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山水之间有乡愁

山水之间有乡愁

时间:2022-1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浙江乌镇,享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这一美誉,水就是乌镇最核心的灵魂所在。浙江治水之战分成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大战场。“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成为治水的路线图。五水共治人人有责,绿水青山人人共享。“五水共治”战役打响以来,浦江痛下决心,拆除违建水晶加工场所105万平方米,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1.94万户,转移流动人口9.8万人。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浙江乌镇,享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这一美誉,水就是乌镇最核心的灵魂所在。前些年,养殖业特别是养鸭是乌镇很多农户的主导产业,这给乌镇水环境带来了较重负担。2014年起,浙江全面铺开“五水共治”战略,消灭垃圾河,整治黑臭河,加固病库危堤。乌镇重点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大力拆除违建鸭舍,鸭舍面积锐减,一大批传统养殖户,选择自主转产转业,曾经鸭舍密布、臭气熏天的景象不复存在,水清岸绿,景色怡人古镇水乡重现。

浙江濒临东海,川泽四布,湖沼周行。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独特、气候条件复杂,浙江人世世代代必须面对在洪涝台风灾害中求生存、谋发展的现实,历来把治水视为头等大事。

面对错综复杂和发展变化的各种水问题,浙江治水与全国各地一样并非一劳永逸。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污染不期而至,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安全遭遇新挑战,人民群众对水有了新期盼,浙江也面临着新的水危机。

“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浙江水的问题。”浙江省的治水决心前所未有。

水,是流动的整体。治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浙江治水之战分成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大战场。“五水共治”是一盘棋,既要有共治之纲领,又要有破局之策略。“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成为治水的路线图。以治污水为突破口,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意见最大的黑河、臭河、垃圾河治理起。

在浙江大大小小的河流岸边,总能看到一块蓝色的牌子——“河长制”公示牌,上面清楚地标识河流的长度、深度等基本情况,以及河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河长制”不断推广,这样的公示牌也已经覆盖浙江全省。每一条河不但有了自己的“河长”,也有了自己的治病“方子”,浙江要求“一河一策,一抓到底”。

在这个战场上,水利、环保、建设是主力部队,广大老百姓是敏锐的侦察兵,新闻媒体是严格的监察员。“五水共治”走进校园,“五水共治”写入村规民约,各种“曝光台”“红黑榜”纷纷亮相。

在这个战场上,从“五水共治”到“吾水共治”,所有企事业单位职工,集体为“五水共治”捐款;本地企业家慷慨解囊,广大在外的浙商、华侨也投身家乡公益治水,仅温州市“五水共治”捐款就达5.4亿元。

在这个战场上,浙江坚持“两手发力”,用市场机制鼓励浙商回归投资治水项目。五水共治国债——“上虞交投五水债”受到投资者的热捧,3000万元规模债权一天内几近售罄。宁波北仑区有上百家企业涉足“五水共治”市场,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近10亿元……

五水共治人人有责,绿水青山人人共享。“五水共治”调动了全民参与治水的热情,形成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治水攻坚一年,浙江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130公里,河道沿线成为集防洪、治污、景观、休闲于一体的水生态风景线;完成133座病险水库、668公里海塘河堤加固和57万亩圩区整治,完成水利投资首次突破400亿元,“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造纸、印染、化工三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淘汰关停企业1134家,56个县大力开展治水行业整治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断显现……

在治水攻坚战的首个战场——“水晶之都”浦江折射出惊人的变化,过去的30年中,水晶产业是浦江县的第一富民产业,声名远扬。全县水晶加工厂和家庭作坊式企业一度达2万余家,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但“水晶之都”的水却不像水晶那样纯洁无瑕。水晶加工造成的污染,使浦江人民的“母亲河”浦阳江不停变换着“脸色”——绿色、黄色、黑色、粉色、乳白色……

“五水共治”战役打响以来,浦江痛下决心,拆除违建水晶加工场所105万平方米,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1.94万户,转移流动人口9.8万人。铁腕治水之下,昔日的垃圾河成了游泳池,国内现代化的水晶集聚园区建设快马加鞭,浦江电子商务总量上升到全省第三名,农家乐民宿经济高速增长……

池塘,这种比湖泊小的水体形态,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建造,亘古至今,在浙江乡村的水系统、水生态和水文化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星星点点的池塘,散布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犹如美丽乡村的明眸。在浙江常山县农村,大大小小的池塘有2000多座。这些美丽乡村的“眼睛”,很多不幸遭受过垃圾覆盖、生态破坏的磨难。乡人对池塘的依赖和尊重不如往昔,不少乡村池塘满目疮痍。

“五水共治”风生水起,这些池塘得到了垃圾清理、淤泥清运,塘边围起栏杆、设立绿化带,而后在池里种下荷花,村民可以走进塘中央的凉亭临水赏荷。“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乡村风景再次让人们趋之若鹜。“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处处池塘蛙”,宋人赵师秀的绝唱,再次在乡村唱响。

浙江的成功实践只是一个缩影,在治水的战场上江苏徐州也毫不逊色。

上百年的采煤塌陷区域,今天化腐朽为神奇。徐州市贾汪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潘安湖湿地建设。江苏省首创“四位一体”的塌陷地治理模式,既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提供样板,又为徐州增添了“城市之肾”。

岛屿层叠从湖面挺拔而出,点染着素净的水。远山青黛,一抹绿色横卧天边。登上湖边观景台,极目远眺,一幅幽深宁静的山水长卷铺展在面前。清澄的天边飘着几片云,晴空碧波之间错落有致地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水波涟涟,草木茵茵,小船荡漾,一行行翔舞的鸥鹭点缀天水间,让人顿生“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之感。

这就是徐州用最短的时间打造的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先行示范区、中国最美乡村湿地——潘安湖生态经济区的雏形。

沿着迂回的小路欣赏清澈的湖面,水中倒映着深邃的蓝天,水边的湿地长满了齐腰深的芦苇和蒲草,在温煦的夏风轻抚下舞动。倚着湖心亭的柱子,任湖风滑过脸庞,望着这如诗如画的情景,心早已深深地陶醉。

面对这眼前美景,谁又能想到,仅仅在一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野草丛生的滩涂和水塘。潘安湖的地下经过上百年煤炭开采,留下了方圆1.74万亩的塌陷地,致使村镇搬迁、良田废弃、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恰逢此时,省市提出复垦治理、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地的战略决策,变塌陷地为徐州独特的开发资源,变历史形成的负担为极具潜力的发展空间,变主城区周边的采煤塌陷地为将来的生态走廊,使其成为生态湿地或绿地,与城市西南部的云龙风景区形成环绕主城区的生态空间,成为创建全国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

“南有云龙湖,北有潘安湖!”这是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而实施的集“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全省首创的治理模式,既打造了全国采煤塌陷治理的里程碑式项目,又提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

由古返今,时光越千年。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返璞归真成为都市人的渴望,绿水青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天际,凭栏远眺这个南北兼容、湿地和湖泊结合、生态和自然和谐,具有独特北方田园风光特色的生态湿地,令人不由得想起《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南京市六合区,地处江淮分水岭,江河湖库齐全,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小库塘148个,也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近年来,六合区依托山水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大泉人家、长江渔村等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乡村。自2011年以来,小型农水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多个水利项目密集投放在大泉湖及其周边,改善了水生态,引来了观光客,大泉湖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湖面波光粼粼,杉林矗立水中,小岛曲径通幽的生态景区。

通过开展“水生态+美丽乡村”,每一处水库湖荡都成为一个风景宜人的旅游度假区。库容近1亿方的金牛湖水库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人工水库,也是南京的备用水源地。这里水生态“质”变,让老百姓感触最深。“这库里的水,舀起来就能喝!”

“水生态+美丽乡村”,还“+”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硕果。位于六合区横梁街道的林牧村,有一个东方红水库,库区原来就是一大片荒坡,杂草丛生。如今,畅通的沟渠闸站和路网吸引了投资者。南京绿航生态园依靠大水库,2000亩生态园灌溉排涝有保障,亩产千斤猕猴桃,亩均效益3万元!竹镇的富硒米基地、金牛湖的有机鱼……

水生态叠加城市建设,催生城市品质提升。滁河穿六合雄州城而过,原来是条臭水沟,如今垂柳依依、碧水荡漾,每天晚上河堤广场都是散步跳舞的市民,居住区、商业区加快向河边集聚。雄州街道是国家江北新区副中心,围绕穿城而过的滁河精心规划,每个标段都设置不同人文主题,打造开放式亲水河岸,造景观,聚人气,一个江北新区的“城市客厅”初具雏形。

“水生态+美丽乡村”,六合浇灌出最美“茉莉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