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城镇附近和公路沿线高于山区半山区。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但在山区、半山区利用率不高。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大部分可利用的森林资源被划入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外围森林质量低,分布不均匀。但山区、半山区耕地中水田面积比重低,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够合理,土地产出率低。

四、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1.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发展评价

(1)保护区周边社区为多种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的特点突出,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中低海拔地区,临近保护区界线的村寨分布相对均匀,人口密度较低。社会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城镇附近和公路沿线高于山区半山区。

(2)保护区周边社区生产方式粗放,在靠近保护区地带更突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的引进和应用率低,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和推广力度不大,从耕种到收获只进行粗放管理。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不足,农民得不到应有的适用技术培训,文化素质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

(3)教育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学龄儿童入学率较高,但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一师一校所占比例还较大,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教育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种情况在山区、半山区尤为突出。

(4)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展,但医疗设施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但在山区、半山区利用率不高。

2.保护区周边社区资源评价

(1)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大部分可利用的森林资源被划入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外围森林质量低,分布不均匀。但从统计结果看,保护区周边仍有大面积的森林可利用,只要认真做好管护和培育工作,合理利用,基本能满足需求,不会对保护区造成太大压力

(2)保护区周边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不论耕地总量还是人均土地占有量都处于中等水平。但山区、半山区耕地中水田面积比重低,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够合理,土地产出率低。

(3)由于保护区的建立,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区周边水资源丰富,但水利设施不足,利用率低。

(4)其他经济作物有一定面积,但发展极不平衡,效益好的多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山区、半山区主要为泡核桃、木瓜、梨等适宜高海拔地区的经济林木。

(5)畜禽的人均存栏量低,没有专业的养殖大户,但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6)保护区周边社区公众还利用非木材森林资源,如药材、野菜、野生食用菌、野果、茅草等,还有采集蕨类或灌木树叶铺垫于牲畜畜圈舍中造绿肥的习惯。

(7)由于保护区的有效保护,森林得到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涵养能力增加,河流流量稳定,无明显的枯水季节,周边地区大量“雷响田”变成保水田,周边社区因此受益。

3.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1)从整体看,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状况处于全省和所在地区中下水平,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从保护区周边社区看,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富不均,低海拔坝区的经济状况明显好于高海拔的山区。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纯农业生产在经济生活中占很大比例,仍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农民收入中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其他产业不发达,农民的现金收入少。

(3)农副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价格低廉,农民增收困难。

(4)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农产品得不到深加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