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行为科学从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以人际关系学派为标志。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向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发的。因此,行为科学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主要是激励理论,并形成了三大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侧重研究组织的设计、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以及领导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行为科学从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以人际关系学派为标志。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世界性会议上,正式将人际关系学派定名为行为科学。因此,行为科学真正的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行为科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它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后期行为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行为理论

个体行为理论是行为科学的主体内容。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向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发的。当人的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行为的驱动力,寻找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就会去从事某种活动并表现出一定的行为。个体行为理论主要围绕行为动机、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的研究,而人行为过程中又与如何激励关系甚密。因此,行为科学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主要是激励理论,并形成了三大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二)群体行为理论

由于人的行为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组织和群体中,在一定主管人员的领导和控制下表现出来的,因此它不仅与个体的行为基础有关,还与群体环境和组织环境有关。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组织是由群体构成的,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群体行为理论除了包括对正式群体(组织)与非正式群体(组织)的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等方面的继续探讨外,着重研究群体的相互作用,如群体的规范、群体的压力、从众行为、群体的凝聚力和士气、信息沟通和冲突,近年来又开始注重团队建设的问题。

(三)组织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侧重研究组织的设计、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以及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三大块,即领导特质论、领导风格论和领导权变论。近年来对组织环境的研究和组织变革的研究是组织行为研究的重点。组织文化以及跨文化研究,公共关系与CIS等的兴起体现了这方面研究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