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积极转变烟叶生产组织

积极转变烟叶生产组织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墨江县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县局(分公司)按照省、市局(公司)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部署,积极转变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开展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暨特色优质烟叶项目工作,不断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双赢”点,优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加强新烟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努力塑造“金普洱”新形象和实现墨江烟草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与发展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烟草公司的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根据国家局、省、市局(公司)“2009年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与发展”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由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和普洱市烟草公司墨江县分公司合作,以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开展墨江县5万担、1.67万亩基地单元暨特色优质烟叶项目工作。项目工作按照“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提高烟叶质量,彰显墨江烟叶风格特征,打造墨江新型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品牌;以培育品牌导向型原料基地,实现风格特色烟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首要任务,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稳定的优质烟叶。以提高管理水平,构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工作重点,带动全县烟叶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的总体要求,按照“严格控制、适度从紧”和“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工、商、研的有机配合,结合墨江县的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紧紧围绕“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提高单产、减工降本”的工作目标,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优化集成与推广应用力度,从地块选择、品种布局、集约化育苗、平衡施肥、土壤改良、病虫害统防统治、卧式密集烤房、烟叶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等方面入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技术,关注烟叶,关心烟区,关爱烟农。以认真履行和承担责任为切入点,着力推进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与发展工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到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墨江县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墨江县基本情况

墨江县地处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东101°08′~102°04′、北纬22°51′~23°59′之间,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辖区共有15个乡(镇),164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共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

墨江县是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居住着哈尼、拉祜、瑶、布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73%,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98%,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土地占50%。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之,墨江县可以概括为“老、少、山、低、贫”。

墨江县年平均气温在18.2℃左右,≥10℃的年积温在6233℃左右,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250~1600毫米,干湿季明显,年内平均雨季从5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结束,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7%~89%。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8.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49%。适宜烤烟生长发育。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2009年全县共有11个乡(镇),95个村委会,578个村民小组,3529户农户种植烤烟,共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3529份,约定种植面积3.62亩,10.7万担(其中:指令性收购量10.1万担,出口备货0.6万担)。户均种植10.25亩、30.5担,平均每亩2.95担。

其中,新烟区基地单元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种植任务5万担,指导性面积1.67万亩,分别安排在通关1.0万担,3333亩;鱼塘1.15万担,3833亩;景星0.9万担,3000亩;联珠1.2万担,4000亩;孟弄0.38万担,1267亩;新安0.37万担,1233亩。涉及6个乡(镇),68个村、250个村民小组,1319户农户。项目区海拔1400~1700米,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赤红壤和水稻土,土质砂黏适中,土层较深,肥力较高,土壤pH值一般在5.0~6.5之间。

二、取得的成效

县局(分公司)按照省、市局(公司)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部署,积极转变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开展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暨特色优质烟叶项目工作,不断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双赢”点,优化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加强新烟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努力塑造“金普洱”新形象和实现墨江烟草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起点制定了整体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规划

按照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将全县现代烟草农业纳入大农业进行规划,加大对烟田、烟水、烟路、农机具、基层站点、育苗、烘烤、防灾减灾设施8个配套,烟叶生产组织、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三大体系”的投入。同时,突出重点,着力系统抓好2010年墨江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一次规划,两年建设完成,“四位一体”扎实推进基地单元建设、资源配置改革等新烟区建设工作,创新工作思路,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整体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为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烟叶品质,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县局(分公司)在烟叶主产区全面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着力建设烟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田间机耕道路,整治烟田、改良土壤,建设卧式密集烤房,购置烟草农业机械。2009年全县建设烟田水利设施工程99件(修建水池75个,总容量12500立方米;管网24件,总长度261.08千米);建设卧式密集烤房136群776座(其中,联孟片区建设卧式密集烤房52群329座,烤房附属设施52件,可烘烤面积0.66万亩;龙景片区建设卧式密集烤房29群172座,烤房附属设施29件,可烘烤面积0.34万亩;整合原有机械51台,2009年配置烟草农机177台(套)。水利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区涝能排、旱能灌和部分地区人畜饮水问题。

(三)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有序推进

依据墨江县2009年烤烟种植任务和每个基地单元不低于5万担的要求,结合实际,设立一个基地单元2个项目区,分别是联孟片区安排种烟面积0.72万亩,烟叶收购计划2.15万担,涉及3个乡(镇),36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445户烟农;龙景片区安排种烟面积1.41万亩,烟叶收购计划4.25万担,涉及3个乡(镇),32个村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小组,874户烟农。加大对起垄机械、植保机械、编烟机械的宣传力度,有效开展专业化服务工作,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烟农内在动力,完善内在发展机制,使广大烟农真正成为“愿意干、主动干、积极干”的“铁杆烟民”。

(四)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稳步实施

县局(分公司)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按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风格特色、实现基地生产、满足工业需求”的总体思路,结合墨江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工作情况,将基地单元打造为特色优质烟叶战略供应基地、骨干品牌核心原料生产基地、高端品牌主导性香气风格原料基地。

一是围绕江苏中烟卷烟骨干品牌需求,加大重点卷烟企业、高端名优品牌特需品种的种植面积。在推行“一乡一品”的基础上,做到100%优良品种覆盖,更好服务于卷烟品牌发展。2009年墨江县对基地单元片区种植品种进行了相应调整,压缩云烟87的种植面积,逐步削减种植云烟85品种,增加K326、云烟97品种的种植面积,引入津巴布韦品种KRK26示范种植。全县种植云烟85品种0.76万亩,云烟97品种0.43亩,K326品种1.00亩,云烟87品种1.39亩,KRK26品种0.05亩。

二是立足资源特征、地方区域特色,着眼市场需求,着重搞好科学规划和择优布局,针对不同烟区的生态特性,有针对性地搞好特色区域定位,制定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使烟叶的内在质量再上新的层次,生产出使用价值较高、化学成分含量适宜、组成比例协调、感官评吸质量较好的优质烟叶。

三是与国家局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相结合,依靠墨江县特有的区位优势,认真分析了新烟区基地单元生态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工场化育苗、工场化烘烤、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工作,合理调整施肥方案,规范大田管理(特别是烟株打顶、留叶数、病虫害的防治和烟叶成熟度把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体系。

(五)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提高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县局(分公司)以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为突破口,大胆探索适合墨江县实际情况的烤烟生产组织形式:一是实行站长管理烤烟辅导员,烤烟辅导员管理种植专业户,形成“站长—技术员—种植专业户”管理链,实现站长负责制管理;二是发展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家庭农场组织形式,实行“站长—技术员—家庭农场”的管理模式,将小户分散种植的烟叶生产模式转化为以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为主的种植专业户生产模式,成效显著。三是加强与各科研院所及烟厂的交流合作,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注重培养栽培、植保、烘烤、分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带头人,不断提高烟叶生产和质量水平。

(六)试验示范发挥积极带头作用

通过与县、乡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在遵从农户意愿的条件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把适宜种植烟叶和集中连片的土地经营权转让给种烟能手、种烟大户,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效益,促进了烟叶生产方式、组织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目标,烟叶生产重点环节实现了专业化服务管理,完善了职业化烟农及育苗、机械、植保、烘烤、分级扎把5支专业化服务队伍组织管理机制,开创了一条山区烟叶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路子。具体表现:

1.项目区100%实现商品化育苗,壮苗率达到95%以上。育苗历期比上年缩短7天,壮苗率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2.烤烟大田预整地及大田移栽工作明显前移。根据墨江县烟叶生长后期多雨寡照的气候特点,项目区于4月15日开始移栽,4月24日移栽工作全面结束,做到烤烟移栽工作历期户不过3天、片不过7天、乡不过10天、县不过15天的目标。烤烟移栽历期较上年缩短10天左右,有效地降低多雨寡照的气候对烟叶的影响。

3.大田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项目区通过组建专业服务队,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防治烟草病虫害,烟田烟株清秀,大大降低烟草病虫害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4.烟叶烘烤工作有突破。成立烟叶烘烤专业服务队,加大烟叶烘烤队伍素质培训,烟叶烘烤由分散烘烤向集群化烘烤转变,烟叶烘烤质量明显提高,深受烟农信赖和欢迎。

5.烟叶收购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按照国家局、省、市局(公司)烟叶收购管理要求,项目区加大烟叶收购政策的宣传,组建烟叶分级扎把专业队和烟叶入户预检定级专业队,把烟叶收购工作重点下移前移,烟叶收购工作进度快,效率高,纯度好。全县于8月20日开磅,至10月14日结束,烟叶收购历期较上年缩短10天。2009年10月19日国家局在红塔集团抽检5批次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达72.8%。

(七)以提高烟农素质为抓手,整体推进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

全县把提高烟农生产生活水平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烤烟种植区域中建设6所烟农学校,集信息、科教、阅览、文化活动为一体,建立烟农培训长效机制,提高烟农素质的同时,结合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有力地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基地单元工作实施情况

(一)组织保障

为切实做好墨江烟叶资源配置改革及基地单元建设的顺利开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公司)关于新烟区与发展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基地单元建设目标任务,按照国家局“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战略部署和烟叶资源配置改革及基地单元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商双方的合作关系,培育新型工、商关系模式,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谐双赢”的原则和实现烟叶规模稳定、质量优异、结构优化、保障有力、效率提高的目标, 成立以江苏中烟工业公司烟叶处处长杜坚和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经理李祖明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各基地单元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同时成立以墨江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黄云为组长的技术执行小组,督促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基地单元整体科技水平,提高烟叶质量满足工业企业原料需求。

(二)政策保障

(1)墨江县人民政府出台《墨江哈尼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9年烟叶生产收购考核奖惩办法的通知》。明确烤烟生产税金分成、考核奖惩办法及支出范畴。

通过政府协作,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技术的专业生产大户,进行土地流转、承包、承租、转包、互换等方式进行规模化种植。

县、乡政府从烟叶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煤炭、电力、烤房、技术扶持等项目补贴,实现烤烟生产再发展。

(2)根据市局(公司)2009年烤烟生产扶持政策,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印发《墨江县烟草专卖局2009年烟叶生产各项补贴的通知》,明确了烟叶生产扶持政策。

(3)建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机制,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烟叶生产造成的影响,切实维护烟农利益。一是建立完善防雹减灾技术体系,降低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二是进一步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工作体系,及时传送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信息。三是建立由政府、烟草部门和烟农共同出资的烟叶生产风险储备金制度(即政府1元/担+烟草3元/担+烟农1元/担),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为此,通过各工作组协作努力,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住有利时机,确保了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顺利实施。

(三)考核管理

为确保2009年墨江县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顺利推进,提高烟叶生产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县局(分公司)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基地单元建设工作中,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按照烟叶生产流程,县委、县政府和县烟草分公司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分阶段、分环节地对示范区进行严格检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局(分公司)目标考核。

(四)生产技术保障

紧紧围绕“深耕深翻高起垄,高茎壮苗深栽,适时揭膜促管理,适时封顶留足叶片”4项主要实用技术。在育苗环节,实行100%工场化漂浮育苗,商品化供苗,培育无毒无病高茎壮苗;在预整地环节,实行机耕、机耙、机理墒,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预整地水平;在中耕管理环节,及时浇施提苗肥,采用排灌措施,促进烟株早生快发,100%揭膜培土,中耕管理做到沟无积水、墒无杂草、顶无烟花,全面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在封顶环节,适时封顶留足叶片数,成熟采收专业化烘烤。与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工业企业合作,做好科技项目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水平。

(1)严格规范育苗管理,进一步加大“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推行力度,100%实施商品化育苗,严格要求各育苗专业户按照壮苗标准和育苗操作技术规程组织育苗,强化以控制苗龄为重点的育苗管理,加大培训、指导、检查和考核力度,确保壮苗率达到95%以上,增强烟苗抗逆性。

(2)实行科学平衡施肥。县局(分公司)紧紧围绕“生态、特色、优质”这一主线,合理采集土壤样品,根据土壤样品测试报告,结合烟株需肥特性、吸肥原理,制定科学施肥方案,实行施肥通知单制度;加强有机肥施用力度,严格要求并做到植烟地块每亩施用不少于600公斤充分腐熟农家肥。通过平衡施肥技术推进,提高了施肥水平,改良了土壤结构,为烤烟“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统一配药、同时用药的措施,对苗期、大田移栽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消毒,着重加强病毒性病害的预防工作,做到无病壮苗带药移栽,确保烟苗在进入大田移栽前不受病菌感染,全县烤烟病害发生率比往年大幅度下降。

(4)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打造烟叶生产人才基地,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把烟草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紧落实,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人才成长环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烟草技术人才培养格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技术水平、操作技能、服务水平,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工作高效”的科技队伍;实施新型烟农科技培训工程,提高烟农科技素质。

(五)完善烟叶收购管理,切实提升烟叶收购质量

为确实做好县局(分公司)2009年度烟叶交售工商交接工作,县局(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四要”良好作风,坚持“以合同为主线,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严把“三条红线”, 按照“三个提高”(即提高烟叶收购质量、提高烟叶收购管理水平、提高烟叶收购服务水平)和“四个确保”(即确保质量、确保规范、确保平稳、确保烟农收入水平)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部署,强管理、重服务,抓重点、严标准,按时按质按量做好了烟叶收购任务和工商交接准备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好烟叶收购各项工作。县局(分公司)于8月17日召开全县烟叶收购工作会议,成立了烟叶收购领导小组,并由烟叶管理科技术员分别挂钩联系各个烟站,形成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切实加强对烟叶收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二是坚持标准,强化管理。加强收购质检培训,县局(分公司)举行烟叶收购质检员培训两期160人次,在各烟叶收购站举行烟叶收购预检员培训八期142人次,通过“三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烟叶标样、统一工作流程)加大对站(点)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入户预检定级考核管理,完善全封闭密码收购管理,为烟叶收购创造良好的定级、评级环境;落实烟站《岗位责任制》、《经营责任制》、《收购调运考核管理制度》等,建立健全收购管理制度和廉政制度,坚持“四上墙一监督”,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规范制度、强化考核。县局(分公司)在做好烟叶收购工作的同时,由烟叶收购领导小组和烟叶收购质检小组对各个烟站收购各项工作进行巡回检查考核,对于收购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给予及时纠正整改。通过巡回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收购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各烟站等级合格率,使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达到省局、市局标准。

四是准确把握政策、合理调整决策。县局(分公司)领导及时掌握各个烟站收购进展情况,认真分析收购中的各个细节,科学准确的做出决策,确保全县烟叶收购进度、收购水平达到省局、市局公司的标准,同时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三条红线”范围之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