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护区综合评价

保护区综合评价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从植物到动物都是我国保护区中珍稀保护物种最多的生物资源宝库之一。大雪山保护区拥有我国众多最重要的珍稀保护动物。这些差异取决于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历史演替后,特殊的生态环境留给人类的奇异世界一瞥和许多物种珍宝,这正是大雪山独树一帜,屹立于众多保护区的生命力和存在及保护的价值,也是目前云南省扩大保护区范围、建立相应级别保护区的首选之地。

七、保护区综合评价

(一)生物资源评价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从植物到动物都是我国保护区中珍稀保护物种最多的生物资源宝库之一。

1.植物资源

原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我国大陆上纬度最南的苍山冷杉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云南铁杉[Tsuga dumosa(D.Don)Eichler]林、苍山冷杉(Abies delavayi Franch.)林—亚高山灌丛和草甸为主体的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云南红豆杉、水青树、猴子木、异颖草、三尖杉、单花木姜子等为代表的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系统演化上有意义的高级孤立类群和单型属或寡种属植物,同时对该地特有的狭域种类也将予以特别的关注。

2.动物资源

大雪山保护区拥有我国众多最重要的珍稀保护动物。豚鹿是国内仅分布于本地区的珍稀保护动物,该地区保存繁育着我国仅存的豚鹿小种群;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豚尾猴也是本保护区最重要的珍稀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是云南特有亚种最大的种群(20群左右),豚尾猴是全国保护区中在大雪山唯一能在野外较容易见到群体活动并有一定数量(250只左右)的珍稀保护动物;大雪山现保护着10种国家I级、18种国家II级重点珍稀濒危哺乳动物,这在我国南方自然保护区中是珍稀濒危哺乳动物最多的保护区之一,在云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西双版纳;丰富的哺乳动物物种和多样性的分布类型,其数量仅次于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但它同时具有10多种不同的哺乳动物分布类型;在其区系组成中,既有众多热带—亚热带种类,也有不少的热带种类,是一个不同区系成分汇聚、多样性丰富而又复杂的哺乳动物综合体,在我国南方自然保护区体系中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的价值。

从以上生物资源的分布可以看出,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丰富性、过渡性、稀有性和特有性是全国其他保护区所不能替代的,有相当多的物种是特有分布的。所以,在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中,如果缺少了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就似乎缺少了一个典型的物种类群和生态系统类型,这对我国堪称世界“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今天,不应该再出现。

(二)经济价值评价

大雪山保护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还有经济价值极高的经济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如植物有云南红豆杉、桫椤、云南铁杉、苍山冷杉等,动物有猴、熊、虎、鹿、穿山甲等,这些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营养、香料价值,也是建筑、家具、造纸、化工、工艺品制作的重要原料。这些生物资源经济价值高,栽培、驯养技术日臻完善和成熟,在保护区做好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提前下,由保护区管理机构组织统一的良种繁育试验、示范,进一步开展周边社区的栽培、驯养技术的推广,必将有利于保护区的管理、物种保护繁衍,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引导山区人民靠山富山、吃山,逐步走向林业“两大体系”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科学价值评价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原始的生态系统、大陆北纬24°最南的铁杉林和冷杉林、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特有类群野生植物,以及系统演化上有意义的高级孤立类群和单型属或寡种属植物,在物种保护生物学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和有效地保护“两个层次”使其复杂的基因多样性得到较为稳定的保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今后深入持久地研究种质资源的保存、繁育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动物方面,保护区内的许多小型食虫类,如长吻鼩鼹、鼩猬和黑齿鼩鼱等都是哺乳动物原始和孑遗类群中的现生代表,其祖先及近缘类群在中新世曾广泛分布于欧洲,甚至北美洲,而目前仅局限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区。该地区还有不少类群为单种属或少种属,如鼩猬属、白尾鼹属、微尾鼩属、黑齿鼩鼱属、蹼足鼩属、豺属、果子狸属、云猫属、攀鼠属、大齿鼠属等20余属,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在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此外,大雪山也是国内外著名的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地,不仅属种类型丰富,而且仍然不断地有一些两栖爬行动物物种被发现,通过这次调查,需进一步确定分类地位的就有6个物种。而在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中,有的种类数量已非常稀少(如绿孔雀、黑颈长尾雉等),野外已十分罕见,开展这些鸟类在该地区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对已经破坏的生境逐渐进行恢复的研究,以及原鸡生态习性变异,并与白鹇混群生活的奇特现象,在科学研究上都是有价值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大雪山在我国哺乳动物地理区划中,处于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和华南区(滇南山地亚区)的分界线上,保护好该地区各区系成分对探讨和正确理解动物区系的演变、替代和动物地理区划的划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评价综述

大雪山是我国大陆北纬24°以南的最高峰,也是滇西南第一高峰,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山地气候多样,从高原向河谷的下降使得焚风效应极为显著,使得从热区直到寒温性的亚高山植被类型皆具,从季风常绿阔叶林渐次到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在自然环境上有特别的标志意义,是云南省乃至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得天独厚的宝地之一。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大雪山特点突出,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群落结构及本地的特有种,与省内其他保护区相比,在保护对象和保护价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取决于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历史演替后,特殊的生态环境留给人类的奇异世界一瞥和许多物种珍宝,这正是大雪山独树一帜,屹立于众多保护区的生命力和存在及保护的价值,也是目前云南省扩大保护区范围、建立相应级别保护区的首选之地。其理由是:

1.保护我国亚热带西部典型而原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原始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保护我国大陆上纬度最南的苍山冷杉林,保护以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铁杉Tsuga dumosa(D.Don)Eichler林、苍山冷杉Abies delavayi Franch.林—亚高山灌丛和草甸为主体的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2.保护与我国其他地区分布明显不同的植被群落结构

依据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析,大雪山常绿阔叶林的科、属地理成分组成主要与印度—马来西亚和东南亚植物区系存在着共同的联系和特征。在群落结构上,林下有明显的竹子层片,乔木层混生有亚高山的云南铁杉树种,与我国其他地区分布的常绿阔叶林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3.保护丰富的珍稀植物和对系统演化有意义的特有物种及类群

保护以云南红豆杉、水青树、猴子木、异颖草、三尖杉、单花木姜子等为代表的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系统演化上有意义的高级孤立类群和单型属或寡种属植物,同时对该地特有的狭域种类也将予以特别的关注。

4.保护大雪山众多的特有植物成分

保护好这一地区的特有种,对属于植物区系关键地区特有现象的深入研究,对于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组成、性质、特点、发生和演变,以及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等方面是十分重要的。而大雪山的特有现象十分显著,这里不仅有东亚特有的高级孤立类群,如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青荚叶科(Helwingiaceae)、桃叶珊瑚科(Aucuaceae)等,也有9个中国特有属和现阶段有限种类统计下不少的大雪山特有种。这些特有类群具有不同层次显著的标志意义,是国内其他保护区所不能代替的。

5.保护云南高原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

大雪山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地处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山地垂直带上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因其湿度大,又有“温带雨林”和“云雾林”之称,是中国西南部具有特征性的山地重要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有明显的生物地理区域的典型性和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并保持着原始状态。其中占山体幅度最宽的木果石栎林是滇中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代表类群,而分布海拔较高的多变石栎林是滇西横断山区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代表类型,它们共聚一山,在植被地理上具有科研价值。

大雪山海拔3504m,是中国大陆北回归线附近的第一峰。山体高耸,峰谷间相对高差2544m,因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层次。植被类型分布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垂直带谱完整而典型,包含了从暖热性到寒温性多种气候带的代表植被。在海拔1000m以下的河谷地段残存有千果榄仁、八宝树、千张纸等多种热带季雨林树种及群落残存片断;海拔1000~1600(1900)m范围,为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的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1600~2000m为云南松林和以高山栲、光叶石栎为优势或标志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海拔2000~2500(2600)m山地湿润线以上,分布着保护区的主体植被,即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木果石栎群系和多变石栎群系;海拔2600~2800(3000)m为云南铁杉林和多变石栎为标志的针阔混交林;海拔3000m以上为苍山冷杉林、苔藓矮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等。这种典型而完整的植被分布垂直带谱,在北回归线一带是不多见的。

6.保护哺乳动物在大雪山的特有分布类群

大雪山是地理范围很小的地区,在现有的哺乳动物中,可能包括横断山区特有分布,横断山—南中国特有分布,横断山—华南、华中、华北特有分布,南中国特有分布,云南、贵州特有分布,印度支那特有分布,东喜马拉雅—印度支那特有分布,喜马拉雅—南中国特有的分布型39种。这些特有分布表明了大雪山哺乳动物有较多的中国特有种,即占本地区总种数的19.6%。通过与云南省其他一些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见表13-1),大雪山的中国特有种数量低于无量山、哀牢山、高黎贡山和白马雪山,但高于黄连山和西双版纳。有的特有分布如喜马拉雅—印度支那特有种也高于无量山、哀牢山、西双版纳、高黎贡山、白马雪山。由此可以看出,大雪山哺乳动物的特有分布类群是比较突出的。

表13-1 大雪山哺乳动物特有种及与邻近地区的比较

img251

7.保护我国南北东西多种区系成分交汇或过渡的地带

由于大雪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理条件,使大雪山成为南北东西多种区系成分交汇或过渡的地带,哺乳动物物种数量较多,且不少动物在此呈边缘分布,如喜马拉雅—横断山或横断山动物分布的南缘,全北区动物分布的南缘,南洋群岛—印度支那方向动物分布的北缘,喜马拉雅—南中国、印度支那动物分布的北缘,喜马拉雅—印度支那、马来半岛方向动物分布的东北缘,喜马拉雅—南中国—南洋群岛动物分布的北缘,喜马拉雅—印度支那—南洋群岛动物分布的北缘。总之,在大雪山呈边缘分布的哺乳动物多达36种,占本地区物种总数的30.8%,可见其物种的边缘分布特别明显,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大雪山是一过渡地区。由于这些物种生活在其主要分布区的边缘地带,适于生存的小生境不多,且可能不是最适生境,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一旦有所变化或被破坏,物种即有灭绝的可能。

8.哺乳动物具有其他保护区所缺乏的在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地位作用

保护该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地位。大雪山在我国哺乳动物地理区划中,处于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和华南区(滇南山地亚区)的分界线上,保护好该地区各区系成分对探讨和正确理解动物区系的演变、替代和动物地理区划的划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哺乳动物呈现其他保护区所没有的明显垂直带状分布的特征

大雪山非飞行性的哺乳动物(即不包括翼手类)有101种,其垂直分布非常明显,除豹猫、赤麂和社鼠从河谷到高山均有分布外,其他绝大多数物种的分布都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带状特征,并且还与栖息地植被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一特征也是其他保护区因地区和地貌不同所没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的特点。

10.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哺乳动物高于云南其他多数保护区

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117种哺乳动物中,列入国内外保护的珍稀濒危兽类有32种(见表13-2),占大雪山哺乳动物总数的27.3%。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10种,占云南省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4种)的41.7%;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8种,占云南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6种)的69.2%。另外,还有云南省Ⅱ级保护动物2种。

通过与云南省其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濒危动物种数进行比较(见表13-3)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价值较为明显而突出。首先是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录的濒危保护物种较多,其受保护物种数仅少于西双版纳,而多于或明显多于云南省其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次是单位面积濒危保护动物数量多,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虽然不大,远小于其他保护区的面积,如为无量山的2/3,分水岭的1/2、哀牢山的2/5,高黎贡山的1/6、白马雪山的11/100,西双版纳的8/100,在云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仅大于黄连山的面积,因而单位面积上所拥有的濒危动物数较其他地区高得多;第三,大雪山濒危保护动物占本地动物总数的比例较高,达27.3%,明显高于云南和贵州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16.4%和13.0%)及无量山、哀牢山、高黎贡山和白马雪山濒危保护动物所占比例,仅次于滇南的黄连山、分水岭、西双版纳等自然保护区。

11.哺乳动物在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首先是保护众多的珍稀濒危动物。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在我国南方自然保护区中,是珍稀濒危哺乳动物最多的保护区之一,在云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西双版纳。

第二,保护该地区丰富的哺乳动物物种和分布类型多样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现有哺乳动物种数仅次于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但它同时具有10多种不同的哺乳动物分布类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其区系组成中,既有众多热带—亚热带种类,又有不少热带种类,它是一个不同区系成分汇聚、多样性丰富而且复杂的哺乳动物综合体,在我国南方自然保护区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第三,保护这一南北哺乳动物交叉渗透的分布地和脆弱的边缘分布。印度—马来亚热带动物和横断山—喜马拉雅亚热带动物在大雪山相互渗透和过渡,典型的热带动物多以此地为其分布的北限,而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亚热带动物则多以这一地区作为其分布的南缘,多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存或过渡。因此,作为我国北热带和亚热带动物的过渡地带,保护好这一地区的哺乳动物,对研究热带、亚热带动物的地带性特点及扩散与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表13-2 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珍稀保护哺乳动物名录

img252

续表13-2

img253

在地理分布上,该地区还是喜马拉雅—印度支那动物分布的东北缘及南中国动物分布的西缘。因此,保护脆弱的边缘分布对动物的保护有特殊的意义。因边缘分布的消失即意味着物种分布区的退缩、种群数量的减少及遗传多样性的损失。

第四,保护该地区丰富的鹿科动物资源。大雪山不仅有丰富的鹿科动物物种(毛冠鹿、赤麂、林麂、水鹿和豚鹿),同时还拥有较多的数量。

第五,保护横断山区南段丰富的垂直带谱。大雪山具有从沟谷雨林至高山草甸等各种植被类型及生活于各垂直带中的代表性哺乳动物,如豚鹿即生活在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至季风常绿阔叶林带、黑长臂猿生活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保护各垂直带谱对探讨动物不同生态适应性及研究不同动物的保护策略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动物分布的海拔高度超出了已知的许多,如豚尾猴(M.leonina)已知分布于海拔75~1250m范围(Fooden,1975),但在大雪山四十八道河有人在海拔2350m处捕捉过这种动物;毛耳飞鼠(Belomys pearsoni)作为典型的热带动物,但却出现于大雪山干河海拔2560m的常绿阔叶林中;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分布的海拔高度又提高了500m。

第六,保护该地区丰富的特有类群。大雪山现有中国特有属9个、中国特有种23个,另外还有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南中国、印度支那特有属6个及特有种17个。这种丰富的特有性在我国南方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是少有的。

第七,保护该地区哺乳动物原始和孑遗类群。保护区内的许多小型食虫类(如长吻鼩鼹、鼩猬和黑齿鼩鼱等)是这些类群中原始类群的现生代表,其祖先及近缘类群在中新世曾广泛分布于欧洲,甚至北美洲,而目前仅局限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区。此外,该地区有不少类群为单种属或少种属,如鼩猬属、白尾鼹属、微尾鼩属、黑齿鼩鼱属、蹼足鼩属、豺属、果子狸属、云猫属、攀鼠属、大齿鼠属等20余属,它们在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总的来看,通过本次对大雪山的调查,对区域内的动植物有了一个基本概貌的了解,但从物种类群系统性和完整性分析仅仅是开始,今后还有很多理论性的问题将随着深入的研究而明晰。因此,该地区必然会成为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总之,大雪山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南部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中山山地垂直带自然景观,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物种资源丰富的天然生物宝地,具有经济、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加强对其保护和投入,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充分体现,也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事业。因此,抓好大雪山保护区的建设,保护好珍稀、特有群落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必将为区域性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条件并带来生机,也是对祖国边疆地区建设的极大支持,由此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