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研究会工作总结

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研究会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分会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二级学会,其活动受教育部社政司指导。来自全国社科界的知名学者、各省市教育厅社科管理部负责人、高校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146名代表与会,重庆地方高校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重庆大学的200余师生代表列席了会议。2010年12月,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社科科研管理分会由中山大学承办“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0”。
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研究会工作总结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分会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二级学会,其活动受教育部社政司指导。2003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核准为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进行登记并颁发社证字第3892-9号的登记证书。根据民政部规定,二级学会的名称要统一规范,因此,登记时,将该会名称规范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管理分会,总结这10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此研究会章程明确表明: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高等学校和教育行政与事业单位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高等教育和繁荣社会科学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实际,研究、总结、交流、推广国内外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探索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规律,提高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促进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促进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10年来,此研究会始终围绕这一宗旨,认真组织学习、宣传、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以上述思想为指导,积极谋划、服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10年来,理事会始终围绕分会宗旨广泛团结和组织会员单位和社科科研管理工作者认真学习、宣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事会通过转发文件、印发学习材料、信息交流等手段,促进会员单位开展或参与相关的重要学习、宣传和研究活动。在举办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中,研究会也注意邀请著名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各与会单位在大会经验交流中,也自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和发展,并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积极谋划未来发展。

2.积极参加教育部社科司工作咨询,主动建言献策,发挥“智囊团”作用

此研究会的章程规定,研究会的一项主要工作是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咨询活动。因此,理事会十分注重结合管理实践向教育部社科司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参与教育部相关社科研究方面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的讨论,在质量提升计划中献言。事实上,此研究会与教育部社科司已形成非常密切、经常、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教育部社科司一些重大举措或重要规划出台前,都主动征询研究会的意见。研究会多次召开常务理事会、小型研讨会专门听取社科司领导的工作设想,对这些工作设想发表意见、提出看法,使这些重大决策举措的文件出台更完善,便于执行。如教育部社科司在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二期实施方案、制定有关发展规划、出台有关文件时,均请研究会有关同志参与研讨、提供意见或建议、直接参与草拟方案工作。

受教育部社科司委托,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沈壮海教授等承担了《教育部关于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的意见》的起草工作。研究会各负责同志多次在北京、武汉等地举行专题研讨会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关领导进行深入研讨,利用研究会常务理事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等机会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不断的修改,正式向社科司提交了多个版次的《教育部关于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的意见》(建议稿)。在教育部社科司领导下,经过各方的持续共同努力,该意见已基本完成起草工作,即将由教育部印发。

研究会秘书处还陆续编印了3期《社科发展参考》,分别登载《“欧盟第7期科研框架计划”(2007—2013)正式启动》、《2006:英国高等教育研究评估政策变革之年》、《澳大利亚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研究会建议推进跨部门科研合作》等内容,报送教育部等有关主管部门。

3.创办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搭建高校社科交流的顶级平台

为动员和组织各方会员,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入交流,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能力和管理水平,此研究会在教育部社科司的领导下一直在谋划搭建一个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常设的顶级交流平台,每年举行一次,每次围绕一个重要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并逐步将之打造成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的品牌化论坛。

经过长期筹备,2007年4月,第一届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武汉大学开幕。这届论坛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评价”为主题,邀请了时任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作主题演讲,社科司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有关省(市)教育厅(教委)、高校社科处长共100余人与会。论坛开局成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2008年12月,第二届论坛以“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为主题,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司给予了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教授、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北京大学人口所主任郑晓瑛教授等领导和著名学者分别作专题报告和主题发言。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和部属高校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社科科研管理分会常务理事、论坛征文入选者等总计150余人与会。本届论坛开始安排征文和分组研讨环节,会议规模扩大,影响力增强,研讨更加深入。研究会还将论坛主题报告和论文结集出版,进一步延伸和扩大论坛成果。

2009年11月,第三届论坛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创新”为主题,在重庆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重庆大学校党委书记欧可平、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张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德敏、重庆大学副校长黄宗明、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何勇平等出席论坛。来自全国社科界的知名学者、各省市教育厅社科管理部负责人、高校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146名代表与会,重庆地方高校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重庆大学的200余师生代表列席了会议。

2010年12月,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社科科研管理分会由中山大学承办“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0”。论坛以“社会责任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为主题。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梁庆寅、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罗远芳等出席论坛。来自全国社科界的知名学者、各省市教育厅社科管理部负责人、高校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论文入选者共1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此届论坛发出了“担当社会责任,推动学术繁荣”的倡议。论坛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要媒体有专版报道,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4.多次召开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议,积极谋划研究会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后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于2005年底在珠海召开。由于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后,不少会员单位的社科处处长人员变动,为了加快理事会的建设,在此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秘书长和几个常务理事,为以后有效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

2006年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3月26日,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在中央党校召开。社科司有关领导与研究会在京参加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的常务理事单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有关工作设想,并形成加强研究会组织机构网络的建设、加强管理队伍培训工作、创办常设论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论坛”和将会刊改为电子期刊等意见。11月4日,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社科司领导与27个常务理事单位代表出席。与会人员就研究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形成广泛共识:明确职能,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学会建设;加强研究,创新思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多方筹措,广开渠道,努力搞好会刊建设;提供平台,加强交流,不断加快网站建设;凝聚队伍,整合力量,认真进行论坛建设;注意方式,提高质量,有效开展培训工作。

2007年4月8日,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处处长张东刚教授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21个常务理事单位代表与会。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沈壮海教授汇报了研究会近期主要工作以及今后一段工作的设想,并就研究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2007年工作要点拟定、会费使用等作了说明。与会人员就如何加强该研究会建设、如何进一步扩大其影响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这次会议原则通过了《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2007年工作要点》。

2008年12月中旬,第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出席会议。本次会议讨论了秘书处起草的社科科研管理分会机构设置调整方案、社科科研管理分会章程修订方案、常务理事会换届方案等文件,就下一年社科科研管理分会的基本工作安排进行了商议。会议还对社科科研管理研究分会的建设和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2009年11月6日,在重庆大学召开了第三届常务理事会全体会议,会议成功地进行了换届工作。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当选为新任理事长,教育部社科司何健、武汉大学沈壮海当选为秘书长,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成为副秘书长单位,重庆大学被新增为常务理事单位。

2010年12月,此会常务理事会议于广州召开。教育部社科司有关负责同志、社科科研管理分会秘书长何健、沈壮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常务理事单位科研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听取了分会工作的有关汇报,就会费收取事宜进行了说明和布置,就大家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重要工作进行了广泛交流,就下一年社科科研管理分会的基本工作安排进行了商议。会议还对社科科研管理研究分会的建设和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5.协助教育部组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

为全面总结“十五”、“十一五”期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教育部拟组编出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以下简称《通鉴》),并委托社科科研管理分会承担重要的工作方案议定和具体组编、编撰工作。

《通鉴》以教育部社科司、社科科研管理分会的名义组织编写,列为此会重点工作,成立了编委会,下设办公室(编辑部)。采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工负责的办法,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工作体制,以确保组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鉴》编辑部在教育部社科司的领导下,依托社科科研管理分会组织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总结“十五”、“十一五”期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经验,展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学术成就,探索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规律,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十五”、“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为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社科科研管理分会就《通鉴》进行了大量调研,并举行了多次座谈研讨会,不断完善编撰工作方案,确保此项编撰工作按综合卷、基地卷、成果卷分门别类进行编辑,按期圆满完成。

6.努力办好《高校社科管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

《高校社科管理研究》是研究会的会刊,自1993年创办以来已出版了60多期,是研究会会员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也是社会了解和认识该会的窗口。《高校社科管理研究》原为季刊,自2000年改刊为双月刊,在保留原有特色情况下,增加新栏目,如“学术前沿”、“管理现代化”,在版面版式上也有较大改观。该刊虽然主要向会员单位赠送,但学术影响逐步扩大,不仅管理者重视,而且一些社科学者也很关注;不仅高校而且社科院、党校系统以至党政部门也很关注,并主动索要。在2006年出版1期后,根据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精神,会刊休刊,拟出版电子期刊。

2008年,在长期举办内部刊物《高校社科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层次、扩大影响,研究会拟创办、公开发行《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该刊的创办得到了教育部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科科研管理分会各会员单位的积极相应,在稿源和出版等方面获得了切实保证,将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2008年11月,教育部社科司下发《关于启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编写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08]74号),公开出版物《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的编写工作正式启动,刊物编辑部设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2009年6月,《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第一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0年后不定期出版。为保证内容质量,每年一般正式出版一辑。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以“创新管理、引领方向、提升质量、促进繁荣”为宗旨,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科研管理与评价研究、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国内外科研信息交流等为主要内容,服务于政府决策和高校科研管理,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

7.加强组织建设,认真组织理事会换届活动,成立青年委员会并召开高校社科科研管理青年论坛,助推青年管理队伍成长

第二届理事会于1996年5月在武汉产生后,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按时换届。2004年7月29—30日,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暨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之机,顺利产生第三届理事会。此届理事长单位为武汉大学,理事长为陶德麟教授,副理事长单位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秘书长单位为武汉大学,常务理事单位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0余个单位。

2009年第四届理事会在重庆产生,理事长单位为武汉大学,理事长为顾海良教授,副理事长单位为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28个单位。秘书长为教育部社科司的何健处长和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常务理事单位有北京大学等56个单位。

学会于2007年成立青年分会,及时联络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青年骨干,进行系列交流活动,分会秘书处设在北京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

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大力支持下,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分会一直酝酿成立青年委员会,作为全国社科管理青年工作者的交流平台。社科科研管理分会请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副司长担任青年委员会顾问;由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王日春副处长和社科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建平任青年委员会主任。

2009年初,“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青年论坛”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国际会议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张东刚副司长,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广东省教育厅罗远芳副厅长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部属高校、部分地方高校社科管理部门青年同志和论坛征文入选者共160余人与会。

青年论坛以“责任·使命·发展”为主题。教育部社科司规划处徐青森处长、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沈壮海部长和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副司长分别作了《扩大开放,研究问题,推进重点研究基地全面发展》、《人文社科评价的困境与曙光》和《迎接新挑战、谋划大发展》的主论坛报告。

2010年,青年委员会围绕大局,立足实际,开展一系列工作,展现了青年社科科研管理队伍的良好风貌,提升了青年管理者素质,推动了事业发展。8月,青年委员会在中国海洋大学举办了第二届青年科研管理论坛。来自全国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和90余所高校的110余位高校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论坛面向全国征文,印制了会议论文集;进行分组讨论,促进了深入研讨;举办了体育比赛活动,展示了活力,增进了友谊。青年委员会还专门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总结2009年工作情况,对关乎青委会发展的重要事项进行了深入研讨,认真制订了2010年工作计划。

8.做好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沟通联络工作,履行二级学会的各项职责

2003年,根据民政部规范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此研究会以“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分会”之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二级分会。多年来,此研究会在独立开展活动的同时,注意加强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沟通联络,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积极报送研究会的信息和活动情况;及时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布置的各项工作,按时报送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每年均及时缴纳会费、派人参加其秘书长会议。

此分会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工作。2006年,在中国高教学会换届之际向高教学会推荐理事人选,程郁缀教授和沈壮海教授经过评审顺利入选中国高教学会理事。同年,组织申报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要求以分会为单位申报,根据有关申报文件精神,各会员单位接到通知后根据相关要求和选题范围,结合当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本学科的实际,确定近70所高校教师科研课题300余项,经研究会组织专家评审后上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08年受教育部社科司委托,此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沈壮海教授等承担了《教育部关于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的意见》的起草工作。沈壮海教授在北京、武汉等地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关领导、社科科研管理分会各负责同志多次进行深入研讨,正式向社科司提交了《教育部关于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的意见》(建议稿),并按照社科司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2009年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统一部署,此分会组织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选的推荐参评工作,要求各单位积极报送优秀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并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推荐。并以此为契机,对分此会的管理和研究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适时酝酿开展会内的评优和表彰工作。此分会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配的名额,推荐了四篇研究成果参评,均入围获奖名单,并获论文类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成果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