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预警的构成原理

生态预警的构成原理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个模块群由“指标设计维护系统”“指标信息采集系统”“数据电算处理系统”“预警专家分析系统”“应对预案制定系统”5个模块组成,形成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政府职能机构组成的社会预警运作操控系统。因此,必须围绕指标体系的内容,建立起能够满足特定需要的专门信息渠道,形成专用、畅通、可靠的信息采集系统。警级是人们为表达警情的严重程度而人为划分的预警级别。

作为社会预警系统的一个分支,生态预警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要素模块之间互相依存,彼此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动,其结构模式由三大模块群组成。

(一) 社会预警运作操控系统

第一个模块群由“指标设计维护系统”“指标信息采集系统”“数据电算处理系统”“预警专家分析系统”“应对预案制定系统”5个模块组成,形成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政府职能机构组成的社会预警运作操控系统。

第一,指标设计维护系统,其职能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确定进入社会监测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是依据一系列科学方法,经过专家严密论证选择出来的反映社会安全运行状况的一套敏感指标。通过这套指标,可以对社会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判断社会发展运行的发展趋势。其二,指标体系的维护。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数及其权重都不是永久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和当时社会形势变化以及人们对社会稳定的认识和预警研究的深化,已经建成的指标体系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深度开发和修正完善。如对指标的数量、内容及其权重进行适当的修正,必要时甚至会对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进行调整,以上工作都需要由社会指标专家来完成。

第二,指标信息采集系统,其职能也有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信息采集渠道。社会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指标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从公布的统计报表中获得,有些甚至还难以通过现行统计体制采集。因此,必须围绕指标体系的内容,建立起能够满足特定需要的专门信息渠道,形成专用、畅通、可靠的信息采集系统。二是信息初加工系统。社会稳定预警指标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指标是由原始指标合成的复合指标,而指标的合成工作必须由对数据信息具有甄别和计算能力的统计专家完成。

第三,数据电算处理系统。社会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必须依靠具体数据的充实才能发挥作用。但是由于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必须建立依靠计算机辅助的数据处理系统才能在时效内迅速完成任务。这个系统由数据库和计算模块两部分构成。数据库的任务是完成数据的录入、分类、汇总、储存和更新; 计算模块由变量选择模块、变量权重模块、变量评价模块和变量预测模块4个子模块组成,主要任务是代替人脑完成大量复杂的数据计算工作。

第四,预警专家分析系统。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的工作,尤其对于各级指标警限和随机出现的各种警情的判定,都需要由各个方面的专家来完成。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专家库,并利用互联网定期向专家们实施德尔菲法调查。充分利用专家的主观判断,通过信息沟通和反馈,达到人—机智能化互动,使预测意见贴近实际情况。进入专家系统的人员,应当是预警指标所涉及知识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员和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政府工作人员,其数量和知识结构应以能够覆盖整个预警指标体系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为原则。

第五,应对预案制定系统。这一系统是以政府专门机构为主体,并与专家分析系统相连接,为决策者提供应对社会危机预案的人—机智能互动系统。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储存积累于电脑中的应对各种危机的常规案例库,它可以根据警情的性质和类别自动调出若干个相应对策; 第二部分是应对非常规警情的专家咨询系统,它与上述专家分析系统形成接口,通过互联网即时咨询来完成。完成后的应对预案,将自动存储于电脑中的预警案例库,以备日后调用。

(二) 警情分析识别系统

第二个模块群是由计算机辅助的专家分析系统,由“警情监测”“警兆识别”“警源分析”“警级评估”等一系列浅灰色模块组成的警情分析识别系统。

1. 警情监测

警情监测是社会预警过程的逻辑起点。所谓警情,就是指那些值得人们警惕的客观情况,一般用一些基本的、重要的社会预警指标来加以监测和反映。

2. 警兆识别

发现警兆是社会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所谓警兆即是警情在孕育与发生过程中先行暴露出来的现象,所有警情在发生之前必有征兆可循。在社会预警研究中,对这些警兆进行科学加工和设计,就会形成社会预警中的警兆指标,也叫先行指标。

3. 警源分析

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寻找警源就是运用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反复的分析和论证,合理区分和分析不同警源的不同作用过程和作用效果,发现警源。从警源的产生原因及生成机制来看,有内生警源和外生警源。内生警源是指内部不良扰动因素的孳生地; 外生警源是指外部不良扰动因素的孳生地。主要有这样四类警源: 一是自然外生警源,如火山、地震、水灾、旱灾、资源保有储量等。过去曾有“大灾之后必有大乱”的说法,这是因为自然界所产生的负面扰动因素,往往会对社会中原有的负面因素起到放大或加剧的作用。二是自然内生警源,如瘟疫、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三是社会外生警源,如国际或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恶化的政治经济关系会导致战争、经济制裁,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会对一些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种种影响。四是社会内生警源,如人口的总量与结构、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以及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在社会预警研究中,寻找警源是制定预警预案和对策的重要依据。

4. 警级评估

警级是人们为表达警情的严重程度而人为划分的预警级别。预报警级是预警系统的最终产出形式,也是社会预警的直接目的所在。警级一般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巨警等级别。警级是根据人为制定的警限标准而定的。所谓警限,是指警情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临界点,亦称警戒线。警情作为一个过程包含着孕育、发展、扩大、爆发等若干阶段,警限就是对于这些阶段之间的“临界值”的主观判断。确定警级通常就是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方法划定其静态或动态的警限变化区间,若实际数值超过特定的警限区间,则表明相应级别的警情出现。在预警研究中,各种警限的确定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因为警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警限往往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才能确定。

(三) 警情直观演示系统

第三个模块群是由各色信号灯组成的警情直观演示系统。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建立的人—机智能互动的警报信号输出系统。它的具体形式是以一组类似于交通管制信号灯的标识作为预警信号,将数据管理系统的计算结果和专家系统的分析结果,直观地在电脑屏幕上反映出来。例如: “绿色警灯”表示无警,其警级区间即社会稳定度(5WD) 在1~0.8; “蓝色警灯”表示轻警,其警级在0.7~0.6; “黄色警灯”表示中警,其警级在0.5~0.4; “橙色警灯”表示重警,其警级在0.3~0.2; “红色警灯”表示巨警,其警级在0.2~0。这种警情直观演示系统具有评估和预测两个功能。评估是对社会稳定的现实状况做出的评估,输出相应的报警信号; 预测是根据专家们的预测,模拟社会未来的变化,发出不同的预测性报警信号。领导者可以据此来判断和预测社会运行的态势,并做出相应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