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京园林建设寻找契机

北京园林建设寻找契机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北京人才聚集,除了要考虑北京外,更要放眼全国园林建设。目前全国正酝酿两个大的决策。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北京空气质量的主要不良因素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从北京的历史来看,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园林之源。在北京因水成园的不光包括古代园林,也包括现代园林。北京应寻找自己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北京人有北京人的生活习惯、京味文化,园林也带有京味文化。

寻觅契机 创造特色——21世纪北京园林建设刍议

一、从城市规划发展到生态环境阶段的综合性城市建设中寻觅发展园林建设契机

园林建设是整个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仅限于过去从事的城市园林工作,而是从城市园林发展到建设园林城市。因此,我们的工作除了下达任务外,还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建设中去,寻觅我们工作的契机。城市规划专家顾孟潮先生讲,城市规划发展至今可分为六个阶段,目前是生态环境建设阶段。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系列性的,要争取各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城市规划。从国土规划、地区规划、城市规划、乡镇规划,一直到城市设计、单体设计,要到这里面去寻找契机。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桂北民居,本来条件就很差,下面是养猪的,上面住人。天气热、卫生条件很差,但是又没有什么经费来改建。清华大学冯钟平教授告诉我,他们通过调查发现,那里盖房的木料很值钱。于是他们抓住这个契机,把房子拆了,把木头拿到重庆去换成资金,用此资金为老百姓建造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受到民众的欢迎。第二个例子是建造上海浦东机场。上海用地很紧张,他们就到长江边去找,结果发现那里的沙滩面积在逐年增加。于是他们就把机场场址定在长江边的沙滩上,用人工提前完成沙滩沉积。滩涂上的飞鸟对航空安全不利,于是在了解了沙滩鸟类的生态环境需要后,进行迁移,由此才得到了建设机场的土地。有了机场,才有了机场的园林和绿化。我们北京人才聚集,除了要考虑北京外,更要放眼全国园林建设。目前全国正酝酿两个大的决策。西北缺水,要解决缺水的问题,有两个策划方案,其中一个是把西边四条江水调到北京来,这样就要开辟大量运河,运河的选线、沿途的景观都是实现大地园林化的载体。反对调水的专家,认为水可以调,但是黄河的淤积现况,承受不了这么多水。中国地面的水缺乏,但水气资源很丰富,从东南海面刮来的湿空气,由于有山的阻隔到不了西北,无法形成降雨。所以一部分专家提出的第二个策划方案是要炸掉一部分挡水气的山,水气进到西北,西北地区自然会增加降雨量,这样就能解决西北缺水的问题。炸山如何不破坏景观,如何把破坏生态环境减低到最低限度,也是我们专业的一个新课题。所以,我们要从综合建设中寻找契机,才能发展园林建设事业。

二、借北京市“南水北调”的宏略来策划北京城市的新水系,并作为开辟新园林的动力和依托

1.从对古北京城“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的向往与实践看北京市现在的水陆布局

经过不同的年代,北京的水源和水系是有变化的,如辽金时的水和元代时的水就不一样。发展到现在,元代水源已经枯竭了,现在开辟新水源也要开辟新水系。历史上北京的地面水是比较丰富的,实现了“引水贯都”。什刹海、后海、北海、中海、南海贯穿整个城市中心,而且以水绕城好几圈。从紫禁城的筒子河,到天安门的金水河,到前门的护城河、永定门的护城河,整个水的面积按当时情况来讲是非常大的。但是从我们今天来讲,从一环到五环,陆路交通很发达,对水系的开辟相对就比较少,不但没有增加,还把原来的部分护城河和太平湖等水面给填掉了。今天,北京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面积发展了,但是水系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北京不利的气象因素就是干旱。干旱限制了这里的植物分布,对健康长寿不利。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北京空气质量的主要不良因素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如果增加相对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颗粒物的悬浮状态。因而,在北京开辟地面水有很重要的意义。古代把治水当作国家的大事,我看,今天治水也仍然是国家的大事。

2.作为防止城市“摊大饼”的城规宏图,北京有大片用地划为绿化防护隔离带,但“绿化防护隔离带”应改为“防护隔离绿地”并纳入城市绿地来建设

由于北京市规划部门怕城市发展成“大饼”,所以做了决策,在城市用地上开辟了“绿化防护隔离带”。我认为应把“绿化防护隔离带”的名称改为“防护隔离绿地”,确定用地的性质是绿地,而不是一般隔离带。由于隔离带用地性质不明确,名义上是留做绿地,实际上是大量占用。比如,有些学校没有用地,找市政府,市政府就给批一块隔离带的用地;另一个单位没有地,找市政府,又给批一块。原规划240平方公里的隔离带,现在只剩下40平方公里了。最近报纸上还说,准备在隔离带建造大型体育场,慢慢地绿化防护隔离带都被占了。所以隔离带的用地性质应明确是绿地。只有绿地,才具备防止“摊大饼”的初衷。如果你还建大房子和街道,那仍然是个“大饼”。唯有绿地和水面可以隔离人与建筑,从而保证不“摊大饼”。

3.北京应选择西山山麓作为“南水北调”进京的蓄水库,以居高的地势向东南开辟地面水贯穿防护隔离绿地,继承和发扬“引水贯都”的传统,形成贯穿和围绕相结合的城市水网。既以水分隔,从根本上保证不摊大饼,又为防护隔离绿地提供了发展的无限生机

借南水北调把水引到我们的防护隔离绿地中去,用水分隔城市,这样对防止“摊大饼”更有利。从北京的历史来看,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园林之源。在北京因水成园的不光包括古代园林,也包括现代园林。哪里有了水,哪里就有利于发展园林。我们目前所谓的片林、隔离带是比较粗放的,将来定性时,应是新型的公共绿地。就是要把文化的内容和现代化社会生活、休憩的内容注入进去,这样北京城市公共绿地的指标就会上去了。

南水北调来了之后,水系要综合规划,不仅是水利的规划,还要有水景的规划。从报上看,相关部门准备把水引到玉渊潭。但我认为玉渊潭的高程太低,古代的水都是放到颐和园的西北,所以应在西山山麓适当的地方承接引水,使新的水系贯穿整个北京城,同时分隔卫星城。

三、无论宏观、微观都要着意创造园林的中国特色和北京的地方风格,把大面积的防护隔离绿地定性

为公共绿地,作为新型的公共绿地来兴造

园林不仅是生态建设,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它有科学的属性,同时也有文化艺术的属性。作为艺术品来讲,它的艺术特色就是生命。目前从全国来讲,都有一种跟风的现象。这里有什么东西,那里就学,但不是学习人家如何寻找自己的特色、如何因地制宜创造,而是学形式。人家种草,他也种草,人家搞喷泉广场,他也搞,这样是没有生命力的。北京应寻找自己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这个问题过去很多专家提过,但至今未被提上日程。所以,我只能提出这个问题,解决它要仰仗以后组织学术讨论和实践。北京城市具有双重性,既是国际性现代化的都市和首都,又是文化古城。这个双重性,就给园林带来了内容。北京人有北京人的生活习惯、京味文化,园林也带有京味文化。但因是首都、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从园林立意来讲,就要高远。从天安门摆花就看得出来,它不是仅以北京为主题,而是以首都为主题,它所反映的是祖国的锦绣河山。

北京从布局到微观,都应该平正大方,此平正大方和其他城市不一样,无论从山水地形、从建筑、从植物材料各方面着眼,北京的东西拿出来就要大方、大气、有气势,要既稳重自持,而又不失活泼。从特色来讲,我们应创造北国风光。江南的风景和园林可以吸取,但不是单纯地模仿。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仿我者死。”要结合北京的环境条件学,学中有创,创北京特色。

四、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动力,制定七年规划,在此基础上至2049年将北京城市园林发展成国际一流园林城市

由于申奥的成功,追求理想的契机已化为现实的契机。新奥运,新在具有中国特色、北京地方风格。奥运建设必将推动北京整个城市建设。我很赞同吴良镛先生的高见,要把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结为一体。亚运建设时其中也有园林,但不是同步介入,而是城规、建筑大局已定,而后处理一些土方和植物种植。实践证明有些难尽人意之处,不是很理想。后处理园林虽方便,却丧失了地形设计的契机。道路在场馆之下通过,便要求上层场地有植物种植,但因无种植地面或种植池槽的设计,而只能摆植物种植钵或盆花。风景园林师设计应从城规和城市设计阶段就介入奥运场馆工作,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环境,再于其中布置场馆。园林讲究“景以境出”,建筑讲究环境是创作之源,两相结合,相得益彰。中国园林在人造山水地形方面独有所钟。我们要打破方格区划和平直道路的框框,真正有地形起伏的环境,方格子是扣不上去的;道路因地制宜,未必平直,“径莫便于捷而妙于迂”;植物都是生长在地上的,要有健全的生态环境就要求生物具有多样性;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态要求,人工微地形正是创造高低、水陆、阴阳、向背、干湿等生态条件的基础,要植物丰富首先要地形丰富。这些中国园林文化独特的传统如果密切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必将大有可为。《园冶》讲“古式何裁,时宜得致”,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可以交相辉映,加以突出北京的地方特色。植物有地带性分布的特色,人文有北京文脉的特色,奥运是主题,用地自有其地宜可借,景物因人成胜概,中国北京人杰地灵是可以表现出来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当热后冷思,群策群力,把向世界的许诺化为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任重道远,但只要开动脑筋,发挥出积极性,努力拼搏,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此文原载《中国园林》2001年第4期,此书编选时略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