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运输组织的体制创新

运输组织的体制创新

时间:2022-11-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网运分离”明确政府对铁路基础设施应履行的职责和铁路企业对客货运输应承担的经济职责,明确界定各自的权责区,使铁路的基础性、公益性、企业性各归其位,企业目标各有其主,有利于彻底解决铁路政企不分问题。“网运分离”后,运输企业减轻了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负担,从而企业成本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2.6.3 运输组织的体制创新

1)体制创新概述

体制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同样,企业体制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紧密相连,体制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体制创新,就是要改变原有的企业体制,塑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新的微观基础,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体制创新为技术创新的持续涌现和对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制度保障。

在传统体制下,企业产权主体单一、产权界定不明晰。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的公有产权制度,全体人民共同所有,产权唯一的主体是国家,企业之间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等价交换关系。由此导致国有企业产权不完整、难以界定;资产封闭凝固,无法流动;产权模糊;资产增值积累乏力等等。所以要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既需要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更要下决心改革国有企业的一整套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产权制度,从根本上克服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同社会化大生产很不适应的矛盾。也就是要进行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我国运输体制的发展历史

1949年以前,中国运输发展十分缓慢。在动荡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下,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受制于其他因素的变化。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强占,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被分割,处于不同政治势力控制之下,全国统一的运输市场无法建立。虽然局部的运输市场内,运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市场规则,也利用了市场机制,但运输市场是分散的、脆弱的,很多情况下无法发挥作用。

建国初期,中国学习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否认市场和市场经济,建立了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运输业也实行高度的计划管理,运输活动不受价值规律市场调节的影响。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了规模宏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工程,逐步摆脱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从对高度统一计划管理模式弊端的认识,到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体制改革,按照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运输体制改革的实质也是要寻求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具体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之前,运输生产活动基本上是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与安排之下进行的,运输企业很少有自主权。各种运输方式中运输企业均以国营为主,政府直接参与运输企业的生产活动。改革开放后,随着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运输企业构成及运输投资主体逐渐实现多元化,政府对运价也逐步放松了管制。公路、水运和民航运输企业有了更多的运价制订和变动权力,铁路运输企业在一定范围内也可调整运价,可见市场作为价格水平的调节者已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同运输方式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开始注重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运输企业普遍开展了市场调查与研究,加强市场营销工作。不同运输方式竞争的结果是运输市场更加活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的各种行为更加接近市场的要求。

随着运输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运输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也不断深入,各种运输方式纷纷开展了企业改制活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重组导致了运输企业的框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运输市场的不断变化,运输企业的改革也会不断深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运输组织的一种体制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1)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成分,即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公司制度,即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产权明晰、权责关系明确、政企职责分开、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同时,现代企业制度是具有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3个方面: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即公司法人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即公司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即公司管理制度。

3)铁路运输体制创新

我国公路、水运市场化步伐相对来说要更快些。航运市场原来严格管制,由中央直属企业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有水大家行船”的口号,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与文件,逐步开放了航运市场。而铁路体制改革则相对滞后,正面临其他运输方式强有力的冲击与挑战。所以铁路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认真研究借鉴国际铁路体制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路情,重新调整政府与铁路企业之间的关系,按照政企分开、鼓励竞争、坚持市场化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

(1)铁路重组 铁路重组的目的就是有选择地摒弃铁路过去的行政模式、行为方式、企业结构和运营方式,使企业的资产组合和运营方式更加适应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标准。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是铁路重组的本质与核心,通过企业重组铁路要实现重新配置资源,并使企业的资产保值和增值。

铁路重组是铁路在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以至危机时的一种必然选择,是竞争性运输市场发展的本质要求,铁路重组将导致铁路自身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需要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很大风险的情况下予以研究和推行。重组的实质在于把变革的结果制度化,通过完善某种或某些制度形式实现变革的最终目标。

(2)“网运分离” “网运分离”(在欧洲国家又称为“上下分离”),实行铁路基础设施与列车运营分开,对运营者开放通路权是许多国家铁路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铁路在强化企业竞争机制,促进铁路企业按商业化原则进行生产和经营,重新认识和处理轮轨关系,提高铁路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一项体制创新。

通过“网运分离”明确政府对铁路基础设施应履行的职责和铁路企业对客货运输应承担的经济职责,明确界定各自的权责区,使铁路的基础性、公益性、企业性各归其位,企业目标各有其主,有利于彻底解决铁路政企不分问题。

“网运分离”后,运输企业减轻了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负担,从而企业成本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在减少了基础设施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后,铁路运输企业能够与公路等运输方式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增强铁路在运输市场的竞争能力。

“网运分离”后,由于路网由专门的公司来管理和经营,对所有的经营者开放,所以参与铁路运输的主体将会更多,而“网运分离”为开放通路权、线上运输竞争、特许权经营竞争、铁路建设、设备租赁和维修竞争等竞争形式提供了基本的体制保证。这样,开放铁路运输市场可以打破垄断经营格局,鼓励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

实现“网运分离”,铁路要构建若干个规模较大、实力相当、具有可竞争性的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和其他专业运输公司,这些公司直接从市场上获得收入,向路网公司支付使用费,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公平竞争。同时,在开放通路权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路网管理体制,大力促进跨区域运输经营,形成干线化、集约化的运输生产与营销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