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城市形态研究

国内城市形态研究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城市形态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也是围绕个别城市展开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地理学界就曾经对无锡、成都、重庆、北京、南京等城市进行过具体的城市地理学研究,其中也涉及一些城市形态的问题,但从未见过对城市形态的专门研究成果。19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城市形态的实证研究愈加丰富,这些成果多集中于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研究等方面。

2.1.2 国内城市形态研究

我国的城市形态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也是围绕个别城市展开的(申维丞,1986)。早在20世纪30年代,地理学界就曾经对无锡、成都、重庆、北京、南京等城市进行过具体的城市地理学研究,其中也涉及一些城市形态的问题,但从未见过对城市形态的专门研究成果(武进,1990)。1980年代初,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开始兴起。19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经历了外向的快速扩展和内部结构的频繁重组,大量研究成果相继涌现,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提高和扩展。在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中,武进博士(1990)探讨了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胡俊博士(1995)进行了关于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的开创性研究,田宝江博士对国内外城市空间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许学强教授对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城市空间研究进行了经典概述,顾朝林教授等(2000)建立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剖析了城市增长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张京祥博士(2000)对有关城市群体空间形态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孙施文博士和张兵博士(1998)对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唐子来博士、吴志强博士对有关城市空间发展开展了理论性与实证性研究,齐康教授(1997)和段进教授(1999)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形态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刘捷博士(2004)和王富臣博士(2005)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城市形态整合和城市形态完整性的理论与方法。

19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城市形态的实证研究愈加丰富,这些成果多集中于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研究等方面。主要的实证区域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如上海(孙金楼,1989;李亚明,1999;张尚武,2000;陶松龄等,2001;王铮等,2001;赵晶等,2004;陈蔚镇,2005)、北京(冯健等,2003;陈超萃,2003)、广州(周霞,1999;郑静,2000;王媛等,2002;陈建华,2003;彭小雷,2003)、杭州(冯健,2002a;冯健等,2002b;冯健,2003)、南京(崔功豪等,1990;韩晶,1998;何流等,2000;陈爽等,2004;王成新等,2004)、沈阳(王冠木等,2004)、大连(孙晖等,2002;李金林,2004;董伟,2004)、苏州(相秉军等,2000;陈泳,2002;陈泳,2003)、无锡(杨山等,2001;曹炳汝等,2003)、常熟(王建国,1996)、厦门(周维钧,1993)、宁波(李加林,1997)、深圳(赵燕菁)、青岛(赵建军,2004)、济南(张润武等,2002)、连云港(宁森,1992;张莉,2001)、北海(疏良仁,1995、1997)等;20世纪末,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近年来西部地区有关城市形态研究逐渐增多,如重庆(易峥,陈华宁,1999;徐煜辉,2000)、桂林(郭建琳,2003;林哲,2004)、乌鲁木齐(黄骊,1999)、西安等。而中部地区有关研究相对缺乏,只是在近年来逐步得到重视,如石家庄(朱福林等,1995;肖捷颖,2003)、太原(王青,2002)、武汉(张永强,2001;李江等,2004;罗名海,2004)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