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联网产业和应用发展现状

物联网产业和应用发展现状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际物联网产业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12年以来,基于经济的好转以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推动,全球RFID市场逐步升温,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相继制定了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欧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系统提出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计划的机构。

(一)物联网产业及应用现状简述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又一次掀起信息革命浪潮的一项新事物,从其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引起了全世界广泛而高度的关注。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物联网也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先机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学术界、科技界、产业界,还是政府界,都将目光聚焦于这个充满商机的新兴产业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推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制定战略规划,以期在信息化发展即将进入的智慧化阶段中占据高地。目前,国际物联网产业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国齐头并进,纷纷推出物联网战略规划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发展基本处于技术研究和实验阶段,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都在投入巨资积极研究物联网,并提出了物联网的国家性区域发展规划。例如2009年1月,美国提出的 “智慧地球”;同年6月,欧盟提出的 “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提出了从 “u-Japan”到 “i-Japan”的一系列规划,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韩国提出的 “u-Korea”,并出台 《基于IP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在中国,物联网的研究中心在无锡成立,温家宝提出 “感知中国”。

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技术成为市场最关注技术

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2012年以来,基于经济的好转以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推动,全球RFID市场逐步升温,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食品、医疗、身份识别、防伪、交通、图书馆、汽车、航空等多个领域。RFID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处于迅速成熟时期,被许多国家视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而积极推动,创造价值。

3.各权威组织相继制定技术标准,竞争日趋激烈

技术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各行业组织都在积极制定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 (ISO/IEC)在传感器网络方面启动了技术标准的研发;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 (ITU-T)在泛在网络方面启动了技术标准的研发;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ETSI)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启动了技术标准的研发。此外,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在近距离无线、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ETF)在IPv6的应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GPP)在M2M (机器对机器)等方面纷纷启动了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工作。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标准研究与制定纷纷进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二)主要发达国家物联网产业及应用现状

自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之后,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应用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也纷纷掀起发展物联网的热潮。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相继制定了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1.美国

美国的物联网发展遵循着一条 “自下而上”的清晰轨迹:最初由个人提出了相关概念,其后高校的实验室进一步研发推出了界定明确的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相关技术先后引起美国军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一些跨国企业的重视,这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等陆续开展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积极资助。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国防部就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同时,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制订了WSN研究计划,致力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其 “全球网络环境研究”(GENI)则把在下一代互联网上组建传感器子网同样也作为一项重点研究课题。此外,许多企业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了相关研究。

2009年,在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的首次美国工商业领袖圆桌会上,IBM首席执行官建议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能型基础设施,并提出了 “智慧地球”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旨在将感应器嵌入和装配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连,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的融合。提议获得了奥巴马的积极肯定,并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两大武器。不仅如此,奥巴马还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指出将在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和教育信息技术等领域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11]

2010年至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Vivek Kundra先后签署颁布了关于政府机构采用云计算的政府文件以及 《联邦云计算策略》白皮书,前者致力于积极推广云计算在政府各部门的应用,后者则对云计算定义、云计算转移IT基本构架、云计算改变公共信息部门等内容进行了阐述。Vivek Kundra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准备在今后3年建设几个大型云计算中心,向各联邦政府部门提供云服务;美国联邦政府还计划在每年800亿美元的IT项目支出中划拨25%的份额 (约200亿美元)投入云计算的研发应用。

2012年,思科发布了一款物联网路由器ISR819,借助2012年伦敦奥运会,思科大力地推广了其物联网技术。

在2013年开幕的CES展上,美国电信企业再次将物联网推向了高潮。美国高通已于2013年1月7日推出物联网 (IOT)开发平台,全面支持开发者在美国运营商AT&T的无线网络上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

2.欧盟

欧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系统提出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计划的机构。2005年4月,欧盟执委会正式公布了未来5年欧盟信息通信政策框架“i2010”,以提供一致性的管理架构来适应全球化的数字经济,迎接数字融合时代的来临。

2009年是欧盟物联网发展的重要纪年。从欧盟委员会到物联网领域的专业研究项目组,先后颁布了多份规划欧洲物联网未来发展动向的报告。6月,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 《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提出了有关物联网的9个方面的14点行动计划。此外,该计划还描绘了欧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改善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推动欧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10条政策建议。9月,欧盟第七框架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发布了名为 《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新的物联网概念,并进一步明确了欧盟到2010年、2015年、2020年三个阶段物联网的研究路线图,同时罗列出12项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汽车、医药等18个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11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 《未来物联网战略》,计划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引领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拟在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12月,欧洲物联网项目总体协调组也发布了 《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将物联网研究分为10个层面,系统地提出了物联网战略研究的关键技术和路径。

2010年,在欧盟第七框架计划 (FP7)发布的 “2011年工作计划”中,确立了2011—2012年期间ICT领域需要优先发展的项目,并对有关未来互联网的研究指出将加强云计算、服务型互联网、先进软件工程等相关协调与支持活动。[12]

3.日本

日本是较早启动物联网应用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多项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有序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其后国家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仍然积极推进IT立国战略,政府于2000年首先提出了 “IT基本法”,其发展历程主要涵盖三个主要阶段:e-Japan—e-JapanⅡ—u-Japan。日本政府还十分重视采取政策引导的方式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当前的应用给予政策上的积极鼓励和支持,对于长远的规划,则制定了国家示范项目,并用资金等相关扶持方式吸引企业投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1)e-Japan战略

从2001年1月开始实施的e-Japan战略是以宽带化为核心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该战略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超高速的网络,并尽快普及高速网络的接入;二是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三是实现电子政务;四是为日本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振兴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该战略计划在5年内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

(2)e-JapanⅡ战略

2003年,提前完成e-Japan战略预定任务后,日本IT战略部又进一步制定了e-JapanⅡ战略,将发展重点转向推进IT技术在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金融、教育、就业和行政等7个领域的率先应用。

(3)u-Japan战略

2004年5月,日本政府在两期e-Japan战略目标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2006—2010年间的IT发展任务——以发展Ubiquitous社会为目标的 “u-Japan”战略——到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 “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该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 (即4U,包括Ubiquitous、Universal、User-oriented、Unique)。其中,物联网包含在泛在网络的概念之中,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

(4)i-Japan战略

2009年7月6日,日本IT战略本部发布了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到2015年的中长期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i-Japan战略2015” (简称“i-Japan”),其目标是 “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强化了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该战略旨在通过打造数字化社会,参与解决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提升国家的竞争力,确保日本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5)智能云战略

2010年5月17日,日本总务省发布了 《智能云研究会报告书》,制定了智能云战略,目的在于借助云服务,推动整体社会系统实现海量信息和知识的集成与共享。该战略包括三部分内容:应用战略、技术战略和国际战略。

2012年,全日本总计发展物联网用户超过了317万,主要分布在交通、监控、远程支付 (包括自动贩卖机)、物流辅助、抄表等领域。从日本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最热门的业务无疑是自动贩卖机、交通运输管理、监控及电子钱包业务。日本通信行业对物联网发展寄予厚望,预计将来会在遥测、交通运输管理、电子支付、安全监控、数字标牌、数据备份等行业大力发展物联网。

4.韩国

与日本类似,韩国也将物联网这一技术的发展纳入了信息产业的范畴。从1997年推动互联网普及的 “Cyber-Korea 21”计划到2011年对RFID、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明确部署规划,14年来,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达8项的国家信息化建设计划。其中,u-Korea战略是推动物联网普及应用的主要策略。

(1)u-Korea战略

2004年2月,韩国情报通信部发表了被视作u-Korea先导战略的“IT-839计划”。随后,韩国信息通信产业部成立了u-Korea策略规划小组,并在3月提出了为期10年的u-Korea战略,其目标是 “在全球最优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u-Korea旨在通过布建智能网络 (如IPv6、Bc N、USN)、推广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如DMB、Telematics、RFID)等信息基础环境建设,建立无所不在的信息化社会。

(2)u-IT核心计划

与u-Korea战略政策的实施相配合,韩国信息和通信部 (MIC)还推出了 “u-City”“Telematics示范应用与发展”“u-IT产业集群”和“u-Home”4项u-IT核心计划。

(3)《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

2009年10月13日,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了 《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明确了把物联网市场作为经济新增长动力的定位。该规划提出了到2012年实现 “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的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的12项子课题。

(4)RFID/USN等相关政策

为推动u-Korea计划深入推进物联网特定技术的研究,从2010年初开始,韩国政府陆续出台了推动RFID发展的政策,RFID/USN(传感器网)就是其中之一。韩国RFID/USN政策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RFID先导计划、RFID全面推动计划以及USN领域测试计划。

(5)“云计算”战略

在2011年5月11日召开的经济政策调整会上,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Korea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KCC)、行政安全部和知识经济部联合做出决定,计划到2014年前,向云计算领域投入6146亿韩元 (约合6亿美元),大力培育云计算产业,从而使韩国在2015年发展成为全球“云计算”强国。该会议还发表了 《云计算扩散和加强竞争力的战略计划》,规定政府从2012年起,将在政府综合计算机中心引进云系统供多个部门同时使用,并建设大型云检测中心。[13]

5.新加坡

新加坡于2006年6月推出了 “智慧国2015”计划,力图通过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府、智慧城市及互联互通方面,新加坡的成绩引人注目。新加坡上马的智能交通系统 (ITMS),使用者和交通系统之间联系紧密,活跃和稳定的相互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为出行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了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使其能对交通路线、交通模式和交通时间做出充分、及时的判断。

作为东南亚的重要航运枢纽,实施 “智慧国2015”计划时,新加坡注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增强新加坡港口和各物流部门的服务能力,由政府主导,大力支持企业和机构使用RFID及GPS等多种技术增强管理和服务能力。通过一系列项目和计划的实施,新加坡已在物联网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除政府通过 “智慧国2015”计划大力扶植外,新加坡企业对于创新的追求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接受也助力新加坡ICT产业的长足发展。

(三)中国物联网产业及应用现状

1.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99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

2004年初,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授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国内代表机构,负责在中国推广EPC与物联网技术。4月,北京建立了第一个EPC与物联网概念演示中心。

200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实现用RFID出库扫描,商业企业到货扫描,许多制造业也开始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尝试应用RFID技术。

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微纳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并提出要在无锡建设 “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9月,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2009年9月,南京邮电大学成立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示要着力突破物联网、传感网关键技术,物联网产业随即被列入国家五大新兴产业之一。

2009年11月,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无锡成立。

2009年11月1日,集聚产业链上40余家机构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

2009年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和无锡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中国物联网研发中心;同时,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感知中国”中心)。

2010年1月,江苏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为国家电子信息 (物联网)示范基地。

2010年2月,苏州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订了 “‘感知中国’应用中心——苏州”项目合作协议。12月,杭州市政府推出 “感知中国·智能杭州”工程,并举办了 “1511”系列活动,即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1个RFID创新与应用体验馆开馆活动、1个杭州物联网产业发展成果展览。

201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简称工信部),将物联网规划纳入 “十二五”的专题规划。

2011年6月,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召开。

2011年10月,中国国际物联网 (传感网)博览会在无锡开幕,博览会的高端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同期开幕。博览会上发布了《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该报告以美、欧、日、韩等经济体的物联网发展与中国物联网的现状发展作比较,并分析出中国物联网在发展中有着政策投入强劲、产业链成熟等特点。

2011年年底,工信部制定了 《物联网 “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

2012年4月25日,第三届物联网大会在京开幕,从专业和科学的角度出发,直面物联网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分析物联网的现状和机会,正确引导我国物联网的健康发展。同期举办盛大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会议内容涵盖物联网的政策、技术、应用、商业模式等。

2.支持政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科学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 “感知中国”中心。3个月之后,在 “让科技引领中国持续发展”讲话中,温家宝再次明确,物联网为五大重点扶持的新型科技领域之一。

2011年是物联网热点不断、亮点迭出、观点纷呈的一年。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迅速推进,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各部委针对物联网领域的支持政策纷纷出台,各省市积极推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各地方物联网产业联盟纷纷成立,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积极介入,尝试推出物联网各类行业解决方案,涌现了不少优秀应用案例与示范项目,推动了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2012年2月14日,工信部正式发布 《物联网 “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物联网产业的现状及形势、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进行梳理和部署,指出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是我国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从政策、财税、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同时指出,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14]

国家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应用被列为重点支持对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已被国务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无锡则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物联网产业研究与示范中心。

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 《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扬鞭奋起,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武汉等省市开始制定物联网产业的规划政策,努力打造无线城市、发展物联网示范工程、培育物联网产业、攻坚物联网核心技术、举办物联网主题展会,积极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15]在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在应用发展方面,目前占据我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环保。其中,智能工业占比最大,为20.0%。[16]

3.市场规模

2009年:据新华社发布的 《2009—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统计,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1700多亿元,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

2010年: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中心、江苏中科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的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 (2010)》显示,2010年国内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中,安防 (网络视频监控市场、防入侵、智能家居)、电力、交通3大行业位居前列(图2-6)。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占据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4%),规模接近900亿元。其中,智能家居占26%,规模超过500亿元;网络视频监控市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占到15%的市场份额。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其物联网应用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5%和9%,市场规模分别为300亿元和190亿元。其他重要的应用行业还包括物流、医疗、手机支付等,并逐渐渗透到其他各行业和经济领域。

图2-6 2010年中国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及份额 (亿元)[17]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2627.4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规模分别为71.9亿元、577.1亿元、870.0亿元、984.3亿元和124.1亿元,各层在整个产业中的占比分别为2.7%、22.0%、33.1%、37.5%和4.7%。相比其他各层,物联网应用层规模明显偏小,说明我国物联网应用尚处起步阶段。[18]

综合权威机构的预测,截止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 “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19]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未来10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与发展。

4.我国各地物联网的发展态势

(1)无锡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提出了把传感网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以总理讲话为契机,以 “感知中国”为方向,无锡开始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目前,无锡已经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物联网中心,从根本上肯定了无锡作为物联网发展中心的地位。

作为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基地,无锡发展物联网已有良好的基础,同时,无锡地方配套性工作也十分完备,无锡的微纳基地2009年年底就开始筹备,更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桂花园区更使无锡物联网的发展如虎添翼。无锡物联网发展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获得了众多高校的支持,北京邮电大学已和无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与无锡联合设立传感网技术研究院。除此之外,国内的各大运营商对无锡也是青睐有加。

根据无锡 “感知中国”中心空间及发展规划,结合现有的产业特色、空间布局以及配套优势,无锡 “感知中国”中心计划在新区范围内统筹规划7.5平方千米,建设传感网创新园、传感网产业园、信息服务园,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将无锡 “感知中国”中心打造成中国传感网技术创新的核心区、科研成果转化的示范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密集区、大规模应用的先导区、信息商务服务的中心区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区,把园区建设成为国内首创、国际一流的传感网产业创新基地和中国传感信息中心。至2015年,把无锡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定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至2020年,完成总投资100亿元,集聚各类传感网产业化企业1500家,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企业10~15家,实现产值1500亿元,集聚从业人员15万人。

(2)上海

上海已确定将物联网产业作为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嘉定是中国大陆首个 “无线城市”,在推进物联网的发展进程中,上海嘉定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对电子标签及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开发自2000年起就开始予以了关注,历年来安排了若干重大重点项目支持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到2004年,上海在电子标签及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已经基本形成了本地的联动,技术链各环节在政府支持与推动下成长壮大起来。目前,上海在电子标签及物联网应用方面已经进入了应用开发及实际推广阶段,其中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宠物管理、轨道交通单程票、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等,与安全有关的有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等。

在这些应用中,复旦微电子等企业开发的轨道交通单程票,是中国第一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规模应用的、用于轨道交通的电子标签产品, 2005年7月至10月总计销售500万张,已经在轨道交通三号线、一号线、二号线及一号线的北延伸段应用。2010年10月14日,上海世博局发布了可承载世博手机票的RFID-SIM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购买世博会门票、刷手机入园、刷手机在园区购物等。由此,面向大众用户的物联网应用诞生。[20]

(3)杭州

2009年10月10日,杭州市市长蔡奇在调研物联网产业时指出,杭州的产业目标是打造 “天堂硅谷”,构建 “3+1”现代产业体系。物联网是国际新兴产业,政府要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事实上,企业早就走在前面了,这时政府服务一定要跟上,包括创造环境、提供平台、资助技术创新、项目服务等都需要政府来做。

物联网产业在杭州起步较早,无线传感网技术研究开发国内领先,射频识别等相关技术已形成一定基础,物联网技术应用已有广泛基础,涌现出了中电52所、家和智能等一批骨干企业。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着下一代信息技术,将改变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格局,其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将催生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杭州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南京

南京市副市长陈刚表示,市政府高度重视南京现代化建设,大力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环境建设。经过多年前期工作,现代新南京规划初步形成。而 “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为南京这样的传统名城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在南京市与IBM共同举办的 “智慧南京”创新论坛上,备受关注的“智慧南京”从智慧电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率先起锚,而智慧的食品、智慧的银行等诸多领域也将遍地开花,共同构造未来20年一个更加智慧的南京新形象。在今后20年,“智慧南京”中最为亮眼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是极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而智能交通还将大大提升人们的出行交通质量。智慧医疗是 “智慧南京”中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四大重点项目:医保 “全覆盖”,让各类人群都 “看得起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打造城乡 “15分钟健康服务圈”,方便群众看病;使用 “零差率”基本药物,让群众 “吃得起药”;确保公立医院 “公益性”,让群众看病少花钱。这些都将建立在智慧医疗系统的构建基础上。

(5)重庆

2006年,中国移动全国M2M运营中心就已落脚重庆,现已建成了M2M全网业务平台,形成了电梯监控、车辆监控、企业安防三大成熟应用产品,并已推向市场商用,发展了7万多终端用户;同时,中国移动还将在西永科技园打造M2M应用基地。M2M的逐步拓展,还带动了芯片、终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制造等众多相关产业落户重庆,清华同方、中兴集成电路、神州数码思特奇、Wavecom、北京迈信力通等众多知名企业已经入驻,重庆赋仁、富邦科技、南电科技等本地软件开发、集成商也迅速加入M2M产业链。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简称经信委)表示,重庆市将在市级层面搭建物联网产业链,重点支持、扩大其所涉及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芯片制造、终端制造等相关制造产业发展。重庆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赵刚介绍,物联网核心产品包括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芯片等,而目前重庆市有多家本土企业均可生产这三类产品。

(6)成都双流

2011年11月23日举行的 “2011中国 (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上,作为成都发展物联网产业技术孵化与产业化基地,双流县发布了 《物联网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县级城市物联网产业规划,为物联网产业提出发展方向。该规划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 “扎实传感、创新应用”的思路,力争到2015年将双流县打造成为 “一园区、两集群、四体系”的一流物联网产业基地[21],并将园区打造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创新聚集地和物联网服务业态创新示范区。

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在前沿领域和创新性业务领域进行积极尝试,充分体现 “扎实制造、创新服务”的特色;同时,产业发展技术平台也在稳步推进,成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充分发挥中科院科研优势,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计算所、光电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物联网项目合作关系。凭借技术优势,双流县已成为国内首个物联网智能仪表产业基地、国内首个物联网智能集控中心、国内首个金融系统物联网技术产业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