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年工作总结

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是一个团结、和谐、具有战斗力的集体。引导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教指委的职责所在。教指委注意到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交叉内容丰富、各高校所服务的行业多样这一特点,没有局限于本科教学这个范围,而是针对人才培养这个主题,围绕仪器科

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11月)

2006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规范的研究”、“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评估与实践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牵引,以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为基础,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上;要求全体委员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成为致力于教学工作、投身教学改革、加强自身学习、倡导优良学风的带头人,成为指导高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确实这样做了。全体委员团结合作,不计得失,不但高水平完成了教育部委托的各项任务,而且通过教指委这个平台,增进了委员之间的友谊,密切了各学校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密切了委员学校与非委员学校之间的联系,为推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是一个团结、和谐、具有战斗力的集体。

一、五年工作回顾

在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期间,正值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保持规模稳步发展,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突出科技创新,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成为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这五年间,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等教育事业同步发展,开设仪器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院校从2005年的199所增加到2010年的263所,增长32%,新增64所院校中,独立学院41所,在校生人数由2005年的59 800人增加到2010年的86 500人,增长44%。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呈现招生、就业两头热的局面,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见表1),2006—2009年全国测控专业就业率大于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226个规模以上专业就业情况排名测控专业列第34位。

表1 测控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

img31

良好的专业发展态势,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旺盛;得益于仪器仪表行业关心支持专业教育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正在得到社会认同;得益于各高校依托各自优势致力于本专业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得益于全体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顺应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潮流,主动面向社会需求,为学科和专业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教指委紧紧围绕对本专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的宗旨,在教育部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深入开展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评估)体系研究

2006年5月,教指委第一次全会明确了项目研究工作任务及教指委委员分工。五年来,教指委围绕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的研究工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在多方面形成了共识。

(1)制定专业规范和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制定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在本科专业教育中树立起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为各类高等院校本科专业教育提供基本的专业标准,引导专业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促进高校加强优势、加强特色,逐步建立社会评价、监督标准和机制,提高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

(2)制定专业规范和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是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拓宽、加深和加快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开放和改革,高等工程人才的国际流动将大幅度增加,借鉴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标准,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对促进高等院校之间的国际合作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涵盖面很广,各校行业背景和服务对象差异大,要制定既反映学科特点又具有良好操作性的专业规范并非易事,但越是如此,也就越需要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应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观念为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将教育教学的重点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上来。应以分类指导、分层次指导的原则,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既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先进性,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4)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囊括了多种类型的院校,各种类型的学校在人才培养要求上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应给各院校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规范共性,鼓励个性,鼓励各类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实施进程,促使各类学校培育和发扬自己的专业特色。

在上一届教指委起草制定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基础上,教指委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围绕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的研究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见表2)。

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除教指委全会和一年一度的教学研讨会外,教指委先后7次组织主题研讨会、核心写作组会议对《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进行研讨、修改。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课题组先后收到125所高校对《专业规范》和《认证体系》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专业规范》是两届教指委近七年努力工作的结晶,准确分析了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本科培养目标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体现了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多模式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把握了“保障共同基础,鼓励创新,支持特色”的原则。

《认证体系》借鉴了国内外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客观分析了本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明确了本学科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对指导专业建设,规范专业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证体系》将根据教育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具体部署和要求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表2 专业规范认证体系研究工作进程

img32

2.搭建平台,组织广泛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引导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教指委的职责所在。教指委积极创造条件,为全国高校搭建交流平台,共同研讨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议题。五年间,组织了五次全体会议、五次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七次主题研讨会以及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仪器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参与发起和组织了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见表3)。

表3 教指委全国性教育教学研讨会

img33

教指委始终坚持创新、服务的工作理念,每一次研讨会都特点鲜明。

(1)明确主题,充实内容。教指委注意到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交叉内容丰富、各高校所服务的行业多样这一特点,没有局限于本科教学这个范围,而是针对人才培养这个主题,围绕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研讨学科内涵与专业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验室建设、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工程与创新教育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等,以准确把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涵,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面向未来、面向发展、面向社会的基本要求。

(2)拓展思路,丰富形式。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委员会、全国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学委员会、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手共同研讨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议题。这些机构虽然有着不同的组织形式和职责范围,但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国高校同行服务是一致的工作目标。各个机构依托不同的背景使得教指委的活动更具特色,服务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多样,议题更加广泛,受到参与学校和老师们的欢迎和认可。此外,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主办了2009年陕西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与发展协作组扩大会议,为促进区域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有益尝试。

3)重心下移,扩大影响。教指委致力于让非委员学校、让更多的学校、让不同类型的学校走上教指委搭建的教学研讨平台,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改成果,吸引他们了解教指委这个大家庭,调动他们参与教指委工作的积极性,扩大教指委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新增院校多,新增独立院校多,院校行业背景差别较大,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教指委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广泛调动各类学校的积极性,相互借鉴,共同参与,共同进步,才有实现教指委工作目标的基础。

承办学校和各位委员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得教指委组织的每一次活动都有声有色、圆满成功。

3.组织评审、推荐国家精品课程和规划教材

课程和教材是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教指委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工作。2006年5月,教指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重申了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申报程序、评审方式及操作规程。5年来,教指委共向教育部推荐了14门次课程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见表4),其中7门课程获批国家精品课程。目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共有18门国家精品课程,近5年获批国家精品课程15门。

过去5年间,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共出版规划教材87部,非规划教材358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10家专业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等13家高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教材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但也存在着规划教材立项与专业规范要求的专业知识体系不统一、规划教材立项无法支撑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教指委对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过去5年教材建设的经验,从教材定位、教材立项、教材编写、教材评审等多个角度为“十二五”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表4 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名单

img34

(1)进一步明确规划教材与精品教材的内涵。规划教材为配套专业规范进行建设,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为推进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更新服务,按学科方向、学校类型组织体系化的教学内容,由教指委负责设计选题,目的是为高校提供专业知识体系组织和教学内容体系组织的参考意见,对于符合学科发展方向而还没有教材的教学内容,教指委可以组织编写。规划教材应严格控制数量,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听取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发挥教指委在教材选题方面的主导作用,保证规划教材具有指导意义。精品教材则完全以商业化的形式组织评选,挑选和推荐受读者欢迎、销量大、有特色的教材。

(2)按照本学科专业的行业服务特点提出代表性课程教材建设意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分别制定出不同系列的教材建设规划,分别提出其建设要求和层次特点,使教材适用对象的定位更加准确,强化教材建设的特色。

(3)针对创新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的需要,组织由出版社、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等共同参加的工程教育系列化教材的编写工作,按照不同年级、不同类别、不同知识和技能层次等进行教材策划,并尽快将工程性教材、实践性教材的建设工作列入教指委的工作计划。教指委建立专门的教材建设工作小组,具体研究教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发布给各学校。将教材建设工作列为专业评估的重要内容。

(4)针对“十一五”教育部规划教材立项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将“十二五”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立项评审工作分为教指委初评和教育部终评两个阶段。由教指委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本学科专业的申报教材进行初评,提出入围教材,既保证评审具有很好的专业性,也能够较好地保证专业规范要求的落实。在此基础上,由教育部再组织复评复审,保证规划教材的质量,提高教育部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4.加强教指委的对外交流,密切与行业的联系

过去5年里,教指委注重对外交流,加强了与兄弟教指委、行业学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特别是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委员会、全国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并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来承载这种合作关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教指委在进行“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评估)体系”两个课题的研究中吸收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和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多名专家参加,借鉴了兄弟教指委的有益经验,专家的加入给两个课题研究组增加了活力,仪器仪表行业现状与发展规划以及人才需求等多方面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两个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此外,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指委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密切合作,于2008年12月启动了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科技创新方法培训,目前已在天津、上海建立培训基地,先后为天津、北京、上海、浙江、宁夏、辽宁丹东等地的仪器仪表企业及中国电力集团顾问公司培训近500名技术人员。这一工作让教指委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他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需求,了解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教指委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委员会、全国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保持密切的联系,联合召开多次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才培养问题。教指委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密切合作,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仪器仪表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让教指委有机会全面了解仪器仪表领域上下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需求、理念和实现途径,对于准确定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同时,教学指导委员会也通过自身的工作和具体的对外联系与服务,展示并宣传了教指委的工作成绩,宣传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果。

5.启动了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等三项工作

2009年,教指委启动了《仪器科学与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编撰工作。《仪器科学与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编撰有利于交流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有利于总结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凝练两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及“专业认证(评估)体系”等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发挥教育教学成果的辐射作用,对于促进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影响深远。

2010年,教指委启动了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查工作。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查对于全面了解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现状,准确把握各高校的办学特色,整理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加强各高校间的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教指委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合作启动了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把为培养在校生的科学兴趣、锻炼综合素质、展现创新能力、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向更广和更深的层次发展,构建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支持的创新人才培养载体和平台作为基本宗旨,明确了大赛的运行原则,确立了指导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教指委希望将其办成一个品牌活动。

二、对今后教指委工作的建议

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使命即将结束,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本届教指委工作还存在不足。

1.进一步充分发挥教指委的指导作用

5年中,教指委召开了多次教学研讨会,组织了教学改革经验的交流,深入研究教指委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作用,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快速崛起的测控专业新校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关心,使他们了解教指委和教指委以往的工作;二是对不同行业背景高校测控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关心,深入探讨利用行业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利用行业特色形成办学优势的问题。

2.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通过两届教指委的努力,《仪器科学与技术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明确了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但如何有机融合光、机、电、算四类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来体现仪器仪表的特征,如何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反映学科交叉,如何在专业知识体系中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素,还需教指委进行悉心研究。

3.加强对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组织工作

课程和教材是承载专业知识体系的载体,是贯彻和实施《仪器科学与技术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技术保障。设计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背景高校测控专业的课程组织体系,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行业背景高校测控专业需要的系列教学参考书,为各类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对于指导各高校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使教指委的工作更具活力

教指委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完成教育部任务和组织教学研讨上,还需在发挥教指委委员和委员学校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提供具体、有效的工作指导,形成规范化的研讨机制,创建教指委品牌项目,提高教指委的工作效率,扩大教指委的影响等方面下工夫、找措施、出成果。

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是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它的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得到了各高校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行业学会、协会及兄弟单位的支持。我们在共同创造成果和共同经历教指委进步的同时,更希望为教指委的工作作出贡献,更愿意共同见证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长,更愿意共同见证仪器科学与技术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