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城市园林和人居环境中的园林建设

现代城市园林和人居环境中的园林建设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城市园林包括三个层次:单体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园林是科学和艺术的交融。过去把城市化看成是园林绿化,是和自然环境针锋相对的,现在应该把两者统一起来。风景区和园林是一对孪生的姊妹花。风景区是以大自然的环境和景观为主,而城市园林与风景区相比,可谓沧海一粟,但是它直接涉及人们的居住环境,利用率高,两者的特性是不一样的。首先对城市用地进行小气侯环境的检测。中国的园林源于文学和绘画。

现代城市园林和人居环境中的园林建设

现代城市园林包括三个层次:单体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公园与花园,一般被称为单体园林,譬如,苏州园林,以前也称作城市山林、城市园林。我们不仅仅要建设单体园林,而且还要建设园林城市,第三个层次就是大地景观,譬如,饮水系统、高速公路等。这三个层次都有它的实践基础。

园林和绿化两者相关又有各自的内容,不是一个概念。“园林”一词,始于中国西晋,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特色的园林,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精神需求,这里的自然环境,也就是恩格斯讲的“第二自然”。中国古代往往用真和假来表达,大自然叫真,园林叫假。园林首先出于人类的物质需要,城镇初具规模之后逐渐地脱离了自然。但人们很久以前就认识到园林不能够脱离自然,人类不满足于自然的恩赐,就要通过自己改造自然环境,进一步满足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人是生物,是高等生物,具有生物的一般要求,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这是人类的生理基础,是科学性的问题。除了物质以外,环境还必须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精神享受的要求。人类的这种需要,包括地形地貌和既有建筑,也有树木、场地等综合性的因素,所以园林就其整体而言,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

梁思成先生和吴良镛先生,都推崇广义建筑学的观念。广义建筑学,就是说建筑不仅是房子,而是城规(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三者融为一体。园林是科学和艺术的交融。

园林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呢?我个人认为它是科学的艺术,这一点,钱学森先生也有关于园林艺术的专门论述。

“绿化”这个词源自于绿地。绿地在一个城市里一般要占20%~60%,从事绿地建设的工作就是绿化,因此绿化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既没有绿化这个词,也没有绿地这个词,这些词都是与西方交流引进城市规划等理念之后产生的。绿化的定义就是把有生命的绿色植物覆盖地面。目前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在自然地面或者人工地面上;二是居住区的绿地不够,绿量不够,因此刷上一层绿漆,当成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涉及绿化的学科不仅有园林学科,还有农学、林学,甚至于畜牧学。“绿化”主要是强调绿色植物覆盖,而不强调它的文化内容,这是与园林最大的区别,因而一个园林往往必须同时具备三方面的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景观”这个词是借用于地理学。地理学把自然地面上的一切景物通称景观。“景观”是一个中性词。城市规划园林都借用这个词,而且有了发展。城市的景观包括两方面: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目前存在的状况是人工的景观占了主导,人工化太强,自然环境不足。从城市来讲,应利用绿地来调节、缓和人工建筑过于呆滞、平板的线条,使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城规专家顾梦曹先生把城市规划分为六个阶段。最后两个阶段是环境建设阶段和生态环境建设阶段,而现代城市建设阶段则属于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化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借用的资源进行补偿,建立人工的生态环境。过去把城市化看成是园林绿化,是和自然环境针锋相对的,现在应该把两者统一起来。一个城市的景观不仅仅就是建筑和街道的景观,而是将建筑、街道等人工景观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去,融入到园林中去。

一个综合性的城市中,园林只是一个单项,仅仅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的一个项目,在城规专家担纲的前提下,吸收各个方面的专家来共同设计。

风景区和园林是一对孪生的姊妹花。风景区是以大自然的环境和景观为主,而城市园林与风景区相比,可谓沧海一粟,但是它直接涉及人们的居住环境,利用率高,两者的特性是不一样的。

在第一届中国园林美学讨论会上,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园林就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是指它的科学性,而自然的人化是指艺术性。同样是艺术性,风景区的建设与城市园林的建设迥然不同:一个是突出自然环境,一个则以大量的人工建设来改造自然。如城市的喷泉、花坛、雕塑等,都不宜在风景区里面使用;风景区自然天成,譬如黄山、泰山等,都是自然的造化,而不是人造建筑。

中国园林过去往往和住宅联系在一起,住宅的很多功能譬如会客、听歌、演戏、念书等都在园林里面,因此园林的面积很大。美学往往把美分为三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风景区是突出自然美的,以人工的艺术美辅助自然美,创造自然美;而园林是把自然美和社会美结合成为艺术美。自然资源破坏了就不可再生,因此,目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仍然迫在眉睫。

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是延续的过程。一旦城市的基础与它的定位定性不相符的时候,就会出现城市的再创造。首先对城市用地进行小气侯环境的检测。譬如,上海什么地方最热?检测的结果是延安中路的东头是日照的高峰,这是上海市的中心区域,南北高架交会之地,集中了很多旧建筑,大概有24万平方米大的用地,需要把这2400户人家迁走,然后拆房建绿地形成市中心的公园绿地。

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对20世纪建设的评价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大建设,大破坏。闭幕式也讲了一句话:瞻仰我们的前景。前景就是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当中,现在上海的建设可以说已经从局部体现了城市建筑和建设的绿色化。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的最本质基础就是市场环境。建筑是由环境形成的,包括气候。20世纪末在巴黎召开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会,共同宣言中指出:如果我们要在下世纪取得新的成就,首先要到中国去请教。这证明西方认识到了我们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园林源于文学和绘画。不论风景区也好,园林也好,首先需要有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景名。从传统文学里去寻找,从来有古意可以赋新诗,结合现代的社会内容予以发挥,把意境渲染出来,题上两三字,以概括园林的特色。设计园林需要借景寓事,表达心志,两者结合就是意境,这就是构思立意。

园林布局是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跳跃。形象思维是指空间形象思维,布局有几个原则:大用地看起来不空乏;小用地看起来不拥挤、不杂乱,有章法。如清代画家笪重光所说:文章是案头上的山水,山水是地面上的文章,因地制宜,各得其所。

布局完毕之后,就是细部处理。有些东西从设计图上看可以,但是造好了之后再看就不好看了;宏观上达到了要求,但微观部分还不够要求。比如说现在的仿欧式建筑。欧式建筑的本质是比例、线条和质感。西方人都用石雕,如果以混凝土或者石膏凑合,效果就不一样了。

此外园林还有余韵。借景是园林风景设计的主要的手法。譬如,杭州翠微山顶的岳坟。在岳庙系统里,岳庙是个主轴线,岳坟则是一个次轴线。一进园是半壁亭,放置了一块柏树的化石,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园林艺术和风景艺术是允许浪漫主义的。据说岳飞遇害时,旁边的一棵柏树变成了化石,名叫精忠柏。进了门,精忠柏后面是墙,墙背刻着岳母在岳飞背上刻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两边的廊子都是诗碑、诗廊。在轴线上布置了一个痛恨秦桧的点,设计者琢磨秦桧名字的桧是一种树木,就找了一个雷劈了之后分开的桧柏,称之为“分尸桧”。

风景区也是根据人的游览心理设计的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各种东西都可以成为借景的因素。譬如,我们给青岛做了一个银海的绿带,当时查出青岛是一个不过一百多年的年轻城市,但在生物学里面的古代青岛曾经存在一种有刺的恐龙,历史上定名为青岛刺头恐龙。青岛现在这么大,如果这种恐龙伸头出来一看肯定让人们感到吃惊,我们称之为古龙惊珠。只有了解相关的因素,才能把现代的和古代的结合起来。

现在的风景区或园林里面,存在不少优秀的作品,譬如泰山后石坞的尼姑庵。这个尼姑庵首先具备生存条件,看似两层楼,实际上中间还有一个夹墙。夹墙的作用在于来了土匪一敲钟便于藏人,夹墙楼外面看来像天竺峰一样。两层楼之间虽然没有水源,但紧靠桃花洞,洞里面有水,从选地到建筑都很完美,值得园林设计人员去琢磨。

此外还有地方风格的因素。凡是地方的都有风格,关键在于能否善于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然后把自然资源和人文内涵紧密结合,结合现代的社会生产力,符合人们的需要。

(此文原载《中国建设信息》2002年第6期,此书编选时略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