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津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协同发展趋势

天津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协同发展趋势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外围空间沿轴线带状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从而避免城市巨型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城市发展的战略上,以实施海河战略为“龙头”,以发展区县经济为”两翼”,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促进天津经济的全面腾飞。在城市发展空间结构上,实施“西进东移,南北相连”战略,形成”两带双翼多中心”的生态型网络化空间布局结构。

7.1.3 天津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协同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河开发、城际交通等项目的启动,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向沿轴线发展的合理转变,并逐步形成“一带两核——以海河、京津方向为主轴线、中心城区和塘沽城区为主副核心的带状走廊型”的轴线发展形态[11](见图7-6)。这些空间发展主轴线包括海河水系、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心辐射交通干道和津滨轻轨快速铁路等。城市外围空间沿轴线带状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从而避免城市巨型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img89

图7-6 天津市域空间带状发展趋势

由于老城区内的空间复杂,组织混乱,整个城市的居住空间、商贸空间、工业空间和仓储空间交相混杂,最终导致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心城区外围空间界定明确,以“组团分散式”布局,空间使用性质基本是以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某一种城市功能为主,适当配备相应的附属设施用地。空间组团之间彼此有效分隔,一则有利于空间的有机发展,二则有利于未来功能空间的有效拓展。

虽然外围空间在空间上与城市核心区存在着距离的界限,但随着市区“三环十四射”道路骨架的建立,外环快速路改造,交通联系日益便捷,特别是九条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线路贯穿中心城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总长154千米,将外围空间与城区内部紧密相连,更是加强了与市郊的联系,并最终实现“1小时通达”的时空目标。外围空间与中心城区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通过建设风景园林区、旅游度假区、防护林带和湖泊水系等,进行有效分割。它们与横贯都市区的自然生态主廊道相连接,形成各种生态单元的空间载体,有利于优化整个区域的景观格局及生态结构。

从市域层面看,天津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按照户籍非农业人口计算,天津刚刚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而且在市域内部,城市化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中心城市首位度极高,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发达的“中心城市”和“落后的农村地区”并存,城乡矛盾、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天津的城市化发展,规划建设“双核心多中心网络化”城镇体系,目的在于提升滨海新区和县城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各级城镇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见图7-7)。

img90

图7-7 天津市域空间结构规划

资料来源: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双核心”是指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中心城区和港口职能突出的滨海新区核心区[12]。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仅仅局限于“工业基地”、“港口”,而没有从更高的层次来认识滨海新区的功能和作用,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集中在中心城区,扁担的两头处在不同的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滨海新区乃至天津的发展。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天津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滨海新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在未来天津乃至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的发展中滨海新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市域范围内将形成“双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多中心”是指远郊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县城),规划中的新城。大力发展区县经济关键在于发挥区县政府所在地(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区县城市化发展。目前,各个县城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其中,武清县城11万人,蓟县县城11万人,宝坻县城10万人,宁河县城8万人,静海县城8万人),在功能上,局限在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没有“分担”天津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职能,没有被纳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整体发展框架中,县城的建设基本属于地方政府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城的发展。“多中心”的发展思路就是为了改变当前的发展状况,把县城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根据各自的发展条件赋予相应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为县城的发展创造条件。

“网络化”是指通过综合交通体系和信息网络,将市域各级城镇有机联结,增强城镇之间、城镇和周边区域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产业、功能互补的城镇群(“葡萄串”)。从“极化”发展到“点轴”发展再到“网络化”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随着高速公路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为城市化发展进入网络时代创建了平台,将大大缩短城市化发展的周期。目前,天津还处于极化发展和点轴发展并存的发展阶段,城市之间的网络还很不健全,成为制约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因素。天津应加快高速公路和信息化网络建设,通过完善网络,进一步促进和加快城市化发展。

按照以上的发展思路,将市域城市划分为四级:都市区、新城、中心镇、一般镇。都市区即都市协调发展区,规划人口规模1000万~1100万人左右。在这个区域,削弱城镇等级观念,建立城市—区域一体化的观念,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地区作为一个大的城镇聚集区来发展,不再过分强调建立各区的城镇等级规模。新城指远郊五城区,包括武清城区、静海城区、宁河城区、宝坻城区、蓟县城区,规模分别在20万~50万人左右。通过新城建设带动和促进区县城市化发展,形成“反磁力”效应,控制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市过度集聚,抑制中心城区向外“摊大饼”。中心镇指达到5万人以上小城市规模的重点城镇,选择条件比较好的镇作为重点发展城镇,根据各自不同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密切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乡镇企业集中发展。通过发展增加商贸型、交通型、旅游型等职能特色突出的新型城镇。一般镇人口规模1万~3万人左右。近期在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同时,重点建设5个新城,尽快形成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引擎。

在城市发展的战略上,以实施海河战略为“龙头”,以发展区县经济为”两翼”,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促进天津经济的全面腾飞。在城市发展空间结构上,实施“西进东移,南北相连”战略,形成”两带双翼多中心”的生态型网络化空间布局结构。“两带”(津塘都市带和滨海经济带):落实大力发展海河经济和海洋经济的战略举措。其中津塘都市带东起天津港,西北达北京。这条带包括塘沽城区、东丽部分地区、津南部分地区、中心城区、北辰区和武清部分地区。该地区结合海河及京津塘高科技产业带,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物流业,逐步形成世界级加工制造业基地,其中中心城区和塘沽城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滨海经济带北到唐山、东北,南抵黄骅、山东,沿岸包括北部的汉沽区部分、中部的塘沽城区和临港工业区以及南部的大港部分地区,其功能主要结合地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其中北部发展精细化工和滨海旅游业;中部结合港口和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发展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业;南部建设石化基地。

“双翼”(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落实大力发展区县经济的战略举措。其中北部经济区,主要指蓟县和宝坻沿津蓟高速公路两侧重点地区,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发展旅游服务业、商贸和高新技术产业。南部经济区,指以静海城区为主,包括城区东部的产业园区和大邱庄镇,该地区以建设商贸物流、加工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

“多中心”:“两带”和“双翼”中的中心城区、塘沽城区以及次一级新城。构建“都市核心区+新城”的都市区格局,都市区由市内六区、新四区、滨海新区以及武清区、宁河县的部分地域组成,总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其中有相当面积的生态用地和控制建设用地。都市区形成“都市核心区+新城”的空间结构。

都市核心区为京津高速第二通道、112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津晋高速公路和天津港围合的范围,总用地面积约2200平方千米。都市核心区将是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心脏和动力源,也是集中体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形象的区域。借鉴国外大都市的经验,按照紧凑发展的原则,都市核心区内适宜的人口规模为800万~100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000平方千米(不包括港口、机场),生态总用地700平方千米。都市核心区分成三个部分:中心城区、塘沽城区、新都市区。中心城区作为“双核心”之一,以调整改造为主,提高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并根据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的要求进行城市空间布局的重构。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业、金融、贸易、咨询、高教等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都市型工业,建成区域性的知识经济中心。塘沽城区由塘沽区政府所在地、天津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四部分组成。塘沽城区是综合性城区而不是工业基地的观念,要整合塘沽城区各功能区,实现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和塘沽区的一体化发展,共同构筑城市核心。塘沽城区要以港口为龙头,以商贸、物流、金融、海洋旅游、制造业为主导,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对内对外高度开放的标志区以强化空间联系,构建国际化枢纽为目标的交通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