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俄乌冲突加剧全球粮价波动

俄乌冲突加剧全球粮价波动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创下近50多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引起全球性的粮食恐慌,包括埃及、海地、喀麦隆、朝鲜、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至少37个国家,发生与粮价有关的骚乱。喀麦隆2008年2月因物价高涨发生暴动,导致40人死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发生了剧烈的波动。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给我国的粮食生产、粮食进出口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1.1.1 研究背景

国际粮食价格由于受到供求、投机、政策、美元贬值等多方面影响,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逐渐加大,并且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02年以来,粮食价格直线上升,主要是由于世界粮食减产,导致多数粮食价格回升;2003年上半年虽然有所回落,但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仍没有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2005年,全球玉米、小麦产量分别下降2.4%和1.3%,粮食总产量减少1.4%;同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玉米作为生产能源替代品的原料需求快速增加,拉动粮食需求旺盛,粮食库存比2001年大幅减少27%,价格开始爬升。2006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迅速,2007年进一步攀高,比2006年上涨37%。其中小麦上涨63%,玉米上涨26.7%,大米上涨16.4%,油料依品种不同涨幅达60%~70%不等。自2005年11月以来,粮食价格经历了3次剧烈上涨,即2006年9月至11月、2007年4月至9月以及2007年10月,涨幅分别是28.2%、38.1%和44.2%。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并不鲜见,但几乎所有粮食品种较长时期都持续涨价,历史罕有。

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创下近50多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引起全球性的粮食恐慌,包括埃及、海地、喀麦隆、朝鲜、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至少37个国家,发生与粮价有关的骚乱。海地2008年大米、大豆和水果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50%,面食价格涨了1倍。2008年4月3日,海地的莱凯市最先发生暴力抗议,随后又蔓延至海地各大城市;8日大批抗议者在太子港总统府门前示威,要求总统普雷瓦尔下台。喀麦隆2008年2月因物价高涨发生暴动,导致40人死亡。2007年,朝鲜的粮食产量仅为300万吨,比前一年低了25%,650多万人的食粮得不到保障。世界银行警告说,由于粮食和能源价格达到6年来最高,墨西哥、也门等33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同时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报告显示,粮食价格上涨50%将削减亚洲2008年实际GDP增幅1.05个百分点,并同样影响2009年经济增长[1]。粮食问题成为次贷危机之后对全球经济的又一严重威胁。

从1960年以来的数据看,世界粮食库存并不稳定。同时国际粮食供需缺口也在日益加大,世界粮食产量在近8年中有7年低于消费量,供求缺口只能由库存弥补,导致粮食库存降至历史新低。衡量粮食安全的储存-消费比率,2006/2007年度为20.7%,2007/2008年度为19.2%,略高于18%的安全警戒线。2000—2006年粮食持续减产,粮食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持续上涨,不断突破历史高位,国际市场一片恐慌。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及控制通货膨胀,各国纷纷出台限制出口、鼓励进口关税措施。世界粮食库存已降至新低,仅能满足54天全球消费[2]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对全球176个粮食主产国的统计资料分析,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的长期趋势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国家多于人均粮食产量减少的国家,粮食增产国家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幅度也远远高于减产国家人均产量减少的幅度,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在总体上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能源短缺、价格不断上涨和世界经济动荡加剧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国际粮食贸易和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粮食安全风险在加大。因此我们知道:2007年中期开始的新一轮国际粮食价格超常规大幅度上涨,是能源大幅度涨价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金融市场的炒作、生物能源对粮食的消耗和一些国家对粮食贸易的限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能源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炒作则是关键性因素。

与过去的30年相比,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已经大幅抬高,粮食市场平均价格将很有可能长期在高位波动运行。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毫无疑问,粮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就我国粮食市场而言,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生产领域内资源配置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影响着粮农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而且还对国内粮食供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安全、保证农民增收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粮食价格的形成不断市场化,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并复杂化,其波动越来越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发生了剧烈的波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粮食市场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相对过剩,到了1993年、1994年市场粮价大幅上升,仅仅在两年时间内,市场粮价便由谷底上升到周期峰值,完成了粮食供求变化的一次周期[3]。紧接着从1995年粮食紧缺高峰之后粮食产量开始连年增长,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市场粮食价格陷入低谷。2000年以后粮食连续4年减产,粮价于2003年10月份开始上涨,在2004年达到周期顶点,从而完成了粮价变化的又一次周期。

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给我国的粮食生产、粮食进出口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刺激农民增加粮食生产,另一方面也刺激粮商扩大粮食进口,而这个过程通常存在时滞,在粮食的有效市场供给增加以前,其价格仍会攀升。但粮食供求关系会逐渐由基本平衡达到相对过剩,保存过剩的粮食又需要占用一定的库存成本,显然,过高的粮食价格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当粮食供给达到相对过剩后,粮价开始下降,促使农民减少粮食生产,粮商也会减少粮食进口,使粮食市场的有效供给减少,不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在市场粮价波动的过程中,谷贱伤农,并且经常出现粮价上涨而农民得不到实惠、粮食流通领域赚取大量利润的现象,不利于粮食生产者形成稳定的预期,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的生产投入,这对稳定粮食生产供给非常不利。此外,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了政府对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4]。粮食价格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切影响粮食供给、粮食需求和粮食流通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粮食价格的变化[5]。我国粮食需求的波动较小,对于粮食产量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真实粮价,而真实粮价取决于名义粮价和通货膨胀两个方面,即真实粮价的波动不仅取决于粮食市场本身的供求因素,而且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构成了粮食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冲击因素。但是,国内已有的研究多关注于粮食供给和粮食需求对粮食价格的决定作用,而忽略了对通货膨胀这一重要因素的研究。

1.1.2 研究意义

粮食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物资,获得充足且高质量的粮食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但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以及一些长期影响世界粮食供给的因素的存在,粮食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与经济和人口增长速度相适应的粮食供给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是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合理的价格政策是协调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的有效杠杆。当前我国粮食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粮食价格既难以反映粮食商品的价值,又难以平衡粮食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市场粮食价格波动状况,对于认识粮食价格波动的规律,减轻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农民收入、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保持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稳定的粮食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有着深刻的现实含义。同时,深入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经济规律,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粮食流通管理问题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于科学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粮食安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研究粮价的形成机制,认识影响粮食价格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重大政策的决策问题,以及宏观治理问题和经济过热问题。此外,对保障粮食的合理供给、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与粮食有关的问题特别是粮食价格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探讨我国粮食价格波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经济整体实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同一时期,有关农作物价格研究以及农业经济的各种理论方法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完善和提高,粮食经济理论作为农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不断取得有价值的进展。自2000年以来,新的市场环境和国际形势冲击着我国粮食市场,因此,必须有适应新条件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国农业经济及粮食市场的有序发展。本书对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粮食价格的波动情况、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试图为补充和完善粮食经济理论提供有效的内容。

其次,对粮食价格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经济生活中众多有关粮食生产供给和粮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利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保证充足的粮食供给?如何有效调整粮食的供需平衡?如何把粮食价格的波动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如何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并提高种粮积极性?通过哪些措施能够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希望通过本书的探讨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针对实现国家粮食供求平衡、控制粮食价格波动,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