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影响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蔬菜标志的蔬菜。根据对全国各地主要蔬菜种类安全质量的监测及分析,影响无公害蔬菜安全质量的主要问题有:有害的金属、非金属污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农药残留污染。因此,不合理使用有机肥,同样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积累。另外土壤条件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亦密切相关。

影响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李素棉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蔬菜标志的蔬菜。目前我们所说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的卫生质量,即无公害蔬菜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农药、硝酸盐及有害生物的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值,人们食用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这样的蔬菜就达到了无公害蔬菜的质量标准,就可称之为无公害蔬菜。

根据对全国各地主要蔬菜种类安全质量的监测及分析,影响无公害蔬菜安全质量的主要问题有:有害的金属、非金属污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农药残留污染。

1.有害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

有害的金属和非金属主要有:铬、镉、铅、汞、砷、氟。

1.1 有害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有害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大气、土壤、水和肥料。

1.1.1 大气

大气的污染物质有氟化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铅等。这些物质来源于砖瓦厂、水泥厂、化工厂、冶炼厂和煤的燃烧所排放的气体。

1.1.2 土壤

重金属是作物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土壤镉、铅污染是重金属污染中最为瞩目的问题。壤镉污染主要来自磷肥、污泥的农业利用、大气污染、采矿、灌溉等。农田土壤中铅的污染源除污水灌溉外,主要是污泥的施用和城市垃圾。

1.1.3 灌溉用水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废弃物日益增多,特别是污水灌溉农田的面积不断扩大。我国污灌面积已达130万hm2,其中大部分地区所用污水均未经处理,是直接灌溉的,有些地区已引起严重的土壤污染。据研究(刘树庆,1999)保定市郊污灌30年的菜园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性氮磷养分含量均较清灌区土壤有明显增加,然而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铅、镉、汞)含量比清灌区也有明显的增加。研究指出,污染区重金属元素在蔬菜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可以预料,一旦土壤被污染,重金属元素便进入食物链,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1.1.4 肥料

各种类型的肥料中有害金属和非金属含量过高可直接影响蔬菜中重金属含量。

首先,大量使用由蓄禽粪便沤制的有机肥,是造成蔬菜重金属污染的一个原因。由于目前在饲料中填加了许多填加剂,其中含有一些有害的重金属,同时,在有机肥的堆制过程中,由于体积的缩减,重金属含量还有富集的现象。其次是直接施用污泥。污泥中既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各种营养元素,也含有一定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以及某些难分解的有机毒物。因此它虽是理想的土壤改良剂和肥料,但如果施用不当,其中的有毒成分和重金属会在土壤中积累,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危害蔬菜或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另外,磷矿粉中重金属含量高也是造成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重金属含量过高的微肥、叶面肥,因直接喷洒在蔬菜的叶面、果实上,也可对农作物造成伤害。

1.2 防止有害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的措施

1.2.1 合理选定基地和蔬菜品种

解决无公害生产基地大气污染的重点是治理工厂废气,把基地建立在空气污染较轻的地方。其次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有害气体敏感度的强弱,有选择性地种植蔬菜。如对氟化物敏感的蔬菜有甘蓝、蚕豆,抗性蔬菜有番茄、茄子、辣椒等。依据这一特点,在氟化物污染较重的地区种植番茄、茄子、辣椒等,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不同性质的土壤对重金属离子吸收情况不同,如一般有机质含量高、质地较粘、土壤反应为中性或碱性的土壤,重金属容易被吸收和固定,所以在发展无公害蔬菜时,应充分研究土壤的结构特点,选择无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此外,在蔬菜品种的选择上,应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种类。科学地安排品种结构,以达到不污染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的目的。蔬菜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蔬菜产品重金属的污染和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威胁更大。鉴于以上情况,在选择栽培品种方面应与土质情况和栽培技术相配套,首先选择农业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然后再考虑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选择适宜土壤条件进行生产。如菠菜、芹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所以应选择在水质较好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少的地区生产。而在有汞残留的土壤中,最好不要种植萝卜等易吸收汞的根菜类蔬菜。

1.2.2 合理施肥

为了蔬菜的安全质量,不宜直接施用污泥,而应事先经过无害化的处理。其次,在收集、制作有机肥时,要严格禁止使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粪便、垃圾和工业垃圾。选用的商品肥料及新型肥料必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登记认证及生产许可。另外,增施硅肥,可减轻或消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1.2.3 在选定基地时要具备良好的水源及周围环境

要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卫生品质,应该禁止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

造成蔬硝酸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在蔬菜生产的施肥中,施用过量的氮素肥料,特别是大量施用化学氮肥,植株的氮素营养过剩,其氮素就以硝酸盐形式累积在植株内,造成蔬菜硝酸盐污染。而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造成亚硝酸盐污染。

2.1 造成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

2.1.1 不合理地使用化肥

由于要求产量,不合理地使用肥料,特别是化学氮肥,造成农产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特别是叶菜类蔬菜表现最为突出。

2.1.2 不合理地使用有机肥

不合理地使用有机肥,同样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积累。有机质中有机态氮占95%左右,但植物是很少直接吸收利用的,需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无机态氮,然后被植物吸收。无机态氮主要是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形式存在,在好气条件下主要是以硝态氮形式存在。因此,不合理使用有机肥,同样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积累。

2.1.3 土壤缺磷

过量施用氮肥固然会使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但是土壤缺磷也会间接促使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累积。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的运输需要磷,缺磷使碳水化合物运输受阻,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增施磷肥则能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

2.2 防止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的措施

2.2.1 科学施肥

由于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与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呈正相关,而有机肥与其它稀土微肥如钾、钼、锰等对降低作物体内硝酸盐积累有明显作用。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需求计算氮肥施用量,推广定量施用化学氮肥,多施有机肥和氮磷钾结合施用,并进行根外追施钼、锰和稀土微肥,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可有效地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

2.2.2 使用硝化抑制剂

使用硝化抑制剂可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硝化抑制剂是抑制亚硝化细菌的化学制剂,它具有选择抑制亚硝酸细菌,而对其他微生物和动植物无毒害;能随土壤溶液移动,并有相当的持久性;用量少效率高,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残留量低。

2.2.3 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

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成反相关,与温度高低和水分多少也存在着相关性。光照强度大,时间长,温度适宜,水分充足,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少,反之则高。另外土壤条件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亦密切相关。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高,其硝酸盐含量亦高,蔬菜组织内积累的硝酸盐水平亦高。因此采取栽培管理措施,改善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可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

3.农药残留污染

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造成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是一些国家禁止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克百威等。在非禁用农药中,乙酰甲胺磷是超标比较多的有机磷农药。

3.1 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3.1.1 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宣传的力度不够

由于技术指导不力和农民标准化意识不强,无公害生产尚未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无公害标准没有被广大农民所掌握。对于每个农民,如何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产品质量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还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许多农民不知道,目前绝大部分农民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有部分农民、甚至有部分农业主管部门的人员对于禁用的农药种类不十分清楚,而有部分农民知道高毒农药不得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但在经济利益及其他原因的驱动下进行使用。

3.1.2 不合理地使用农药

农民由于不了解或不遵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在生产上随意加大农药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并在安全间隔期内使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3.1.3 生产方式不利于农药的管理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体分散的基础上,生产规模小,按统一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难度较大。有些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只考虑经济效益,很少考虑安全和环境问题,更不考虑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我国施药技术和农药制剂较落后,或施药不及时,农药品种不对口,农药的实际利用率很低。

3.1.4 作物的生长环境

目前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中,在全国设施栽培面积在不断扩大,主要为满足不同季节蔬菜的周年供应。但是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病虫害的种类比露地多,危害程度也严重的多,因此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农药使用的种类和浓度都要大于露地。由于农药在设施蔬菜上降解慢,在收获时就可能造成超标。目前给出的安全间隔期大部分是在露地条件下的,因此对于设施条件下不一定适用。

3.1.5 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由于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使得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如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不采用轮换使用,使得病虫的抗药性增强。抗药性的产生减弱了有害生物种群对防治药剂的反应而降低了药剂的效果。为了达到防治的目的,就要增加农药的使用浓度和次数,进而又导致抗药性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恶性循环。

3.1.6 监管措施不力

目前对于出现问题的农产品许多城市没有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对查出问题的蔬菜产品不能进行有效地处理,致使部分农民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如现在有许多农民知道高毒农药不能在农作物上使用,但在生产中还继续使用。

3.2 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措施

根据农药残量超标的问题,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必须大力推广无害化技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合理农药或环境相容型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2.1 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合理农药或环境相容型农药

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合理农药或环境相容型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苦楝素、苦参素、藜芦碱醇溶液、烟碱、核多角体病毒、白僵菌),微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菜喜、井岗霉素、农抗120、多菌灵、农用链霉素、抗菌剂401、402),矿物源农药(农用喷淋矿物油、硫蒸气)。

3.2.2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首先,针对防治目标和要求,科学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剂型及使用方法,确认农药标签和农药登记或临时登记证号。在其后的施药过程中,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最高农药限量标准》等有关规定和标准,严格按照产品标签规定的用药剂量、用药次数、防治对象、用药方法、施药适期、安全间隔期、注意事项等施用农药,不得随意改变。正确利用农药的半衰期,在收获前一定时间(7~10天)停止喷药是保证蔬菜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蔬菜卫生标准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蔬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强烈要求.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是一项面广量大,技术含量高,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才能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