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是专业译者的有效帮手

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是专业译者的有效帮手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前面对于国内外翻译能力模式的回顾和总结,可以看出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是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译者进行翻译的有效帮手,也是专业译者的一种必备的能力。王湘玲等认为翻译信息通信技术能力主要涉及翻译职业能力和各种翻译资源的合理使用。在本节中,首先介绍ETS对于信息通信能力的定义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翻译的

根据前面对于国内外翻译能力模式的回顾和总结,可以看出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是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译者进行翻译的有效帮手,也是专业译者的一种必备的能力。朱宪超和韩子满(2006:169)在其所著的《译员基础教程:如何组建翻译公司》中就说道:“无论译者多么敬业、多么刻苦,也不可能掌握翻译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最多只能精通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对其他领域则只能了解一点基础知识。”另外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新的知识总是在成几何式的增长,传统的手工翻译已经很难满足信息时代的翻译需求,我们必须在翻译中使用现代信息工具来辅助翻译,从而提高翻译效率。根据欧盟资助的ASSIM研究项目在1997年的报道,在他们所采访的翻译工作者中,50%以上的人使用电子词典,三分之一的人使用翻译记忆系统(冯志伟,2006)。对于中医翻译来说,更是如此,由于中医的博大精深,包含了大量医学知识以及古代哲学思想和智慧,即便是具有深厚中医学背景的译员,在翻译中也会遇到许多对原文不明白的地方,同时,在翻译成外文时,由于大部分中医表达在国外缺乏相关的对应语,这时,译员就必须借助翻译工具进行查找、比对等工作。在本节中,我们将在国内外相关学者构建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模式基础上,提出汉英翻译,特别是中医翻译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内涵和要素。

5.6.1 国内外有关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概述

对于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及其内涵,国内外学者对其表述也不尽相同。PACTE (2000;2005)用工具能力(instrumental sub-competence)来表示翻译中使用文献和信息技术的能力。欧盟的翻译能力模式将其称之为技术能力(technological competence),指在翻译中有效地使用相关软件以帮助修改、翻译、术语表达、排版以及文献研究;创建和使用数据库和文件;适应和熟悉新的工具,特别是多媒体和视听材料的翻译;产出不同介质、不同媒体的翻译产品;了解机器翻译的局限等(EMT, 2009:7)。Pym(2003)认为,翻译工具包括数据库、术语库等一系列可以促进译者提高翻译速度和改善翻译质量的电子工具。Fulford和Granell-Zafra(2005)认为信息通信技术具体包括一般用途软件和特殊用途软件,如术语管理和翻译记忆系统。他们还详细列举了自由职业译员在文本生成、信息检索、翻译创造、翻译交流、翻译工作营销、商业管理等翻译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通信技术支持。

德国Mainz大学Germersheim应用语言学院的Austermühl(2006)在其所著的《译者的电子工具》一书中,根据翻译的不同阶段(源语接受、理解转换和目标语表达),对翻译中的使用不同的电子工具进行分类,如图5.11所示。

图5.11 Austermühl对电子工具的分类(转引自王湘玲,等,2010:76)

Bassellier,Reich和Benbasat(2001)也对信息技术能力(ITcompetence)进行研究,她们认为信息技术能力包括显性信息技术知识和隐性信息技术知识。

Pinto和Sales(2008:421-422)对面向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首先提出了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七大目标。

(1)通过信息的结构和产生知识的方式来理解信息。

(2)精确地检测和定义译者的信息需求。

(3)了解寻找和定位信息资源的最佳方法和技巧。

(4)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过滤,以保证信息的有效、可靠和关联。

(5)在个人知识库里有选择地整合信息,以便持续地、有效地使用。

(6)通过电子文档交换、讨论交流、共同的虚拟平台等方式分享知识。

(7)在加强流畅、正确、逻辑分明以及结构完备的写作或交流所需的技能的同时生产信息。

在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翻译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INFOLITRANS模式,该模式认为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具有四大特点:知识(knowledge)、技术(technologies)、资源(resources)和过程(processes)。其中知识分为认知能力和认知技能;技术分为信息数字能力和信息数字技能;资源分为交流能力和交流技能;过程分为程序能力和策略技能(见图5.12)。

图5.12 INFOLITRANS翻译技术能力模式

(Pinto和Sales,2008:424)

在国内,也有学者对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进行研究。王宏(2012:73)将其称之为资料查询能力,即指译者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等查询资料的能力;王树槐、王若维(2013:85)认为工具能力包括运用双语词典、搭配词典、平行文本、翻译语料库、网上资源的能力以及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马会娟(2013:71)认为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是译者的必备能力,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的能力,由使用文献资料和获得信息技术的知识构成,是保障翻译质量的外在条件。

王湘玲等(2010:76)认为翻译信息通信技术能力主要涉及翻译职业能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各种人际交往及社会互动关系)和各种翻译资源的合理使用(如字典、术语库、平行文本以及各种电子资源)。她们(2014)在ETS对信息通信能力的定义基础上,参考INFOLITRANS模式,构建了一个翻译信息通信能力模式,具体包括信息能力、技术能力、交流能力、策略能力以及道德法律意识5个要素,如图5.13所示。

图5.13 王湘玲等(2014:69)译者ICT能力构成要素

国内外关于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研究对我们探讨面向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要素提供了基础,下节将探讨面向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要素和内涵。

5.6.2 面向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要素

除了上述研究以外,美国教育考试处(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也对信息通信能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探讨中医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要素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在本节中,首先介绍ETS对于信息通信能力的定义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翻译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总结出中医翻译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内涵和要素。

美国教育考试处(ETS)根据现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技术,于2001年1月成立了国际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小组(International ICT Literacy Panel)。该小组由来自教育部门、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劳工部门以及私有企业的专家所组成,这些代表分别来自于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和美国等国家,其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框架并为大规模信息能力评估和测试提供基础。该研究小组对信息通信技术能力[1]的定义如下: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是指人们为了在知识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使用数字技术、通信工具以及(或者)网络来获取、管理、整合、评估和创造信息(ETS,2007:2)。

在这一定义中,ETS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而不是过去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来指代我们常说的信息能力。因为信息技术(IT)这一名称,特别是在美国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主要是指信息的电子展示、处理和储存,并不包括信息的传播。然而信息通信技术(ICT)则能表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种结合,包含了信息和通信的双重意思。目前,由于信息、产品、人员、资金以及观念的全球流动,在工业界、媒体以及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使用ICT这一名称来指信息能力。本书顺应这一趋势,也用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来指传统的信息能力或者工具能力。

在这一定义中,提到了信息通信技术能力中的五大重要的成分,即信息的获取、管理、整合、评估和创造,研究小组对信息处理的五个方面做了如下定义:

获取:了解并知道如何收集和(或)检索信息;

管理:运用一个已有的管理或者分类方案;

整合:解释和展示信息,包括总结、比较和对比;

评估:对信息的质量、关联、有用性或者有效性进行评价;

创造:通过对于信息的改编、应用、设计、发明或者写作而创造信息。

研究小组在对这五大由易到难的信息能力定义后,进一步提出了信息通信能力的框架,认为信息通信技术能力(ICT literacy)由认知技能(cognitive proficiency)、技术技能(technical proficiency)和信息通信技术技能(ICT proficiency)三大要素组成。其中认知技能是指在学习、家庭以及工作等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技能,如识字、计算、解决问题和空间/视觉技能等;技术技能是指最基本的数字信息技能,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网络以及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信息通信技术技能是指认知和技术技能的整合和应用。其框架如图5.14所示。

图5.14 ETS信息通信技术(ICT)能力框架(ETS,2007:18)

ETS所建构的ICT能力框架认为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由认知技能和技术技能所组成,并突出了这两种技能的整合和应用。其实,任何有关信息通信技术任务都包括认知和技术两个层面。如一个人想通过互联网来搜索和比较一个医疗治疗方案,首先必须具有认知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技术能力,即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最后通过认知技能和技术技能的整合,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应用。

ETS组建的专家小组所提出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框架,为我们面向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内涵和要素提供了许多启示。

在上述有关国内外关于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研究中,除了Pinto和Sales、王湘玲以外,基本都停留在对于信息通信技术能力重要性的表述或者仅限于信息获取的渠道上,即用什么信息工具可以获取信息等。对于面向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体现其作为翻译能力中一个重要要素的特点,它应该是一个有关信息获取、管理、分析、整合、评估与创造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检索信息上。

为此,我们根据ETS对于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定义和能力框架,根据翻译过程中使用信息的特点,分析面向翻译的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和详细内容,具体如表5.6所示。

表5.6 面向翻译的信息通信能力要素内容表

这一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模式克服了过去只注重信息的收集,而不重视信息的分析、整合、评估和应用的缺点,涵盖了在翻译中从理解原文到产出译文的整个过程中对于信息的需求,包括了从信息的获取到信息的应用整个过程,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译者在翻译中对于所需信息的处理过程,比较符合翻译的实际情况,并使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真正成为翻译的有效帮手。

[1] 研究小组用literacy而不是他们早期的框架中的competency,ability或者fluency。他们认为用literacy主要指人们在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使用工具的能力,就像建造一个书架或者房子时需要用到榔头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