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方高校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的培育

地方高校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的培育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国设有的近240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中,绝大多数是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后新增设的,且以地方高校为主体。这些专业即使不进入国家和省、市的“特色专业”计划,也要接受专业的评估,所以普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专业特色的培育问题。准确的定位是专业形成特色的前提。实现特色专业培育总的突破口应该放在学科和科研方面,再通过学科和科研带动教学的突破。

地方高校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的培育[1]

李东升,郭天太

(中国计量学院,杭州310018)

1 研究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在教高[2007]1号文件所提“质量工程”中提出,要在全国择优重点建设3 0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与此要求相呼应,各省、市还要评选出远大于这个数量的重点专业。在全国设有的近240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中,绝大多数是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后新增设的,且以地方高校为主体。这些专业即使不进入国家和省、市的“特色专业”计划,也要接受专业的评估,所以普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专业特色的培育问题。但这些专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多重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普遍存在着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办学条件不够充分、师资力量不够强等问题,另一方面受所在学校办学效益要求的制约,将招生规模扩得很大,使办学状态向恶性循环的临界状态滑移;一方面要面临严酷的校际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尽力争取校内资源,以免在校内竞争中被边缘化,稍有不慎就易进入恶性循环状态。针对这样一个又是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作者以所在专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5年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期研究效果。本文是在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地方高校如何精心培育专业优势特色的问题与本专业学者进行交流与探讨。

1 专业特色及特色培育的核心内容

1.1 专业特色的实质

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所谓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是有标志性成果、被国内外同行普遍认同的独特之处,是其独特个性的外在体现。也就是说,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来迎合社会需求,彰显自我优势,使所培养人才在社会适应性方面达到领先水平,以此换取社会的赞誉和欢迎。

专业特色的本质是各个专业在办学实践中根据自身的具体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行业背景等因素而形成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2 专业特色培育的核心内容

①准确定位。准确的定位是专业形成特色的前提。专业只有在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培养需求,并培养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才能够形成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有自己的个性的专业特色。

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培养。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其质量直接决定了专业建设的质量。具有一批科研方向明确、专业知识扎实、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形成专业特色的基本条件。学生是专业培养的“产品”,但同时也是专业建设的参与者,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社会对专业特色的认同。

③优势凸显。专业根据自己的定位,就可以形成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从而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④特色凝练。专业特色的形成并不是一条单行线,而是一个不断反馈和调整的动态过程。专业必须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及时调整专业建设中不够完善的一些地方,通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探索,凝练出自己所特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专业特色。

2 研究方案分析

2.1 发展策略的研究

为避免盲目性,我们认为宜将专业发展策略研究放在首位,在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在工作实践中除按规划执行外,还要定期补充修改规划。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所谓发展策略就是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确定出优先发展的项目的次序。可把整个专业的发展确定为一个建设项目,下设若干个子项目,例如设有学科建设、科研、师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素质拓展、学生工作等子项目。建设经费采取多方筹集的方式落实。经验告诉我们,这个项目是关系到专业未来生存的大问题,不论是否得到政府和学校的资助,都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基层行政手段强制推进与倡导奉献精神结合

专业的负责人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对课题负责人的确定至关重要,由于课题并不是在务虚的层面上,还涉及很多务实的事,比如争取各种资源等,因此,课题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行政职权和影响力。如由学科带头人来担任课题负责人,就要考虑赋予该负责人一定的行政职权。否则,即使方案再先进也难以将课题开展下去,因为课题实施中始终涉及人力、物力、财力和实验室整合等问题,而没有行政职权就无法进行资源的整合,所有改革也将无法彻底实现。因此,要把课题开展作为具有官方性质的事来抓,用行政手段进行推进,使课题启动起来。另外,专业建设属于奉献类工作,负责人即使具备上述条件,但缺乏奉献精神也难以完成任务。因此,要全力对负责人给予理解和支持,这样,有助于在短期内完成教学团队的组建任务。

2.宏观发展战略的制定

地方高校通常是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这样的大学中本科教学的任务通常都非常繁重,要快速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学科、教学、科研一把抓的模式。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发展战略。

①国内调研与准确定位。先要对全国的同专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调研,重点调研重点大学的情况。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对自己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位置和状态进行确切的判断,这样做有利于对未来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

②科学确定各子项目的优先发展次序。按时间顺序、分阶段集中有限力量重点发展某子项目。要使专业进入良性循环,必须先从师资队伍开始。于是,我们采取了这样的次序:师资→学科→科研→实践基地→教学→专业建设。注意,这样的次序不等于只干一件事,而是干好一件事,作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来。另外,我们并不是一下子直接扑到专业建设上去,而是做好铺垫后,让专业一鼓作气达到预想的高度。

3.以科研和学科发展作为突破口

实现特色专业培育总的突破口应该放在学科和科研方面,再通过学科和科研带动教学的突破。学科的突破口在学科点的建设方面,科研的突破口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教学的突破口在课程和教材方面。只有找准突破口,才能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转变。

2.2 研究方案的确定

1.研究目标

一般不宜把工作目标定得过于宏大,应在考虑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量力而行。比如说通过第一期的项目研究及实施可以先使本专业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再谋求下一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发展路径,不提倡脱离实际的所谓大幅度跨越

2.方案制定策略

①科学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原则。在现有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应在诸多需要发展的项目中确定出需要优先发展的项目的次序,一段时间(如1年)内目标单一化,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比如,在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次序上要优先发展学科,待学科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再重点发展专业,由学科带动专业发展。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优先考虑人才引进。在引进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成员方面优先考虑学科带头人的引进。有了这些优先发展的项目次序,可使错综复杂的学科建设变得简化而有序。

②避开强势原则。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要避开那些在我国已形成强势的研究方向,这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及劣势竞争,另一方面可减少无用功。根据学科实际情况动员骨干成员积极选择一些现在还尚未引起广泛重视而又具有光明前景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所谓的“小趋势”,集中人力物力开展研究,力争在3~5年内形成优势方向。这要求有足够的预见性,同时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③突出自身优势原则。突出自身优势是指努力找到自己现在已经存在的优势,比如行业优势和区域优势。作者所在学科依托计量、测试、质检行业,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所在的区域是长三角腹地,经济发达,对计量测试技术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作者所在学科也是浙江省重点学科。这些优势要靠自己去挖掘。

④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原则。这是指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如作者所在的浙江省和所在学校就有很多优惠政策,包括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经费等,要充分利用这些对学科专业发展非常有利的政策,快速发展学科。

⑤自下而上、获得各种资源的原则。一个专业在从弱势转变到强势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依赖外部的作用力,还要通过基层教学单位的科学预见和自强不息的追求。因此,首先要千方百计获得学校的支持,走出校门,再通过学校获得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获得重视是自下而上的过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一点尤其重要。

在此基础上,要清楚所要形成的专业特色的落脚点。所谓专业特色是有指有标志性成果、被国内外同行普遍认同的独特之处,需要精心培育。因此,要求专业骨干教师都要对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和精确把握,这样,才能有目标、高效率地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我们认为专业的特色主要还是靠所在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来体现,而研究方向则要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群来支撑,所以,首先要做好具有较好前瞻性的科研课题的发展规划。

3 研究方法和途径

3.1 以科研团队建设为突破口

1.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形成

在优先发展学科的原则下,最先发展的是高水平学术队伍。采取引进加培养的方法组建学术团队,以人才引进为主、现有人才培养为辅的原则,目的是快速形成人才、科研、教学高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要组建2~3个科研学术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就是构成专业特色的核心。在学术团队中注重分流一部分人员向以教学为主的方向发展,为在5年后能至少形成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在科研团队的建设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优惠政策吸引学科带头人。科研项目建议总体上以产学研结合的工程类项目为主,以取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

2.由科研团队凝练优势方向

根据避强原则,提出2~3个新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逐步筛选出最佳的研究方向,即优势方向进行重点研究。由于许多因素会对研究工作产生影响,并不是所有已确定的研究方向都能形成优势方向,因此,在这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团队带头人要有承担这个风险的勇气。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3.形成若干个学术高峰,构建学科整体优势

每个团队都要全力打造一个学术高峰,至少要实现在一个点上的研究水平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由这些学术高峰就可以构成专业特色的总体框架。组成优势学科是本项目研究最为重要的中期目标,具有跨越式发展的意义,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做法是由若干个已形成的技术高峰组成优势学科,通过参与评估等竞争方法寻找进入更高学科层次的机会。

3.2 由若干科研团队组建一支专业教学团队

学科发展适当超前于专业发展,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许多专业建设指标与学科发展有关,因此,应该在学科团队的基础上组建教学团队。不能完全顺其自然,要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一部分学科成员往以教学为主的方向上发展,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力量。这部分人会在工作中逐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更有优势,而更适于在教学方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放弃科研,而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上则以承担基金类项目为主。专业带头人要通过行政手段在津贴分配制度上对这部分人的积极性给予经济支持和保障。

3.3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强化专业特色

根据优势学科带动优势专业发展的策略,在学科的支撑下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先瞄准学科发展,在学科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重点建设教学团队,由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形成优势专业。

在构成专业特色的诸多因素中,课程建设是教学的最基本核心因素,是最佳的突破口,应优先进行。课程建设中教材建设是一个标志点。

在课程体系中,要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要点是尽量通过选修课、讲座、实习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岗位选择及得到更好的薪资待遇,对招生也具有良好的反馈作用。

4 专业特色的培育模式

4.1 专业负责人行政化的组织模式

重点大学的重点学科的发展路径属于常规发展路径,可供我们参考,但不能全盘照搬和模仿。我们的团队成员之间不存在一脉相承的师徒关系,这对形成团队凝聚力是一个最为不利的因素。这样,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手段,由学校赋予学科带头人一定的行政职权,使其具备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及人、财、物的使用、控制和决策权力。这样,组建团队及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任务就可以转化为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目标,可进行考核。

4.2 学科带动、推进教学快速发展的模式

地方高校的发展空间很大,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要以精心谋划、认真实施为条件。只有拥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成为吸引和容纳高水平人才的平台,高水平人才是专业团队的核心层和骨干层,核心层和骨干层教师是专业特色的人才基础。要通过科研把成员推到核心层和骨干层上去,由这些人改善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4.3 学科研究方向的培育与凝练模式

1.大胆预见与顶层设计

学科方向的凝练是长期困扰同类高校的共性问题。我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弱势学科要走出低谷,就必须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决策者的预见能力,由负责人提出目标,构建在国内外有独到之处且对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制高点。因此,这是整个学科建设过程中最关键、最难的问题。顶层设计是形成自身优势的基础,符合科学的发展理念。

2.培育方向的扬长避短、低重心选题模式

地方高校不宜简单地效仿和重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路径。切实可行的方案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贡献方面,重心要下降到企业层面。企事业单位的当前急需就是最有活力的研究方向,切忌各成员把自己的技术特长或博士论文选题简单地处理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们经过几年的运行,认为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正确的,有效地发挥了扬长避短的战略。

3.方向凝练的“本土化”理念

来自本地区企事业急需的课题都是有生命力的。例如,我们根据“入世”后浙江省众多企业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用几年时间凝练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商贸计量测试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还有,我们针对国家提出的节能降耗减排号召,为浙江省有关企业研发了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有效地实现了能源的监测、分析、控制功能,该技术又转移到济南钢铁公司、攀枝花钢铁公司等大型冶金企业。这方面研究工作已凝练为“能源计量技术”,也是一个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

4.4 健全专业发展状态反馈控制机制

1.正视不足、重视评估

对照重点学科建设的规范制定建设规划,经常以“国家队”的参照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价,找出差距较大的环节和薄弱之处。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正视自身不足的问题。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掌握发展主动权是非常有利的,相反,护短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评估,不考虑面子问题,达到了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的效果。

2.广泛交流、学习经验

我们经常组织学科成员到外校去学习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经验,也鼓励参加本学科领域的各种会议,及时获得经验,同时还希望能取得同行的认同和支持,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5 项目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5年多的研究,项目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初步形成如下专业特色:

①较鲜明的计量测试特色;

②较强的专业能力;

③社会影响力增量明显。

以教育质量工程为标志的成效有如下所述。

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突破:2007年《传感器技术》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立项。

②国家专业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2008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入选“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在2008年全国专业排行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中被列为A级专业。

③教学团队组建成功:专业教学团队在2008年入选“浙江省教学团队”。

④教师队伍建设获得突破:有1位专业教师入选浙江省教学名师。

6 结论

地方高校中如何进行专业特色的培育是一个具有共性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同类学科和专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专业负责人的作用、专业特色的凝练与体现、科研和学科建设推进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预期研究目标和成果。本文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作者所在学科专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学科发展的准确定位规划、学术团队的组建、学科方向的凝练、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专业特色的形成。研究工作对地方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天太,李东升,谢代梁,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特色建设及凝练[J].化工高等教育,2008(6):7-10.

[2]张代治,杨义波.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5):95-96,117.

[3]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07.

[4]易荣华,潘岚.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57-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