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看得见的手术

看得见的手术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先天心内畸形早期是无法治愈的,直到出现了心脏直视手术技术。心脏直视手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手段,是借助低温麻醉或体外循环,打开心脏进行心内畸形纠正达到治疗的目的。1957年1月,梁其琛首次在低温麻醉下施行的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直视切开手术获得成功,这是我国心内直视手术的开端。同年,梁其琛因“低温麻醉下阻断血流肺动脉狭窄心内直视手术”的研究获上海市特别科技成果奖。

看得见的心脏 看得见的手术
——梁其琛与我国首例心脏直视手术

一、心脏直视手术是什么

在普通民众眼中,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非常娇贵的,经常用来形容一些事物的关键部位或者形容一件事情的关键所在,中心、核心、重心等词都是由心脏的重要地位而来。不要说打开心脏做手术,即便是在体外稍重地碰一下心脏部位都会引起不适。

其实,即使在外科界,早期心脏手术也一直是个禁区。一些先天心内畸形早期是无法治愈的,直到出现了心脏直视手术技术。

心脏直视手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手段,是借助低温麻醉或体外循环,打开心脏进行心内畸形纠正达到治疗的目的。心脏直视手术的开展,结束了过去心内畸形不能治疗的历史,使心脏病患者得到了治疗。

二、1957年前我国的心脏手术进展状况

血管外科是外科领域中新兴的学科,国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才逐步发展起来,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尚处于萌芽状态。1944年10月,吴英恺教授在重庆为一个18岁动脉导管未闭的女病人做了动脉导管结扎手术,并获得了成功。1947年,吴英恺教授又开展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他是我国心血管外科的先驱,这也是我国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开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心血管外科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4年2月,兰锡纯首先在国内施行的二尖瓣狭窄闭式交界分离术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心脏外科由心外手术进入心内闭式手术阶段,从而推动了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

这时候,下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就是心脏直视手术,这也是心脏外科技术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过了这一关,才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1953年,国外已有人在世界上首次使用体外循环技术,并成功地完成了一例心脏直视手术。

中国的第一人会是谁呢?

梁其琛。

三、我国心脏直视手术第一人——梁其琛

梁其琛(1908—2001),男,广东惠阳人,1932年获齐鲁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至1947年分别在齐鲁大学医院、威海卫公立医院等医院任职。1947年7月至1949年1月到美国进修肺科、胸外科。回国后自1950年起,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任职。

梁其琛长期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工作,1953年率先开展了“十字内翻式胸廓改形治疗肺结核病”,1955年开展“肺动脉瓣狭窄经心室作瓣膜扩大术”等新术式。

1957年1月,梁其琛首次在低温麻醉下施行的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直视切开手术获得成功,这是我国心内直视手术的开端。同年,梁其琛因“低温麻醉下阻断血流肺动脉狭窄心内直视手术”的研究获上海市特别科技成果奖。

四、后来

梁其琛心脏直视手术成功后,低温直视手术在全国逐步推广。

与此同时,胸内大血管手术也有了相应的发展,1956年,顾恺时等人与上海纺织研究院协作研制成无缝塑料纤维人造血管,并用于主动脉瘤切除移植手术,取得了成功。1960年12月,李迎汉等人在国内首先施行的全主动脉弓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也成功了;1961年,侯幼临在低温麻醉下施行了全主动脉弓移植术,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外科领域中开始应用国产人工代用品施行复杂的大血管移植手术。

1958年6月,苏鸿熙在国内首先应用体外循环,施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取得成功,我国心脏外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心内直视手术向安全的阶段过渡,推动了各种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

梁其琛和王一山一手创立了上海仁济医院心胸外科,这里也成为国内最早的硕士、博士授予点之一,后来又拥有了兰锡纯、冯卓荣、叶椿秀、朱洪生等国内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这些老专家都为中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的上海仁济医院心胸外科是上海市最早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单位之一。20世纪80年代就率先在上海市开展冠脉搭桥术,是全国最早进行瓣膜手术的中心之一,也是上海大血管手术中心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