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望儿山亲母情

望儿山亲母情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园南部是望儿山。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儿子赴京应试,与母依依惜别。母亲化为石人伫立在山顶,此山遂成为望儿山。公园这种布局,与望儿山公园主题违背,也破坏了以母爱亲情为主的景观。望儿山塔身北面山下建有“慈母馆”,1994年春天由群众集资兴建。雕像两边有黑色大理石墙,刻有望儿山文配图的传说,孟母教子和岳母刺字的图像。

望儿山亲母情

山不在高,因史而名,望儿山让我感受古今母爱的亲情。

2001年7月8日为辽宁营口港务局作完世贸组织学术报告后,在党校副校长陪同下,前往30多公里的熊岳县,游览望儿山公园。

公园南部是望儿山。相传,古时,此山南部是大海。山北有一户贫苦的渔民,丈夫出海捕鱼遇难,妻子发誓要使儿子知书成人,就日间耕作晚上纺织,帮助儿子读书。儿子孝顺而且勤快。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儿子赴京应试,与母依依惜别。乘船渡海时,海风突然刮起,浊浪淘天,船沉没前,儿子仰天呼母:尽孝无日。母亲在家盼儿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登山望儿。母亲化为石人伫立在山顶,此山遂成为望儿山。

县里以此山为中心建成公园,母爱是公园的主题。1994年以来,国家、省市在此公园连续举行母亲节大会,弘扬伟大的母爱,为在世的母亲献上一片真情和一番祝福;为谢世的母亲寄托一份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望儿山为石山,高不到200米,在周围平原的衬托下,却显得挺拔、险要。山体由灰积岩石构成,不长树,只在石缝处长些杂草。因山体陡峭,从山脚到山顶凿出石阶,修有红色铁链护栏。山有两峰,南峰高,北峰低,中间为谷。北峰顶部有山泉从山洞内流出,像条白练伏山体而下,在山根汇成母惠池。南峰顶部有明朝建成的砖塔,高约五米,塔身由青灰色砖建成,塔身基本完好,但砖上面刻满了“ ×××到此一游”的字样。在塔身中部,竟然还有韩文和日文书就的名字。从远处看塔,形似盼儿归来的母亲。在塔基处向南望去,绿油油的庄稼、果园、村落、公路历历在目,已见不到海。在公园北部的小广场四周,排列着以母爱为题的雕像。

在公园一座小山丘上还建有古铜色的大弥勒佛像。对他在此处的出现,我有些惊愕。公园这种布局,与望儿山公园主题违背,也破坏了以母爱亲情为主的景观。

望儿山塔身北面山下建有“慈母馆”,1994年春天由群众集资兴建。“慈母馆”的馆名为国务委员陈慕华的手笔。馆四周外墙为黑色大理石,左边刻有“二十四孝图”,右面写着集资建馆的缘由和集资者的姓名。馆内大厅正中端坐一尊白色大理石雕的母像,是望儿母亲的艺术再现。像上方书有“母爱至上”,前面香炉内有香点燃。雕像两边有黑色大理石墙,刻有望儿山文配图的传说,孟母教子和岳母刺字的图像。馆内四周的黑色大理石墙面上,雕刻有中国古今受人称颂的杰出母亲象。古代有蔡文姬、王昭君、黄道婆、文成公主、李清照、梁红玉等;近代有秋瑾、宋庆龄、杨开慧、邓颖超、蔡畅等。

在望儿母雕像后面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毛泽东1919年写下的《祭母文》。读后,感人肺腑,特记如后。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我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节,待许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致,原来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擘理分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待遇戚理;

不染一尘,身心表理。五德荧荧,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呼从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其亲。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速。

至于所恨,必补遗缺。念慈所慈,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蔼。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唯挚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心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从馆内购到毛泽东《祭母文》小册子,上面还有他为祭奠母亲写的两副挽联

其一是: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其二是:春风南岸留辉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2001年7月1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