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艺术课程重视不够是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问题。按照这一政策,地方本科院校的非师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也可以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地方本科院校的非师范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具有教师素质后,运用其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正好符合这些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因为学校层次的原因一般都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学生要想进一步深造不得不选择报考外校的研究生。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 学生差异化培养过程设计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周晓春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五个培养方向,其中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两个方向为师范性质,而教育媒体技术、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和远程教育三个方向均有一定的非师范的性质。面对目前的社会需求和地方本科院校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对学生只进行某一方向的培养是不合适的。考虑到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非师范性质以及社会实际需求,在学生的培养上应该是全面打好基础的情况下的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类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兼顾研究型人才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其他,整合资源,进行差异化培养。采取以教育技术方向为基础,数字媒体技术、网络教育与软件工程、信息技术教育为主干的差异化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传媒人才。具有坚实的艺术基础和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字传媒技术应用及制作的全面知识与实践能力,在各级电视台、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单位从事教育影视技术方面的系统设计、开发、制作等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网络教育与软件工程方向培养从事网络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教育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为规模化的网络教育服务。

这两种类型的培养,除培养与教育相关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人才外,还可以培养数字媒体、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工作岗位所对应的专业人才,扩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的差异化培养,在教学上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使之能适应教师岗位的要求。

而采取以教育技术方向为基础,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科基础,为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深造,考取研究生成为研究型人才做准备。

一、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对于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考虑软件和媒体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在搭建平台全面学习相关应用型课程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块化的差异教学是建立在全面进行基础性应用类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采用任选课的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媒体技术的融合,因为实际上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单纯的软件或单纯的摄录编技术都不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特长,而这两方面的融合才是计算机类或媒体类学生所不具备的。此外,在具体培养上还要注意艺术性、教育性和实践性。

对艺术课程重视不够是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问题。不论是课件的开发、网络课程的制作、多媒体产品的开发还是数字媒体的制作、画面的设计、颜色的配置、背景音乐的选择等都需要一定的艺术基础,才能使开发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我们的课程设置却对此重视不够,学生缺乏艺术修养,在相关的设计、制作中突显其艺术性不强。

在教育产业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教育有关的软件开发、多媒体制作和远程网站设计等工作,懂得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学习过教学设计理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相比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优势所在。

在实践性上,我们不能停留在教学生这样一个层次上,更应该上升到指导学生的层面上来。因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实践性上的,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去实践,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这种培养更强调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一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进一步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鼓励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举办教育院系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课程。”按照这一政策,地方本科院校的非师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也可以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

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要求除了要求能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外,还要求同时兼任机房管理者和各类媒体设备操作者以及优质课课件的制作者。地方本科院校的非师范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具有教师素质后,运用其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正好符合这些要求。

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模式上,大学本科学段突出职前培养的“3+1”模式,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的教育类课程模块,强化教育类课程的技术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当然,在本专业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有些课程可跨学院选修,同时辅修教育课程,并参加学院组织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为今后应聘教师职业做好准备。

“3+1”培养模式: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前三年修完本学科专业课程。从第七学期开始重点学习教育课程,第八学期则重点进行教育见习、实习,撰写毕业论文,以提高他们教育教学能力与实际技能。

三、发展型人才的培养

所谓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是指培养那些具有研究型人才潜力的学生,让他们通过相关学习努力考上研究生,通过进一步的培养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研究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因为学校层次的原因一般都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学生要想进一步深造不得不选择报考外校的研究生。由于具有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偏重和地方本科院校有差异,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在对这类学生的具体培养上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措施。

首先,打好学科基础,无论具体到哪所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在课程设置中一定要加强,基础要打牢。对于像教育技术导论、教学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不能因为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重视,反而要选最优秀的教师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中要关注专业前沿的知识。

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及专业讲座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视野。具有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的教师一般来说在专业水平上要比地方本科院校高一些,接触到的专业前沿知识也多一些,可以经常请一些这类高校的教师到学校来做专业讲座或专题报告,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开阔视野,弥补不足,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培养也有好处。

最后,还可以请已毕业学生中考取了本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回学校对在校生作报告,一方面介绍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榜样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成为发展型人才。

四、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提出了五个建议性方向,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科结构、学生来源等具体特点自由选择,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两个或更多。一是“教育技术”;二是“远程教育”;三是偏重计算机方向的,叫做“教育软件工程”;四是“教育媒体技术”;五是“信息技术教育”。根据这一建议,很多高校在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上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某一方向的重点培养。对于省部属院校来说,由于其自身在师资、设备、学术氛围、生源等方面条件好,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同度高,分方向培养精于某一专业方向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将来可以专门从事相关方向的工作,这种本科生培养模式还能和其研究生培养的方向相匹配。但是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学生找工作比较难,需要拓宽就业途径,方式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尽量多地适应工作单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如果纯粹地按照某一种或某几种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难免单一,不具备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兼容,学生在就业中将不具有竞争性。另外,从目前统计的情况来看,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面对的工作大多不会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往往需要自己完成一个项目中的多个工作,这就更需要宽口径培养的技术背景和技能的兼容。比如,很多毕业生从事多媒体产品的制作和开发,在制作过程中,既要将多种媒体素材综合在一起形成产品,还要自己对那些媒体素材进行处理,甚至还要对素材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分方向培养的软件或计算机方向的学生,在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多媒体产品的开发可能做得非常好,但如果还需要他拍摄编辑制作一段相关的视频,因为该生只学习了影视方向的基础课程,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特别是没有经过相关实践的技能积累,即使做出来了,效果也不一定很好。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遵循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不宜太强调专业方向。通过宽口径的培养,学生能综合系统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再加上差异化的培养,使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技能比较突出,可以让学生做到一专多能,并能在实践中进行综合应用。对于教育技术学这样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有效建构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该明确重点、兼顾一般,进行差异化、模块化的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兼容的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考虑到学校、专业设置、师资、生源等各方面的特点,结合本身的优势,按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采取宽口径的培养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岑岗,孙晓勇,莫云峰.非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5(11)

[2]范晓姝,盛传玲.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模式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7)

[3]柯速约.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2)

[4]万力勇,刘清堂.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