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论述

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论述

时间:2022-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指“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原本同艺术美学密不可分,因此建筑学本身就有艺术美学的内涵。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观赏价值上。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下面就建筑的美学规律进行简单的说明:任何艺术上的感觉都必须具有统一性,在建筑中,为了满足使用目的,必然导致形式上的多样性。一个建筑物的所有局部必须“说”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类似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不仅仅只满足于建筑的功能性,还对建筑的美感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意义、内容、规律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加深了对建筑美学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学规律

1 前言

住房不仅是人们的栖息场所,还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近年来建筑行业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美学也不断重视。建筑美学不是毫无章法的,它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请随笔者一起来探讨。

2 建筑美学的意义和内容

2.1 建筑美学的意义

美学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艺术哲学。建筑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指“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原本同艺术美学密不可分,因此建筑学本身就有艺术美学的内涵。建筑的美学是相对具体的,但由于建筑是庞大的物品,人在建筑中品味的内容也是很多的,有时一块材料的色彩、质感、形式能产生美感,有时一种结构形式也能产生美感,有时一个空间形态也能产生美感,有时立面构图能产生美感,有时一种构造也能产生美感,有时整体形式能产生美感,建筑的内容也能产生美感,有时建筑外部虚空能产生美感,有时由于对力的表现也能产生美。建筑的美感是由建筑外部边缘开始,对整体形式风格和性格的审美到内部、到局部、到细部。这些通过形式所承载的对人真善的意义象征,从而给人以超功利、超世俗的、人文的、理想的联想升华,给人以自由、解放、天堂般的感受而产生美的快感。

形式美是构成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它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只有通过形式才能使其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为人感知。形式美是从美的形式发展而来的,已经脱离了美的内容,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色彩、线条、形体等形式因素所具有的,那种被高度概括化、抽象化了的美。古城苏州在地域性民族建筑的探索中,仍然将传统建筑的某些元素,诸如对粉墙黛瓦的样式进行抽象化,附着在现代建筑样式中,使其表现出某种历史传承的文脉,并寻求于新的形式。

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观赏价值上。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环境既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及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可见,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2 具体内容

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宜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融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文化自己的美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结合的建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建筑之美在于其随意之处竟显精致,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艺术创作。

无论是拼贴,是变异,是残缺,是奇险,都是当代建筑设计中的“非和谐”意识引人注目的一种倾向。例如,后现代主义建筑将拼贴正式引入建筑创作中,矶崎新的筑波中心是典型例子。它将历史上和当代的烈度、罗曼诺、米开朗基罗、穆尔、霍来因等很多人的片断从原来的文脉中撕拉出来,进行了转换和拼贴,构成了一个相互撞击的新系统,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这是20世纪艺术和建筑发展中,最鲜明的有益于以往时代的特征。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师的梦想成为可能,艺术的作用表现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使生活爆满,从感性上体验自然和人生的韵律和诗意。这时候的建筑界逐渐形成了以“反形式美学”、“高技美学”、“生态美学”和“可维持发展的美学”为代表的新兴建筑美学体系。总之,孕育着一个文化背景的建筑,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建筑,可以折射出所处环境。

3 建筑的美学规律

建筑的美学规律,主要表现在符合几个规律的整体形态,符合力学规律的构图形式,各类材料恰当的使用和配合,以及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色彩、质感的适当处理等。这不仅体现在建筑外表形式上的观赏性,而且各种不同的材料以对称、协调均衡等形式构成的空间关系,能够表现出它的内在美,并且发挥其实用功能,突显该建筑的内容或用途。下面就建筑的美学规律进行简单的说明:

3.1 统一

任何艺术上的感觉都必须具有统一性,在建筑中,为了满足使用目的,必然导致形式上的多样性。在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最常犯的通病就是缺乏统一,但把这些难免的多样性组成引人入胜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

3.1.1 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

任何简单的容易被人们辨认的几何形体都具有一种必然的统一。有两个主要手段:第一,通过次要部位对主要部位的从属关系,如较小部位从属于较重要和占支配地位的部位、低处对高处的从属;第二,运用形状的协调,形状和尺寸的协调可以贯彻到建筑物最小的细部中去,这是使建筑物内外变成统一构图中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3.1.2 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

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常包括有主要部分和从属部分,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则建筑必然显得平淡、松散,缺乏统一性。在外形设计中,恰当地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形成主从分明、以次衬主,就可以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3.1.3 运用色彩获得统一

这可能是在有些情况下得到统一和协调的唯一方法。其中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新老建筑,风格不同,若采用相同材料,就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统一感。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也能产生一种戏剧性的统一效果,但要强调的是对比应该是重点点缀,而不要导致对比色彩或材料之间在趣味上发生矛盾。

3.1.4 表情的协调

一个建筑物的所有局部必须“说”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类似问题。如果整个建筑采用的是同一类型的结构体系,让结构的外观支配建筑的外观,这样就可做到协调。另外,由于建筑的性格往往是由建筑所承担的功能所决定,因此,功能表现方面的统一也能起到协调的效果。

3.2 均衡稳定

作为人们栖息的住所,房屋建筑的稳定性是最受关注的。那么体现在美学规律中,均衡与稳定也是房屋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设计重点。一般来讲,房屋建筑的大小、高低、色彩、材料质感以及结构设计的虚实变化等方面存在不同,其所体现出来的轻重感与稳定感就会有很大差异。如使房屋的底部为白色,而上半部若为黑色,就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使整座建筑都显得不够均衡稳定。

3.2.1 均衡

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要使建筑形态呈现均衡的感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房屋建筑的对称性,这样就能够使建筑的前后左右都有相同的结构和布局,达到良好的均衡感。而目前很多建筑师并不愿意采用过于单调的对称结构设计方式,而是采用不对称或不规则的设计手法来设计建筑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运用杠杆原理,将建筑的重心设定为某一点,一般都是将大物体作为重心,再以此为均衡中心点,以实现建筑整体的均衡。

3.2.2 稳定

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一般说来上面小,下面大,由底部向上逐层缩小的手法易获得稳定感。近代建造了不少底层架空的建筑,利用悬臂结构的特性,粗糙材料的质感和浓郁的色彩加强底层的厚重感,同样达到稳定的效果。

3.3 比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在建筑物和它的各个局部里,当发现所有的主要尺寸中间都有相同的比时,好的比例就产生了。比例有简单的基数比,如1/1,1/2,2/3等,还有动态比例,如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比,从单独正方形发展而来相互关联的矩形系列(产生黄金分割点),这些比例关系常常会有助于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

3.4 韵律

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关系。在建筑中,这种重复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等等。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韵律也是任何一系列大体上并不连贯的感受获得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在建筑物中,有许多韵律形式是特别重要的。比如窗、门、柱、墙面等的形状的重复,柱间或跨距的尺寸重复等。建筑中的韵律,并不局限于立面构图和室内细部处理,内部空间中韵律甚至更加重要。在复杂建筑物中,大和小、宽和窄、横排的房间和纵列的走廊等空间变化和渐变的韵律相交替,创造出一种有秩序的变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伟大的和纪念性建筑才具有的那种感染力。

3.5 布局

建筑学不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时间艺术。结构的序列、功能的序列和审美的序列,每个序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尾,建筑的序列在入口处自然而然地开始,也自然而然地引向某种规定的结束。规则的序列,产生一种庄重、爽直、明确的印象,而且强调高潮,它必然引起一种感官的感受,规则序列最适合用来建造社团、宗教团体、政府部门或人群云集的大型、庄严的建筑物。不规则的序列充满了流动和各种运动的感受,能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造成外观上使人惊诧的一些部位,比规则的序列更有个性,不规则序列适合住宅、俱乐部、娱乐、商业中心建筑等。

4 建筑的美学体现

4.1 空间表达

老子在所著的《道德经》中提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对空间提出了描述,说出了建筑空间为人服务的根本。空间除了可以摆放物件,供人活动以外,为使前、后、左、右、上、下各房间连续起来,通过导向和序列可以创造出层层推进的艺术效果。使人在其中游走犹如欣赏乐曲的乐章一样,感受到序曲、渐进、跌宕、高潮、尾声等,通过处理上下空间的贯穿,使人会有空灵与贯通的感受。在建筑里穿行让人体会感到张弛收放,跌宕起伏,产生人与建筑的对话,如德国大文豪歌德看见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时,赞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4.2 造型表达

建筑造型传递建筑的性格,同时影响到用户和公众对它的感知。在建筑形体和立面设计中,要根据建筑功能和象征意义同周边环境联系起来进行考虑和构思,一般遵循统一、变化、对称、均衡、韵律、比例和尺度等美学原则。大的原则是统一中求对比,对比中找变化,抓住点、线、面、体各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服务于表达主题。像庙宇、公安、法院、检察院等严谨庄重的建筑一般要使各元素在中轴线上呈对称形式,给人一种稳定庄严的美感。幼儿园设计中要采用各元素的对比,让小朋友在其中感觉到活泼愉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3 色彩表达

色彩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使建筑表现出丰富的个性特征。建筑设计中选配色彩时首先要视建筑物的性质而定,其次是考虑光线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再次是处理好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冷暖之间的关系。配色时按建筑的象征意义和空间的使用性质采用同种色、邻近色、对比色进行搭配,遵守协调统一的原则。选配色彩时要注意同种色彩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像严肃理性的场所采用纯度和明度相对低的色彩作为主色调,通常采用同种色和邻近色对比。医疗机构建筑色彩的选配以高明度的冷色调为主,能让医患人员感觉干净和轻松,确保医疗操作的高准确率。活跃的娱乐空间可采用强对比配色方式。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建筑的色彩选配上要注意避免轻浮和花哨,让人产生不信赖感。

4.4 质感和细节

材料的质地会给建筑产生坚固、灵巧、硬朗、柔软、精致、粗犷、冷暖等感觉。在建筑选材上除了要考虑材料的施工难易程度、耐久性、保温隔热等因素以外,重点还要考虑不同材料的质地给人们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粗糙的素混凝土可以产生粗犷和厚重的感觉,钢结构和玻璃幕墙会产生科技与理性感,悬索结构会产生灵巧感。材质的选择也要讲究统一的原则,应以1~2种作为主要的统领性材料,再配以其它的材料作为点缀,切不可无节制地选择各类材料进行无序搭配。

5 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美学的超越

分形作为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提出,是因为分形反映了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相似的规律。分形图可以体现出许多传统美学的标准,如平衡、和谐、对称等。但是,分形绝不是传统形式美的翻版,它是对传统形式美的发展、突破和超越。

5.1 对称的突破

最具特色的一个突破是对称的突破,分形图形的对称既不是左右对称,也不是上下对称或中心对称,而是一种局部和更大的局部、或者是局部和整体的对称。它具有无限精细的结构层次,而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局部都保持着整体的基本形,或者说它的每一个更大的局部或整体都是对更微小的局部的放大,以此获得整个图形的和谐和均衡。

5.2 研究不光滑和不规则的几何形体

传统的建筑形式美强调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获得明确和肯定的效果,而分形是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不规则事物的一种数学抽象,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非线性系统中出现的不光滑和不规则的几何形体。因而在分形图中更多的是分叉、缠绕、突出、不规则的边缘和丰富的变换,它给我们一种纯真的追求野性的美感,一种未开化的、未驯养过的天然情趣。从分形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狂野的有序美,就像在辽阔的草原上由牧人驱赶着的狂奔的马群,这样的美感是传统的形式美所无法给予的。

5.3画面感增强

由于分形图形包含着精细的层层嵌套体系,因而画面十分丰富,常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给人以启迪和联想,能充分发挥人的想象能力。当从不同的尺度和远近距离观看,甚至不同的时间观看,都能发现它的构造单元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感受。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相关工作者和设计人员对建筑美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的城市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注:原文发表在2014年第9期《房地产导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