繁殖到养殖在技术上趋于成熟。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耐寒、适应性广等特点,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湖北、浙江、江苏、河南等省都有养殖,发展非常迅速。2013年11月份笔者在广东省佛山市九江镇敦根村对台湾泥鳅进行养殖、繁殖与育苗的工作,在此阐述一下台湾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供大家在实践中作为参考。

1.生物学特性

台湾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是一种小型食用鱼类。

(1)形态特征。台湾泥鳅比其它泥鳅体型大,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扁平,头尖、口小、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覆盖皮膜,须5对,尾鳍呈圆形。台湾泥鳅体色背部及两侧为灰黑色,腹部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有许多小黑斑,头部及各鳍条上也有黑斑点,背鳍及尾鳍上的斑点排列成行。鳃耙退化,呈细粒状突起。肠短,呈直线状,壁薄而有弹性。

(2)生活习性。台湾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沟渠、湖泊、稻田等浅水区域,通常生活在水底层,吃食、缺氧会在水上层活动,有钻泥的习性,喜中性和偏酸性的黏性土壤。

台湾泥鳅体色会随生活环境中的水底层泥土颜色与食物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使体色趋近泥土的颜色,这是一种色保护,动物的本能。台湾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道进行气体交换,泥鳅的肠壁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台湾泥鳅便会游向水面吞吸空气,在肠道中进行气体的交换。

台湾泥鳅大多昼伏夜出,生活在光线暗淡的水底层生活,眼退化变小,因此5对须极其发达,须的尖端有能辨别饵料发出的微弱的化学分子的变化的味蕾。台湾泥鳅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25~27℃。当水温升至34℃以上或降至5℃时,台湾泥鳅会造穴夏眠与冬眠,冬眠时水泥池底部要有泥土或者稻草,才会安全冬眠。

(3)食性。台湾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水中的小型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喜欢食用。天然饵料有水蚤、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丝蚯蚓、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以及藻类、植物碎屑、腐殖质等;人工养殖饲料,如鱼粉、小杂鱼、豆饼、动物内脏、麸皮等。必须注意,台湾泥鳅对动物性饲料相当贪食,在投喂时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应按比例3∶7混合后投喂,单独投喂动物性饲料过多会阻塞肠道,影响气体在肠道中的交换,台湾泥鳅会在水面肚皮朝上挣扎,不久后死亡。

台湾泥鳅昼伏夜出,在人工养殖时,经驯养也可改为白天摄食。台湾泥鳅平时摄食量特别大,但在一天中有2个明显的摄食高峰,上午7~10时和下午4~6时;早晨5时左右有一个摄食低潮。台湾泥鳅在繁殖期间摄食量非常大,这是由于性腺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

(4)生长特点。台湾泥鳅生长速度比其他泥鳅品种生长速度要快,在湖北一般经6个月饲养最小个体可达50克,最大个体可达300克,在广东一般经10个月饲养平均个体可达到200克左右。在池塘养殖中,只要管理得当,防逃、防鸟工作做得好。放养合理,水源充足,溶氧高,饲料适口,当年苗种经6个月的饲养,一般每尾可长至80~120克,越冬鱼种来年体重可达90~125克。

(5)繁殖。台湾泥鳅在广东一般经6个月饲养,个体达70克左右性成熟,在湖北一般经7个月饲养,个体达70克左右性成熟。台湾泥鳅是一年分批产卵类型鱼类。台湾泥鳅的怀卵量与体长有一定关系,体长12~15厘米时怀卵量为12 000~20 000粒,20~25厘米时约24 000~26 000粒,卵为淡黄色,略有黏性。

2.养殖优势

(1)食性广,饲料易解决。无论苗种养殖还是成鱼养殖,饲料都易解决,幼苗阶段可以用黄豆浆或者粉碎60目以上的鱼粉都可满足生长的需要;成鱼用小鱼糜与饼粕类混合后投喂,也可以投喂配合饲料,含蛋白35%~45%为最佳。

(2)生长快、产量高。池塘养殖吃食量大,当年苗种经5~7个月饲养即可销售,平均个体可达80~100克,亩产可达800~1 500千克以上。

(3)起捕率高。台湾泥鳅聚集性好,一年四季都可捕捞,使用拖网捕捞4次,捕获率在95%以上。

3.养殖缺点

(1)疾病多、抗病力差。台湾泥鳅在2厘米左右易感染寄生虫鱼虱、车轮虫病等,细菌性疾病有肠炎、败血症、腐皮病等,真菌性疾病有水霉病等。几年的养殖证明,台湾泥鳅整个养殖周期都会发生严重的疾病,肠胀气、腐皮、败血症、肠炎常伴随整个养殖周期。

(2)不耐运输。台湾泥鳅在活鲜鱼灌车运输与拖网捕捞时,会发生肠胀气,肚皮朝上,尾部在水中摇摆,不能下沉的现象,一般占5%左右,如果立即把发生肠胀气的鱼移到水源比较好的地方并增氧,可以马上恢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增氧会引起死亡。活鲜鱼灌车运输时一定要减少运输量,保持水质清新,才能保证运输的质量与成活率。

4.人工繁殖

(1)繁殖的要求。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台湾泥鳅开始繁殖;水温在25℃左右为繁殖最佳温度。台湾泥鳅的产卵期长。湖北从4月中下旬起,一般可以到10月中下旬。其中5月为盛产期;广东3月上旬起,一般可到12月下旬,有温室的可以全年催产孵化。当年苗种饲养6个月左右,体重70克左右,性腺成熟,可以产卵繁殖后代。

(2)亲鱼及培育。鱼体健康,无病无伤,规格适宜,雌雄亲本6个月以上的,每尾80~300克为宜,雌性亲鱼胸鳍钝圆,发育良好,体表黏液多,体色鲜艳有光泽,腹部膨大,肛门微红。雄性亲本胸鳍尖锐,鳍内侧有一块硬骨,解剖腹部,有两条带状精巢,粗壮而饱满,剪断精巢要精液充沛为好。

亲鱼下塘后第2天开始投饲,亲鱼饲料粗蛋白含量35%~45%的全价膨化饲料都可以满足亲鱼性腺的发育需求,亲鱼日投饲量控制在亲鱼体重的5%~8%,每天分三次投喂,要注意观察亲鱼的吃食量,投喂饲料过多不仅浪费饲料,易引起水质恶化。池塘饲养亲鱼的密度,每立方米1~1.2千克为宜,切不可饲养过多,过多会引水质混浊,疾病频发,无法控制。亲鱼池塘要保持池水肥度,使水呈黄绿色或褐色。

(3)人工催产及孵化。催产台湾泥鳅水温22~30℃最适宜,最低不能低于16℃,最高不能高于33℃。催产药物一般使用类似物和地欧酮(LRH-A2+DO米),混合使用,采取背鳍附近,肌肉注射,每尾雌性使用生理盐水注射量0.3毫升为宜,雄性用量减半。台湾泥鳅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殖。

台湾泥鳅的卵微黏性,体积小,极易下沉,把卵遍洒在鱼巢上可静水孵化,也可使用孵化槽,孵化水流要大一些,卵不下沉为宜。台湾泥鳅的孵化用水量较为严格,如使用鱼巢孵化时,卵在破膜时在水中有大量的变性蛋白溶解,很容易使水发臭,每天要及时换去池中1/3的水,才能保证破膜后幼稚鱼的成活率,孵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使用孵化槽孵化要使用80目的网片做过滤纱窗。孵化水温18~33℃为宜,最适温度22~28℃。孵化用水要清洁,无敌害生物,井水最佳,孵化过程中水温22~28℃,24~36小时破膜出苗,台湾泥鳅出膜后的幼稚鱼22~28℃的水温,56小时后开口摄食,此前一直利用卵黄囊作为内源营养发育生长,此后转为外源营养需投喂蛋黄与奶粉。幼稚鱼开口后暂养24小时后计数,移入池塘培育。

5.生产建议

台湾泥鳅使用人工催产剂后要掌握好效应时间,勤检查,特别在5~6月份台湾泥鳅发育较好,要早发现台湾泥鳅的发情情况,将卵及时挤出,才能保证受精率。孵化与育苗用水的pH值要控制在6.0~9.5,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孵化的出苗率与育苗成活率。台湾泥鳅在孵化时对外边的环境特别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有毒化学物质的存在、孵化用水的溶解氧不足都会引起幼稚鱼的畸形。在孵化的过程中,掌握好幼稚鱼开口的时间是育苗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材料21]练好基本功,争做合格渔医

汪晓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很高兴能有机会在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武汉参加全国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研班。通过为期六天的学习,细细地聆听顶级专家、教授高水平的授课,我感受到他们执着练内功,创新纳百川的求真、恒研精神。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专家、教授把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成果无私地传授给我们,曾经我梦寐以求这样的机会,今天当机会来到我面前,且能和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内心无比激动。

营养、免疫、环境是未来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专家、教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对营养、免疫、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解读,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培育的优良新品、高效的养殖模式同我们分享!

作为一个奋战在鱼病防治基层工作长达20年的水产工作者,或许在别人眼中,我在鱼病诊治方面的技术水平还算不错,虽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但勤奋、努力、上进的进取心一如既往。然而面对养殖环境的日渐恶化,种质严重退化,养殖模式单一,养殖业的连作障碍、鱼病难治已经超出了预期。

我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苏州近郊,太湖之滨,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养殖面积日益缩减,随着池塘租金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的增加,养殖效益不断下滑,因此养殖风险也越来越高。

研修已经结束,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也认识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行,更学习到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吴江区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密集区域,主要的养殖品种有加州鲈鱼、河蟹、南美白对虾、青虾。特种水产的养殖给我们鱼病防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带着老师授予我们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努力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着实练好基本功,争做合格“渔医”。

[材料22]关于洪湖水产种质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邓志松(湖北省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通过几天的培训学习,了解了当前水产生产的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研究方式,特别是桂建芳教授的鱼类遗传育种历史与展望和刘汉勤教授的全雄黄颡鱼育繁推与养殖技术的讲座,使我耳目一新。下面我就洪湖水产种质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向2015班级作如下汇报。

洪湖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水域面积达到860平方千米,其中可开发利用水面573平方千米。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百亩以上的湖泊102个,千亩以上的湖泊21个,53万亩大洪湖是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长江、东荆河、洪排河、内荆河与之交相辉映。洪湖水域辽阔,湖边水草茂盛,水面荷花飘香,荷叶荡荡,泛舟洪湖,人、船、水、鱼、莲相映成趣,其乐融融。大自然的恩赐让洪湖这片世代依水而生的土地美丽、生动而且富饶!洪湖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达到国家水产养殖标准,洪湖是湖北省首家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丰富的水域资源使洪湖市水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洪湖市渔业放养面积10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0万吨,居全省之首。全市渔业总产值56亿元,渔业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1%,渔业人均纯收入6 7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一倍,水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全市拥有规模化渔场103个,渔业专业乡镇10个,高标准精养鱼池85万亩,渔业人口25万人。长江横贯洪湖市全境,带来了丰富的鱼类资源,既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类,又有黄鳝、鳜鱼等名特品种。“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养殖面积13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75亿元。基础设施的改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洪湖渔业将步入一个更高更好的阶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无公害水产品和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种变化为我市水产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政府“兴水富民”的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洪湖的水产业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把握了方向。

洪湖的水产品产量多少年来都是全省之首,但其潜力仍然是巨大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大幅提升洪湖水产的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即一是扩大内需,二是拓展国际市场,而重点应放在国际市场。这对优质水产苗种生产、新品种开发和推广等方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重点地进行科研开发,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大力发展良种良苗的育、繁、产、加、销一体化,把种业当作推动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先导产业来抓。要实现水产养殖业新阶段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增强水产养殖业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水产苗种工程建设和管理。

洪湖鱼类品种有74 种,其中经济鱼类主要是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黄颡鱼、大口鲶、乌鳢、鳜、翘嘴红鲌、鳡鱼、黄鳝、泥鳅等。我市近三十个鱼苗繁殖基地大多进行前七种鱼类的繁育,基本上满足了全市的“四大家鱼”等苗种的供应和生产的需要,其他的本地经济鱼类还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和利用。本地这些尚待开发的经济鱼类如果得到开发利用,将会有适应能力强、效益转换快、技术推广难度小等特点,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再者几十年来,现有的繁殖场在鱼种亲本提纯复壮、防止亲本的退化上根本没有顾及,一味地追求效益,对渔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品种的退化将导致生长速度慢、抗病能力差等后果。由于在自然流域很难获得大量的经济鱼类亲本,人工选育亲本和防止近亲交配,将是水产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四大家鱼”的人工繁育工作。所获得的高催产成功率、高出苗率给我们极大的信心。进而在鳜鱼、大口鲶、黄颡鱼、加州鲈、泥鳅等特种鱼的繁育也大有收获(今年繁殖泥鳅3 000多万尾)。所以在技术上我们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培育了近2 000组的四大家鱼亲本,而其他特种经济鱼类一般成熟年龄比较小,这为我们对洪湖经济鱼类开展优选优育工作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保障。

一、目的

洪湖鱼类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也十分珍贵。现在开始,我们要重视这些有限的资源,要进行保护并有效开发利用。良种基地的建设,为全市的苗种基地提供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并为他们提供品种改良的服务,以促进养殖亲本的更新换代,确保洪湖渔业生产稳产高产优质高效地健康发展。开发本地资源品种,一是开发周期短,推广快,群众容易接受;二是开发成本低,它肯定比从外地引进一个新品种要容易得多;三是最有效保护本地鱼类资源的方法,并可有效地向外辐射产品和技术;四是增加养殖品种的多样性,增加养殖行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加养殖行业市场的主动性和竞争力。

二、主要开发品种

(1)鳜鱼。翘嘴鳜是本地一种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的品种。由于生产的需要,大量的苗种现在主要从外地引进,在目前体制下,大多未经检疫和防病处理,这给我市水产生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大力开展鳜鱼良种基地的建设刻不容缓。重点解决原种的选育和人工繁育的提早供苗问题。

(2)黄颡鱼。1982年洪湖渔获物中黄颡鱼占26.3%,可见它曾是洪湖的主要经济鱼类。黄颡鱼在市场中价值极高,现在主要在池塘中进行套养。一定要在无公害养殖上下功夫,开发黄颡鱼的单养模式。

(3)乌鳢。乌鳢曾经在天然鱼产量中占8.7%。它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品种,可进行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

(4)泥鳅。泥鳅是目前的热点,人们对它关注度很高。只是养殖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技术和相关措施上的不配套,不要盲目向渔民进行推广,弄得不好会打击群众的信心,而误了这个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品种的开发利用。这一品种既可池塘养殖,也可稻田和网箱等多种养殖模式,产量相当可观,出口市场很大。

(5)翘嘴红鲌。翘嘴红鲌,广东地区俗称长江和顺,长江中游俗称翘咀白、白鱼,长江下游俗称太湖白鱼,洪湖俗称大刀白。翘嘴红鲌生长迅速,粗生粗养,体型较大,最大个体达15千克以上,常见野生个体为1~10千克,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年达0.6~1千克,两年可达2~3千克。野生捕获的成鱼很难存活,多以冰鲜鱼状态运销。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酒楼饭店的水族箱。

(6)石平头。石平头分布在长江干流及汉水,为底栖性,喜集群。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也食少量水草碎屑。常见个体重为0.5~1千克,肉嫩,少刺。可作为一个新的鲶形目鱼类进行开发。

(7)长吻。地方名:江团、肥沱。喜生活于水底层,为肉食性鱼类,以食水型鱼类、水生昆虫为主。此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有3~3.5千克。因其肉嫩,味鲜美,刺少,素有淡水鱼类中的上品。其鳔肥厚,干制成鱼肚,为名贵佳肴。此鱼以小鱼为食,对经济鱼类危害不大,可以作为河蟹养殖等中的套养新品种。

(8)细鳞斜颌鲴。成鱼以硅藻、丝状藻以及植物碎屑为食,可有效地清除池塘中腐殖质和青泥苔等。鲴鱼的群体产量高,近年河蟹养殖池中进行套养,颇受渔民欢迎。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切实保护种质资源。由于江河水质的污染日益加剧,我们要抢先从这些流域中收取一定数量的有价值的并急待开发利用的品种,如鳜、感鱼、翘嘴红鲌等,并为环境的生态保护作出最大的努力,保护好天然种质资源。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谁掌握了品种资源,谁就掌握了水产养殖业创新的主动权。种质资源一旦破坏或丧失,水产业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所以,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不失时机的开发利用十分迫切。

(2)建立保护良种规范制度,大力创新品牌特色。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自己的优势品种的品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到开发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致力建立品牌优势,着眼于长远发展。

(3)努力提高良种场建设质量。按照国家和省良种场建设要求进行规划,选定好场址,按标准设计。制定管理体系、育种体系、质检体系、生产体系,大力提高经营思想意识。

四、良种场达到的条件和要求

(1)生态条件良好,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标准》(NY5051)标准,并建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

(2)苗种孵化繁育设施规模达到3 000平方米,水产苗种水面达到10公顷。

(3)亲本质量应符合行业或国家种质标准要求,各种亲本的数量总和达到12 000组。

(4)生产规程应当符合水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技术档案,对亲本要详细记录引进的时间、地点、使用年限、繁育情况等。

(5)生产规模达到年向市场提供优质苗种5亿尾以上。

(6)技术人员配置3~4名,具有中级技术资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