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津大学召开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天津大学召开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会议是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会议,我们将确定本届教指委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将就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实施展开讨论。周济部长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教学工作,必须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质量这一生命线。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等教育也在飞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统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等教育,切实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胡小唐

2006年5月24日于天津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天津大学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此次会议的与会人员中既有老友也有新朋,新朋老友相聚在天津大学共商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这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建设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幸事,再一次对兄弟院校、仪器仪表行业、以及各出版社等单位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本次会议是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会议,我们将确定本届教指委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将就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实施展开讨论。下面首先向全体委员和与会代表汇报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的情况。

3月30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开幕式由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主持,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

周济部长讲话中指出,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客观分析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了2 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毛入学率达到21%,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十五”期间,为各行各业输送毕业生1 397万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广泛,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迎来了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但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难,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深化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

周济部长还指出,“十一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一是必须把高等教育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上来;二是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三是扎实推进高等学校的各项建设,以加强建设,增强实力,促进发展。

周济部长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教学工作,必须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质量这一生命线。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大教学投入。各级领导要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要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必须强化教学管理。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要加强教学评估,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这是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今后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下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高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社会兼职的关系,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周济部长在讲话中提出: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努力成为教育部宏观管理教学工作的依靠力量、指导高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实现高校规范教学管理的推动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力量。各位委员要自觉成为致力于教学工作、投身教学改革、加强自身学习、倡导优良学风的带头人。

在开幕式上,上一届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宪义、新一届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晓明分别作了经验介绍。此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与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各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70多名主任委员到京进行交流和研讨。会议于3月31日闭幕。

2006—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实施期,也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第二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任期,我们将伴随着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展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相比,五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就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状况而言,2006—2010这五年又是至关重要的。“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以空前的速度扩容,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等教育也在飞速发展。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仪器学科本科生2000年全国在校生27 594人,而2004年则达到42 556人,增长幅度为54%。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扩充,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仪器科学人才成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我们这届教指委面临和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2001—2005年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回顾

2001—2005年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来自14所学校、1家出版社的16位委员组成。其中:主任胡小唐(天津大学),副主任丁天怀(清华大学)、施文康(上海交通大学)、汪乐宇(浙江大学),秘书靳世久(天津大学),联络员韩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在天津大学召开了2001—2005年仪器仪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的《会议纪要》中指出:“本届教学指导委员的任期恰在本世纪的最初五年,这个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将是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教学指导委员会任重而道远,全体委员要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使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仪器仪表学科的宏观战略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分类指导、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全体委员团结合作,不计得失,不但高水平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而且增加了委员之间的友谊,密切了委员学校和非委员学校之间的关系,这届委员会是一届团结、和谐、充满战斗力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五年中,教指委开展了如下几项工作。

1.深入开展本学科发展战略和专业规范的研究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后在仪器仪表学科设立的唯一专业,该专业涵盖了教育部直属院校和各省市、部委高校的十几个仪器仪表类专业。为对该专业的本科教学给予更好的指导,在上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开展本学科的宏观发展战略研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委托天津大学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等工作。2002年,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基本情况的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百余份,回收46份。初步掌握了全国测控专业的基本情况并将以上信息制成光盘。

2003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决定“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高等学校科学教育的战略和对策研究工作”,下发了《关于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003年10月,教指委在成都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了教育部高教司的《通知》精神,成立了“仪器仪表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仪器仪表学科专业规范”两个课题组,共有十几所学校参加了课题研究,大家有分工有合作,工作卓有成效。

2005年3月以来,高教司先后组织专家审稿会,对理工科21个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交的144份研究课题报告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而后,两课题组根据教育部审查意见再次对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

2005年10月,上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两个报告进行最终审查,认为“仪器仪表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已达到课题立项要求,可以作为阶段性成果上报教育部,而“仪器仪表学科专业规范”的研究成果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1998年本科专业调整后由十几个仪器类专业合并而成的新专业,加之后续迅速扩充,使该专业的组成情况十分复杂,各校间既有历史渊源不同形成的差异,也有受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影响而产生的约束,因而给专业规范的制定带来困难。尽管该课题组自2004年来开展了认真细致的大量工作,几易其稿,但要制定出适宜全国180余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专业规范,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为使“专业规范”既有先进性又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上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意“仪器仪表类专业规范”课题组的建议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移交下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继续进行。

2.促进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等理工科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紧紧抓住这个主题,围绕提高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开展了各项工作。2002年教指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组织了70余所高校围绕仪器仪表学科的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育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邀请了不同类型的6所院校进行大会发言,不同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各具特色的办学经验开阔了与会代表的视野。2003年,上届教指委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学科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仪器仪表类学科教学研讨会,共有77所院校的12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2005年,教指委在桂林会议上组织交流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8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从不同的侧面向出席大会的81所院校代表介绍了他们的教学改革成果。与会代表均认为受到启发,要将会议精神带回学校,促进本校的教学改革。

上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做好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工作,几年来,共向教育部推荐了5门课程,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检测技术”和天津大学的“测控电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测量技术”通过四川省推荐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总体上看,本学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绩是突出的。

2004年测控专业“检测技术”课程在天津大学召开有21所院校参加的“《检测技术》电子辅助教材——虚拟实验室”会议,教指委对会议给予大力支持,该课题已圆满结题,投入教学实践。教指委还积极支持地域性的教学交流,如2005年成立的“陕西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与发展协作组”,希望更多的院校投入到仪器仪表学科的专业建设中来,共同为培养高质量的仪器仪表人才而努力奋斗。

3.做好专业教材的规划和出版工作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届教指委注意与相关出版社的联系,与他们共同协商、落实专业教材的编写组织工作,共同努力搞好仪器仪表学科的教材建设。上届教指委工作期间组织了电子测量类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会议,会上确定了30余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另外,除统编教材外,各高校还完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教材,如清华大学的测控专业系列教材、天津大学的测控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教材等,还组织编写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反映仪器仪表学科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教材《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现代集成技术》。

4.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站

为加强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了解和信息交流,教指委主任单位天津大学于2002年制作了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站,网站刊登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国内分布情况、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简介,还设立了专业论坛、专业动态、委员风采等栏目,为仪器仪表专业各校间的沟通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各院校的联系开辟了一条快捷的通道。

5.密切了与行业学会之间的关系

教指委在五年的工作中注意与相关行业学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特别是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学科委员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教指委在进行“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和“专业规范”两个课题的研究中吸收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和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多名专家参加,给两个课题尤其是给“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增加了活力,他们为课题组提供了仪器仪表行业现状与发展规划以及人才需求等多方面信息,使得两个课题得以顺利开展。此外,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仪表学科委员会保持密切联系,五年中与其联合召开两次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仪器仪表学科的人才培养问题。

二、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设想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较前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一,名称由仪器仪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名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名称与一级学科的名称统一起来,更能体现我们的学科内涵和学科特色;其二,本届教指委规模扩大,委员由16名扩充到33名,学校由14所扩充到31所,加强了各地区、各层次、各种规格和规模学校的代表性;其三,委员中增加了行业代表,联络员也较前增多,这样一来加强了高校与产业行业的联系,加强了高校与出版业的联系,有利于高校对社会需求的了解,有利于高校与社会的沟通,使我们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更加有的放矢。

教育部关于成立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中指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1)组织和开展本学科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指导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3)制定专业规范或教学质量标准;

(4)接受委托承担专业评估任务;

(5)接受委托承担本科专业设置的评审或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核定任务;

(6)组织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和信息交流等工作;

(7)完成教育部委托的其他任务。

本届仪器科学与技术教指委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特点,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的精神,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完成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规范与专业评估两项研究

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05]217号《关于申报“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精神,教育部责成我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理工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规范的研究课题,课题经费4万元,项目完成时间3年。项目要求为指导理工科专业建设,规范专业教学,保障教学质量,提出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标准。标准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指导思想,要在上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编制工作。项目研究要求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②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其中包括素质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知识结构要求等;③本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本学科专业教学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体系;④开设本专业必备的教学条件,其中包括师资、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等等。另外,还提出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联合对应的行业协会或学会开展此项研究工作。

此外,教育部还责成我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理工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经费3万元,完成时间2年。项目要求为引导理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监控专业教学质量,探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中国国情的理工科专业评估或认证体系。要求该项目调查国内外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改革、理工科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和学科专业规范的制定,联合相关行业学会或行业协会,研究提出本专业的专业评估或认证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要促进分类指导和人才培养多样化。该项目还要在高教司的领导下,选择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开展专业评估和认证试点,并提出试点分析报告和建议。

在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周济部长多次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须紧紧抓住高等教育质量这一生命线。监控、评估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是教指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监控、评估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监控、评估标准。因而,教育部在教高司函[2003]141号《关于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中要求,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全面开展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之上,制定各个学科专业的教学规范;引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指导学科专业评估;促进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提高理工科教育质量和水平。之后,在教高司函[2005]217号文中再次提出进一步开展专业规范的研究。

制定专业规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日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此,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通过制定专业规范,在本科专业教育中树立起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为各类高等院校本科专业教育提供基本的专业标准,整体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制定专业规范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将从直接行政干预转向通过制定专业规范的方式加强对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引导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推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促进高校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工作;制定专业规范将有利于建立相应的社会评价、监督标准和机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实施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促进高等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以评促建工作,提高高等院校学科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

制定专业规范是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面向国际的开放和改革必将进一步加宽、加深和加快,高等院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高等工程人才的国际流动将大幅度增加,高等工程人才资格的国际互认将日益迫切。借鉴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标准,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专业规范,对促进高等院校之间的国际合作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已述及,由于测控专业的涵盖面很广,各校间差异较大,要制定既反映学科特点又具有良好操作性的专业规范并非易事,但越是如此,也就越需要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否则“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仪器学科的专业教育质量也就无从保证。本届教指委要在上届教指委的工作基础上,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观念为指导,坚持分类、分层次指导的原则,制定出既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先进性,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规范,以此作为衡量、评价仪器学科教学质量的尺度,以此推进仪器学科专业教育的建设,提高仪器学科专业教育的水平。

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观念为指导,就是要改变一次性教育观念为终身教育观念,强调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高等教育要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树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素质教育观念,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业务素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诚信守法、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以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新技术的迅速产业化为动力,因此就要特别强调人的创造性。人的创造性虽然具有先天的生理依据,但却主要是出于后天的培养。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使之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应在教育的目标、教学原则和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时代要求现代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知识是基础和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高等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选择适当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载体,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挖掘教育的深层内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在制定专业规范时,要引导高等学校将教育教学的重点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上来。

以坚持分类、分层次指导为原则制定专业规范,是因为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所以各校仪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层次也应有所不同。所谓分类发展,是指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等学校依据其内在的规律,按照类别,实行自我优化、自我发展的模式。其特征表现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本身更加具有独特性,更加具有在某些领域的优先权和影响力。

高等学校人才规格和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四类: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型、技术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校囊括了这四种类型的院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才类型上,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等在培养要求上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科培养水平上,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上也各有不同。教指委鼓励各层次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给各院校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促使各类学校逐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鼓励各学校的专业建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同时要使学科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形成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发展的局面。

另外,制定专业培养规范要体现时代特征,全面吸收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强调改革、创新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进行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制定人才培养规范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全面吸收、优化、重组近年来尤其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改革成果,并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规范,指导全国高等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2.抓好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不仅是评估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实施,必须有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支撑。

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教材建设走过了“全盘引进—开始自编—解决有无—形成特色”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引用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面学习苏联,教材体系完全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第二阶段(自编开始),“文革”前,国家开始重视教材建设,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材体系,教材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破坏;第三阶段(恢复发展),“文革”以后,国家开始恢复教材建设工作,这期间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课程教材有无以及辅助教材的配套问题;第四阶段(发展时期),“八五”、“九五”、“十五”时期,形成了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教材建设方针。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建设任务将会显著加重,大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材急需针对新的教学计划,重新组织、规划和编写。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趋于多样化,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必将随之作出相应调整。作为教学内容改革成果重要体现形式的教材,其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将更突出,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高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多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求。

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本届教指委将把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内容,遵照国家教育部的精神,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本着“保证质量、具有特色”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视听教材建设的规划。教材建设的重点放在本学科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教材,为本学科所开设的拓宽专业面和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的选修课的教材以及系列化课程改革的配套教材上。对于没有同类教材或虽有同类教材,但对拟编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如有新思想、新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或便于自学等)给予大力支持。要在调研分析国内外同类教材基础上,确立本学科教材建设的思路。

在教材建设中,要注意引进国外优秀教材,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能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培养探求真理的能力。特别要重视教材更新的时代性、科学性、适用性、基础性、创新性和特色性问题。对配套的教辅也要引起重视。本学科高校众多,层次不等,各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差距也不小。要利用好重点院校中的名教授在名教材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适时举办一些培训辅导班和组织进修提高活动。

当前,教材建设面临着新问题,传统的纸质教材正在承受着现代媒体的冲击。平面与立体、现实与虚拟、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是当代教材从内容到载体发展的一种趋势。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保证学分制顺利实施,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空间;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学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依靠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聚拢各种资源,发挥不同媒体的作用,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分阶段构建我校立体化教材体系,是新形势下教材建设工作的重点。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8年他进一步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成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但是,国内大学所使用的教材强调按知识系统的逻辑性编写,能清晰地反映学科体系的基本原理,同时促进学生对学科体系的掌握,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国外一流大学已经开始使用一种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探索精神为教学目标的教材。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能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培养探求真理的能力。

素质教育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建设要重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适应多样化教学的需要,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认真组织教材的内容,正确把握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实现教材内容和体系的创新。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终身教育的思想。

3.搞好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把教育思想、观念、目的、宗旨等转变为教育实践的中介。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

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教高[2001]4号)和《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等文件精神,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社会竞争能力为重点,坚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基本要求,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与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进一步深化测控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因而本届教指委将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搞好仪器学科各校现行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促进课程建设。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以本学科精品课程带动仪器学科的专业课程建设,开展仪器学科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交流会,带动和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为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届教指委在适当时机组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研讨,聘请高水平教师进行专题辅导。

4.做好交流沟通工作

本届教指委要发挥好纽带和桥梁作用,做好国内测控专业近200所院校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一是发挥教指委委员的作用,做好各校间的沟通工作;二是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仪器学科高校会议,交流各校间的教学改革、教学工作的经验;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校间、各校与教指委间的联系和沟通,改进充实上届教指委建立的网站,增加栏目、丰富内容、加强维护,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效用;四是做好与行业学会和协会的沟通,配合仪器仪表学会做好仪器仪表工程师认证工作,为加入“华盛顿协议”做好准备;五是开展与国际相关专业高校的交流,注意汲取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法,搞好学术交流,使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与世界同步,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设想,意在抛砖引玉,希望通过此次会议,通过各位委员的深思熟虑,提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指委工作思路。

各位委员,仪器科学与技术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开始了,让我们在新的五年中,按照教育部对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群策群力、殚精竭虑地努力工作,以良好的成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的发达、昌盛贡献出我们的全部力量。

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