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机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有机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成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以及合理的耕种和养殖措施,从而提高土壤长期肥力的系统。植物残渣、有机肥料还田以及种植间作作物可以增强土壤的活性。有机耕作的目的就是利用并且发展农业的自我调节,以期能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健康食品。有机生产基地是有机食品初级产品、加工产品、畜禽饲料的产地,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制约有机农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有机农产品种植技术

(一)原则

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背景下,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各具特点的,所以在述解释有机农业概念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欧洲把有机农业描述成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以及合理的耕种和养殖措施,从而提高土壤长期肥力的系统。有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少量的矿物质,但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要通过自然的方法而非化学物质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在美国农业部对有机农业的解释中,有机农业则是一种完全或者基本不使用人为加工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作物轮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豆科作物、绿肥以及产地之外的有机废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维持土壤的生产能力,为作物提供营养并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我国则把农业定义成: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的技术措施包含选用优良作物品种,建立包含豆科植物在内的作物轮耕方式,利用秸秆还田、使用环保肥料和人畜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维持土壤的养分,使用物理和生物的各种方法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采用科学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预防水土流失,维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等。

有机农业生产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有机农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调节机制。在有机农业生态系统中,使用的措施都是以实现系统内养分循环,最大限度利用系统内物质为目标,这其中包含:利用系统内有机废弃物、使用环保肥料、选用抗性品种、科学耕种、多样化种植、使用生物和物理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等。有机农业通过构建科学的作物结构,提供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维护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采用与自然友好的耕作方式 有机农业的耕作不使用矿物氮源作为肥料,而是利用豆科作物固氮的本身特点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种植的豆科作物作为动物的食物,牲畜养殖积累的圈肥被当做肥料,为植物和土壤提供营养。利用土壤生物(微生物、昆虫、蚯蚓等)使土地本身的肥力得以充分发挥。植物残渣、有机肥料还田以及种植间作作物可以增强土壤的活性。经过多年轮作,使土壤得到良好保护,同时牲畜的粪便在土壤中被充分分解。这样,土壤就不必再依靠昂贵且污染环境的化学肥料。有机耕作的目的就是利用并且发展农业的自我调节,以期能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健康食品。在种植中通过用适合当地情况的方式进行轮作、适时进行土壤耕作、机械除草和运用生物防治等技术来预防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

3.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根据土地的承受能力决定养殖的动物数量。一般而言,牲畜承载标准是每公顷一个成熟牲畜,因为有机生产只可以从外界购买少量饲料。这种松散的牲畜养殖,可以避免过多牲畜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标准下进行的牲畜养殖通常只产生土地能接受的粪便量。饲养和作物的种植处于一种相互平衡且经济的关系。

4.拒绝应用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指的是人为地把一个物种的基因插入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中。基因工程不是自然的力量产生的,所以这也就不符合有机农业和自然秩序相和谐的原则。并且很多科学研究也已证明基因工程品种对其他生物、对环境和对人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危害,另外,基因工程产物还存在着潜在的、难以预料的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以,有机农业坚决反对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5.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物质。

(二)生产环境要求

有机农业的生产需要与之符合的环境。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有机生产基地是有机食品初级产品、加工产品、畜禽饲料的产地,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制约有机农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生产有机食品,必须科学选择有机食品产地。经过对产地的考察、研究,可以比较完整、具体地了解产地和产地周边环境的现状,为建立有机食品产地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为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条件。

环境条件主要包含空气、水、土等自然因素,虽然有机农业没有像绿色食品那样,对环境条件有一整套相关的要求和评定指标,但作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源纯净,土壤很少或者没有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区域;生产基地要避免建立在繁华的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中心,生产基地周边不能有污染源,特别是上游或上风口不能有有害物质或有害气体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在水源或水源周围不能有污染源或潜在的污染源;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要在正常值区域,周边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严重的农药、化肥、重金属污染,同时土壤要有比较好的肥力和可以为土壤提供必要肥料的有机肥的来源,有充足的肥力。

基地的土壤肥力和土壤检测结果分析:分析土壤的营养含量和有机农业的土壤培肥方式。基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基地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的构成;建立和基地有机结合的生态调控系统,增加天敌等自然因子对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生产投入。

基地内的生态环境:地势、镶嵌植物、水土流失情况和保护措施。如果有水土流失的情况,对其进行治理时,选择对天敌有利,对害虫有害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保持水土,也提高了基地的生物多样性。

隔离带和农田林网的建立:应该充分重视隔离带的功能,隔离带的建立并不是为了敷衍检查,而是为了和普通农业进行隔离,以免在常规农田种植管理中使用的化肥和喷洒的农药渗入或飘至有机田块。同时隔离带也是有机农业的标志,具有标志、示范宣传的作用。

当地主要的轮作模式和作物的收获期:传统的种植模式已形成了当地的固有的生物组成,了解该地区传统的种植模式,能够减小打破这一种植模式后病害虫暴发的风险以及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措施;了解作物的种植期、成熟期为建立天敌的中介植物和越冬植物提供了依据。

(三)种子处理

1.拒绝使用化学农药 在有机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农药。

尽管在作物的成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难以避免,但因为作物种类很多,不同品种的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也各不相同,所以制定生产计划时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相关资料,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病虫害抗性很强的作物品种。另外,所选品种还要和当地的环境条件相符合,在选择作物的品种时也要注意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不要大范围的种植单一的作物。有机生产应选择有机种子或种苗。当市场没有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使用没有经过禁用物质处理过(如化学包衣种子)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该制定相关的计划来获取有机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的相关要求,应使用有机方式育苗,依据不同的气候、季节选择不同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等育苗设施,此外,夏秋季育苗还需配有防虫、遮阳的设施,条件具备的,可以使用穴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对育苗的设备要进行消毒,为幼苗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育苗基质应符合土壤培肥的肥料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土、腐熟农家肥、草炭、砻糠灰等,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良好的育苗基质的标准为孔隙度约60%,pH值6~7,速效磷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150毫克/千克,松软、保肥保水、营养充足。有机生产倡导培育健苗、壮苗和无病虫苗。

2.培育壮苗 有机蔬菜最好使用育苗钵育苗,育苗基质应该用健康田地里面的新土。育苗时可以配合使用遮阳网、防虫网以保护幼苗。培育壮苗的主要方法有苗床消毒、嫁接和基质添加物等。

(1)苗床消毒。为使用无毒的苗床基质育苗,可以先进行苗床消毒然后再播种,在播种前的3到5周,对苗床喷施50倍竹醋液,覆盖地膜密封或把硫黄粉(0.5千克/平方米)与育苗土(基质)混合后覆盖地膜进行密封。

(2)嫁接。黄瓜、茄子等蔬菜的生产经常需要运用嫁接技术,嫁接技术,对于防治根结线虫、枯、黄萎等毁灭性土传病害有很好的效果。一个好的砧木应该和接穗有较高的嫁接亲和力和良好共生性,并且对于病虫害具有很强的抗性,并具有耐寒、耐热、耐湿和较强的吸水吸肥能力。就茄子的嫁接来说,当前使用比较多的砧木有原产于美洲波多黎各地区的托鲁巴姆,这种砧木的优点是对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4种土传病害都有很好的抗性,且非常利于作物生长。此外,赤茄、刚果茄、水茄、超托鲁巴姆、托托斯加等砧木也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嫁接的时间主要由砧木的生长状态决定:嫁接太早,砧木细弱、节间短,嫁接困难;嫁接太晚砧木的木质化程度高,作物不容易成活,茄子砧木直径在0.4~0.5厘米时为嫁接适宜期。嫁接方法以劈接、靠接较为常用。

(3)减少病害。将某些东西加入育苗基质中,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把牛粪、食用菌下脚料、草炭、蛭石按照2颐2颐3颐3的比例配制成基质添加物,对番茄、黄瓜苗期猝倒病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蚯蚓粪也具有相似的效果。蚯蚓粪是蚯蚓对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降解的产物,不仅本身具有放线菌等大量有益微生物,而且还可以大大提升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从而间接地抑制了病菌的生长、繁殖。盆栽试验表明,在土壤中加入20%的蚯蚓粪对黄瓜苗期立枯病和枯萎病的有效防治率高达96.1%。有机蔬菜育苗时,苗床浇水要以根部为主,不要让子叶与嫩叶长时间带有水珠。

(四)土壤培肥理论

一些农业理论认为,土壤是个有生命的系统,施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改良土壤,土壤的养分提高了会增殖大量的微生物,然后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供给作物养分;普通的农业则是以大量的化肥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多数人都认为,土壤产力的提高需要依靠肥料的使用,物理性质的改善靠深耕和使用有机肥,生物性质的改善靠有机物和微生物,而有机农业土壤的改善是以根系—微生物—土壤的关系为基础综合各种因素以后,再采取措施,使三者的关系协调,综合性提高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使根系—微生物—土壤的关系统—协调。

①肥料培植了很多的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分解生态系统,土壤的肥料是它们的食物,有了充足的肥料,它们的数量就会大幅度提升。所以,土壤的肥力不同,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呼吸熵、土壤酶活性、原生动物和线虫的数量以及多样性都不一样。

②根系本身就有培育微生物,改善土壤品质的作用。当前,根际微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根际微生物,就是存在在根际表面及其附近的微生物,作物根不是单方面从土壤吸收养分,也把叶片产生的营养和一部分根系的分泌物排放到土壤中。虽然现在对分泌物数量还无法确定,但一般都认为占光合产物的10%~20%。这些根的分泌物包含糖类和富含营养的物质。土壤中的微生物把这些分泌物作为能源,在根的周围大量聚集,并在那里生存、繁殖。另外,根系的分泌物中还包括果胶类黏性比较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将土壤粒子粘在一起,以促进土壤的团粒化。

③微生物可以制造和提供根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微生物。不但接受根系的分泌物,而且以分泌物为食物进行繁殖,同时也产生氨基酸、核酸、维生素、生物激素等物质,为根系提供需要的物质。根际微生物把根的分泌物转化成其他的形态,把肥料的养分转化成根系能够吸收的形态供给作物根系吸收,这样,根系和根际微生物就成了共生的一体。

④微生物把土壤中的养分疏松到根系。根际微生物可以有助于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稳订的吸收。如果在根的周围能够被根吸收的养分(可利用态)很少,微生物就靠根的分泌物繁殖,并把土壤中根部不好吸收的养分(不可利用态)转化成可以被作物吸收的养分,或把根系不能到达位置的养分输送到目的地。所以,微生物具有促进作物吸收养分的作用。其主要代表是AV菌根菌。AV菌根菌不但能够促进作物对磷元素的吸收,也可以促进作物对镁、钙及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可以防治作物缺铜和缺锌症。

⑤微生物能够对肥料的效果进行调节。当肥效不够时,微生物可以提高肥效;当肥效过高时候,微生物又有缓和肥效的作用,在根的周围有丰富的养分(无机养分)的情况下,根无需依靠微生物的帮助,就能够吸收所需要的营养(常规农业的施肥)。微生物把吸收的大量的无机营养储存在菌丝体内,使根周围的养分浓度逐渐降低,起到缓和肥效的作用。当肥料不足时,菌丝里面的营养又会自动地释放出来,为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起到增强肥效的作用。这是微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而适应环境的结果。当微生物大量增加时,会导致与根系争肥的现象,所以有机农业要求肥料一定要经过充分腐熟发酵以后再进行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微生物剧增的现象。

⑥微生物产生的养分可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升作物的品质。微生物在活动或死亡后所产生的物质,不仅有N、P2O5,K2O等无机养分,包括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还有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等植物激素类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对根系的成长起到刺激作用,促进叶芽和花芽形成,果实肥大,固形物增加,使作物的生命力、抗病性和适应性都得到增强,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有机畜禽生产技术

在有机农业系统中,动物的待遇和它们的生活状态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这应该是任何畜禽养殖系统的自然组成部分,欧洲动物保护协会对此作了相关规定:动物需要提供饲料、饮水、照顾、温暖和其他环境条件,根据它们的种类、品种、年龄、适应性变化和驯化程度,满足它们的生理和行为的需要。另外,英国家畜福利委员会宪章中也对动物的权利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避免营养不良,日粮应该充分,在食物的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够保障动物的健康和活力。避免炎热或生理、心理的不适,环境温度要适宜,不影响动物休息和日常的生命活动,避免损伤和疾病。生活自由,没有恐惧。

(一)饲养条件

除了食物是否充足以外,对动物影响最大的就是动物居住地的构造。集约化的畜禽养殖体系为了减少养殖成本,增加产量,已经发展到最大限度。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忽视畜禽的生活质量,不重视动物的个体生态特性。虽然奶牛、猪、鸡等在这个系统中已经使得养殖者达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也不能证明这个系统没有问题。

对这个畜禽养殖系统的动物福利的讨论,大多数的人认为,如果只从畜禽建筑的角度看,普通的养殖场没有一幢畜舍建筑或管理系统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有机畜牧业和普通畜牧业有本质上的不同。在动物生产和健康保障方面,两者的根本不同体现在畜舍建筑上,其中包括动物自由活动的空间,垫草的使用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在畜舍的建造中不得使用混凝土地板、石板(条板)。家畜在放牧季节可以自由接受牧草,虽然这样可能会限制动物种群的数量,但却可以完全满足动物的行为需求。尽管可以对动物进行放牧,但粗放的放牧会损害到动物和环境。如果放牧的地方太小或环境不适合会引起动物生病。如果动物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能会对一些设施造成毁坏。家禽需要用它们的利爪在畜舍周围寻找大量食物,因此需要足够的活动场地。

(二)饲养场地

有机生产的管理人员必须为动物创造一个能保持动物健康,满足动物日常行为的环境。在适当的季节,应使所有畜禽都到户外自由活动,并提供足够面积的活动空间。选择饲养场或运动场地时应保证动物在遮阴处、畜禽棚以及其他的活动场所都有适宜的环境。

散养的家禽,应该满足它们的自然天性,有充足的空间去展示自然的运动和呈现自然姿势,同时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同伴和娱乐

(三)饲养圈舍

在畜舍的建造中,应该把动物的福利和健康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单纯地考虑畜舍本身,还应考虑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态的畜舍调控系统和动物的活动场地。有机农场的畜舍系统是人和动物和谐关系的一个体现。农场建筑的设计和建设通常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专家们有相关方面的足够知识。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动物们的需要。必须有充足的自然通风和户食和饮水,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拥有温暖舒适的稻草。当动物生活的地方被污染后,要及时进行清理。畜舍中的地板或泥浆通道要保证容易清理。要按时对畜舍进行消毒,要满足动物的舒适性和生产的需要。要建立预留隔离间,它们的用途是当动物患病、产仔或受伤时使用。当小牛出生时,畜舍的面积应该可以同时容纳小牛和母牛。总之,饲养环境(圈舍、围栏等)必须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自然通风,光照充足,但也避免过度的照射;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受风、雨、雪等侵袭;足够的垫料;充足的饮水和饲料;禁止使用对人或畜禽健康明显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四)饲养密度

动物的饲养密度取决于不同动物的种类和饲养方式。理想中的标准是在占有的土地上生产的所有食物和纤维性饲料恰好被饲养的动物消耗,有机农业倡导发展自我维持系统。目前,国家的相关规定中还没有对饲养动物的密度提出具体的要求。

1.散养动物密度 放牧密度的标准因家畜种类、农场环境、生产制度、本地气候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在牧场中,放牧的密度根据环境的承受能力而定,同时还要对动物的粪便量和草量进行考虑。

考虑到气候因素很难预测,再加上恶劣气候发生频繁,所以,在确定放养密度时要留有⑧地。对牧场的过度使用会引起寄生虫的数量增加,导致动物生病,损害动物的健康。对放牧密度进行考虑,不但关系到动物的福利,而且也关系到环境的福利。凡是能对家畜造成污染和导致土壤退化、侵蚀的生产活动都应该禁止。有研究表明,动物在集约化条件下的生产能力要低于在自然条件下的生产能力。这个事实,经常被集约化养殖中的高生产力和因为使用药物而降低的疾病发生率所掩盖。当前,欧盟等对于动物的饲养密度已经有相关的规定,我国现在还没有相关的规定。但饲养企业应该依据动物的行为习性,为它们提供尽可能充足的饲养和活动空间。

2.圈养和笼养动物密度 对于牛、羊和猪等牲畜,根据体形的不同,每头所占用的空间面积从1~10平方米也各不相同。这里所谓的空间面积指的是室内喂养时的净使用面积,而蛋鸡等家禽的密度则应该相应增加。每平方米为6~20只,室外的活动面积一般不低于室内的使用面积,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五)饲料和营养

1.基本要求 有机养殖应该把优化饲养环境、尊重动物、强化饲养管理作为主要的条件。应该按照饲养的标准配制每天的饲料。

饲料的选择以新鲜、优质、无污染为原则。饲料配制应做到营养全面、平衡。喂养的饲料和添加剂必须符合有机标准要求。一般情况下,有机生产中动物饲料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饲料可以为动物成长的各个阶段提供足够的营养,饲料的质量应该得到保证,应该允许动物自由进食。提倡使用本单位生产的饲料,没有条件的,可使用其他遵守有机养殖规定的单位或企业制造的饲料。倡导用天然的奶粉对哺乳期的动物进行喂养,最好是母畜的奶。对于反刍动物来说,每天饲料中最少应该有60%的干物质为粗饲料、新鲜或干的草料或者青贮饲料,在牲畜哺乳初期,该比例可相应减少到50%。绝大多数饲养场地没有完全的饲料自给自足能力,因此有机养殖一般情况下允许使用有限数量的常规饲料,即在喂养的饲料中,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常规饲料作为转换期的饲料。畜禽养殖中不得使用以刺激生长为目的的抗生素、杀菌剂、化学药物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不得使用任何利用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制作的饲料、合成饲料、饲料加工剂以及各种营养物质。

2.营养原理和配比 有机养殖生产主要的营养原理是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喂养。在普通的农业中有因为违背动物生理特点而引起的大规模灾难,例如,英国的疯牛病。如果不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饲喂,至少也会降低动物对疾病的抵抗性,或者引起更多的健康问题。例如,反刍动物可以消化人类不能消化的农副产品,它们的口粮是粗饲料而不是精饲料。奶牛天生是吃草的,精料太多容易引起牛的瘤胃病。反刍动物还能够对植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成分进行消化,并转变成蛋白质,这种功能是得益于靠瘤胃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对奶牛进行精饲料喂养,会降低瘤胃中的pH值,从而改变瘤胃微生物菌群。菌群失调会导致体内消化道炎症,使一些致病细菌进入血液,从而导致如脂肪肝、乳房炎、腐蹄病等疾病,此外还可以影响到繁殖率。在和饲料的配合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平衡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蛋白质的比重来调整平衡。

3.日粮来源 普通的养殖需要购买大量动物口粮、饲料需求量大,价格昂贵是养殖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使有机畜牧业向经济、环保、合理方向发展,一些养殖户开始自己种植牧草。外国的一些养殖者认为有机畜牧业唯一的发展途径就是在饲料上实现自给自足。如果不能实现饲料自给自足,就应该走区域畜牧业的道路,即周边的有机农场专门为养殖者生产饲料。

总之,饲料的最好来源就是由自己或附近的场地提供。由于有机饲料不容易获得,因此,有机标准中通常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常规日粮来饲喂畜禽。当前很多标准规定肉用型家畜应该从出生就饲喂有机饲料,只有在遇到少数的个别情况如水灾、长期旱灾和暴风雪下才能够使用常规日粮。有机养殖中奶用和蛋用型畜禽必须要喂养有机饲料。虽然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饲料,但不能超过最大的使用量规定。一般情况下,反刍动物允许的饲喂量占饲料总量的5%~15%,非反刍动物占15%~20%。此外,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可以产自非有机农场,比如食盐、维生素和青贮饲料保存剂如细菌和酶等。

有机畜牧生产虽然可以有限制地使用常规饲料,但不准使用经过化学方法加工后的油料作物。另外,基因工程生产的饲料也被禁止使用。

4.饲料的种类和组成

(1)饲料的种类。饲料是有机畜牧业中养殖的根本基础,喂养动物的饲料要能够提供动物所需要的营养和符合动物的取食习惯。饲料应满足种类多元化和营养全面化的要求。

①植物性饲料。

a.禾谷类植物以及它们的产品、副产品。

b.油料类植物以及它们的产品、副产品。

c.豆科植物的籽实以及它们的产品、副产品。

d.块根、块茎植物以及它们的产品、副产品。

e.其他种子以及果它们的产品和副产品。

f.牧草和粗饲料。

g.其他植物和它们的产品及副产品。

②动物性饲料。

a.牛奶和奶制品。

b.鱼类、其他水产动物以及它们的产品、副产品。

(2)饲料的组成

①粗饲料、青饲料或青贮饲料。日常饲喂的饲料组成中,青贮饲料和青干草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猪和其他动物每天的饲料中必须配以粗饲料、青饲料或青贮饲料。要保证反刍动物每天都能得到可以为其提供基本营养的粗饲料。

②矿物质和维生素。和普通的饲料不同,作为有机饲料添加剂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应该是天然的。如海藻粗粉、骨粉、鱼肝油和酵母均包含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如果这些物质依然不能为动物提供足够的养分,就可以添加简单矿物盐,或放置动物喜欢舔食的矿物质。使用矿物质要注意适度、平衡,因为如钠、钾、钙、磷等个别矿物质过多,会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配合饲料中的主要农业源配料要求经过相关部门的有机认证,在生产饲料、配料、添加剂时都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产品以及副产品。不得使用以下的方式和物质喂养动物:

a.用动物或动物制品饲喂反刍动物,或给畜禽饲喂同科动物及其制品。

b.没有加工或经过加工的动物粪便。

c.使用化学方法提取的或添加了化学合成物质的饲料、添加剂。

5.饲料补充料和添加剂 要充分重视饲料的质量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尽管通过采食草本食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所需的矿物,但有时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也是很有必要的。生产者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如从发芽的谷物和发酵的酵母中获取维生素。在冬天长的地方,寒冷的天气会影响到饲料的质量。一般来说,用合成方法制造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以当添加剂使用。在运输或其他活动中动物产生应激时,对于应激状态的畜禽需要给予更多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的一个主要的来源就是从海藻、天然石灰和糖蜜中提取,食盐也是反刍动物需要的重要营养之一,最好使用天然岩石盐,但其他来源的食盐也可使用。

(六)动物疾病防治

1.疾病预防

(1)畜禽健康保护。有机养殖的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动物疾病的预防。有机养殖理论认为动物的健康是一种平衡状态,如果能够在平时的饲养、管理等方面都达到平衡,那动物的发病率就会大幅度减少,畜禽的医疗开支也会减少很多。有机畜禽生产的目的是通过营养和育种手段来减少动物的应激,维护动物的健康。

如果牧场中的畜禽经常或长期发病,对整个牧场,就需要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必要时也可找兽医进行咨询。除了通过提供平衡日粮和良好环境来提高动物的抗病性,还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动物免疫力,保持畜禽健康。为了增强动物的抗病性,应该让幼畜吃到初乳,利用有益微生物建立非特异性免疫,新引进的畜禽应该尽可能地和其他动物进行隔离。

(2)畜禽品种选择。在对禽畜的品种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禽畜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以及对当地的疾病是否有抵抗能力。有机农业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畜禽地方品种。所以,有机养殖应该优先考虑适合本地区生存的动物品种。一般说来,地方品种都是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耐粗饲、繁殖率高。优良品种多是单纯人工选择的结果,生长快,经济效益好,对饲料和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选择有机养殖的畜禽品种时,本地的土壤和气候、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饲料生产基地面积等都要考虑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品种。

(3)加强饲养管理。

①轮牧。所谓轮牧就是把一个牧场分成几个区域,然后轮流进行使用。轮牧保证了牧草不断生长,不仅能使畜禽持续获得良好的青绿饲料,而且还能减少寄生虫的危害。

②提供优质饲料和清洁饮水。优良的饲料、健康的饮水、科学的日粮搭配是禽畜健康的有力保障。只有满足了畜禽的基本营养需要,才能够保障畜禽健康并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③科学饲养。科学饲养应保证按时喂养、减少应激、防冷防热、防风防雨,此外还需要与合理的户外活动相结合。

④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动物福利的要求,同时也是预防畜禽疾病的有效手段。很多动物疾病都和不合理的养殖方式有关,同时饲养密度也决定着畜禽的自然行为。

⑤清理消毒。按时清理和定期消毒,是维护动物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日常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良好而清洁的环境对预防畜禽疾病,特别是寄生虫有较好的效果。

⑥提供适宜的圈舍和舍外活动场地。适宜的圈舍是畜禽减少应激、预防疾病和动物福利的要求。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也是保护动物健康的必要条件。

(4)提高动物自身的抵抗力。对于动物的健康,有机养殖的模式通过提升动物自身的防御能力来抵抗疾病的感染。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以及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其主要的方法包括:建造适宜的养殖环境,减少动物的应激以及其他原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

使用科学的喂养方式、保持适度的生产水平,来维持畜禽身体健康。年幼的动物可以自然获得免疫性以及对许多寄生虫和疾病的抵抗力。动物免疫力建立的第一环节就是初乳,因为初乳可以为幼畜提供母体所具有的抗体。越来越多的结果显示,乳兽的行为对能否获得初乳特别重要:小牛刺激母牛的免疫反应,随后抗体通过初乳被小牛吸收。但随着时间流逝,抗体也不断得到削弱,以致不能抵抗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侵袭。免疫力和抵抗力受许多因素制约,尤其在怀孕期和哺乳期,由于免疫力降低、应激和激素的相互影响,病原体很容易在母体中生存和大量繁衍。此外,其他一些因素如药物、预防接种、畜舍和天气条件等也可能对家畜免疫力产生危害。

(5)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的作用原理是对动物的免疫系统进行刺激,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由此,对动物形成保护。在有机管理条件下,当有疾病问题存在时,农场允许使用疫苗,但一般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对于某种疾病特有的抵抗力,使易感动物变成不易感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防治控制禽畜传染病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机养殖可以利用接种疫苗预防畜禽疾病,疫苗的接种依照《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执行。一个畜禽养殖场需要很多不同种类的疫苗,以此来预防各种疾病,也需要按照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科学地制订预防接种的次数和时间,这就是免疫程序。有机畜禽养殖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遵守。需要注意的是,常规畜牧业中提倡的化学药物预防法在有机养殖中是被禁止使用的。对于疫苗的使用,有机养殖有自己的标准。疫苗是许多常规农场的常用药品,但在有机管理条件下,只准许在已知疾病存在的农场使用,如非必要,应避免使用疫苗。因为有机养殖认为疫苗会破坏禽畜本身免疫系统的发展。

2.疾病治疗 有机养殖中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治,主要使用的方法有中兽医、顺势疗法、微生态制剂和家畜管理实践经验等方法。

按时诊断和治疗是保障动物健康的基础。当动物感染疾病或被寄生虫侵袭时,如果当地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或有机生产方式不能恢复其健康时,利用药物对动物进行治疗。

(1)中兽医学治疗。中兽医学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和动物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祖国医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对我国的养殖业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中兽医学是以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理论依据,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工具,从整体的角度,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诊治,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理、法、方、药体系。中兽医治疗的主要方式是中草药和针灸。

(2)顺势疗法。顺势疗法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对一种药物,小剂量、持续地使用。当这种药物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健康动物形成一种类似于疾病的状态。顺势疗法通过增强动物的抵抗力水平和刺激动物本身的机能来抵抗疾病,所以是对整个有机体的治疗。顺势疗法的特点是使用完全的制剂,和疫苗不同,这种制剂是从细菌或疾病分泌物中提取的,然后经过严格调制和高度稀释到无药物成分,但是留下痕迹并携带到制剂内。按照动物的特征性类型,合理地选择药物的种类是兽医运用顺势疗法成功的前提,它取决于兽医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动物个体相关知识的掌握。

(3)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通过动物的吸收,参与消化道内微生物平衡,通过加强动物体内对消化道中有害微生物群落的抑制作用或通过加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抑制疾病,从而间接保护动物成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活性微生物培养物。微生态制剂是在动物微生态平衡和调整等理论的指导下研制开发的。日常饲养管理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指的是让有益的微生物菌体进入动物消化道中,通过维护和调整消化道内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平衡状态,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消化酶、维生素、氨基酸等,从而达到间接加快动物生长,减少饲料的投入。提高免疫功能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利用微生态制剂对动物疾病进行防治是保障动物健康的一项新的技术。

(4)传统药物治疗。及时诊治是保障动物健康的前提。当动物发生疾病时,如果没有有效措施来治疗或有机生产方式不能恢复动物健康时,就要对动物进行药物治疗。

①兽药使用原则。

a.如果疗效较好并且具备条件,要优先使用有机农业标准中推荐的草药,如植物提取物(除抗生素)、香精等;顺势疗法的药物,再选用非化学合成的对抗疗法的兽药或抗生素。

b.可以在兽医监督指导下使用化学合成的对抗疗法的兽药或抗生素。

c.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兽药或抗生素预防疾病。

②其他注意事项。

a.不得使用加快生长或提高产量的物质(包括抗生素和其他促进生长的人工助剂)和影响繁殖(诱导或发情调节剂)或出于其他目的的激素类物质,激素只可以用于动物个体的治疗。

b.可以运用国家或共同体法律规定的改善建筑物、畜禽的医疗、仪器设备的措施。当养殖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时,可以使用相关的疫苗和免疫药品。畜禽一旦生病或受伤,应及时给予治疗;如果需要隔离,应有合适的圈舍。

c.在使用兽药时,要随时随地清晰地记录下药品种类(包括主要的药理成分)、治疗流程、用药剂量、管理方法、患病家畜的畜号或其他标志、治疗的时间和停止用药期。这些记录必须在动物及其生产品投放市场以前向认证机构上报。对于治疗过的大牲畜要逐个标记,小家畜如禽类可逐个或成批标记。该动物及其生产品必须经过所用药物停药期的两倍时间(如果停药期不到48小时,则必须达到48小时)后,才可以投入市场销售。

d.除了接种疫苗,接受过清除寄生虫治疗和其他国家规定的动物检疫项目,饲养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动物,每年不能接受超过3个疗程的化学合成对抗性兽药或抗生素治疗,否则该动物和其生产品禁止作为有机食品出售。有机养殖重视保护动物生命,减小动物的痛苦,因此,当禽畜的疾病运用以上手段无法治疗时,可以使用对抗性疗法和常规兽药进行治疗。采用对抗性疗法和使用常规兽药的目的在于治疗禽畜的疾病,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临时办法。

这不能作为日常的疾病预防措施,也不得当做畜禽的生长促进剂使用。采用对抗疗法和使用常规兽药对动物进行治疗时,必须对患病动物的个体和群体进行清晰标志,并详细记录病历。病历记录包含诊断结果、药品名称、使用剂量等。在治疗的时候,该动物或其生产品不能作为有机食品销售。动物康复停止用药以后,必须再经过两个停药期,该动物极其生产品才可以作为有机食品投入市场。为了保全患病畜禽的生命,有机农业尽管允许有条件地使用常规兽药,但并不是无条件、无限制的。对饲养不到一年的畜禽,只准许接受1个疗程的常规兽药治疗;饲养在一年以上的,每年最多允许接受3个疗程的常规兽药治疗;母畜在妊娠期的后1/3时段内如果接受过常规兽药的治疗,那么幼畜不能被认证为有机产品;产奶动物用药后,至少需90天,否则该动物的生产品不能作为有机产品出售。不得使用荷尔蒙和合成的驱虫剂;不得在屠宰动物上使用杀寄生虫药物,并保持良好和有效的记录。

三、有机水产品生产技术

(一)有机水产品的转换

有机转化指的是建设和发展有活力的、可持续的水产生态系统的过程。有机转换期指的是从有机管理开始到产品获得有机认证的这一段时间。水产品生产可以依据其生物学特点、使用的技术、地理环境、所有形式以及时间跨度等因素,来确定转换期的长短。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封闭水体养殖场从常规养殖过渡到有机养殖,至少需要经过12个月的转换期。所有引入的水生生物都必须至少在其后的2/3的养殖周期内采用有机方式养殖。自然生长的或固定的水产生物可不需要转化期,但必须要对采集区域进行严格的检查,采集区域的水质、饲料等都符合标准。采集区域的水体可以自由流动且没有任何有害物质。

(二)生产区域选择

尽管我国的水产养殖区域很广阔,但近几年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都被不同程度地污染。因此,在确立养殖和采集有机水产品水域时,应该尤其注意其周围的环境与水体情况。

1.养殖区 养殖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水源充足,常年有充足的流量。

②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③周边没有污染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生态环境良好。

④池塘进排水方便。

⑤海水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对稳定的地方。养殖区禁止靠近河口,以防污染物污染养殖区,或因洪水期受淡水冲击使养殖区盐度大幅度下降,威胁鱼虾安全。

⑥适合的水温,5~10月份一般为15~30益,其中7~9月份应在25~30益,可依据不同养殖对象灵活掌握。

⑦交通方便,有利于水产品苗种、饲料、成品的运输。

2.采集区 水产区域的位置选择应该依据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原则进行确立。没有污染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可以作为有机水产品采集区。采集区内可以采集野生、固定的生物。

(三)品种选择

有机水产品要选择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此外还要选择具有较强抗性,可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和品种退变,有条件的有机水产养殖场应尽量选用大江、大湖、大海中天然形成的幼苗进行养殖。有机水产养殖的人工育苗,应该遵循在尽可能的低投入条件下,获得具有较高生长速度的优质种苗的宗旨。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亲本培育和杂交制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从有机系统中引入种苗。但禁止使用三倍体生物和转基因品种。

(四)养殖清塘

对池塘进行清理和消毒以后,才可以对种苗进行放养。这样做的好处有:

①消灭有害动物和野杂鱼,减少敌害和争食对象。

②疏松底土,改善土层通气条件,加快有机物转化为营养盐类,提高水体的肥度。

③消灭细菌、病原体、寄生虫和有害生物,降低病害的发生。

④清出的淤泥,既可以作为肥料,晒干后可以用于池塘的修补,同时也加深了池塘。通常在收货过后,进行清塘。清塘时,先排干塘水,暴晒数日后挖出多⑧的淤泥,耕翻塘底,再暴晒数日,整平塘底,同时修补堤沟。清塘的时间一般是在放苗前的7~17天。清塘药物主要包括:生石灰、茶粕、石灰和茶粕混合物、漂白粉和巴豆等。

(五)营养种类和供应

1.营养种类

(1)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是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按照营养的需要程度,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然而,非必需氨基酸也可以替代部分必需氨基酸,以及可以减少一些氨基酸的投入。在配制饲料时非必需氨基酸的这一功能应该被充分考虑到。

(2)脂肪。脂肪能够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还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媒介物。一般鱼的饲料中,脂肪的比重为10%左右。脂肪的数量和质量对于鱼类的健康和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相比普通的淡水鱼类,海水鱼类和冷水性鱼类对脂肪酸的要求更高。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廉价的能量。鱼类身体含有的酶类可以对碳水化合物进行消化,所以碳水化合物可以作为鱼类的能源物质,具有节约蛋白质的功能。但是,鱼类不能无限制地利用碳水化合物,鱼的种类,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也不同。一般冷水性和温水性鱼类饲料的最佳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0%和30%左右。

(4)矿物质。矿物质的另一个名称是无机盐类,是构成鱼体的重要成分。因而,对于维持鱼体正常的内部环境,维持物质代谢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鱼类所需的矿物元素主要有:钙、磷、镁、钠、钾等。

(5)维生素。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物质,维生素缺乏,动物的成长发育就会受到阻碍。

2.营养供应 应该依据水生生物的营养需求,平衡所需的饲料。水生生物的饲料应该含有100%的有机认证的材料或者野生饲料。如果缺乏经过有机认证或野生的饲料,可以最多使用5%的常规饲料。人类不适合使用的有机认证的加工副产品和野生海洋产品可以当做饲料配料。在需要饲料投入的成分中,最少有一半的水产动物蛋白应该来源于人类不适合使用的副产品、小胶料或其他材料。

凡是天然的矿物添加物质都可以使用。饲养生物时允许天然的摄取行为,尽量避免食物流失到环境中。在有机水产品的生产中,以下物质不得作为添加剂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作为饲料。它们主要包括:

人工合成的生长促进剂和兴奋剂、从同种生物提取出的物质、纯氨基酸等。在条件允许时,应该使用天然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细菌、真菌和酶、产品工业的废料、植物产品作为水生生物的食物添加剂。

(六)养殖健康与疾病预防

由于水产生物生活在水中,疾病的发现和治疗都很困难,所以对于水产生物疾病,应该以预防为主。同时,由于疾病的发生与生物本身的抗病力、病原的存在和不良的环境条件关系紧密,因此在养殖的所有过程中,都要进行预防工作。应该根据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出发,综合考虑疾病的防治工作。主要的措施包括:

①充分重视池塘的清淤、清池和池塘消毒工作,这是防病的重要环节。

②对苗种进行消毒,降低病原体的传播,控制放苗密度,掌握准确的投苗数量。

③注意对水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对养殖用水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水温、盐度、酸碱度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④定期喂养植物源或矿物源的药饵,提高水产生物的抗病能力。

⑤改善养殖方式和方法,开展生态防病,如稻田养鱼、虾藻混养和放养光合细菌等,对养殖用水进行净化。

⑥加强疾病的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以防蔓延。有机水产品药品的使用应该严格依照有机标准,不得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药物。提倡使用中草药及其制剂、矿物源鱼药、动物源药物等。

四、有机蜂产品生产技术

(一)转换

同水产品一样,蜂产品的生产也要经过一个转化过程。尽管蜜蜂的采集活动是在人工和自然之间的,但要想成为有机产品,生产的方法需要完全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的规定,且在一年以上。在整个转换期中,人工蜂蜡必须被天然的蜂蜡所替代。

(二)品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到蜜蜂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存能力和抗病性。推荐优先选择意大利蜂、中华蜜蜂及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变种。

(三)饲养场所

蜂场要求建立在背风向阳、干燥、不积水、小环境适宜的地区。蜂场附近的小气候,直接影响蜜蜂的飞行、出勤、收工时间以及植物产生花蜜。饲养场地的西北方向最好有院墙或密林;在山区,应选在山脚或山腰南向的坡地,后面有挡风屏障,前面地势开阔,阳光良好,场地的中央有稀疏的树林。建立在这样地点的蜂场,冬、春季可防寒风吹袭,夏季有小树遮阴,免遭烈日暴晒,是最理想的地点。场地附近最好有干净的水源,如果有常年流过的小溪供蜜蜂饮水,那就更加理想。蜂场不可紧邻水库、湖泊、大河,以免蜜蜂被大风刮入水中,蜂王交尾时容易掉进水中,这对蜜蜂的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常规的养殖中常常被忽略。蜂场不可以建在有污水的地方,蜂场的环境要求宁静,没有外界干扰。在工厂、铁路、牧场周边或者有坍塌危险的地方不适合建蜂场。也不宜在农药厂、糖厂或果脯厂等地建场。

一个蜂场放置的蜂群以不多于50群为佳,以保证蜂群有充足的蜜源,并减少蜜蜂疾病的传播。弄清周边有没有蜜蜂的天敌,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四)饲养管理

一年中蜂群要经过四个时期,分别是:恢复时期、发展时期、强盛时期、秋季蜜蜂的更新时期和越冬时期。对于每个时期都有与之对应的管理技术。当恶劣的气候条件使蜜蜂不容易存活时,可进行人工饲喂。饲料应该是有机生产的,而且最好是来自同一有机生产的单位的蜂蜜;当气候原因引起蜂蜜结晶时,可以使用有机生产的糖浆或糖蜜来代替蜂蜜对蜜蜂进行饲养。并且还应该真实准确地记录人工饲喂的相关信息,包含产品类别、日期、数量和使用的地点。人工饲喂只能在最后一次收获蜂蜜后、下一次收获蜂蜜的15天前进行。

(五)疾病防治

病毒、细菌、寄生虫导致的传染性病虫害对蜜蜂有很大的威胁,蜜蜂疾病的防治应该遵循对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选择抗病性强的蜂种、饲养强群。发生传染病要及时治疗,彻底对蜂箱、巢脾、蜂具进行消毒,消灭细菌。可以导致蜜蜂生病的病毒有十多种,主要包括囊状幼虫病、麻痹病、幼虫腐臭病、真白垩病和黄曲霉病等。

1.疾病预防 蜜蜂的疾病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①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

②采取一些方法来增强蜂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如定期更换蜂王。

③对蜂箱进行彻底检查。

④按时更换蜂蜡。

⑤在蜂箱内保存足够的花粉和蜂蜜。

⑥定期对设施进行消毒,销毁被污染的材料和设施。蜂具消毒方法有:福尔马林(甲醛)消毒、食盐水消毒、冰醋酸消毒、漂白粉消毒等。

2.疾病治疗 按照有机养殖的要求,蜜蜂药品的使用优先考虑光线疗法和顺势疗法性质的药品。在蜜蜂被感染后,可以使用蚁酸、乳酸、醋酸、草酸、薄荷醇、麝香草酚、桉油精或樟脑。不得使用化学合成药品进行疾病预防。每一次对药品的使用,都要做好记录,具体内容包括:诊断细节,药品的类型、剂量,治疗方法、疗程、停药时间等。必要时将记录呈报给检查机构或相关部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