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浙江省全省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永嘉递交了鲜活的范本:有人、有山、有水、有历史,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4年永嘉计划将新增实施26个村庄整治。2013年以来,永嘉共完成“三改”约388万平方米、拆违约332万平方米。2014年1月至4月,永嘉全县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和门票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7%、44.6%和76.9%。2014年一季度,永嘉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浙商回归实到资金同比增长68.9%。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_2016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实践报告

包小娇 许文凯

洁净空气,田园风光,美丽乡村,令日渐富裕的中国人心驰神往。

永嘉,千年古县,文风鼎盛,山水如画,历史在这里从未被遗忘,古村落在这里正在美丽绽放。在浙江省全省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永嘉递交了鲜活的范本:有人、有山、有水、有历史,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2年以来,永嘉县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完成村庄整治574个,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14个、星级新农村471个,被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列入“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成为我省“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2014年永嘉计划将新增实施26个村庄整治。

一系列以古村落为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以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大生态旅游呼之欲出。

朴实勤劳的永嘉人,借“绿色”捧上了“金饭碗”,在洋溢着淳朴气息的土地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4年,笔者来到永嘉,走村落,聊家常,看变化……

一、千年水墨古村悠悠

永嘉,一直是温州的“历史博物馆”,浙南的天然“氧吧”。三百里楠溪江诗情画意,八百年古村落唐风宋韵。

漫步在岩头镇,“七星八斗”芙蓉村、“文房四宝”苍坡村、“耕读长廊”丽水街三个经典历史文化村落沿41省道串成一线。

一座座古老而沧桑的村落,星罗棋布地掩映于永嘉这个毓秀之地。眼前的苍坡古村,就是其中一家。

苍坡村内布局依“文房四宝”格局而建,整个布局蕴含着浓郁的“耕读文化”气息。“为确保原生态留存,我们采用原真性保护,分层分类开展扶正、防腐、防漏的整体修缮工作,加强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严密保护。”该村村主任李修青告诉笔者。

“村外建新村,村内搞整饬”,永嘉县出台了一系列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政策,鼓励古村落居民向城镇集聚;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就地取材”原则,整治景观、修旧房屋、挖掘特色,如旧还原历史、提升生活品质,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美丽风貌。

离开苍坡村,走进狮子岩,下日川村将典雅精致、整洁有序展现得淋漓尽致。永嘉县在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上,同样有高招。

“我们的脚底下,是一套现代化的一体式膜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全村的生活污水、旅游污水都集中在这里,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后,再进行绿化和农作物灌溉,让污水得以循环利用,污水不直排入江,又能保证楠溪江水质的纯净。”岩头镇镇长黄金锡说道。

“全村的生活污水和旅游污水都能处理了。”下日川村阿龙酒家老板周元龙高兴地说道。他再也不用为处理接待游客产生的污水发愁了。下日川村的污水处理改造提升工程,使当地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0吨/日,受益人口2000多人。

而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永嘉每个古村落都已配备。截至2014年中,永嘉县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农村卫生户厕改造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71%、93.41%和77.47%。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公路通村率和通电率均达100%。

2011年以来,一系列为保护整治生态环境为目的的行动在永嘉紧锣密鼓地展开。永嘉县坚持把“三改一拆” “五水共治”作为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上下联动,全力攻坚。2013年以来,永嘉共完成“三改”约388万平方米、拆违约332万平方米。

同时,永嘉投入资金近4.5亿元用于环境绿化,完成绿化面积约70072.6亩;投入6000多万元,改善了枫林、花坦、古庙、峙口、黄田、乌牛等6个高速路口景观绿化带设施;投入约7290万元,对苍坡村、岩头丽水街、下日川村等美丽乡村精品村进行立面改造、景观绿化、三线落地;等等。

二、绿色产业生机勃勃

沿着岩头镇丽水街一直往北,一条新开辟的商业街赫然映入眼帘,与周边美景交融相错,一动一静,丽水街展现着韵律之美。

“以前只会种田,现在自己的家就是店铺,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我们别提有多开心!”商业街商户刘女士激动地说。2013年,永嘉县耗时5个月、总投资近6000万元重新整治的丽水商业街正式迎客,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把“生态”作为特色,并放在“经济”之前,永嘉人一直在不断探索新型财富观,旅游产业成为永嘉发展的主导和支柱。

2014年1月至4月,永嘉全县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和门票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7%、44.6%和76.9%。计划到2016年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年旅游人数超过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亿元;到2021年,实现年旅游接待人数超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亿元,将楠溪江风景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和国际性度假胜地。

近年来,“农家乐”和“民宿”成了永嘉县旅游产业的“香饽饽”。位于石桅岩景区附近的岭上人家,外来游客络绎不绝。“每到周末,来自周边各地的游客,都喜欢吃我们自己养的本地鸡和玉米、土豆等没打过农药的新鲜农作物,每次还带回去一些土特产……”白云人家的老板金春友高兴地说。

2014年,全县拥有县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8个,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县级以上农家乐示范点26个,星级经营户140户。

思路变,天地宽,近年来,永嘉美丽乡村的美好前景,吸引各类资本纷至沓来。在2013年初的世界永商新春恳谈会上,现场签约14个招商引资项目,共计投资金额约135.1亿元,其中有7个是养生休闲旅游项目。短短2年,永嘉共签约了18个、总投资约140亿元的旅游项目,其中,总投资约46亿元的楠溪慢城、楠溪云岚养生度假村和楠溪江国际房车露营公园三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014年一季度,永嘉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浙商回归实到资金同比增长68.9%。

一张新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正如楠溪江风景旅游管委会主任王晓峰所言:“依托‘天生丽质’的生态资源,‘旅游’和‘经济’的两驾马车得以齐驱并进,‘山水灵韵、桃源楠溪’的美丽画卷即将精彩呈现。”

三、美好家园生生不息

“韶华催白发,光景改祝容。人生浮世,浑如萍梗逐西东……”远处传来悦耳歌声,循声觅去,软语婉转唱出了百转千肠的悠悠古韵。远近闻名的应界坑村歌唱者麻福地告诉笔者:“我平时最喜欢唱戏,现在大家生活富裕了,有时间就在台上嚷嚷嗓子,逗逗乐子,生活过得非常开心。”

永嘉是南戏的发源地。古时,每个村落宗祠里面都有戏台,逢年过节演戏、看戏,形成了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气息。2013年,永嘉县投入约1.84亿元,着力打造“六个一”工程,开工建设了一批文化展馆、特色酒店、民宿等,充分展现了楠溪江的耕读、宗族、乡土建筑、红色、昆曲等传统文化,并利用古祠堂、古民居等现有资源,开工建设楠溪江文化园,通过庙会、武术节、旅游文化节、永嘉板凳龙、拔马灯节等活动,传承与发扬永嘉民间文化。

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永嘉启动30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扎实开展系列文明创建,创成县级以上文明村454个,其中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村92个;2013年,建成小康体育村16个。

乘着建设“美丽乡村”东风,永嘉人过着美好生活。如今的永嘉,一幢幢漂亮别致的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平坦洁净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蜿蜒如练……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以最美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

“这里山清水秀,日子过得美滋滋!”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村民陈建新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每到周末,他就带着孩子接受“耕读文化”教育,在耕读中徜徉,孝道在耕读中被传承,爱老敬老之风牢记心间。

在芙蓉村虽仅逗留片刻,但记者却已感受到永嘉人的淳朴民风。卖烤红薯的郑大妈,热情地拿出一兜烤好的红薯送过来,眉开眼笑地说:“以后常来永嘉做客,想呼吸新鲜空气了,想吃山味了,找我们啊。”

天色将晚,带着满满地欣喜,记者准备离开这美丽的山村返回城市。回首满山翠绿,幽婉的南戏依旧萦绕耳边。那些久居都市的人们,在这样美丽的乡村,倘有一缕乡情相牵,何人不起故园情?

(原载于《浙江日报》2014年6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