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论发展与学科范式

理论发展与学科范式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STS向公众传播必要的知识以激发公众参与判断过程的意识;反过来,空前热情的社会公众参与进一步激发了STS学科边界的不断扩展。传统意义上的STS研究领域被极大地扩展。对科学发展模式的STS研究表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科学技术知识的生成与传播也变得日益开放和多元化。

一、STS理论发展与学科范式

科学、技术、社会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虽然其中每一个领域早就有一系列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进行研究,却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事。”[22]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几百年间,经过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得到了世人的公认,社会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人们误以为只要依靠科学技术,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一个幸福美满的社会”。[23]因此,人们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科学技术上,而没有注意科学技术是如何作用于社会的。尽管20世纪上半叶,诸多有识之士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科学技术,并产生了相关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史、技术史、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但其目的仍不外乎更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促使其更好更快地发展,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在关联还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1938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出版了著名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书,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概念,并指出应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经验的研究。这是默顿从社会学和科学史的角度研究STS的开端,也成为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之作。此后,默顿陆续发表和出版了《科学的规范结构》、《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科学社会学》等论文和著作,确立了科学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与框架。默顿以及其后的巴伯、哈格斯特龙、斯托勒等人,逐步详细阐述、修改和重新解释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思想,形成了功能主义的科学社会学学派,并使其成为构成STS研究的重要分支学科,从而率先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他们把科学看成独立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等并列而置,共同构成社会整体。这一观点也是本书将科学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系统不可或缺的七大维度之一的基本出发点。

1939年,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在其名著《科学的社会功能》中,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教育、科学经费、科学交流、科学组织管理和科学发展规划都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科学和社会的繁荣昌盛都有赖于科学和社会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24]贝尔纳把科学看成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中的子系统。他认为科学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帮助科学自身的发展。贝尔纳把对科学的社会学分析置于社会大环境之中,通过科学与社会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学术界把贝尔纳对科学的研究称为“科学学”,尽管科学学并没有形成建制化的学科。[25]科学学对科学的社会性质、作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及对科学体系、管理、政策的探讨,形成了STS研究的科学学研究进路,并促使STS在社会学专业之外成为独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注:贝尔纳及其学派的研究是立足于社会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看法; STS则直接面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并没有特定的社会学立场)。

同一时期,控制论的创始人N.维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概念,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也先后论述和指出了应关注科学技术的双刃剑问题。“这一时期的STS研究主要是一些STS研究的先驱和学者个人的超前性理论预见,还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26]

20世纪6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首先,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否足够大,与科技本身先进与否的关系日益减小,更多地取决于此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否密切。更进一步说,是“该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否已经具备了彻底改造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条件”。[27]其次,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人类之前只看到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但陆续出现的一些全球性问题,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如何在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克服其负面效应,处理好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最后,没有人能够在现实中孤立存在,每个人都不得不与其他人、与自然界打交道。前者形成了人类社会,而后者就是人类所处的环境。两者都是科学和技术作用于人而形成的。

客观上看,STS并非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也不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而是围绕科学技术的各个社会侧面进行的综合性考察。STS是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纲领,是将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作为独立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图2.1定义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概念和STS学科的议题及研究对象。

图2.1中的“议题”言简意赅地说明了STS研究的目的,那就是判断在科学与技术的名义下所做出的任何决定是否正确(当然,这个判断是基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与传统学科相比,STS的多元化知识来源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源自多学科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储备,更源自其诞生时广泛的社会运动对科学技术问题的激烈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科学发展模式的探讨逐渐成为科技政策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STS向公众传播必要的知识以激发公众参与判断过程的意识;反过来,空前热情的社会公众参与进一步激发了STS学科边界的不断扩展。传统意义上的STS研究领域被极大地扩展。STS研究者越来越关注科技系统的各种新变化、新挑战,开始寻找新的研究进路和视域。

img3

图2.1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示意图

对科学发展模式的STS研究表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科学技术知识的生成与传播也变得日益开放和多元化。因此,对科学技术本身进行多维度、跨学科的研究,探寻其发展规律,只是STS研究的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把“议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合理的方法(例如构建恰当的框架或模型等),从“关系”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前者可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后者则是“社会的科学技术研究”。本书即是后者的体现与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