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专业认证背景下技术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

专业认证背景下技术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所属的唯一本科专业。2007年,教育部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业评估委员会适时地给出了专业合并后大专业框架下的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及专业评估标准草案,根据学校性质,分别提出了“研究型”和“技术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认证标准,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专业认证背景下技术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

秦 斌,凌 云,王 欣

(湖南工业大学,株洲41200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大量知识创新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批把知识转化到成果和产品中、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专业认证对于国际工程教育相互承认的重要作用,普遍把专业认证制度作为建立国际性的工程教育相互认可协议的基础。教育部为了促进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成立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在“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由于我国大多数工程专业并没有组织过相关的认证,教育投入还不足,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如何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保证工程教育的质量,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社会和国际同行的承认,所培养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获得通行世界的证明,现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工程认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下面结合湖南工业大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工程认证背景下的应用型测控技术及仪表专业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学研结合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1 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及改革目标是要求将原来单一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技术能力上来,尤其是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科学报告编写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要通过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整个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来完成。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所属的唯一本科专业。2007年,教育部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业评估委员会适时地给出了专业合并后大专业框架下的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及专业评估标准草案,根据学校性质,分别提出了“研究型”和“技术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认证标准,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教育部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本科专业教学规范体现了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多模式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把握了“保障共同基础,鼓励创新,支持特色”的原则,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了框架和依据。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由测控领域相关的11个专业在1997年归并而成的一个宽口径专业。我国地域辽阔,各行业差异较大,由原来的多种专业合并而来,各院校办学特色、办学历史不同,要求的侧重面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多样性,专业培养目标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从实际出发,合理科学地制定。湖南工业大学结合包装行业、冶金行业和湖南支柱产业中轨道交通、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特点,以教指委专业规范为指南,围绕能力培养,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在检测与转换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仪器仪表技术方面具有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能在过程检测、电子测量、电子测量、自动化仪表、仪器与系统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培养目标实现的策划,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发展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系列课程组成。

①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组成。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信息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软、硬件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和使用相关的仿真软件,确立科学的专业逻辑与思维方式。

②专业核心课程,保证学生具有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专业分为两个方向:过程控制与仪表以工程测试、控制技术为发展方向;传感器与仪器以智能化仪器、自动检测为发展方向。两个方向的课程相对独立,又有交叉,主要课程有检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仪器与测量、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光电检测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

③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专业面,使其特长突出、创新后劲强,适应所从事的仪器仪表或测控系统设计的具体工作。

④综合实践类课程。以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2 产学研结合打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接受本专业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外,还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因此认证标准的内涵更加贴近工程实践,贴近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认真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具有更多的产学研合作伙伴,与企业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实践性教学环节。

①对主干课程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课程设计时数,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自己思考完成典型问题的设计、操作问题,给了学生自我提高、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②压缩验证性实验,开发、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大型实验需要设备的更新投入,我们在挖掘现有实验设备潜力的基础上,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增添先进的新的实验设备。2005年以来,先后投资更新与建立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生产线、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等实验实训装置。

③产学研合作,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在湖南工业大学与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全面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与湘潭钢铁公司、萍乡钢铁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水电站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良好的实习、实验条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保证,通过工程实践可强化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④重视学生执业资格能力的基础培训,组织承办湖南省电气控制技术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毕业的基本从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技术型本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工程素养。美国的工程教育就要求设计类课程必须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教师或者执业工程师作为课程的助理讲师。高校现有教师基本上是在学科型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大多没有在企业、行业的相关工作经历和体验,对于真实工作环境中的企业运行管理和设备性能不很熟悉,普遍存在理论够用而实践不足的现象。我们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产学研结合,健全师资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建立教师到产业一线学习和交流的机制,不断加强专任教师队伍的工程意识,结合产学研基地和依托企业进行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引导教师深入工程一线,以企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参加这些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研发、技术支持和生产管理,不断提高工程素养,积累教师的工程意识和经验以增强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导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传授技能技巧或前沿性技术,使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所提高。

②实行专兼结合,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坚持引进来,聘请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兼任教师,结合产学研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并加大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到本专业兼职授课的力度,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并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做本专业的兼职教师,结合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实际为本专业学生授课、办讲座以及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他们把各行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科研项目直接带进学校,使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技术前沿,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形成专任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产学研结合的师资队伍。

③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一流教师队伍的形成过程。我们依托正在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和学校级精品课程,着力组建优秀教学团队,注重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努力形成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通过教学名师和优秀专业带头人的核心、示范作用,建设一个开拓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4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专业认证是一种资格认定,由教育部委托或由专业性认证机构组织,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专业认证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同行专家评价、便于分类指导、结论可信度高等特点,因而有利于明确办学目标,规范办学环节与教学过程控制,有利于社会对办学单位的了解与信任,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有利于和国际接轨。当前国际专业认证标准逐步从以教育投入为核心转向以教育产出为核心,较好的教育条件并不意味着较高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根本还是要看教育的产出,也就是学生的质量,要看学生入学以后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在逐年提高,学成以后是否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评估体系和评估过程或多或少存在如下问题。

①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监控较少;对理论教学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缺乏监控。

②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目前有的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评估过程中人为成分较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客观化,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③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狭窄。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较重视,而对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较严格,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较松弛;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办法。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健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执行严格、能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队伍。

②建立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评估、反馈、调控等环节。建立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

③实行一体化考核模式。传统的课程成绩评定体系未能与职业要求相融合,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采用单一的百分制闭卷笔试方式,不适合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和应用的创新性。在部分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中,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块教学方案,在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完成后,随即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工程技能应用水平。

④建立与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企业、社会机构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意见收集工作,以此作为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并将该做法制度化,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控制的长效性。

5 结语

要办好专业认证背景下具有“应用”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质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将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确立以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来构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资源、精品教材、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在“应用”上多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实验室成为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构建一个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评价考核体系,引导教师深入工程一线,不断提高工程素养,使教师成为“应用”的典范,真正使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