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化休闲农业的科普教育功能

深化休闲农业的科普教育功能

时间:2024-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休闲农业重在体验,在参与休闲农业的生产或消费的过程中,主要具有三方面的科普教育功能。休闲农业提供演示农业生产、了解农业过程的场所,特别强调公益服务性。目前,燕山地区拥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属科研院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戴河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被全国科协、水利部等13个部门确定为科技示范、科学引智、科普教育基地。

古有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出自《论语·微子》),今有“见了麦苗叫韭菜”,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农业生产离城市生活越来越远,分不清小米和玉米糁,分不清花豆和红豆,不知道西瓜或红薯长在哪里,学生对农产品常识了解匮乏、五谷不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中小学教育,应更多地借助社会大课堂,比如说图书馆博物馆、工厂、农田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课堂。

休闲农业重在体验,在参与休闲农业的生产或消费的过程中,主要具有三方面的科普教育功能。第一,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在参与休闲农业的生产或消费的过程中,为参与者提供接近自然生态,参与农耕过程,体验农村生活的场地,能够感受到农村田园独有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学到很多重要的科学知识,尤其对求知欲极强的儿童来说是非常有益而轻松的学习机会。第二,自然教育。就是关于认识自然世界的教育,是唤起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学习历程。教育农园设计的体验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引导参与者了解大自然,爱护环境,启发参与者对自然环境的思考,从而对游客进行现场体验的环保教育。第三,增进城乡交流。通过提供面对面参与式互动学习的机会,让参与者能够充分地了解农业、农村、农民,让许多城乡差异文化信息在体验中进行沟通,从而延伸出城乡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

国外多重视对青少年的农业教育培养,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如日本的农业小学校有逐渐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中国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如台湾香格里拉休闲农场设计有专门的农场课程教学计划。目前国内一般学校很难拿出土地让学生体验种植的乐趣,中小学的自然教学及乡土教学,亟须寻找适当的户外教学场所,所以这项自然教育课程转移到了教育农园。在国内,教育农园在一些城市也开始兴起,并得到城市人群的追捧。一些公益组织或是商业机构组织也都在开展各种自然教育课程,但以商业机构组织居多,费用在100—400元之间,但是仍有很多家长愿意带孩子参加课程。休闲农业提供演示农业生产、了解农业过程的场所,特别强调公益服务性。从政府角度,一方面,政府要把青少年的自然+农业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范畴,保护认识自然从娃娃抓起;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主动承担教育功能的农园项目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从商业机构角度,主动增设教育、教学环节,做好科普活动的内容设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满足学生接近自然、生态与农业的需求,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给予费用上的优惠,甚至是全免。从青少年和家长角度,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学生应主动学习科普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目前,燕山地区拥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属科研院所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戴河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被全国科协、水利部等13个部门确定为科技示范、科学引智、科普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